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 第五十四回 通智慧白猿竊書 顯奇能紅女傳信

關燈
來,問知詳細,不勝之喜;并與缁氏諸人相見。

     閨臣道:“叔叔今日莫非學中會文麼?”史氏道:“你叔叔自從侄女起身後,本郡印太守有個女兒,名喚印巧文,意欲報名赴試,因學問淺薄,要請一位西賓。

     印太守向在學中打聽你叔叔品學都好,請去課讀。

    後來本處節度窦坡窦大人也将小姐窦耕煙拜從;本縣祝忠得知,也将女兒祝題花跟著一同受業,并且本處還有幾個鄉宦女兒也來拜從看文。

    雖說女學生不消先生督率,但學生多了,今日這邊走走,明日那邊看看,竟無片刻之閑。

    今晨絕早出去,要下午方能回來。

    ”閨臣道:“他們既在此地做官,大約均非本處人了,此時各處正當縣考,為何還不回籍赴試?”史氏道:“他們都因離鄉過遠,若因縣考趕回本籍,将來又須回來,未免種種不便,因此議定索性等冬初補考,一經郡考中式,即可就近去赴部試,倒是一舉兩便。

    并且他們因你叔叔今年五十大慶,都要過了九月祝壽後方肯回籍。

    ” 閨臣道:“若果如此,我們倒可一聚了。

    ”不多時,唐敏回來,見了侄女,看了家書,這才略覺放心。

    閨臣引著叔叔見了衆人,告知來意。

    唐敏道:“我正愁侄女上京無人作伴,今得這些姊妹,我也放心。

    ” 恰好這日良氏夫人帶著廉亮、廉錦楓,駱紅蕖也從海外來到唐家。

    林氏問起根由,良氏把前年唐敖拯救女兒,後來尹元替小峰作伐各話細細說了。

    林氏聽了,無意中忽然得了一個如花似玉、文武全才的媳婦,歡喜非常。

    良氏把駱紅蕖交代。

     因本族現有嫡派,意欲回到族中居住;無如唐閨臣與廉錦楓一見如故,彼此戀戀不舍,不肯分離。

    恰喜林氏早已買了鄰舍一所房子,就同這邊住宅開門通連一處,當時留下良氏母女,同缁氏母女都在新房居住。

    紅紅跟着缁氏,閨臣同紅蕖,蘭音住在樓上,小峰陪著廉亮在書房同居。

    分派已畢,大排筵宴,衆姊妹陪缁氏、良氏坐了。

    閨臣道:“前在水仙村,聞伯母已于春天起身,為何此時才到?”良氏道:“一路頂風,業已難走,伯伯當中遇見一座甚麼山,再也繞不過來。

    ”廉錦楓道:“那山橫在海中,名喚門戶山,真實并無門戶。

    我們因繞此山,足足耽擱半年,沿途風又不順,若非近日得了順風,隻怕還得兩月才能到哩。

    ”林氏道: “表嫂既與尹家聯姻,為何女婿并不同來?”良氏道:“尹家籍貫本是劍南,因紅萸媳婦要去赴試,都回劍南去了。

    ” 當時唐敏開了衆人年貌,駱紅蕖改為洛姓,連唐閨臣、枝蘭音、林婉如、陰若花、黎紅薇、盧紫萱、廉錦楓,田鳳-、秦小春,共計十人; 因缁氏執意也要赴考,隻好捏了一個假名:都在縣裡遞了履曆。

     到晚,閨臣同蘭音、紅蕖都到良氏、缁氏并母親房中道了安置。

    回到樓上,推窗乘涼,說起閑話。

    閨臣把位紅亭碑記取出給蘭音、紅蕖看了,也是一字不識。

     二人問知詳細,不覺吐舌稱異。

    忽見白猿走來,也将碑記拿著觀看。

    蘭音笑道: “莫非白猿也識字麼?”閨臣道:“這卻不知。

    當日我在海外抄寫,因白猿不時在旁觀看,彼時我曾對他說過,将來如将碑記付一文人做為稗官野史,流傳海内,算他一件大功。

    不知他可領略此意。

    ”洛紅蕖道:“怪不得他也拿著觀看,原來如此。

    ”因向白猿笑道:“你能建此大功麼?”白猿聽了,口中哼了一聲,把頭點了兩點,手捧碑記,将身一縱,撺出窗外去了。

    三人望著樓窗發愣。

     隻聽嗖的一聲,忽從窗外撺進一個紅女,上穿紅綢短衫,下穿紅綢單褲,頭上束著紅綢漁婆巾,底下露著一雙三寸紅繡鞋,腰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