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集第二

關燈
清波。

     嶽王祠下喬木老,林逋宅前芳草多。

     春光如此佳可賞,遠道迢迢心養養。

     朝回看畫悄無言,夜雨寒窗神獨往。

     山陽義士真好奇,平生脫略誰得羁。

     昨日到京師,秋風露華白。

     訪我小瀛洲,暫作神仙客。

     飄然複往不可留,拂衣欲向東南遊。

     題詩巷畫贈爾去,相思定倚新城樓。

     【景陵挽歌(二首)】 苦霧纏丹旐,陰雲擁翠旗。

     山川皆斂色,草木亦含悲。

     雨泣千官送,風号萬國随。

     蕭蕭笳吹發,不似奏韶時。

     靈禦陪仁考,仙遊侍太宗。

     珠丘連翠殿,玉匣掞玄宮。

     海宇扳号切,天庭陟降同。

     遙知六龍駕,長度五雲中。

     【過曲江】 稍稍滄江曲,亭亭日向低。

     舟人方利涉,客子未安栖。

     度鳥沖山帶,飛凫踏水梯。

     引杯觀物性,不惜醉如泥。

     【端午日觀打球射柳應制】 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

     鞚飛驚電掣,仗奮覺星流。

     欻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

     慶雲随逸足,缭繞殿東頭。

     楊柳綠含滋,雕弓縱射時。

     向風飛白羽,和露折青絲。

     辇路晴光動,旌門午漏遲。

     營前撾鼓急,捷報萬人知。

     【帝京篇四首贈鐘中書子勤】 繡殿宜晴日,彤樓切太虛。

     卿雲連複道,颢氣護宸居。

     建鳳黃金榜,疏龍白玉除。

     仙蓂乘月吐,渾契史臣書。

     曙阙嚴鐘啟,宵衣促漏催。

     雲移宮扇徹,風度禦香來。

     劍履群公侍,簪裾萬國陪。

     小臣瞻盛美,稽首頌康哉。

     豫遊聞夏諺,巡守協虞風。

     省斂三農喜,趨朝五瑞同。

     星文俱拱北,川水盡朝東。

     獨有綸闱客,偏承雨露濃。

     再命歸鸾掖,重遊集鳳池。

     黃缣存故墨,紫诰布新詞。

     開閤涼風入,揮毫瑞液滋。

     蒼蒼雞樹老,還對萬年枝。

     【大風泊磚河驿】 舣棹臨孤驿,風霾晝欲昏。

     疾吹高樹偃,怒激濁河翻。

     失穴鼋鼍恐,傾巢鳥雀喧。

     居人亦愁畏,深閉小蓬門。

     【村居】 古岸輕煙外,深林夕照邊。

     疏籬孤徑窈,茅屋數家連。

     花暝流莺歇,莎平乳犢眠。

     桑麻青滿眼,幽思頗相牽。

     【子弟新軍屯德州候車駕】 平原十裡候鸾旌,繞郭新屯十萬兵。

     慣着短衣來小市,常乘驕馬過孤城。

     營前劍舞春風暖,帳下酣歌夜月明。

     自是太平無戰鬥,少年何處可橫行。

     【鄰有戍将未歸觀其家人寄書為述所懷】 十年征戰度天山,寂寞空閨獨掩關。

     鴻雁書回何日到,犬羊巢盡幾時還。

     窗前花落青春晚,戶外莺啼白晝閑。

     為語封侯須及早,風塵容易鬓毛斑。

     【西湖】 玉泉東彙浸平沙,八月芙蓉尚有花。

     曲島下通鲛女室,晴波深映梵王家。

     常時凫雁聞清呗,舊日魚龍識翠華。

     堤下連雲粳稻熟,江南風物未宜誇。

     【端午憶去年從幸東苑錫宴】 千門晴日散祥煙,東苑宸遊憶去年。

     玉辇乍移雙阙外,彩球低度百花前。

     雲開山色浮仙仗,風送莺聲繞禦筵。

     今日獨醒還北望,何時重詠《柏梁篇。

     【送陳郎中子魯再使西域】 翩翩旌旆出皇州,瀚海昆侖是昔遊。

     塞外風雲随使節,天涯霜雪敝征裘。

     還家不論千金橐,佩印須為萬裡侯。

     想見蕃夷歸聖德,自西河水亦東流。

     【題馬】 鳳臆龍鬐世不多,春風飽食玉山禾。

     升中自是明時事,岱嶽雲亭想一過。

     【題畫】 綠樹青山帶晚霞,樹間處處有人家。

     孤舟最愛滄浪客,得共眠鷗占淺沙。

     【書所見】 楊柳妖饒湖水滿,芙蓉初發莖猶短。

     小娃打槳并船歸,驚起鴛鴦相背飛。

     王侍講洪一十四首 【歌風台】 赤精自天啟,黃屋淩空開。

     富貴歸故鄉,遂築歌風台。

     佳人弄瑤瑟,故老持金罍。

     酒酣自擊築,浩歌何雄哉。

     飒爽龍虎姿,曠蕩風雲懷。

     顧為萬歲後,英魂尚歸來。

     回首望彭城,孤台亦崔嵬。

     百戰功不成,千載令人哀。

     【送友人南還京師】 積雪遍河關,長亭落照間。

     一尊當暮别,千裡共春還。

     煙樹連荒野,晴江帶遠山。

     東風薊城路,幾日到長安。

     【奉和胡學士侍遊萬歲山】 飛旆臨丹壑,鳴镳陟紫台。

     日邊雙鳳下,雲裡六龍來。

     寶殿臨空敞,瓊筵就水開。

     共誇青瑣客,陪宴柏梁回。

     【儀真道中】 王程不可緩,孤棹且宵征。

     古渡無人語,長空惟月明。

     湖連四野闊,天與大江平。

     明發維揚郡,登臨一感情。

     【送金生歸江南】 朔雲千萬裡,歸興複如何。

     鴻雁雨中去,蒹葭霜後多。

     人煙投遠戍,驿路出長河。

     惆怅東橋别,涼風起暮波。

     【送吳太仆還南京】 初日映朝衣,承恩出瑣闱。

     幾回天上見,一騎雪中歸。

     野色連春樹,河流帶晚晖。

     交遊遍京國,達者似君稀。

     【送廖訓導】 客路臘初盡,河橋冰向開。

     言辭故人去,遙逐早春回。

     江館低煙柳,山郵發野梅。

     懸知問字者,正憶子雲才。

     【李郎中粉署餘清卷】 鳴珮趨丹阙,焚香坐粉闱。

     禁城鐘鼓靜,人吏簡書稀。

     幽鳥鳴高樹,涼風動紫薇。

     明時仍宦達,誰不羨恩輝。

     【舟行雜興(四首)】 四野望不盡,雙鷗飛自閑。

     滄溟淪碣石,落日照榆關。

     遠嶼煙波暗,孤城海氣寒。

     因之歎秦客,從此覓三山。

     故國遍芳草,高台多大風。

     河山千古在,登眺幾人同。

     野澤鳴山雉,荒陂起塞鴻。

     新豐不可見,煙樹五陵東。

     白馬紫絲缰,吳鈎百寶裝。

     悲歌回易水,射獵過遼陽。

     白草胡沙迥,黃雲漢塞長。

     任教身作将,全勝世為郎。

     曠野杳無際,孤舟齊魯間。

     河流東下險,天氣北來寒。

     古道蒼煙迥,長亭落照間。

     微茫雲水外,一點是梁山。

     【送陳員外使西蕃】 劍佩翻翻出武威,關河秋色照戎衣。

     輪台雪滿逢人少,蒲海霜空見雁稀。

     蕃部牛羊沙際沒,羌民煙火碛中微。

     茲行總為宣恩德,不帶葡萄苜蓿歸。

     【金台夕照】 山色微茫映古台,平原千裡夕陽開。

     誰知碧草遺基在,曾見黃金國士來。

     樹繞河流天外去,鳥翻雲影日邊回。

     清時自重非熊叟,不獨奇謀得俊才。

     【玉泉垂虹】 碧嶂丹厓瀉不停,翠微雲淨轉分明。

     春風不散空中影,夜月偏聞樹底聲。

     内苑分來瑤水合,禦橋流出鳳池平。

     仙源信與人間别,歲歲年年長自清。

     周尚書忱九首 【病骥圖】 吳興父子俱能畫,筆端往往追曹霸。

     當時托意知為誰,恻怆令人傷此馬。

     此馬虺頹未可輕,昔陪八駿天衢行。

     彩雲禁禦春如海,曾聽玉辂和鸾鳴。

     一從謝病離天仗,骨聳毛焦氣凋喪。

     恥與驽骀競粟刍,自甘偃卧沙丘上。

     孫陽去後苦難逢,寂寞誰加剪拂功。

     羁金絡月複何日,顧影懷恩悲晚風。

     古來千金市駿骨,況此精神那可忽。

     飼秣重歸十二閑,猶堪萬裡奔騰出。

     【漁陽老婦歌】 漁陽老婦白發多,去年歸自斡難河。

     自言本是田家女,少小姿容衆推許。

     父母求婚來大都,朱門許嫁不須臾。

     良人系出蒙古部,阿翁仕元作樞副。

     當時誤信媒妁言,論财竟作偏房婦。

     含羞俯首半載餘,天上兵來北擊胡。

     百口倉皇夜出塞,散入匈奴部落居。

     偷生強欲随風土,旋绾盤頭學胡語。

     區脫沙中逐井泉,琵琶馬上調歌舞。

     豈無肉食充黃粱,亦有酥酪為酒漿。

     族類不同天性異,觸物時時懷故鄉。

     況當夫死子尚幼,風沙易得紅顔醜。

     歸心一片竟誰知,絕漠窮荒零落久。

     前年天子親北征,單于納款煙塵清。

     往來信使無虛月,老身遂得離邊庭。

     提攜二子到鄉邑,村墟改變無親戚。

     吞悲暗憶别家時,别時十七今七十。

     角尖高帽窄衣裳,半臂珠絡紅纓長。

     兒童乍見皆掩笑,元季都人同此妝。

     今日官家有恩例,給與牛羊賜田地。

     太平衣食足耕桑,且保白骨埋漁陽。

     獨惜生來命何薄,虛擲春光向沙漠。

     寄語鄰家窈窕娘,早嫁無如故鄉樂。

     【棄婦辭】 回車已駕衡門下,将去複留情不舍。

     舉家欲語畏郎嗔,獨自登車無送者。

     吞悲惟恐路人知,默默還思初嫁時。

     父母殷勤受明禮,良媒宛轉來通辭。

     入門即聽舅姑語,婦道營生在勤苦。

     淡妝不用畫蛾眉,朝采蠶桑暮機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