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關燈
雄州地震,至七月辛巳止,州城廬舍盡壞,地陷水湧,傷死甚衆。

    是月,濮州地震。

    十二月,京師地震有聲。

    四年六月庚寅,雄州地震。

    六年二月,京師地震,有聲如雷,藍田山裂水湧。

     中和三年秋,晉州地震,有聲如雷。

     光啟二年春,成都地震,月中十數。

    占曰:「兵、饑。

    」十二月,魏州地震。

     乾寧二年三月庚午,河東地震。

     山摧。

     貞觀八年七月,隴右山摧。

    山者高峻,自上而隕之象也。

     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新豐縣露臺鄉大風雨,震電,有山湧出,高二十丈,有池周三百畝,池中有龍鳳之形,禾麥之異,武後以為休應,名曰「慶山」。

    荊州人俞文俊上言:「天氣不和而寒暑隔,人氣不和而贅疣生,地氣不和而堆阜出。

    今陛下以女主居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隔塞,山變為災。

    陛下以為『慶山』,臣以為非慶也。

    宜側身脩德以荅天譴,不然,恐災禍至。

    」後怒,流于嶺南。

     永昌中,華州赤水南岸大山,晝日忽風昏,有聲隱隱如雷,頃之漸移東數百步,擁赤水,壓張村民三十餘家,山高二百餘丈,水深三十丈,坡上草木宛然。

    金縢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祿去公室,賞罰不由君,佞人執政,政在女主,不出五年,有走王。

    」 開元十七年四月乙亥,大風震電,藍田山摧裂百餘步,畿內山也。

    國主山川,山摧川竭,亡之證也。

    占曰:「人君德消政易則然。

    」 大曆九年十一月戊戌,同州夏陽有山徙于河上,聲如雷。

    十三年,郴州黃芩山摧,壓死者數百人。

     建中二年,霍山裂。

     元和八年五月丁醜,大隗山摧。

    十五年七月丁未,苑中土山摧,壓死二十人。

     光啟三年四月,維州山崩,累日不止,塵坌亙天,壅江水逆流。

    占曰:「國破。

    」 山鳴。

     武德二年三月,太行山聖人崖有聲。

    占曰:「有寇至。

    」 開元二十八年六月,吐蕃圍安戎城,斷水路,城東山鳴石坼,湧泉二。

     土為變怪。

     垂拱元年九月,淮南地生毛,或白或蒼,長者尺餘,遍居人床下,揚州尤甚,大如馬鬣,焚之臭如燎毛。

    占曰:「兵起,民不安。

    」 長壽中,東都天宮寺泥像皆流汗霢霂。

     天寶十一載六月,虢州閺鄉黃河中女媧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乾元二年六月乙未夜,瀕河人聞有風雷聲,曉見其墓踴出,下有巨石,上有雙柳,各長丈餘,時號風陵堆。

    占曰:「塚墓自移,天下破。

    」十三載,汝州葉縣南有土塊鬬,中有血出,數日不止。

     大曆六年四月戊寅,藍田西原地陷。

     建中初,魏州魏縣西四十裡,地數畝忽長崇數尺。

    四年四月甲子,京師地生毛,或黃或白,有長尺餘者。

     貞元四年四月,淮南及河南地生毛。

     元和十二年四月,吳元濟郾城守將鄧懷金以城降,城自壞五十餘步。

     大和六年二月,蘇州地震,生白毛。

     長慶中,新都大道觀泥人生須數寸,拔之復生。

     鹹通五年十月,貞陵隧道摧陷。

    神策軍有浮屠像,懿宗嘗跪禮之,像沒地四尺。

     五行傳曰:「好攻戰,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則金不從革。

    」謂金失其性而為變怪也。

    又曰:「言之不從,是謂不乂。

    厥咎僭,厥罰常暘,厥極憂。

    時則有詩妖、訛言,時則有毛蟲之孽,時則有太禍,時則有口舌之痾,時則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

    」 金不從革。

     堯君素為隋守蒲州,兵器夜皆有光如火。

    火鑠金,金所畏也,敗亡之象。

    劉武周據并州,兵勢甚盛,城上矟刃夜每有火光。

     貞觀十七年八月,涼州昌松縣鴻池谷有石五,青質白文成字曰:「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書燕山人士樂太國主尚汪譂獎文仁邁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風毛才子七佛八菩薩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貞觀昌大聖延四方上不治示孝仙戈八為善。

    」太宗遣使祭之曰:「天有成命,表瑞貞石,文字昭然,曆數惟永,旣旌高廟之業,又錫眇身之祚。

    迨于皇太子治,亦降貞符,具紀姓氏。

    甫惟寡薄,彌增寅懼。

    」昔魏以土德代漢,涼州石有文。

    石,金類,以五勝推之,故時人謂為魏氏之妖,而晉室之瑞。

    唐亦土德王,石有文,事頗相類。

    然其文初不可曉,而後人因推已事以驗之。

    蓋武氏革命,自以為金德王,其「佛菩薩」者,慈氏金輪之號也;「樂太國主」則鎮國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皆以女亂國;其「五王六王七王」者,唐世十八之數。

     垂拱三年七月,魏州地出鐵如船數十丈。

    廣州雨金。

    金位正秋,為刑、為兵。

    占曰:「人君多殺無辜,一年兵災于朝。

    」 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乙巳,龍池聖德頌石自鳴,其音清遠如鐘磬。

    石與金同類。

    春秋傳「怨讟動于民,則有非言之物言。

    」石鳴,近石言也。

     天寶十載六月乙亥,大同殿前鐘自鳴。

    占曰:「庶雄為亂。

    」 至德二載,昭陵石馬汗出。

    昔周武帝之克晉州也,齊有石像,汗流濕地,此其類也。

     乾元二年七月乙亥晝,渾天儀有液如汗下流。

     上元二年,楚州獻寶玉十三:曰「玄黃天符」,形如笏,長八寸,有孔,雲辟兵疫;曰「玉雞毛」,白玉也;曰「穀璧」,亦白玉也,粟粒自然,無雕鐫跡;曰「西王母白環」二;曰「如意寶珠」,大如雞卵;曰「紅靺鞨」,大如巨粟;曰「琅玕珠」二,形如玉環,四分缺一;曰「玉印」,大如半手,理如鹿,陷入印中;曰「皇後採桑鉤」如箸屈其末;曰「雷公石斧」無孔;其一闕。

    凡十三。

    寘之日中,白氣連天。

     元和中,文水武士彠碑失其龜頭。

    翰林院有鈴,夜中文書入,則引之以代傳呼,長慶中,河北用兵,夜輒自鳴,與軍中息耗相應,聲急則軍事急,聲緩則軍事緩。

    資州有石方丈,走行數畝。

     大和三年,南蠻圍成都,毀玉晨殿為礧,有吼聲三,乃止。

    四年五月己卯,通化南北二門鎖不可開,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