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五行二
五行傳曰:「治宮室,飾臺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
」謂土失其性,則有水旱之災,草木百穀不熟也。
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聖。
厥咎霿,厥罰常風,厥極兇短折。
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臝蟲之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痾,時則有黃眚黃祥,時則有木、火、金、水沴土。
」 稼穡不成。
貞觀元年,關內饑。
總章二年,諸州四十餘饑,關中尤甚。
儀鳳四年春,東都饑。
調露元年秋,關中饑。
永隆元年冬,東都饑。
永淳元年,關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饑,京師人相食。
垂拱三年,天下饑。
大足元年春,河南諸州饑。
景龍二年春,饑。
三年三月,饑。
先天二年冬,京師、岐、隴、幽州饑。
開元十六年,河北饑。
乾元三年春,饑,米鬥錢千五百。
廣德二年秋,關輔饑,米鬥千錢。
永泰元年,饑,京師米鬥千錢。
貞元元年春,大饑,東都、河南、河北米鬥千錢,死者相枕。
二年五月,麥將登而雨霖,米鬥千錢。
十四年,京師及河南饑。
十九年秋,關輔饑。
元和七年春,饑。
八年,廣州饑。
九年春,關內饑。
十一年,東都、陳許州饑。
長慶二年,江淮饑。
大和四年,河北及太原饑。
六年春,劍南饑。
九年春,饑,河北尤甚。
開成四年,溫、台、明等州饑。
大中五年冬,湖南饑。
六年夏,淮南饑,海陵、高郵民於官河中漉得異米,號「聖米」。
九年秋,淮南饑。
鹹通三年夏,淮南、河南饑。
九年秋,江左及關內饑,東都尤甚。
乾符三年春,京師饑。
中和二年,關內大饑。
四年,關內大饑,人相食。
光啟二年二月,荊、襄大饑,米鬥三千錢,人相食。
三年,揚州大饑,米鬥萬錢。
大順二年春,淮南大饑。
天祐元年十月,京師大饑。
常風。
武德二年十二月壬子,大風拔木。
易巽為風,「重巽以申命」。
其及物也,象人君誥命,其鼓動於天地間,有時飛沙揚塵,怒也,發屋拔木者,怒甚也。
其占:「大臣專恣而氣盛,衆逆同志,君行蒙暗,施於事則皆傷害,故常風。
」又「飄風入宮闕,一日再三,若風聲如雷觸地而起,為兵將興。
」 貞觀十四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鹹亨四年八月己酉,大風落太廟鴟尾。
永隆二年七月,雍州大風害稼。
弘道元年十二月壬午晦,宋州大風拔木。
嗣聖元年四月丁巳,寧州大風拔木。
垂拱四年十月辛亥,大風拔木。
永昌二年五月丁亥,大風拔木。
神龍元年三月乙酉,睦州大風拔木。
崔玄暐封博陵郡王也,大風折其輅蓋。
二年六月乙亥,滑州大風拔木。
景龍元年七月,郴州大風,發屋拔木。
八月,宋州大風拔木,壞廬舍。
二年十月辛亥,滑州暴風發屋。
三年三月辛未,曹州大風拔木。
開元二年六月,京師大風發屋,大木拔者十七八。
四年六月辛未,京師、陝、華大風拔木。
九年七月丙辰,揚州、潤州暴風雨,發屋拔木。
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端門鴟尾盡落。
端門,號令所從出也。
十九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二十二年五月戊子,大風拔木。
天寶十一載五月甲子,東京大風拔木。
十三載三月辛酉,大風拔木。
永泰元年三月辛亥,大風拔木。
大曆七年五月乙酉,大風拔木。
十年五月甲寅,大風拔木。
貞元元年七月庚子,大風拔木。
六年四月甲申,大風雨。
八年五月己未,暴風發太廟屋瓦,毀門闕、官署、廬舍不可勝紀。
十年六月辛未,大風拔木。
十四年八月癸未,廣州大風,壞屋覆舟。
元和元年六月丙申,大風拔木。
三年四月壬申,大風毀含元殿欄檻二十七間。
占為兵起。
四年十月壬午,天有氣如煙,臭如燔皮,日昳大風而止。
五年三月丙子,大風毀崇陵上宮衙殿鴟尾及神門戟竿六,壞行垣四十間。
八年六月庚寅,京師大風雨,毀屋飄瓦,人多壓死者。
丙申,富平大風,拔棗木千餘株。
十二年春,青州一夕暴風自西北,天地晦冥,空中有若旌旗狀,屋瓦上如蹂躒聲。
有日者占之曰:「不及五年,茲地當大殺戮。
」 長慶二年正月己酉,大風霾。
十月,夏州大風,飛沙為堆,高及城堞。
三年正月丁巳朔,大風,昏霾終日。
四年六月庚寅,大風毀延喜門及景風門。
大和八年六月癸未,暴風壞長安縣署及經行寺塔。
九年四月辛醜,大風拔木萬株,墮含元殿四鴟尾,拔殿廷樹三,壞金吾仗舍,發城門樓觀內外三十餘所,光化門西城十數雉壞。
開成三年正月戊辰,大風拔木。
五年四月甲子,大風拔木;五月壬寅,亦如之;七月戊寅,亦如之。
會昌元年三月,黔南大風飄瓦。
鹹通六年正月,絳州大風拔木,有十圍者。
十一月己卯晦,潼關夜中大風,山如吼雷,河噴石鳴,羣烏亂飛,重關傾側。
十二月,大風拔木。
乾符五年五月丁酉,大風拔木。
廣明元年四月甲申,京師及東都、汝州雨雹,大風拔木。
四年六月乙巳,太原大風雨,拔木千株,害稼百裡。
光化三年七月乙醜,洺州大風,拔木發屋。
天復二年,昇州大風,發屋飛大木。
夜妖。
大和九年十一月戊辰,晝晦。
鹹通七年九月辛卯朔,天闇。
乾符二年二月,宣武境內黑風,雨土。
天祐元年閏四月乙未朔,大風,雨土。
華孽。
延載元年九月,內出梨華一枝示宰相。
萬木搖落而生華,陰陽黷也。
傳曰:「天反時為災。
」又近常燠也。
神龍二年十月,陳州李有華,鮮茂如春。
元和十一年十二月,桃杏華。
大和二年九月,徐州、滑州李有華,實可食。
」謂土失其性,則有水旱之災,草木百穀不熟也。
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聖。
厥咎霿,厥罰常風,厥極兇短折。
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臝蟲之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痾,時則有黃眚黃祥,時則有木、火、金、水沴土。
」 稼穡不成。
貞觀元年,關內饑。
總章二年,諸州四十餘饑,關中尤甚。
儀鳳四年春,東都饑。
調露元年秋,關中饑。
永隆元年冬,東都饑。
永淳元年,關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饑,京師人相食。
垂拱三年,天下饑。
大足元年春,河南諸州饑。
景龍二年春,饑。
三年三月,饑。
先天二年冬,京師、岐、隴、幽州饑。
開元十六年,河北饑。
乾元三年春,饑,米鬥錢千五百。
廣德二年秋,關輔饑,米鬥千錢。
永泰元年,饑,京師米鬥千錢。
貞元元年春,大饑,東都、河南、河北米鬥千錢,死者相枕。
二年五月,麥將登而雨霖,米鬥千錢。
十四年,京師及河南饑。
十九年秋,關輔饑。
元和七年春,饑。
八年,廣州饑。
九年春,關內饑。
十一年,東都、陳許州饑。
長慶二年,江淮饑。
大和四年,河北及太原饑。
六年春,劍南饑。
九年春,饑,河北尤甚。
開成四年,溫、台、明等州饑。
大中五年冬,湖南饑。
六年夏,淮南饑,海陵、高郵民於官河中漉得異米,號「聖米」。
九年秋,淮南饑。
鹹通三年夏,淮南、河南饑。
九年秋,江左及關內饑,東都尤甚。
乾符三年春,京師饑。
中和二年,關內大饑。
四年,關內大饑,人相食。
光啟二年二月,荊、襄大饑,米鬥三千錢,人相食。
三年,揚州大饑,米鬥萬錢。
大順二年春,淮南大饑。
天祐元年十月,京師大饑。
常風。
武德二年十二月壬子,大風拔木。
易巽為風,「重巽以申命」。
其及物也,象人君誥命,其鼓動於天地間,有時飛沙揚塵,怒也,發屋拔木者,怒甚也。
其占:「大臣專恣而氣盛,衆逆同志,君行蒙暗,施於事則皆傷害,故常風。
」又「飄風入宮闕,一日再三,若風聲如雷觸地而起,為兵將興。
」 貞觀十四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鹹亨四年八月己酉,大風落太廟鴟尾。
永隆二年七月,雍州大風害稼。
弘道元年十二月壬午晦,宋州大風拔木。
嗣聖元年四月丁巳,寧州大風拔木。
垂拱四年十月辛亥,大風拔木。
永昌二年五月丁亥,大風拔木。
神龍元年三月乙酉,睦州大風拔木。
崔玄暐封博陵郡王也,大風折其輅蓋。
二年六月乙亥,滑州大風拔木。
景龍元年七月,郴州大風,發屋拔木。
八月,宋州大風拔木,壞廬舍。
二年十月辛亥,滑州暴風發屋。
三年三月辛未,曹州大風拔木。
開元二年六月,京師大風發屋,大木拔者十七八。
四年六月辛未,京師、陝、華大風拔木。
九年七月丙辰,揚州、潤州暴風雨,發屋拔木。
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端門鴟尾盡落。
端門,號令所從出也。
十九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二十二年五月戊子,大風拔木。
天寶十一載五月甲子,東京大風拔木。
十三載三月辛酉,大風拔木。
永泰元年三月辛亥,大風拔木。
大曆七年五月乙酉,大風拔木。
十年五月甲寅,大風拔木。
貞元元年七月庚子,大風拔木。
六年四月甲申,大風雨。
八年五月己未,暴風發太廟屋瓦,毀門闕、官署、廬舍不可勝紀。
十年六月辛未,大風拔木。
十四年八月癸未,廣州大風,壞屋覆舟。
元和元年六月丙申,大風拔木。
三年四月壬申,大風毀含元殿欄檻二十七間。
占為兵起。
四年十月壬午,天有氣如煙,臭如燔皮,日昳大風而止。
五年三月丙子,大風毀崇陵上宮衙殿鴟尾及神門戟竿六,壞行垣四十間。
八年六月庚寅,京師大風雨,毀屋飄瓦,人多壓死者。
丙申,富平大風,拔棗木千餘株。
十二年春,青州一夕暴風自西北,天地晦冥,空中有若旌旗狀,屋瓦上如蹂躒聲。
有日者占之曰:「不及五年,茲地當大殺戮。
」 長慶二年正月己酉,大風霾。
十月,夏州大風,飛沙為堆,高及城堞。
三年正月丁巳朔,大風,昏霾終日。
四年六月庚寅,大風毀延喜門及景風門。
大和八年六月癸未,暴風壞長安縣署及經行寺塔。
九年四月辛醜,大風拔木萬株,墮含元殿四鴟尾,拔殿廷樹三,壞金吾仗舍,發城門樓觀內外三十餘所,光化門西城十數雉壞。
開成三年正月戊辰,大風拔木。
五年四月甲子,大風拔木;五月壬寅,亦如之;七月戊寅,亦如之。
會昌元年三月,黔南大風飄瓦。
鹹通六年正月,絳州大風拔木,有十圍者。
十一月己卯晦,潼關夜中大風,山如吼雷,河噴石鳴,羣烏亂飛,重關傾側。
十二月,大風拔木。
乾符五年五月丁酉,大風拔木。
廣明元年四月甲申,京師及東都、汝州雨雹,大風拔木。
四年六月乙巳,太原大風雨,拔木千株,害稼百裡。
光化三年七月乙醜,洺州大風,拔木發屋。
天復二年,昇州大風,發屋飛大木。
夜妖。
大和九年十一月戊辰,晝晦。
鹹通七年九月辛卯朔,天闇。
乾符二年二月,宣武境內黑風,雨土。
天祐元年閏四月乙未朔,大風,雨土。
華孽。
延載元年九月,內出梨華一枝示宰相。
萬木搖落而生華,陰陽黷也。
傳曰:「天反時為災。
」又近常燠也。
神龍二年十月,陳州李有華,鮮茂如春。
元和十一年十二月,桃杏華。
大和二年九月,徐州、滑州李有華,實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