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從,曰:“秣陵令三品縣耳,殿下昔用安遠,談者紛然。
句容近幾,三品佳邑,敢可處蔔術之人無才用者邪!湘東雖複遠小,所用未有朗比,談者謂頗兼蔔術得進。
殿下若超用寒悴,當充人才可拔。
朗等凡器,實未足充此選。
” 太尉桓溫欲北伐,屢诏不許。
溫辄下武昌,人情震懼。
或勸殷浩引身告退,彪之言于簡文曰:“此非保社稷為殿下計,皆自為計耳。
若殷浩去職,人情崩駭,天子獨坐。
既爾,當有任其責者,非殿下而誰!”又謂浩曰:“彼抗表問罪,卿為其首。
事任如此,猜釁已構,欲作匹夫,豈有全地邪?且當靜以待之。
令相王與手書,示以款誠,陳以成敗,當必旋旆。
若不順命,即遣中诏。
如複不奉,乃當以正義相裁。
,無故匆匆,先自猖蹶。
”浩曰:“決大事正自難,頃日來欲使人悶,聞卿此謀,意始得了。
”溫亦奉帝旨,果不進。
時衆官漸多,而遷徙每速,彪之上議曰: 為政之道,以得賢為急,非謂雍容廊廟,标的而已,固将莅任贊時,職思其憂也。
得賢之道,在于莅任;莅任之道,在于能久;久于其道,天下化成。
是以三載考績,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采速成之譽。
故勳格辰極,道融四海,風流遐邈,聲冠百代。
凡庸之族衆,賢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賢鄙共貫,清濁同官!官衆則阙多,阙多則遷速,前後去來,更相代補,非為故然,理固然耳。
所以職事未修,朝風未澄者也。
職事之修,在于省官;朝風之澄,在于并職。
官省則選清而得久,職并則吏簡而俗靜;選清則勝人久于其事,事久則中才猶足有成。
今内外百官,較而計之,固應有并省者矣。
六卿之任,太常望雅而職重,然其所司,義高務約。
宗正所統蓋鮮,可以并太常。
宿衛之重,二衛任之,其次骁騎、左軍各有所領,無兵軍校皆應罷廢。
四軍皆罷,則左軍之名不宜獨立,宜改遊擊以對骁騎。
内官自侍中以下,舊員皆四,中興之初,二人而已。
二人對直,或有不周,愚謂三人,于事則無阙也。
凡餘諸官,無綜事實者,可令大官随才位所帖而領之,若未能頓廢,自可因缺而省之。
委之以職分,責之以有成,能否因考績而著,清濁随黜陟而彰。
雖緝熙之隆、康哉之歌未可,使庶官之選差清,莅職之日差久,無奉祿之虛費,簡吏寺之煩役矣。
永和末,多疾疫。
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
若以之不複人宮,則直侍頓阙,王者宮省空矣。
”朝廷從之。
既而長安人雷弱兒、梁安等詐雲殺苻健、苻眉,請兵應接。
時殷浩鎮壽陽,便進據洛,營複山陵。
屬彪之疾歸,上簡文帝箋,陳弱兒等容有詐僞,浩未應輕進。
尋而弱兒果詐,姚襄反叛,浩大敗,退守谯城。
簡文笑謂彪之曰:“果如君言。
自頃以來,君謀無遺策,張、陳何以過之!” 轉領軍将軍,遷尚書仆射,以疾病,不拜。
徙太常,領崇德衛尉。
時或謂簡文曰:“武陵第中大修器杖,将謀非常也。
”簡文以彪之。
彪之曰:“武陵王志意盡于馳騁田獵耳。
願深靜之,以懷異同者。
”或複以此為言,簡文甚悅。
複轉尚書仆射。
時豫州刺史謝奕卒,簡文遽使彪之舉可以代奕者。
對曰:“當今時賢,備簡高監。
”簡文曰:“人有舉桓雲者,君謂如何?”彪之曰:“雲不必非才,然溫居上流,割天下之半。
其弟複處西籓,兵權盡出一門,亦非深根固蒂之宜也。
人才非可豫量,但當令不與殿下作異者耳。
”簡文颔曰:“君言是也。
” 後以彪之為鎮軍将軍、會稽内史,加散騎常侍。
居郡八年,豪右斂迹,亡戶歸者三萬餘口。
桓溫下鎮姑孰,威勢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綱紀。
彪之獨曰:“大司馬誠為富貴,朝廷既有宰相,動靜之宜自當谘禀。
修敬若遣綱紀,緻貢天子複何以過之!”竟不遣。
溫以山陰縣折布米不時畢,郡不彈糾,上免彪之。
彪之去郡,郡見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
溫複以為罪,乃檻收下吏。
會赦,免,左降谪為尚書。
頃之,複仆為射。
是時溫将廢海西公,百僚震栗,溫亦色動,莫知所為。
彪之既知溫不臣迹已著,理不可奪。
乃謂溫曰:“公阿衡皇家,便當倚傍先代耳。
”命取《霍光傳》。
禮度儀制,定于須臾,曾無懼容。
溫歎曰:“作元凱不當如是邪!”時廢立之儀既絕于曠代,朝臣莫有識其故典者。
彪之神彩毅然,朝服當階,文武儀準莫不取定,朝廷以此服之。
溫又廢武陵王遵,以事示彪之。
彪之曰:“武陵親尊,未有顯罪,不可以猜嫌之間,便相廢徙。
公建立聖明,遐迩歸心,當崇獎王室,伊周同美。
此大事,宜更深詳。
”溫曰:“此已成事,卿勿複言。
” 及簡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雲,宜當須大司馬處分。
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若先面谘,必反為所責矣。
”于是朝議乃定。
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後令以帝沖幼,加在諒闇,令溫依周公居攝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異常大事,大司馬必當固讓,使萬機停滞,稽廢山陵,未敢奉令。
謹具封還内,請停。
”事遂不行。
溫遇疾,諷朝廷求九錫,袁宏為文,以示彪之。
彪之視訖,歎其文辭之美,謂宏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時謝安見其文,又頻使宏改之,宏遂逡巡其事。
既屢引日,乃謀于彪之。
彪之曰:“聞彼病日增,亦當不複支久,自可更小遲回。
”宏從之,溫亦尋薨。
時桓沖及安夾輔朝政,安以新喪元輔,主上未能親覽萬機,太皇太後宜臨朝,彪
句容近幾,三品佳邑,敢可處蔔術之人無才用者邪!湘東雖複遠小,所用未有朗比,談者謂頗兼蔔術得進。
殿下若超用寒悴,當充人才可拔。
朗等凡器,實未足充此選。
” 太尉桓溫欲北伐,屢诏不許。
溫辄下武昌,人情震懼。
或勸殷浩引身告退,彪之言于簡文曰:“此非保社稷為殿下計,皆自為計耳。
若殷浩去職,人情崩駭,天子獨坐。
既爾,當有任其責者,非殿下而誰!”又謂浩曰:“彼抗表問罪,卿為其首。
事任如此,猜釁已構,欲作匹夫,豈有全地邪?且當靜以待之。
令相王與手書,示以款誠,陳以成敗,當必旋旆。
若不順命,即遣中诏。
如複不奉,乃當以正義相裁。
,無故匆匆,先自猖蹶。
”浩曰:“決大事正自難,頃日來欲使人悶,聞卿此謀,意始得了。
”溫亦奉帝旨,果不進。
時衆官漸多,而遷徙每速,彪之上議曰: 為政之道,以得賢為急,非謂雍容廊廟,标的而已,固将莅任贊時,職思其憂也。
得賢之道,在于莅任;莅任之道,在于能久;久于其道,天下化成。
是以三載考績,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采速成之譽。
故勳格辰極,道融四海,風流遐邈,聲冠百代。
凡庸之族衆,賢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賢鄙共貫,清濁同官!官衆則阙多,阙多則遷速,前後去來,更相代補,非為故然,理固然耳。
所以職事未修,朝風未澄者也。
職事之修,在于省官;朝風之澄,在于并職。
官省則選清而得久,職并則吏簡而俗靜;選清則勝人久于其事,事久則中才猶足有成。
今内外百官,較而計之,固應有并省者矣。
六卿之任,太常望雅而職重,然其所司,義高務約。
宗正所統蓋鮮,可以并太常。
宿衛之重,二衛任之,其次骁騎、左軍各有所領,無兵軍校皆應罷廢。
四軍皆罷,則左軍之名不宜獨立,宜改遊擊以對骁騎。
内官自侍中以下,舊員皆四,中興之初,二人而已。
二人對直,或有不周,愚謂三人,于事則無阙也。
凡餘諸官,無綜事實者,可令大官随才位所帖而領之,若未能頓廢,自可因缺而省之。
委之以職分,責之以有成,能否因考績而著,清濁随黜陟而彰。
雖緝熙之隆、康哉之歌未可,使庶官之選差清,莅職之日差久,無奉祿之虛費,簡吏寺之煩役矣。
永和末,多疾疫。
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
若以之不複人宮,則直侍頓阙,王者宮省空矣。
”朝廷從之。
既而長安人雷弱兒、梁安等詐雲殺苻健、苻眉,請兵應接。
時殷浩鎮壽陽,便進據洛,營複山陵。
屬彪之疾歸,上簡文帝箋,陳弱兒等容有詐僞,浩未應輕進。
尋而弱兒果詐,姚襄反叛,浩大敗,退守谯城。
簡文笑謂彪之曰:“果如君言。
自頃以來,君謀無遺策,張、陳何以過之!” 轉領軍将軍,遷尚書仆射,以疾病,不拜。
徙太常,領崇德衛尉。
時或謂簡文曰:“武陵第中大修器杖,将謀非常也。
”簡文以彪之。
彪之曰:“武陵王志意盡于馳騁田獵耳。
願深靜之,以懷異同者。
”或複以此為言,簡文甚悅。
複轉尚書仆射。
時豫州刺史謝奕卒,簡文遽使彪之舉可以代奕者。
對曰:“當今時賢,備簡高監。
”簡文曰:“人有舉桓雲者,君謂如何?”彪之曰:“雲不必非才,然溫居上流,割天下之半。
其弟複處西籓,兵權盡出一門,亦非深根固蒂之宜也。
人才非可豫量,但當令不與殿下作異者耳。
”簡文颔曰:“君言是也。
” 後以彪之為鎮軍将軍、會稽内史,加散騎常侍。
居郡八年,豪右斂迹,亡戶歸者三萬餘口。
桓溫下鎮姑孰,威勢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綱紀。
彪之獨曰:“大司馬誠為富貴,朝廷既有宰相,動靜之宜自當谘禀。
修敬若遣綱紀,緻貢天子複何以過之!”竟不遣。
溫以山陰縣折布米不時畢,郡不彈糾,上免彪之。
彪之去郡,郡見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
溫複以為罪,乃檻收下吏。
會赦,免,左降谪為尚書。
頃之,複仆為射。
是時溫将廢海西公,百僚震栗,溫亦色動,莫知所為。
彪之既知溫不臣迹已著,理不可奪。
乃謂溫曰:“公阿衡皇家,便當倚傍先代耳。
”命取《霍光傳》。
禮度儀制,定于須臾,曾無懼容。
溫歎曰:“作元凱不當如是邪!”時廢立之儀既絕于曠代,朝臣莫有識其故典者。
彪之神彩毅然,朝服當階,文武儀準莫不取定,朝廷以此服之。
溫又廢武陵王遵,以事示彪之。
彪之曰:“武陵親尊,未有顯罪,不可以猜嫌之間,便相廢徙。
公建立聖明,遐迩歸心,當崇獎王室,伊周同美。
此大事,宜更深詳。
”溫曰:“此已成事,卿勿複言。
” 及簡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雲,宜當須大司馬處分。
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若先面谘,必反為所責矣。
”于是朝議乃定。
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後令以帝沖幼,加在諒闇,令溫依周公居攝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異常大事,大司馬必當固讓,使萬機停滞,稽廢山陵,未敢奉令。
謹具封還内,請停。
”事遂不行。
溫遇疾,諷朝廷求九錫,袁宏為文,以示彪之。
彪之視訖,歎其文辭之美,謂宏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時謝安見其文,又頻使宏改之,宏遂逡巡其事。
既屢引日,乃謀于彪之。
彪之曰:“聞彼病日增,亦當不複支久,自可更小遲回。
”宏從之,溫亦尋薨。
時桓沖及安夾輔朝政,安以新喪元輔,主上未能親覽萬機,太皇太後宜臨朝,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