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關燈
為大梁分,滄、景、德為玄枵分,瀛、莫、幽、易、涿、平、媯、檀、薊、營、安東為析木津分。

    為州二十九,都護府一,縣百七十四。

    其名山:林慮、白鹿、封龍、井陘、碣石、常嶽。

    其大川:漳、淇、呼陀。

    厥賦:絲、絹、綿。

    厥貢:羅、綾、紬、紗、鳳翮葦席。

     孟州,望。

    建中二年,以河南府之河陽、河清、濟源、溫租賦入河陽三城使,又以汜水租賦益之。

    會昌三年遂以五縣為州。

    土貢:黃魚〈魚差〉。

    縣五。

    有河陽軍,建中四年置。

    河陽,望。

    武德四年,析懷州之河陽、集城、溫於河陽宮置盟州。

    八年州廢,省集城入河陽,溫隸懷州。

    顯慶二年隸洛州。

    有河陽關。

    有回洛故城。

    有池,永徽四年引濟水漲之,開元中以畜黃魚。

    汜水,望。

    本隸鄭州,武德四年析置成皐縣,貞觀元年省,顯慶二年隸洛州,垂拱四年曰廣武,神龍元年復故名。

    有虎牢關。

    東南有成皐故關。

    西南有旋門故關。

    有牛口渚。

    西一裡伏龜山有昭武廟,會昌五年置。

    河陰,望。

    開元二十二年析汜水、滎澤、武陟置,隸河南府,領河陰倉,會昌三年來屬。

    有梁公堰,在河、汴間,開元二年,河南尹李傑因故渠濬之,以便漕運。

    溫,望。

    武德四年,隋令周仲隱以縣去王世充,來降,置平州,名縣城曰李城;是年州廢,隸懷州。

    顯慶二年隸洛州。

    濟源。

    望。

    武德二年,王世充將丁伯德以縣來降,置西濟州,又析置溴陽、蒸川、邵原三縣。

    四年州廢,省溴陽、蒸川、邵原,以濟源隸懷州。

    貞觀元年省懷州之軹縣入焉。

    顯慶二年隸洛州。

    有枋口堰,大和五年,節度使溫造浚古渠,溉濟源、河內、溫、武陟田五千頃。

    有濟瀆祠、北海祠。

    西有故軹關。

     懷州河內郡,雄。

    武德二年沒王世充,僑治濟源之柏崖城。

    四年,世充平,還舊治。

    土貢:平紗、平紬、枳殼、茶、牛膝。

    戶五萬五千三百四十九,口三十一萬八千一百二十六。

    縣五。

    有府二,曰丹水、吳澤。

    河內,望。

    武德三年析置太行、忠義、紫陵三縣,析河陽置穀旦縣。

    四年皆省。

    有太行山。

    有丹水,開元十一年更名懷水。

    武德,望。

    本安昌,武德二年更名,是年,置北義州。

    四年州廢,來屬。

    北百裡有大斛故關在太行山。

    獲嘉,望。

    武德四年以獲嘉、武陟、脩武、新鄉、共城置殷州,并置博望縣。

    貞觀元年州廢,以獲嘉、武陟、脩武來屬,新鄉、共城、博望隸衛州。

    武陟,望。

    貞觀元年省懷縣入焉。

    脩武。

    緊。

    武德二年,河內民李厚德以濁鹿城來降,置陟州,并置脩武縣。

    四年徙縣治故脩武,更脩武曰武陟,別置脩武縣,是年州廢,隸殷州。

    西北二十裡有新河,自六真山下合黃丹泉水南流入吳澤陂,令杜某開。

     魏州魏郡,大都督府,雄。

    本武陽郡,龍朔二年更名冀州,鹹亨三年復曰魏州,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花紬、綿紬、平紬、絁、絹、紫草。

    戶十五萬一千五百九十六,口百一十萬九千八百七十三。

    縣十四。

    貴鄉,望。

    有西渠,開元二十八年,刺史盧暈徙永濟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城西,注魏橋,以通江、淮之貨。

    元城,望。

    貞觀十七年省入貴鄉,聖曆二年復置。

    魏,望。

    武德四年置漳陰縣,貞觀元年省入焉。

    館陶,望。

    武德五年,以館陶、冠氏及博州之堂邑,貝州之臨清、清水置毛州,并析臨清置沙丘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清水入冠氏,省沙丘入臨清,餘縣皆還故屬。

    冠氏,望。

    莘,上。

    武德五年以莘、臨黃、武陽、博州之武水置莘州,貞觀元年州廢,縣還故屬。

    朝城,緊。

    本武陽,貞觀十七年省入臨黃、莘。

    永昌元年復置,曰武聖。

    開元七年更名。

    元和中隸澶州,後復來屬。

    天祐三年更曰武陽,又以武陽、莘河外地入鄆州。

    昌樂,望。

    武德五年置,貞觀十八年省繁水入焉。

    臨河,上。

    武德二年隸黎州,貞觀十七年省澶水縣入焉。

    澶水,本澶淵,避高祖名更。

    州廢,隸相州,天祐三年來屬。

    洹水,上。

    本隸相州,天祐三年來屬。

    成安,上。

    本隸相州,天祐二年更名斥丘,三年來屬。

    內黃,緊。

    本隸相州,武德四年析置繁陽縣,隸黎州,貞觀元年省,天祐三年來屬。

    宗城,望。

    本隸貝州。

    武德四年,以宗城、經城及冀州之南山宮斌彊置宗州,析經城置府城縣。

    九年州廢,省府城入經城,省斌彊入清河,餘縣皆還故屬。

    天祐三年曰廣宗,是歲來屬。

    永濟。

    上。

    本隸貝州,大曆七年,田承嗣析魏州之臨清置。

    天祐三年來屬。

     博州博平郡,上。

    武德四年以魏州之聊城、武水、堂邑、高唐置。

    土貢:綾、平紬。

    戶五萬二千六百三十一,口四十萬八千二百五十二。

    縣六。

    聊城,緊。

    武德四年析置茌平縣,又析魏州之莘置莘亭縣。

    貞觀元年皆省。

    天祐三年更曰聊邑,又以聊邑、博平、高唐、武水之河外地入鄆州。

    東南有四口故關。

    博平,上。

    武德三年析置靈泉縣,四年省。

    貞觀十七年省博平入聊城,天授二年復置。

    武水,上。

    清平,上。

    武德四年置。

    堂邑,上。

    高唐。

    上。

    長壽二年曰崇武,神龍元年復故名。

     相州鄴郡,望。

    本魏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紗、絹、隔布、鳳翮席、花口瓢、知母、胡粉。

    戶十萬一千一百四十二,口五十九萬一百九十六。

    縣六。

    有昭義軍,大曆元年置。

    安陽,緊。

    武德四年省零泉縣,五年省相縣入焉。

    西二十裡有高平渠,刺史李景引安陽水東流溉田,入廣潤陂,鹹亨三年開。

    鄴,緊。

    南五裡有金鳳渠,引天平渠下流溉田,鹹亨三年開。

    有鐵。

    湯陰,上。

    本蕩陰。

    武德四年析安陽置蕩源縣,隸衛州,六年來屬。

    貞觀元年更蕩源曰湯陰。

    林慮,上。

    武德二年以縣置巖州,五年州廢,來屬。

    有鐵。

    有林慮山。

    堯城,上。

    天祐三年更曰永定。

    北四十五裡有萬金渠,引漳水入故齊都領渠以溉田,鹹亨三年開。

    臨漳。

    上。

    南有菊花渠,自鄴引天平渠水溉田,屈曲經三十裡。

    又北三十裡有利物渠,自滏陽下入成安,并取天平渠水以溉田,皆鹹亨四年令李仁綽開。

     衛州汲郡,望。

    本治衛,貞觀元年徙治汲。

    土貢:綾、絹、綿、胡粉。

    戶四萬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萬四千六百三十。

    縣五。

    汲,緊。

    武德元年以汲、新鄉置義州。

    四年州廢,以汲來屬,新鄉隸殷州。

    衛,緊。

    貞觀十七年省清淇縣入焉。

    長安三年復置清淇縣。

    神龍元年又省。

    禦水有石堰一,貞觀十七年築。

    有蘇門山。

    共城,上。

    武德元年以縣置共州,并析置凡城縣。

    四年州廢,省凡城,以共城隸殷州。

    六年省博望縣入焉。

    有白鹿山。

    新鄉,望。

    東北有故臨清關。

    東南有故延津關。

    黎陽。

    上。

    武德二年以縣置黎州,尋沒竇建德。

    四年,建德平,復以黎陽、臨河、內黃、澶水,魏州觀城、頓丘,相州之蕩源置;是年,以頓丘、觀城還隸魏州,蕩源還隸相州。

    貞觀十七年州廢,省澶水,以黎陽來屬,內黃、臨河隸相州。

    有白馬津,一名黎陽關。

    有大岯山,一名黎陽山。

    有新河,元和八年,觀察使田弘正及鄭滑節度使薛平開,長十四裡,闊六十步,深丈有七尺,決河注故道,滑州遂無水患。

     貝州清河郡,望。

    本治清河,武德六年徙治歷亭,八年復故治。

    土貢:絹、氊、覆鞍氊。

    戶十萬一十五,口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五十七。

    縣八。

    清河,緊。

    清陽,緊。

    武德四年析置夏津縣,九年省。

    武城,上。

    經城,望。

    西南四十裡有張甲河,神龍三年,姜師度因故瀆開。

    臨清,望。

    大曆七年隸瀛州,貞元末來屬。

    漳南,上。

    歷亭,上。

    夏津。

    上。

    本鄃,天寶元年更名。

     澶州,上。

    武德四年析黎州之澶水,魏州之頓丘、觀城置。

    貞觀元年州廢,縣還故屬。

    大曆七年,田承嗣表以魏州之頓丘、臨黃復置。

    土貢:角弓、鳳翮席、胡粉。

    縣四。

    頓丘,望。

    清豐,上。

    大曆七年析頓丘、昌樂置,以孝子張清豐名。

    觀城,緊。

    貞觀十七年省入昌樂、臨黃,大曆七年復置。

    臨黃。

    緊。

    東南有盧津關,一名高陵津。

     邢州鉅鹿郡,上。

    本襄國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絲布、磁器、刀、文石。

    戶七萬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萬二千七百九十八。

    縣八。

    龍岡,上。

    武德元年析龍岡、內丘置青山縣,開成五年省入焉。

    沙河,上。

    武德元年置溫州,四年州廢,來屬。

    有鐵。

    南和,緊。

    武德元年置和州,四年州廢,來屬。

    鉅鹿,上。

    武德元年置起州,并析置白起縣。

    四年州廢,省白起,以鉅鹿隸趙州。

    貞觀元年來屬。

    有大陸澤。

    有鹹泉,煮而成鹽。

    平鄉,上。

    武德元年置封州,四年州廢,來屬。

    貞元中,刺史元誼徙漳水,自州東二十裡出,至鉅鹿北十裡入故河。

    任,中。

    武德四年置。

    堯山,上。

    本柏仁。

    武德元年置東龍州,四年州廢,隸趙州,五年來屬。

    天寶元年更名。

    內丘。

    上。

    武德四年隸趙州,五年來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