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八十九

關燈
紮拉芬、署苑副淳慧、清漪園六品苑丞廣裕、靜明園六品苑丞吉爾通阿、俱着交吏部記名照例選用。

    所有一等官員筆帖式達他等、俱着準其一等加一級。

    其年已逾歲之筆帖式胡梁、普慶、八品催總光文、無品級庫掌德瑞、筆帖式善成、年力就衰。

    俱着以原品休緻。

     ○乙酉。

    複引見各衙京察一等圈出人員。

    得旨、此次京察一等複帶引見各員内宗室海枚。

    着交軍機處記名。

    遇有應升缺出提奏。

    其餘各員、除宗室豫本、沈鈞、文鐀、覺羅瑞霖、沈濂、恒福、多瑞、八十二、無庸記名外。

    崇綸慶廉、吳葆晉、吳清臯、景霖、何桂清、朱慶祺、徐耀、邱建猷、楊能格、路慎莊、桂文燿、莊俊元、庚長、吳珩、覺羅德齡、馮德馨、李龠通、徐有壬、全順、桂亮、餘坤、毛含昱、何維墀、和祥、周颚、延志、李本仁、江紹憘、羅天池、武棠、陳慶偕、崇祥、鄂惠、吉珩、福敏、鐘翔、尚阿本、蘇哷讷、羅士芬、巴克唐阿、明麟、多隆武、熙成、慶端、花詠春、齊承彥、秀毓、俱着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

    和昇額、着記名以關差道府用。

     ○丙戌。

    谕内閣、恩桂等奏、盤查捐項完竣一摺。

    現在盤查豫工事例捐項。

    并捐輸經費銀兩。

    據稱尚無短绌。

    至該庫各款存貯之項。

    為數甚多。

    若徹底盤查。

    有需時日。

    着責成管理三庫大臣以放代盤。

    此後各項應行上庫銀兩。

    另行封貯。

    不準動用。

    俟前項放完時。

    有無虧短。

    據實具奏。

    至嗣後銀庫收放銀兩。

    應如何分期辦理。

    以免擁擠牽混之處。

    着管理三庫大臣會同戶部妥議章程具奏。

    尋議章程八條。

    一、兌收各項銀兩。

    對明數目。

    方準進庫。

    不足平色。

    饬令補足。

    一、庫内收兌銀兩。

    按款盛桶。

    不準散裝。

    外庫存至一千萬兩以上。

    奏明撥存内庫。

    一、王大臣等罰賠銀兩。

    另存北庫。

    積有成數。

    再奏歸正項應用。

    一、前奏積存潮銀三千餘兩。

    拟于各處工程銀内。

    每千兩搭放五兩。

    一、每遇平做放項銀兩。

    按照戶部送到平單。

    核準數目。

    計需銀若幹兩。

    共需若幹袋。

    每銀一袋。

    給籌一根。

    由銀桶内支領。

    先将銀桶封貯。

    再行平做。

    一、八旗俸饷及各衙門領項。

    例由戶部造送平單劄知銀庫發給。

    俸銀平單。

    于劄發前三日送庫。

    米折銀平單。

    于給發前一日送庫。

    其餘零星領項。

    随到随放。

    嗣後一切放項。

    請俱于前一日将平單送庫豫平。

    以昭慎重。

    從之。

     ○複引見内務府京察一等圈出人員。

    得旨、此次内務府三院等處京察一等複帶引見各員内除明善、桂琨、舒興、寶麟、毋庸記名外。

    瑞長、慶瑞、曾維、興浚、福善、經文圖、士魁、承啟、積慶、文謙、俱着交軍機處記名。

     ○福州将軍保昌等奏、夷酋巴柏架船隻開往廣東。

    極為安靜。

    是其自稱系口□樸口□鼎喳令其來閩察看地勢之說。

    尚屬可信。

    應飛咨伊裡布、耆英等、查照辦理。

    得旨、夷船往來無定。

    不可不密為防範。

    總當持以鎮靜。

    妥協辦理。

    是為至要。

     ○丁亥。

    上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禦勤政殿聽政。

     ○谕内閣、兵部等衙門奏、神武門章京等稽察門禁不嚴。

    請分别議處。

    值班鑲黃旗護軍校堆清額、安和、該班章京副護軍參領豐紳泰、均着改為降二級留任。

    司鑰長護軍參領富亮、着改為降一級留任。

    鑲白旗護軍統領端華、着降一級留任。

    均不準其抵銷。

     ○以散秩大臣巴雅爾綽克托、為内閣學士。

    兼禮部侍郎銜。

    通政使司副使張秉德、為光祿寺卿。

     ○實授李湘棻太常寺少卿。

    仍署漕運總督。

     ○戊子。

    谕内閣、大學士潘世恩年逾七旬。

    嗣後朕禦門辦事。

    着加恩免其入班。

    其該管衙門應行帶領引見之日。

    亦着免其帶領。

    以示體恤耆臣至意。

     ○己醜。

    谕軍機大臣等、前據耆英奏淮南鹽課。

    照常奏銷銀兩。

    分限造報一摺。

    當交戶部議奏。

    茲據該部奏稱、準南節次奏準減額運銷分綱緩帶。

    原冀商力漸纾。

    日有起色。

    茲以湖北崇陽之警。

    口岸售鹽被擾跌價。

    又值夷<?舟宗>入江。

    以緻該處鹽船俱遭焚毀。

    該督議加轸恤。

    意在保護全局。

    惟奏銷豫報全完。

    額課仍須續繳。

    事屬創見。

    請旨定奪等語。

    淮南積疲之餘。

    口岸又複被擾。

    該督所請。

    自系實在情形。

    着準其将壬寅一半正課一百餘萬兩。

    按數造報無誤撥解。

    其餘一百餘萬兩。

    亦即趕緊催交。

    限八月内埽數全清。

    報部聽撥。

    如果屆期絲毫無欠。

    癸卯甲辰乙巳三綱始準照辦。

    截至丙午綱。

    複歸二月奏銷。

    以符成例。

    不得因此次準子分限。

    率行援引推展。

    如本年八月一半課項。

    報解稍有未清。

    即将該運司嚴參重懲。

    仍着耆英随時督催。

    勿任再有觀望。

    其各商捐輸銀兩。

    着即轉饬迅速悉數交清。

    報部存案。

    将此谕令知之。

     ○庚寅。

    谕内閣、前據劉誼奏、直隸喜峰口外。

    有人私開銀礦等情。

    當有旨谕令讷爾經額派員嚴密查辦。

    茲據奏稱、查明喜峰口小東溝槽洞。

    上年十月曾經該管知縣查有民人于永泉等刨穵銀砂。

    當即獲犯三名。

    并将洞口封閉。

    現在并無流民聚集刨穵等語。

    着讷爾經額督饬該管文武嚴行封禁。

    有犯必懲。

    仍随時稽察。

    按月會禀一次。

    其東北山後。

    既系平泉州接壤處所。

    并着熱河都統轉饬該州一體查禁。

    毋令匪徒越嶺。

    此拏彼竄。

    其于永泉等三犯。

    着交該督提省審辦。

    在逃之田文等、仍着饬屬上緊緝拏。

    歸案審辦。

    毋稍疏縱。

     ○又谕、祁<?土貢>奏、請将失察汛兵頂替及玩視捕務之副将。

    分别降補勒休一摺。

    廣東羅定協副将喀孔阿、于所屬營汛并不認真督率巡緝。

    以緻汛防兵丁。

    均有雇倩替代之事。

    實屬怠玩已極。

    現當整饬營伍之時。

    此等不職之員。

    必當從嚴懲治。

    該督請将該副将以都司降補。

    尚覺輕縱。

    喀孔阿着即革職。

    以示懲儆。

    護理香山協副将碣石鎮中軍遊擊布萬和、于所屬地方盜劫頻仍。

    緝捕不能得力。

    且梁患目疾。

    斷難任其戀棧。

    即着勒令休緻。

    其該汛備弁。

    并着查明分别參揭。

     ○又谕、祁<?土貢>等奏、官犯緝捕出力。

    懇請免罪等語。

    已革外委梁恩升、系聽從開設窰口從重發遣新疆之犯。

    情節較重。

    着不準春免罪。

    仍遵前旨照例發遣。

     ○又谕、李星沅奏、請将任意乖謬之知縣革職一摺。

    所參是。

    陝西安定縣知縣康象書、心地昏庸。

    辦公竭蹶。

    因聞有甄劾之信。

    辄向該撫面求寬免。

    又複藉詞告養。

    規避參劾。

    實屬荒謬。

    康象書着即革職。

    以示懲儆。

     ○谕軍機大臣等、祁<?土貢>等奏、修築虎門炮台一摺。

    據奏舊台過低。

    難以制勝。

    有仍照舊基建築加高培厚者。

    有應添建以資策應者。

    有應連兩台為一台添築炮牆者。

    有原舊地勢未合必須移建者。

    朕披閱圖說。

    台形較舊加高。

    炮口亦多。

    所辦尚屬周密。

    着即照議辦理。

    惟防守炮台。

    兵弁無多。

    其緊傍山麓者。

    設遇有警。

    應如何為後路接應。

    以防抄襲。

    其孤懸海中之炮台。

    尤不可無策應之兵。

    傥遇有警。

    應如何一呼即至。

    既可保護炮台。

    并可出奇制勝。

    該督等均未議及。

    着祁<?土貢>、程矞采、吳建勳、體察情形。

    悉心妥議。

    再行具奏。

    務須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