四十一 權閹亂制
關燈
小
中
大
,我跟萬歲爺回奏。
」 「不,不!」明善使勁搖著手說,「你不必提我的名字,你心裏有數兒就行了。
我知道萬歲爺少不了你。
」 這句話把小李恭維得飄飄欲仙,同時也助長了他的膽氣,覺得他應該替皇帝拿主意。
但是這個主意怎麼拿?倒要請教明善。
「明大人,您老看,甚麼時候動手啊?『出洞』就打,還是怎麼著?」 這一問,明善煞費思量。
他昨天回去就跟他兒子商量過──文錫的手腕圓滑,聲氣甚廣,當夜就打聽到,山東巡撫丁寶楨,早就對人表示過,如果安德海膽敢違制出京,不經過山東便罷,經過山東,可要小心。
以丁寶楨清剛激烈的性情來說,此言可信。
而安德海如果從天津循海道南下,則又無奈他何,現在從通州沿運河走,山東是必經之路,無論如何逃不脫丁寶楨的掌握,隻要疆臣一發難,軍機處便有文章好做。
拿這話說給小李聽,自然可以使他滿意,就怕他年紀輕,得意忘形洩漏出去,或者皇帝處置不善,為慈禧太後所覺察,都會惹出極大的禍事。
想來想去,總覺得是不說破的好。
於是他這樣答道:「沉住氣!這條毒蛇一出洞,又不是就此逃得沒影兒了,忙甚麼?」 看樣子明善是有了打算,不過不肯說而已。
小李也不便再打聽,回到宮裏,把那小千裡鏡進給皇帝,又悄悄面奏,說就怕安德海不出京,一出京便犯了死罪,隨時可以把案子翻出來殺他。
又說恭王和軍機大臣必有辦法,勸皇帝不必心急,靜等事態的演變。
「好!」皇帝答應了,「不過,你還得去打聽,有消息隨時來奏。
」 於是小李每天都要出宮,到安家附近用不著打聽,隻在那裏「大酒缸」上一坐,便有許多關於安德海的新聞聽到。
到了七月初六那天,親眼看見十幾輛大車,從安家門前出發,男女老少,箱籠什物,浩浩蕩蕩地向東而去。
「小安子走了!」 「真的走了?」皇帝還有些不信似的,「真有那麼大膽子?」 「小安子的膽子比天還大。
」小李答道:「好威風!就像放了那一省的督撫,帶著家眷上任似的。
」 「還有家眷?倒是些甚麼人哪?」 小李不慌不忙地從靴頁子裏取出一張紙來,「奴才怕記不清,特意抄了張單子在這兒。
」接著便眼看紙上,口述人名:「有他花一百兩銀子買的媳婦兒馬氏,有他叔叔安邦太,族弟安三,有他妹子和侄女兒──名叫拉仔,才十一歲。
外帶兩名聽差,兩名老媽子。
」 「哼!」皇帝冷笑,「還挺闊的。
」 「聽說到了通州,還得雇鏢客。
」 「甚麼?」皇帝問道:「甚麼客?」 「鏢客。
」小李接著解釋鏢局子和鏢客這種行業,是專為保護旅客或者珍貴物品的安全:「小安子隨身的行李好幾十件,聽說都是奇珍異寶,所以得雇鏢客。
」 「喔!」皇帝問道,「他真的帶了人到江南去做買賣?是些甚麼人?」 「陳玉祥、李平安──。
」小李唸了一串太監的名字。
「這還了得?」皇帝勃然動容:「非殺了他不可!」 小李想奏勸忍耐,但話到口邊,突然頓住。
在這一剎那,他的想法改變了,安德海一出京,罪名便已難逃,皇帝就這時候把他抓回來砍腦袋亦無不可。
所以他的沉默,意味著並不反對皇帝這麼做。
但是,皇帝卻隻是一時氣話,並不打算立刻動手,實際上他也還不知道如何動手。
有慈禧太後在上,不容他自作主張,安德海所以有恃無恐,道理也就在此。
皇帝一直到這時候才發覺,這一關不設法打破,要殺安德海還真不易。
想來想去,隻有跟慈安太後去商量。
「皇額娘,」他說,「宮裏出了新聞了!」 慈安太後一聽就明白,先不答他的話,向玉子努努嘴,示意她避開,然後問道:「你是說小安子?」 「是!」皇帝很堅決地表示:「這件事不嚴辦,還成甚麼體統為甚麼振飭紀綱,全是白說!」 慈安太後不作聲,心裏盤算了好一會,始終不知道如何才能讓皇帝滿意? 「皇額娘,」皇帝憤憤地說,「這事兒我可要說話了。
」 「你別忙!」慈安太後趕緊答道,「等我慢慢兒琢磨。
」 「琢磨到那一天?」 「你急也沒有用。
」慈安太後陪著聽了八年的政,疆臣辦事的規矩,自然明白:「他不是說要到江南嗎?兩江地方也不能憑他口說要
」 「不,不!」明善使勁搖著手說,「你不必提我的名字,你心裏有數兒就行了。
我知道萬歲爺少不了你。
」 這句話把小李恭維得飄飄欲仙,同時也助長了他的膽氣,覺得他應該替皇帝拿主意。
但是這個主意怎麼拿?倒要請教明善。
「明大人,您老看,甚麼時候動手啊?『出洞』就打,還是怎麼著?」 這一問,明善煞費思量。
他昨天回去就跟他兒子商量過──文錫的手腕圓滑,聲氣甚廣,當夜就打聽到,山東巡撫丁寶楨,早就對人表示過,如果安德海膽敢違制出京,不經過山東便罷,經過山東,可要小心。
以丁寶楨清剛激烈的性情來說,此言可信。
而安德海如果從天津循海道南下,則又無奈他何,現在從通州沿運河走,山東是必經之路,無論如何逃不脫丁寶楨的掌握,隻要疆臣一發難,軍機處便有文章好做。
拿這話說給小李聽,自然可以使他滿意,就怕他年紀輕,得意忘形洩漏出去,或者皇帝處置不善,為慈禧太後所覺察,都會惹出極大的禍事。
想來想去,總覺得是不說破的好。
於是他這樣答道:「沉住氣!這條毒蛇一出洞,又不是就此逃得沒影兒了,忙甚麼?」 看樣子明善是有了打算,不過不肯說而已。
小李也不便再打聽,回到宮裏,把那小千裡鏡進給皇帝,又悄悄面奏,說就怕安德海不出京,一出京便犯了死罪,隨時可以把案子翻出來殺他。
又說恭王和軍機大臣必有辦法,勸皇帝不必心急,靜等事態的演變。
「好!」皇帝答應了,「不過,你還得去打聽,有消息隨時來奏。
」 於是小李每天都要出宮,到安家附近用不著打聽,隻在那裏「大酒缸」上一坐,便有許多關於安德海的新聞聽到。
到了七月初六那天,親眼看見十幾輛大車,從安家門前出發,男女老少,箱籠什物,浩浩蕩蕩地向東而去。
「小安子走了!」 「真的走了?」皇帝還有些不信似的,「真有那麼大膽子?」 「小安子的膽子比天還大。
」小李答道:「好威風!就像放了那一省的督撫,帶著家眷上任似的。
」 「還有家眷?倒是些甚麼人哪?」 小李不慌不忙地從靴頁子裏取出一張紙來,「奴才怕記不清,特意抄了張單子在這兒。
」接著便眼看紙上,口述人名:「有他花一百兩銀子買的媳婦兒馬氏,有他叔叔安邦太,族弟安三,有他妹子和侄女兒──名叫拉仔,才十一歲。
外帶兩名聽差,兩名老媽子。
」 「哼!」皇帝冷笑,「還挺闊的。
」 「聽說到了通州,還得雇鏢客。
」 「甚麼?」皇帝問道:「甚麼客?」 「鏢客。
」小李接著解釋鏢局子和鏢客這種行業,是專為保護旅客或者珍貴物品的安全:「小安子隨身的行李好幾十件,聽說都是奇珍異寶,所以得雇鏢客。
」 「喔!」皇帝問道,「他真的帶了人到江南去做買賣?是些甚麼人?」 「陳玉祥、李平安──。
」小李唸了一串太監的名字。
「這還了得?」皇帝勃然動容:「非殺了他不可!」 小李想奏勸忍耐,但話到口邊,突然頓住。
在這一剎那,他的想法改變了,安德海一出京,罪名便已難逃,皇帝就這時候把他抓回來砍腦袋亦無不可。
所以他的沉默,意味著並不反對皇帝這麼做。
但是,皇帝卻隻是一時氣話,並不打算立刻動手,實際上他也還不知道如何動手。
有慈禧太後在上,不容他自作主張,安德海所以有恃無恐,道理也就在此。
皇帝一直到這時候才發覺,這一關不設法打破,要殺安德海還真不易。
想來想去,隻有跟慈安太後去商量。
「皇額娘,」他說,「宮裏出了新聞了!」 慈安太後一聽就明白,先不答他的話,向玉子努努嘴,示意她避開,然後問道:「你是說小安子?」 「是!」皇帝很堅決地表示:「這件事不嚴辦,還成甚麼體統為甚麼振飭紀綱,全是白說!」 慈安太後不作聲,心裏盤算了好一會,始終不知道如何才能讓皇帝滿意? 「皇額娘,」皇帝憤憤地說,「這事兒我可要說話了。
」 「你別忙!」慈安太後趕緊答道,「等我慢慢兒琢磨。
」 「琢磨到那一天?」 「你急也沒有用。
」慈安太後陪著聽了八年的政,疆臣辦事的規矩,自然明白:「他不是說要到江南嗎?兩江地方也不能憑他口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