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 第五十二回 談春秋胸羅錦繡 講禮制口吐珠玑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紅紅道:“如蒙賢妹攜帶,倒可借此瞻仰天朝人物之盛。
至于考試,久已心灰,豈可再萌妄想。
”若花道:“此事到了天朝,慢慢再議,看來也由不得姐姐不去。
前日聞得亭亭姐姐一同赴試,不知可曾得中?”紅紅道:“他一家如洗;其父不過是個諸生,業已去世;既無錢财,又無勢利,因此也在孫山之外。
但他落第後,雄心不減,時刻癡心妄想,向日曾對我說:如果外邦開有女科,那怕千山萬水,他也要去碰碰,若不中個才女,至死不服。
如今天朝雖開女科,無如遠隔重洋,何能前去?看來隻好望洋而歎了。
”閨臣道:“他家還有何人?近來可曾遠出?”紅紅道:“他無弟兄,隻有缁氏寡母在堂,現在課讀幾個女童,以舌耕度日,并未遠出。
”閨臣道:“他既有志赴試,将來路過黑齒,我們何不約他同行,豈不是件美事?”紅紅道:“賢妹約他固妙,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眼内。
賢妹若去約他,他不曉得你學問深淺,惟恐玷辱,必不同往。
據我愚見必須先去談談學問,使他心中敬服,然後再講約他之話,自然一說就肯了。
”閨臣道:“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班門弄斧,同他亂談?倘被考倒,豈非自讨苦麼?”若花道:“阿妹為何隻長他人志氣卻滅自己威風?我倒是個‘初生犢兒不怕虎’:将來到彼,我就同你前去,難道我們兩個還敵不住他一個麼?”閨臣道:“姐姐有如此豪興,妹子隻得勉力奉陪。
但必須告知舅舅,才可約他。
”就把此話告訴林之洋。
林之洋道:“俺聞你父親常說‘君子成人之美’。
甥女既要成全他的功名,這等美事,你們做了,自有好處,何消同俺商量。
那個黑女,當日九公同他談文,曾吃他大虧,将來你同寄女到彼,俺倒著實耽心哩。
”若花道:“他又不曾生出三頭六臂,無非也是一個肉人,怕他怎的!”林之洋道:“他那伶牙俐齒,若談起文來,比那三頭六臂還覺利害,九公至今說起還是頭疼,你說他是肉人,隻怕還是一張鐵嘴哩。
若遇順風,不過早晚就到。
據俺主意:你們快把典故多記幾個,省得臨期被他難住,莫像九公倒象吃了麻黃隻管出汗,那就被他看輕了。
當日他們因談反切,曾有‘問道于盲’的話;俺自從在歧舌國學會音韻,一心隻想同人談談,偏不遇見知音。
将來到彼,他如談起此道,務必把俺舉薦舉薦。
這兩日大家吃了清腸稻,都不覺餓,索性到了黑齒再去買米,耽擱半日,趁著閑空,你們也好慢慢同他談文。
” 大家一路說著閑話,不知不覺,這日清晨到黑齒。
把船收口。
林之洋托多九公帶了水手前去買米。
閨臣意欲紅紅同去。
紅紅道:“他的住處,林叔叔盡知,無須我去。
我若同去約他,他縱勉強同來,究竟難免被他輕視。
賢妹到彼,就以送還扇子為名,同他談談。
他如同來則已,設或别有推脫,愚姐再去把這美意說了,才不被他看輕哩。
”閨臣點頭,帶著扇子同了若花央林之洋領進城内。
來到大街,閨臣同若花由左邊街上走去,林之洋從右邊走去。
不多時,進了小巷,來到亭亭門首,隻見上寫“女學塾”三個人字。
把門敲了兩下,有個紫衣女子把門開了。
林之洋一看,認得是前年談文黑女。
閨臣從袖内取出扇子道:“姐姐請了: 前歲敝處有位多老翁曾在尊齋帶了一把扇子回去,今托我們帶來奉還,不知可是尊處之物?”亭亭接過看了道:“此扇正是先父之物。
二位姐姐若不嫌茅舍窪曲,何不請進就茶?”閨臣同若花一齊說道:“正要登堂奉拜。
”于是一同進内,林之洋就在旁邊小房坐下。
亭亭把二人讓進書館,行禮序坐;有兩個垂髫女童也上來行禮。
彼此問了名姓。
閨臣道:“妹子素日久仰姐姐人才,去歲路過貴邦,就要登堂求教;們愧知識短淺,誠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進谒。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無虛。
”亭亭道:“妹子浪得虛名,何足挂齒!前歲多老翁到此,曾有一位唐大賢同來,可是姐姐一家?”閨臣道:“那是家父。
”亭亭聽了,不覺立起,又向閨臣拜一拜道:“原來唐大賢就是令尊。
姐姐素本家學,自然也是名重一時了。
前歲雖承令尊種種指教,第恨匆匆而去,妹子尚有未及請教之處,至今猶覺耿耿。
可惜當今之世,除了令尊大賢,再無他人可談了。
” 閨臣道:“姐姐有何見教,何不道其大概呢?”亭亭道:“妹子因《春秋》一事,聞得前人議論,都說孔子每于日月、名稱、爵号之類,暗寓褒貶,不知此話可确?意欲請教令尊,不意匆促而别,竟未一談,這是妹子無福。
”閨臣剛要開言,若花接著說道:
至于考試,久已心灰,豈可再萌妄想。
”若花道:“此事到了天朝,慢慢再議,看來也由不得姐姐不去。
前日聞得亭亭姐姐一同赴試,不知可曾得中?”紅紅道:“他一家如洗;其父不過是個諸生,業已去世;既無錢财,又無勢利,因此也在孫山之外。
但他落第後,雄心不減,時刻癡心妄想,向日曾對我說:如果外邦開有女科,那怕千山萬水,他也要去碰碰,若不中個才女,至死不服。
如今天朝雖開女科,無如遠隔重洋,何能前去?看來隻好望洋而歎了。
”閨臣道:“他家還有何人?近來可曾遠出?”紅紅道:“他無弟兄,隻有缁氏寡母在堂,現在課讀幾個女童,以舌耕度日,并未遠出。
”閨臣道:“他既有志赴試,将來路過黑齒,我們何不約他同行,豈不是件美事?”紅紅道:“賢妹約他固妙,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眼内。
賢妹若去約他,他不曉得你學問深淺,惟恐玷辱,必不同往。
據我愚見必須先去談談學問,使他心中敬服,然後再講約他之話,自然一說就肯了。
”閨臣道:“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班門弄斧,同他亂談?倘被考倒,豈非自讨苦麼?”若花道:“阿妹為何隻長他人志氣卻滅自己威風?我倒是個‘初生犢兒不怕虎’:将來到彼,我就同你前去,難道我們兩個還敵不住他一個麼?”閨臣道:“姐姐有如此豪興,妹子隻得勉力奉陪。
但必須告知舅舅,才可約他。
”就把此話告訴林之洋。
林之洋道:“俺聞你父親常說‘君子成人之美’。
甥女既要成全他的功名,這等美事,你們做了,自有好處,何消同俺商量。
那個黑女,當日九公同他談文,曾吃他大虧,将來你同寄女到彼,俺倒著實耽心哩。
”若花道:“他又不曾生出三頭六臂,無非也是一個肉人,怕他怎的!”林之洋道:“他那伶牙俐齒,若談起文來,比那三頭六臂還覺利害,九公至今說起還是頭疼,你說他是肉人,隻怕還是一張鐵嘴哩。
若遇順風,不過早晚就到。
據俺主意:你們快把典故多記幾個,省得臨期被他難住,莫像九公倒象吃了麻黃隻管出汗,那就被他看輕了。
當日他們因談反切,曾有‘問道于盲’的話;俺自從在歧舌國學會音韻,一心隻想同人談談,偏不遇見知音。
将來到彼,他如談起此道,務必把俺舉薦舉薦。
這兩日大家吃了清腸稻,都不覺餓,索性到了黑齒再去買米,耽擱半日,趁著閑空,你們也好慢慢同他談文。
” 大家一路說著閑話,不知不覺,這日清晨到黑齒。
把船收口。
林之洋托多九公帶了水手前去買米。
閨臣意欲紅紅同去。
紅紅道:“他的住處,林叔叔盡知,無須我去。
我若同去約他,他縱勉強同來,究竟難免被他輕視。
賢妹到彼,就以送還扇子為名,同他談談。
他如同來則已,設或别有推脫,愚姐再去把這美意說了,才不被他看輕哩。
”閨臣點頭,帶著扇子同了若花央林之洋領進城内。
來到大街,閨臣同若花由左邊街上走去,林之洋從右邊走去。
不多時,進了小巷,來到亭亭門首,隻見上寫“女學塾”三個人字。
把門敲了兩下,有個紫衣女子把門開了。
林之洋一看,認得是前年談文黑女。
閨臣從袖内取出扇子道:“姐姐請了: 前歲敝處有位多老翁曾在尊齋帶了一把扇子回去,今托我們帶來奉還,不知可是尊處之物?”亭亭接過看了道:“此扇正是先父之物。
二位姐姐若不嫌茅舍窪曲,何不請進就茶?”閨臣同若花一齊說道:“正要登堂奉拜。
”于是一同進内,林之洋就在旁邊小房坐下。
亭亭把二人讓進書館,行禮序坐;有兩個垂髫女童也上來行禮。
彼此問了名姓。
閨臣道:“妹子素日久仰姐姐人才,去歲路過貴邦,就要登堂求教;們愧知識短淺,誠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進谒。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無虛。
”亭亭道:“妹子浪得虛名,何足挂齒!前歲多老翁到此,曾有一位唐大賢同來,可是姐姐一家?”閨臣道:“那是家父。
”亭亭聽了,不覺立起,又向閨臣拜一拜道:“原來唐大賢就是令尊。
姐姐素本家學,自然也是名重一時了。
前歲雖承令尊種種指教,第恨匆匆而去,妹子尚有未及請教之處,至今猶覺耿耿。
可惜當今之世,除了令尊大賢,再無他人可談了。
” 閨臣道:“姐姐有何見教,何不道其大概呢?”亭亭道:“妹子因《春秋》一事,聞得前人議論,都說孔子每于日月、名稱、爵号之類,暗寓褒貶,不知此話可确?意欲請教令尊,不意匆促而别,竟未一談,這是妹子無福。
”閨臣剛要開言,若花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