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

關燈
當必授守三一之法,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真書之首篇,衆真之妙訣。

    子而守一,一亦守子,子而見一,一亦見子。

    一須身而立,身須一而生,子身進退,千端萬事,常當念一。

    飲食念一、喜樂念一、哀戚念一、疾病念一、危難念一、履水火念一、乘車馬念一、有急念一、人之念一、舉止矚目念亦多矣。

    思念必專,不專無冀矣。

    患人有志不固,固不能久;知一名字而不能守,守不能堅志,志不能苦。

    思念無極,多有訏心,不能常守,故三一去則正氣離失,失正氣者故氣前,故氣前死日近也。

    俗人學道,多尋浮華,不信真一為貴,初有其志,後必變敗。

    由用志不一,邪氣來入故也。

    守一之戒,戒于不專,專複不久,久不能精,精不能固,固而不常,則三一去矣,為空宅爾,空宅無主,其身安久矣。

     太上告曰:氣結為精,精感為神,神化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人,真人升為赤子,此一真之旨也。

    天有三玄,謂日、月、星也,亦為三精,是用長生;人有三寶,三丹田也,亦為三真,是用永存。

    《靈寶經》曰:“天精、地真,六寶常存,此之謂也。

    兩眉間上,卻入一寸為明堂、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泥丸宮。

    卻入者,卻就項後之背向也。

    丹田泥丸宮,正四方,面各一寸,紫氣沖天,外映照九萬裡,北鬥七星以魁為蓋,以杓柄前指,外向也,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

    上元赤子居中,在鬥蓋之下,赤子諱凝天,字元先,位為泥丸天帝君,其右有帝卿一人,坐相對,是齒舌腦之精神化而生也。

    上入為帝卿君,諱肇精,字玄生,此二人共治泥丸中,并着赤繡華衣,貌如嬰孩始生之形。

    天帝君執上清神虎符,帝卿執《大洞真經》,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以鎮守泥丸、面目、齒舌、兩耳、鼻、發之境,外以振威六天萬鬼兇惡魔也。

    三魂七魄五日一來,朝而受事焉。

    心為中丹田,号為绛宮,鎮心之中央,正四方,面各一寸,硃煙參天,外映照三萬裡,變化恍惚,在意存之。

    中元真人居其中,諱神珠,字子丹,位為绛宮丹皇君,其右輔皇卿一人,是五髒精神之結化也。

    入绛宮為輔卿,諱光堅,字四靈,此二人共治绛宮中,并着硃錦衣,貌如嬰兒始生之形。

    丹皇君左手把《太清經》,輔卿君執《大有妙經八景章》,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則鎮守筋骨、五髒、血肉之境,外以震折萬邪之不祥,養炁安神,長生久視,飛仙太霄。

    三魂七魄三日一來,朝而受事焉。

    臍下三寸,号命門丹田宮,下元嬰兒居其宮,四方各一寸,白氣沖天,外映照七萬裡,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

    下元嬰兒,諱胎精,字元陽,位為黃庭元王,其右有寶鎮弼卿一人,是津氣津液之神,結煙升化也,入在丹田宮。

    弼卿諱歸明,字谷玄,此二人共治丹田下元宮,并着黃繡羅衣,貌如嬰孩始生之狀。

    黃庭元王左手把太白星,右手執《玉晨金真經》,弼卿執《太上素靈經》、九庭生景符,坐俱向外或相向也。

    内以鎮守四胎、津血、腸胃、膀胱之府,外以消災散禍、辟卻萬邪。

    三魂七魄一日三來,朝而受拭于王矣。

     守一之法,立春之日夜半之時,正坐東向,服氣九過,咽液三十五過,畢,乃存北鬥七星冉冉來下我頂上,卻向天以杓柄正向,前指東也。

    存陰精,真人二星,親泊頭頂上,陽明、玄冥、二星,卻在上也;陽明、陰精二星,在後面;玄冥、真人在前面。

    于是仿佛存念位定。

    又思三一之尊君,忽見變生,共出在鬥魁之中;須臾,三卿君複坐如三尊,須臾,見六人俱登玄冥,綱行東去,達天關而止,俱向我口。

    又存見上元手扶上卿;中元手扶中卿,下元手扶下卿也。

    我乃咽氣一通,良久,上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上升還泥丸宮。

    次咽氣一通,良久,中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歸绛宮;次咽氣一通,良久,下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歸绛宮。

    次咽氣一通,良久,下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咽入下丹田中。

    存天關星,令去口七尺,星在口前,三元入我三宮中。

    都畢,乃精念真一,各安所在,坐卧思之在心,心有所願,事事心啟之。

    所求者,亦心啟求之。

    存思唯令靜寂,若寝室内,晝日亦可存思。

     立春存三一,東向,如立冬精思; 立夏存三一,南向,如立春精思; 立秋存三一,西向,如立夏精思; 立冬存三一,北向,如立秋精思。

     存思三一,各安其宮。

    畢,乃微祝曰: 五方命鬥,神緻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靈,六神徘徊,三宮丹城,玄通大帝,下洞黃甯,天真保衛,召引六丁,神仙同浮,乘煙三清,四體堅煉,五髒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