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岫傳

關燈
範岫,字懋賓,濟一陽一考城人。他的高祖父範宣是晉朝的征士。他的父親範羲是南朝宋代兖州别駕。

    範岫早年喪父,是一精一心侍奉母親的孝子,他和吳興人沈約都被蔡興宗所敬重。泰始年間,開始到朝中做官。當時蔡興宗身為安西将軍,薦舉範岫為主簿。此後,曾任臨海、長城兩縣縣令、骠騎将軍、尚書删定郎、護軍司馬、齊司徒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

    以後又升遷為太子家令。在東宮的文惠太子,因看重沈約等人的文才而将他們招進宮内,範岫也在其中。範岫的文才雖不如沈約,但他的名聲和行為很受同輩人的贊許,他學識淵博,見多識廣,尤其熟知魏晉以來的吉兇故事。沈約常稱贊他說:“範公好做善事,學識淵博,遠近無人可與他相比。”南鄉的範雲對人說:“諸君進出如何保持尊嚴注意修飾儀表,常問範長頭。”因為範岫很熟悉前代的一些事情。

    後升遷為國子博士。永明年間(483~493),魏派使者來齊,皇上下令要一精一選朝中能言善辯的官員,到國界處去迎接來使,範岫被選上,兼任淮一陰一長史前往迎接使者。範岫還一度被提為尚書左丞,母親下世離任服喪,不久在任依舊。以後又出朝任甯朔将軍、南蠻長史、南義一陽一太守,未去上任,升遷為右軍谘議參軍,依然管轄前郡。又拜官授職為撫軍司馬,出任建成将軍、安成内史。入朝作給事黃門侍郎,又升遷為禦史中丞,兼任前軍将軍、南兖、北兖二州大中正。永元末年(500),出任輔國将軍、冠軍将軍晉安王長史,掌管南徐州事務。高祖帶兵占領了京城,承接舊制,範岫作為尚書吏部郎,參與大選。梁朝建立,範岫出任度支尚書。天監五年(506),調任散騎常侍、光祿大夫,侍皇太子,給予幫助。天監六年(507),兼任太子左衛軍。天監七年(508),任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将軍,中正依舊。他上表奏請卸職歸家,皇上未許可。天監八年(509),出朝任晉陵太守,俸祿二千石。天監九年(510),入朝為祠部尚書,兼任右骁騎将軍,當年遷任金紫光祿大夫,增加親信二十人。天監十三年(514),死在官任上,時年七十五歲。贈錢五萬,布百匹。

    範岫身高七尺八寸,恭敬端儀,恪盡職守,以禮為重。自從父母離世以後,一直過着粗食布衣的生活,直到晚年。無論在哪裡做官,都以廉潔著稱。在他做長城縣令時,有用木料做成的裝頭巾的小箧,敝帚自珍,幾十年沒有更換。在晉陵時,隻有所做的一雙牙管筆,算是比較高檔的花費了。他所著的文集《禮論》、《雜儀》、《字訓》流行于當世。兩個兒子一曰範褒,一曰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