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睿傳(附韋正等傳)

關燈
韋睿字懷文,京兆杜陵人。

    自漢代丞相杜賢之後,世代為三輔地區的顯姓。

    祖父杜雲,避吏隐于長安南山。

    宋武帝入關,以太尉掾征,不就。

    伯父祖征,宋朝末年為光祿勳。

    父祖歸,甯遠長史。

    韋睿侍奉繼母以孝道聞名。

    韋睿兄長韋纂、韋闡,都出名甚早。

    纂、睿皆好學,韋闡有清一操一。

    祖征為官升遷至郡守,常帶着睿就職,視為己出。

    當時韋睿的内兄王忄登、姨弟杜恽,都在鄉裡享有盛名。

    祖征謂睿說:“你自認為比忄登、恽怎麼樣?”韋睿謙虛不敢答。

    祖征說:“你文章或稍有不如,學識當要超過他們;然而治理國家,成就功業,都遠不如你。

    ”外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請他去。

    梁州之地富饒,去者多以受賄而身敗名裂,獨韋睿以清廉聞名。

     宋朝永光初年,袁靑為雍州刺史,見到他後感到驚異,任為主簿。

    袁靑到任後,與鄧琬起兵反叛,韋睿請求出任于義成郡,故避免了袁靑之禍。

    之後為晉平王左常侍,遷任司空桂一陽一王行參軍,跟随齊朝司空柳世隆守郢城,抗拒荊州刺史沈攸之。

    沈攸之被平定後,遷任前軍中兵參軍。

    一段時間之後,任廣德令。

    累遷任為齊興太守、本州别駕、長水校尉、右軍将軍。

    齊朝末年,戰事不斷,不想遠離故鄉,請求任上席太守,加建威将軍。

    接着太尉陳顯達、護軍将軍崔慧景頻頻一逼一近京師,民心惶恐不安,未有所定,西土之人找韋睿商議。

    韋睿說:“陳顯達雖是舊将,但并非濟世之才;崔慧景頗曉事理,但怯懦而不果斷。

    他們是要自取其禍,要株連家族,應該。

    天下的真命天子,大概要出現在我們這個州。

    ”于是派遣他的第二個兒子,去結識高祖。

     義軍的檄文到達之後,韋睿率郡人砍竹做成筏子,加快速度前往彙合,有士兵二千、馬二百匹,高祖見到韋睿後非常高興,敲着茶幾說:“他日見君之面,今日見君之心,我的事業成功了。

    ”義師攻克郢、魯,平定加湖,韋睿多次出謀獻策,都被采納。

    大軍從郢城出發,商量留守的将領,高祖對人選頗為難,過了很久,對着韋睿說:“棄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當日任命其為冠軍将軍、江夏太守,行郢府事。

    當初,郢城固守,男一女共十餘萬人,閉壘一年餘,因疫病流行死者十之七八,皆堆積在一床一下,而活着的還睡在一床一上,每屋堆得滿滿的。

    韋睿統計數字加以撫恤,都予以料理,于是死者得到埋葬,生者返而居其業,百姓信賴他。

     梁台建,征為大理。

    高祖即位,遷任廷尉,封為都梁子,邑三百戶。

    天監二年(503),改封永昌,戶邑如舊。

    東宮建立後,遷任太子右衛率,出為輔國将軍、豫州刺史,領曆一陽一太守。

    三年(504),魏派軍隊來侵犯,他率領州兵擊退了。

     四年(505),梁軍北伐,诏令韋睿都督衆軍。

    韋睿派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道根攻打魏國的小岘城,未能攻克。

    韋睿巡行圍栅,魏軍城中忽然沖出數百人在城外列陣。

    韋睿準備攻打,諸将都說:“他們一向都輕視來犯者,我們沒有作好戰鬥準備,還是慢慢地退回去披上铠甲,才可以向他們進攻。

    ”韋睿說:“不然。

    魏軍城中二千餘人,閉門堅守,足以自保,無故跑到外面來,必定是他們的一精一銳,若能挫敗他們,其城自拔。

    ”各位将領還遲疑不定。

    韋睿指着符節說:“朝廷授給我的符節,并非用來裝飾的,韋睿之法,不可侵犯。

    ”于是進兵攻打。

    将士都作殊死之戰,魏軍果然敗走,乘機攻城,僅半夜就攻破城池。

    于是前去攻打合肥。

    一開始,右軍司馬胡略等至合肥,久攻未下,韋睿巡視,說:“我聽說‘汾水可以灌平一陽一,绛水可能灌安邑’,就是指這裡吧。

    ”于是在肥水築水壩,親為表率,不久,堰城水通,舟舟監相繼而來。

    魏軍開始時在肥水東西兩邊築一小城。

    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