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八十七

關燈
銘先訪聞得實。

    奏請查辦。

    幾令冤獄莫伸。

    梁萼涵審辦此案。

    複能将該民人密速訪獲。

    徹底根究。

    俾全案得以平反。

    均屬可嘉。

    梁萼涵、黃銘先、俱着加恩交部從優議叙。

     ○己亥。

    孝莊文皇後忌辰。

    遣官祭昭西陵。

     ○谕軍機大臣等、山東善後事宜。

    甚關緊要。

    前據托渾布奏到章程八條。

    着梁寶常于抵任後按照原奏。

    體察情形。

    再行逐修妥議。

    事關久遠。

    不厭精詳。

    該撫曾任山東州縣。

    地方情形。

    諒所素習。

    務須悉心籌議。

    期于有備無患。

    毋負委任。

    将此谕令知之。

     ○調廣東巡撫梁寶常、為山東巡撫。

    未到任前。

    以布政使王笃署理。

    按察使崇恩、署布政使。

    調山東巡撫程矞采、為廣東巡撫。

    未到任前。

    以兩廣總督祁<?土貢>兼署。

     ○上以歲暮祫祭太廟。

    自是日始。

    齋戒三日。

     ○庚子。

    谕内閣、前因耆英等奏、變通水師章程。

    并請将赴部之員先行閱看鳥槍等語。

    當降旨着兵部妥議章程。

    茲據核議具奏。

    嗣後水師将備各官赴部時。

    着無須閱看馬箭。

    如果練習水務。

    精熟槍炮。

    遇升補時。

    令該督撫出具切實考語。

    将例應引見各員分作四季給咨。

    分限二五八十一等月。

    按期赴部。

    該部即定于二五八十一等月二十八日考驗。

    先期奏請欽派禦前侍衛。

    乾清門侍衛一二員。

    會同該部堂官。

    閱看槍炮。

    其演槍步數。

    着定為四十弓。

    演炮以二出為度。

    均于城外酌擇寬闊地面演試。

    如不能合式。

    即将該員退回本任。

    勒限演習。

    并将原保督撫提鎮分别議處。

    其中槍合式者。

    準其帶領引見。

    以示勸懲。

    惟水師駕舟出洋。

    施施槍炮。

    與陸路情形不同。

    全在帶領巡哨各員平日加意講求。

    庶使該員弁等技藝精純。

    能于洋面施放有準。

    着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各督撫提鎮嚴饬所屬。

    勤加訓練。

    于考拔弁兵。

    題升将備時。

    即以此為去取。

    庶幾有志向上之員。

    認真演習。

    日就純熟。

    不至視為具文。

     ○又谕、敬徵等奏、京察屆期。

    請将内務府署卿司員、及三院卿員、變通辦理。

    着照所請、嗣後内務府署卿司員。

    由該總管大臣批列等第。

    一體注考。

    其三院卿員。

    遇京察之年。

    準将年歲履曆造冊咨送吏部。

    随各衙門京堂一體帶領引見。

    以歸畫一。

     ○谕軍機大臣等、前經降旨令讷爾經額等會同妥議。

    将盤山行宮就近由地方官管理。

    茲據該督等會議具奏。

    并将陳設等件開單呈覽。

    據稱盤山行宮。

    向派内圍旗營官兵稽查。

    非地方官所轄。

    不如仍循其舊等語。

    着照所議。

    仍責成内圍官兵看守。

    所有陳設等件。

    饬該總管等妥為收貯。

    其外圍地方。

    着讷爾經額嚴饬該官兵并地方官。

    随時認真巡防。

    毋稍疏懈。

    嗣後不準奏請修補一切工程。

    将此谕令知之。

     ○命葉爾羌幫辦大臣富興阿來京。

    賞已革大學士琦善、四等侍衛。

    為葉爾羌幫辦大臣。

     ○巴裡坤領隊大臣阿精阿休緻。

    賞太仆寺少卿福成。

    頭等侍衛。

    為巴裡坤領隊大臣。

     ○修河南山東黃河兩岸各廳土工。

    從河道總督慧成請也。

     ○辛醜。

    以歲暮祫祭。

    遣官祭太廟中殿。

    後殿。

     ○重修大清一統志成。

    禦制序曰。

    我大清之受天命有天下。

    增式廓而大一統者。

    于今二百年。

    洪惟列祖列宗威惠滂流。

    聲名懿铄。

    幅員之廣。

    教化之洽。

    地利物華之盛。

    官方民事之詳且備。

    羲繩軒駕以來。

    未之有也。

    聖祖仁皇帝始命纂修一統志。

    世宗憲皇帝重加編輯。

    至高宗純皇帝禦極之八年。

    甫獲竣事。

    嗣以天威震疊。

    開拓西域地二萬餘裡。

    因于四十有九年續有成書。

    疊矩重規。

    經緯翔實。

    皇考仁宗睿皇帝命史館重修。

    未及告蒇。

    爰洎朕躬。

    荷神器付托之重。

    撫茲區宇。

    祗繹乎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之大。

    溯惟我皇祖皇考所以因時順地。

    變通斟酌者。

    日不辍書。

    使非及時編定。

    俾舊典有所承。

    而後事有所起。

    朕實愧且懼焉。

    茲全書告成。

    沿述于開國之初。

    增輯至嘉慶二十有五年。

    為卷五百有六十。

    非務為繁富。

    以侈示後嗣也。

    我祖宗以仁義中正治天下。

    凡所損益。

    如權衡之于輕重。

    度量之于長短大小。

    即一州郡之升降。

    一官職之分合。

    一臣一民之予奪彰瘅。

    無非本單心之宥密。

    垂為律度。

    布為官禮。

    除繁存質。

    扶條就幹。

    始獲成書。

    實阙略是虞。

    而何繁富之有。

    稽昔禹貢九州。

    為後世方志之祖。

    周祖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

    周知地域廣輪之數。

    漢書郡國志以下。

    紀載日詳。

    唐宋而還。

    若元和郡縣志。

    元豐九域志。

    始專詳地理。

    自為一編。

    顧政教所及。

    皆弗克進及于古。

    惟我朝祖德宗功。

    上繼五帝三王之盛。

    信乎心法治統。

    不異地異民而理。

    攬斯編也。

    即其迹而道載焉矣。

    朕惟乾惕震恐。

    冀迪前光。

    深知守成之難。

    不殊于創始。

    願與内外百執事。

    勉固封守而阜兆民。

    繼自今無疆惟休。

    亦無疆惟恤。

    續有編錄。

    視此典型。

    是朕之厚望也夫。

     ○谕内閣、耆英奏、查參江陰以上不能阻遏夷船之水師各員弁一摺。

    前此<?口英>夷犯順。

    江陰以上之鵝鼻嘴圌山關一帶。

    均為要隘。

    已故徐州鎮總兵王志元。

    在彼駐劄防守。

    所帶徐州鎮标各營官兵。

    素稱勁旅。

    果能駕馭得宜。

    悉屬可用。

    乃王志元于吳淞接仗時。

    觀望不前。

    旋即退避。

    迨經饬赴江陰防守鵝鼻嘴。

    夷船入江。

    又不發一矢。

    不放一炮。

    以緻夷船得以長驅直入。

    似此怯懦無能。

    喪師失律。

    情罪尤重。

    若使其人尚在。

    必應立置重典。

    以彰國法。

    今雖幸逃法網。

    仍應明正其罪。

    王志元着即迨革其職。

    并奪封典。

    其子孫永不準其出仕。

    以昭炯戒。

    京口左營千總淩慶鳌、候補千總趙慶元、京口左營遊擊李澄、署京口右營遊擊事守備袁雙魁、京口左營守備孫耀清、或系水師汛守營員。

    或系水師将領。

    均應設法堵截。

    乃僅知株守陸地。

    未能同心協力。

    奮勇阻遏。

    均有應得之罪。

    淩慶鳌、趙慶元、均着即行革職。

    李澄、袁雙魁、孫耀清、着交部分别嚴加議處。

     ○又谕、耆英等奏、查明江蘇奮勇得力各員弁。

    據實保奏一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