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八十五

關燈
各有傷損。

    此時一概前事。

    各宜置之不論。

    若因達洪阿守禦有功。

    轉加重罪。

    試思彼國出力大将。

    豈能因我國一言。

    遽令廢棄乎。

    傥達洪阿實有貪功妄報情事。

    将來一經查訪明确。

    自當以中國之例處之。

    該夷不必遇問。

    我國傷亡将士甚多。

    又豈能于事定之後。

    向該夷一一取償耶。

    現在籌議通商。

    正在吃緊。

    惟有速定大局。

    以期幹戈永息。

    如此開導。

    諒必盡釋前疑。

    同守善定章程辦理矣。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寄谕福州将軍壁昌。

    本日據怡良奏、現在駐劄泉州。

    福州将軍事務。

    未能在泉州辦理等語。

    該省将軍事務。

    現當吃緊之際。

    前交壁昌審訊之案。

    着即趕緊訊結。

    起程來京。

    請訓後速赴新任。

    毋稍遲滞。

    将此谕令知之。

     ○賞八旗兵丁一月錢糧。

     ○丙寅。

    以宗人府府丞劉重麟、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給浙江因災減歇各幫丁銀。

     ○丁卯。

    谕内閣、已革兩江總督牛鑒、身任封圻。

    辦理防堵。

    半載有餘。

    既不能固守吳淞海口。

    又不能嚴守長江。

    以緻寶山等縣及鎮江府城相繼失陷。

    犯及省垣。

    實屬防堵不密。

    贻誤機宜。

    牛鑒着照議定為斬監候秋後處決。

     ○戊辰。

    谕軍機大臣等、劉韻珂奏、咪唎口□堅國商船。

    求在甯波報稅通商。

    谕令仍回粵東。

    不得逗留浙境。

    該夷旋即回船等語。

    咪唎口□堅國向在粵省通商。

    本有一定馬頭。

    何得駛赴甯波。

    希圖貿易。

    現在該商船自三江口駛出招寶山。

    複自招寶山駛往定海。

    是否業已開往粵東。

    着該撫委員确查。

    傥仍希圖在浙貿易。

    務當再行明白曉谕。

    并嚴行饬谕内地商民。

    毋許潛向該夷私售貨物。

    緻啟日後來浙之漸。

    至該撫因屢次失陷地方。

    自請從重治罪。

    前此乍浦失陷。

    部議上時。

    業經明降谕旨。

    加恩改為革職留任矣。

    此時毋庸再行議罪。

    該撫惟當激發天良。

    實心任事。

    于地方一切公務。

    認真辦理。

    以副朕委任之意。

    将此由四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前因有人奏、候選直隸州知州鄂雲原名聯壁。

    因有堂弟聯芳在将軍幕下。

    自稱随員。

    到處需索。

    往來江浙。

    诓騙欺朦。

    又冒支饷。

    任意揮霍。

    并将家眷移住杭城。

    招搖撞騙各等語。

    當經降旨着劉韻珂逐款密查。

    茲據奏稱、該員以募勇為名。

    濫支軍饷。

    現既查明與黃得勝等供詞不符。

    又該員前後禀詞。

    自相矛盾。

    且并非挾資到浙。

    何得驟有捐輸銀六千餘兩之多。

    其為冒領侵吞。

    情弊顯然。

    又寄寓杭州多年。

    近複移住紹興。

    與紳民交接。

    招搖撞騙之事。

    斷難保其必無。

    着耆英于查閱海口赴浙之便。

    再加嚴密訪查。

    務得确實。

    不準有心諱飾。

    緻有不實不盡。

    将此谕令知之。

     ○己巳。

    上詣壽康宮前殿行禮。

    後殿問皇太後安。

     ○谕内閣、據劉韻珂奏、懇恩請将鹿澤長。

    舒恭受。

    二人暫留甯波。

    責令幫同接任之員辦理事務。

    俟夷務完竣後。

    再照刑部拟定罪名。

    分别科斷等語。

    國家設官分職。

    責有攸歸。

    失地之員。

    罪名輕重。

    自有一定。

    即令其人官聲素着。

    辦事亦有微勞。

    而功不掩罪。

    斷難因人地相需。

    辄準留備差遣。

    且恐此端一開。

    流弊滋甚。

    又何以持刑罰之平。

    現在鹿澤長業經革職。

    舒恭受已孫旨照部議斬監候秋後處決。

    該撫所請暫留甯波幫辦之處。

    着不準行。

    至所請将林亮光予治罪。

    與張從龍。

    何一雕。

    一并開複原官。

    或酌量降補等語。

    營員帶兵臨敵。

    失律之咎。

    罪所難逭。

    所請開複降補之處。

    着不準行。

    姑念已革遊擊林亮光。

    防守金雞山炮台。

    被夷刀傷額顱等處。

    經該撫提省驗明傷痕。

    皮開骨裂。

    已将該員列入頭等傷咨部賞恤。

    已革都司何一雕。

    在金雞山接仗。

    被刀砍傷鼻梁。

    又被槍擊碎踝骨。

    暈絕緻擄。

    慘割股肉。

    經義民周明珠等乘間搶回。

    傷痕确鑿。

    已革護總兵張從龍。

    駐守招寶山。

    被炮火燒傷倒地。

    經兵丁搶回。

    該撫親驗頭面兩手。

    潰爛不堪。

    該革員等均能臨陣争持。

    受傷甚重。

    與奔潰逃生者迥異。

    情節尚屬可原。

    何一雕、張從龍、業經革職免罪。

    林亮光亦着加恩免其發遣。

    一并留于浙江。

    交劉韻珂差遣。

    如果始終愧奮。

    續着勞績。

    再行據實具奏。

     ○谕軍機大臣等、前聞在廣東當差之推升遊擊李志和、候選知縣馬永熾、習知訓練藤牌。

    修築炮台等事。

    當降旨着祁<?土貢>饬令該二員挑帶藤牌手。

    酌帶藤牌。

    來京聽用。

    茲該員等到京。

    經朕特派大員面加演試。

    藤牌技藝。

    實為娴熟。

    堪備臨陣之用。

    因思各營向有習藤牌技藝之兵。

    率皆有名無實。

    不能得力。

    天津海口。

    現在添設新兵六千餘名之多。

    盡可分撥若幹名專練藤牌。

    俟其技藝娴熟。

    堪以禦敵。

    即另編為一隊。

    或以之保護大炮。

    或以之接應槍箭。

    均可适用。

    但不可每營分置數十名或百名。

    轉嫌單薄。

    現已饬令李志和、馬永熾、帶同壯勇匠役人等、前赴保定省城。

    着讷爾經額親加演試。

    如果合式。

    即留于該省。

    并可制造藤牌。

    教練該處兵丁。

    俾皆娴習。

    于海防冀有裨益。

    李志和、推升陝西遊擊。

    尚未到任。

    現在天津添設武員。

    即可留于天津。

    将來以遊擊酌量補用。

    知縣馬永熾、聞其能築炮台。

    足以禦炮。

    着該督留心講究。

    或擇一閑曠之地。

    或擇一坍壞炮台。

    令其如式築作。

    加以演試。

    如果有效。

    并着将馬永熾留于直隸。

    遇有知縣缺出。

    酌量補用。

    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