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曰龍興、魯陽、梁川、郟城。
梁,望。
本承休。
又有梁縣在西南四十五裡。
貞觀元年省梁,更承休曰梁。
西南五十裡有溫湯,可以熟米。
又有黃女湯。
高宗置溫泉頓。
有石樓山、永仁山。
郟城,緊。
魯山,上。
王世充置魯州,武德四年廢。
俄以魯山、滍陽復置魯州。
貞觀九年州廢,省滍陽,以魯山來屬。
有堯山。
有銀。
有漢故關。
葉,緊。
本隸許州,武德四年以縣置葉州,五年州廢,隸北澧州。
貞觀八年隸魯州,州廢,隸許州。
開元三年,以葉、襄城及唐州之方城、豫州之西平、許州之舞陽置仙州,二十六年州廢,縣還故屬,未幾以葉來屬。
大曆四年復以葉、襄城置仙州,又析置仙鳧縣,以許州之舞陽、蔡州之西平、唐州之方城隸之。
五年州廢,省仙鳧,餘縣皆還故屬。
有黃城山、白石山。
襄城,望。
武德元年以縣置汝州,并置汝墳、期城二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汝墳、期城,以襄城隸許州,開元二十六年來屬,二十八年還隸許州,天寶七載復來屬。
龍興,上。
本湍陽,武德四年置,貞觀元年省。
證聖元年析郟城、魯山復置,曰武興。
神龍元年更名中興,尋又更名。
臨汝。
上。
先天元年置。
有清暑宮,在鳴皐山南,貞觀中置。
右都畿採訪使,治東都城內。
陝州陝郡,大都督府,雄。
本弘農郡,義寧元年置。
武德元年曰陝州。
三年兼置南韓州,四年廢南韓州。
天寶元年更郡名。
天祐元年為興唐府,縣次畿、赤。
哀帝初復故。
土貢:麰麥、栝蔞、柏實。
戶二萬九百五十八,口十七萬二百三十八。
縣六。
府十五,曰曹陽、崇樂、華望、安城、桃林、夏臺、萬歲、安戎、河北、忠孝、上陽、底柱、夏川、望陝、古亭。
陝,望。
有大陽故關,即茅津,一曰陝津,貞觀十一年造浮梁。
有南、北利人渠。
南渠,貞觀十一年太宗東幸,使武候將軍丘行恭開。
有陝城宮。
有廣濟渠,武德元年,陝東道大行臺金部郎中長孫操所開,引水入城,以代井汲。
有太原倉。
有峴山。
峽石,上。
本崤,義寧二年省,武德元年復置。
貞觀十四年移治峽石塢,因更名。
有底柱山,山有三門,河所經,太宗勒銘。
有繡嶺宮,顯慶三年置。
東有神雀臺,天寶二年以赤雀見置。
靈寶,望。
本桃林,義寧元年隸虢郡,武德元年來屬。
天寶元年獲寶符于縣南古函谷關,因更名。
有浢津,義寧元年置關,貞觀元年廢關,置津。
有桃源宮,武德元年置。
夏,望。
本隸虞州,貞觀十七年隸絳州,大足元年來屬,尋還隸絳州,乾元三年復來屬。
芮城,望。
武德二年以芮城、河北、永樂置芮州。
貞觀元年州廢,以永樂隸鼎州,芮城、河北來屬。
平陸。
望。
本河北,隸蒲州,貞觀元年來屬。
天寶元年,太守李齊物開三門以利漕運,得古刃,有篆文曰「平陸」,因更名。
三門西有鹽倉,東有集津倉。
有瑟瑟穴,有銀穴三十四,銅穴四十八,在覆釜、三錐、五岡、分雲等山。
虢州弘農郡,雄。
本虢郡,治盧氏。
義寧元年,析隋弘農郡三縣置。
貞觀八年徙治弘農。
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絁、瓦硯、麝、地骨皮、梨。
戶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八百四十五。
縣六。
有府四,曰鼎湖、全節、金明、開方。
弘農,緊。
本隋弘農郡,義寧元年曰鳳林,領弘農、閿鄉、湖城。
武德元年曰鼎州,因鼎湖為名。
貞觀八年州廢,縣皆來屬。
神龍初避孝敬皇帝諱,曰恒農,開元十六年復故名。
南七裡有渠,貞觀元年,令元伯武引水北流入城。
閿鄉,望。
貞觀元年來屬。
有潼關,大谷關,武德二年廢。
有鳳陵關,貞觀元年廢。
有軒遊宮,故隋別院宮,鹹亨五年更名。
湖城,望。
義寧元年置。
乾元三年更名天平,大曆四年復舊。
有故隋上陽宮,貞觀初置,鹹亨元年廢。
縣東故道濱河,不井汲,馬多渴死,天寶八載,館驛使、禦史中丞宋渾開新路,自稠桑西由晉王斜。
有熊耳山;覆釜山,一名荊山。
朱陽,上。
龍朔元年隸商州,萬歲通天二年隸洛州,後來屬。
有鐵。
玉城,上。
義寧元年置。
盧氏。
上。
武德元年置。
南有朱陽關,武德八年廢。
滑州靈昌郡,望。
本東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方紋綾、紗、絹、藨席、酸棗人。
戶七萬一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二萬二千七百九。
縣七。
有宣義軍,大曆七年置,本永平。
十四年徙屯蔡州,興元元年復還。
貞元元年曰義成軍,光啟二年更名。
白馬,望。
衛南,緊。
匡城,望。
有長垣縣,貞觀八年省。
韋城,望。
王世充置燕州,偽刺史單宗來降,復為縣。
胙城,緊。
武德二年置胙州,并置南燕縣。
四年州廢,省南燕,以胙城來屬。
酸棗,望。
本隸東梁州。
武德三年析酸棗、胙城置守節縣,四年省。
貞觀八年州廢,來屬。
靈昌。
緊。
王世充置興州,世充平,廢。
鄭州滎陽郡,雄。
武德四年置,治虎牢城。
貞觀七年徙治管城。
土貢:絹、龍莎。
戶七萬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萬七千八百八十一。
縣七。
管城,望。
武德四年以管城、中牟、原武、陽武、新鄭置管州,并置須水、清池二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須水、清池,以管城、原武、陽武、新鄭來屬。
有僕射陂,後魏孝文帝賜僕射李沖,因以為名。
天寶六載更名廣仁池,禁漁採。
滎陽,上。
天授二年析置武泰縣,隸洛州,尋省,更滎陽曰武泰。
萬歲通天元年復為滎陽,又別置武泰縣,二年省,更滎陽曰武泰。
神龍元年復故名,二年來屬。
滎澤,望。
原武,緊。
本原陵,唐初更名,復漢舊。
陽武,望。
本原武城,武德四年置。
新鄭,望。
中牟緊。
本圃田,武德三年更名,以縣置牟州。
四年州廢,隸管州。
貞觀元年隸汴州,龍朔二年來屬。
潁州汝陰郡,上。
本信州,武德四年置,六年更名。
土貢:絁、綿、糟白魚。
戶三萬七百七,口二十萬二千
梁,望。
本承休。
又有梁縣在西南四十五裡。
貞觀元年省梁,更承休曰梁。
西南五十裡有溫湯,可以熟米。
又有黃女湯。
高宗置溫泉頓。
有石樓山、永仁山。
郟城,緊。
魯山,上。
王世充置魯州,武德四年廢。
俄以魯山、滍陽復置魯州。
貞觀九年州廢,省滍陽,以魯山來屬。
有堯山。
有銀。
有漢故關。
葉,緊。
本隸許州,武德四年以縣置葉州,五年州廢,隸北澧州。
貞觀八年隸魯州,州廢,隸許州。
開元三年,以葉、襄城及唐州之方城、豫州之西平、許州之舞陽置仙州,二十六年州廢,縣還故屬,未幾以葉來屬。
大曆四年復以葉、襄城置仙州,又析置仙鳧縣,以許州之舞陽、蔡州之西平、唐州之方城隸之。
五年州廢,省仙鳧,餘縣皆還故屬。
有黃城山、白石山。
襄城,望。
武德元年以縣置汝州,并置汝墳、期城二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汝墳、期城,以襄城隸許州,開元二十六年來屬,二十八年還隸許州,天寶七載復來屬。
龍興,上。
本湍陽,武德四年置,貞觀元年省。
證聖元年析郟城、魯山復置,曰武興。
神龍元年更名中興,尋又更名。
臨汝。
上。
先天元年置。
有清暑宮,在鳴皐山南,貞觀中置。
右都畿採訪使,治東都城內。
陝州陝郡,大都督府,雄。
本弘農郡,義寧元年置。
武德元年曰陝州。
三年兼置南韓州,四年廢南韓州。
天寶元年更郡名。
天祐元年為興唐府,縣次畿、赤。
哀帝初復故。
土貢:麰麥、栝蔞、柏實。
戶二萬九百五十八,口十七萬二百三十八。
縣六。
府十五,曰曹陽、崇樂、華望、安城、桃林、夏臺、萬歲、安戎、河北、忠孝、上陽、底柱、夏川、望陝、古亭。
陝,望。
有大陽故關,即茅津,一曰陝津,貞觀十一年造浮梁。
有南、北利人渠。
南渠,貞觀十一年太宗東幸,使武候將軍丘行恭開。
有陝城宮。
有廣濟渠,武德元年,陝東道大行臺金部郎中長孫操所開,引水入城,以代井汲。
有太原倉。
有峴山。
峽石,上。
本崤,義寧二年省,武德元年復置。
貞觀十四年移治峽石塢,因更名。
有底柱山,山有三門,河所經,太宗勒銘。
有繡嶺宮,顯慶三年置。
東有神雀臺,天寶二年以赤雀見置。
靈寶,望。
本桃林,義寧元年隸虢郡,武德元年來屬。
天寶元年獲寶符于縣南古函谷關,因更名。
有浢津,義寧元年置關,貞觀元年廢關,置津。
有桃源宮,武德元年置。
夏,望。
本隸虞州,貞觀十七年隸絳州,大足元年來屬,尋還隸絳州,乾元三年復來屬。
芮城,望。
武德二年以芮城、河北、永樂置芮州。
貞觀元年州廢,以永樂隸鼎州,芮城、河北來屬。
平陸。
望。
本河北,隸蒲州,貞觀元年來屬。
天寶元年,太守李齊物開三門以利漕運,得古刃,有篆文曰「平陸」,因更名。
三門西有鹽倉,東有集津倉。
有瑟瑟穴,有銀穴三十四,銅穴四十八,在覆釜、三錐、五岡、分雲等山。
虢州弘農郡,雄。
本虢郡,治盧氏。
義寧元年,析隋弘農郡三縣置。
貞觀八年徙治弘農。
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絁、瓦硯、麝、地骨皮、梨。
戶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八百四十五。
縣六。
有府四,曰鼎湖、全節、金明、開方。
弘農,緊。
本隋弘農郡,義寧元年曰鳳林,領弘農、閿鄉、湖城。
武德元年曰鼎州,因鼎湖為名。
貞觀八年州廢,縣皆來屬。
神龍初避孝敬皇帝諱,曰恒農,開元十六年復故名。
南七裡有渠,貞觀元年,令元伯武引水北流入城。
閿鄉,望。
貞觀元年來屬。
有潼關,大谷關,武德二年廢。
有鳳陵關,貞觀元年廢。
有軒遊宮,故隋別院宮,鹹亨五年更名。
湖城,望。
義寧元年置。
乾元三年更名天平,大曆四年復舊。
有故隋上陽宮,貞觀初置,鹹亨元年廢。
縣東故道濱河,不井汲,馬多渴死,天寶八載,館驛使、禦史中丞宋渾開新路,自稠桑西由晉王斜。
有熊耳山;覆釜山,一名荊山。
朱陽,上。
龍朔元年隸商州,萬歲通天二年隸洛州,後來屬。
有鐵。
玉城,上。
義寧元年置。
盧氏。
上。
武德元年置。
南有朱陽關,武德八年廢。
滑州靈昌郡,望。
本東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方紋綾、紗、絹、藨席、酸棗人。
戶七萬一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二萬二千七百九。
縣七。
有宣義軍,大曆七年置,本永平。
十四年徙屯蔡州,興元元年復還。
貞元元年曰義成軍,光啟二年更名。
白馬,望。
衛南,緊。
匡城,望。
有長垣縣,貞觀八年省。
韋城,望。
王世充置燕州,偽刺史單宗來降,復為縣。
胙城,緊。
武德二年置胙州,并置南燕縣。
四年州廢,省南燕,以胙城來屬。
酸棗,望。
本隸東梁州。
武德三年析酸棗、胙城置守節縣,四年省。
貞觀八年州廢,來屬。
靈昌。
緊。
王世充置興州,世充平,廢。
鄭州滎陽郡,雄。
武德四年置,治虎牢城。
貞觀七年徙治管城。
土貢:絹、龍莎。
戶七萬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萬七千八百八十一。
縣七。
管城,望。
武德四年以管城、中牟、原武、陽武、新鄭置管州,并置須水、清池二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須水、清池,以管城、原武、陽武、新鄭來屬。
有僕射陂,後魏孝文帝賜僕射李沖,因以為名。
天寶六載更名廣仁池,禁漁採。
滎陽,上。
天授二年析置武泰縣,隸洛州,尋省,更滎陽曰武泰。
萬歲通天元年復為滎陽,又別置武泰縣,二年省,更滎陽曰武泰。
神龍元年復故名,二年來屬。
滎澤,望。
原武,緊。
本原陵,唐初更名,復漢舊。
陽武,望。
本原武城,武德四年置。
新鄭,望。
中牟緊。
本圃田,武德三年更名,以縣置牟州。
四年州廢,隸管州。
貞觀元年隸汴州,龍朔二年來屬。
潁州汝陰郡,上。
本信州,武德四年置,六年更名。
土貢:絁、綿、糟白魚。
戶三萬七百七,口二十萬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