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孝綽傳

關燈
可以随便翻閱書籍,吟詩作賦抒發自己的情感,和古人一樣,無拘無束,有感而發;而且虞卿、史遷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名作的,想你舒張即興的寫作,肯定不少。

    洛一陽一的紙張漲價,左氏當年名滿京師。

    當時有左氏,今日有君,盛況理當相似。

    小人的诋毀,害怕招緻廬江一樣的羞辱;擋道的一奸一情,擔心下屬謀反。

    所以将帷帳掀起激勵自己,不停地檢查錯誤,寫作習文從未間斷。

    至于心有所一愛一,不曾停止,美好的音樂,友好的話語,清風也願傾聽。

    好像夢想得到美玉,渴望名珠一樣,哪怕有卞氏璧、随氏珠一樣的遺憾,也仍是一件好事。

    你如果有新近完成的佳作,想必能讓我看看。

    莫讓過多的思慮使我空求一場。

    沒有什麼送給你,以此代表我的心意。

    路程遙遠,計算起來,你的回信還要好長時間才能收到。

    ” 劉孝綽回信說:“我自從離開京城,便到荊州,沒有去發現推舉人才,并且傳揚他們的文采。

    最近雖然也看到過一些好的文章片段,但卻沒有看到成篇的好作品。

    過去臨淄的詞賦都讓楊修寫盡了,沒有竭盡全力,有愧于先哲。

    江陵的舊俗,朝廷的典禮多如從前。

    李固為荊州郡守,推薦楊厚、賀純兩位賢士,徐趚為荊州郡守時,奏五郡郡守有貪一污者治罪,威恩兼用。

    當是想使青史留名,而恥于讓文字墨迹傳世。

    雖然知道的不準确,但偶爾也能符合聖上的要求。

    自從退居鄉裡,打掃窮家小院,像楊倫一樣不出門,像張摯一起謝絕來訪者。

    過去趙卿窮苦愁困,大膽無顧忌談論得與失。

    漢臣懷才不遇,大量叙述興衰、繁盛。

    此一時,彼一時,難以相比。

    我認為文豹有何過錯,因文章而獲罪。

    由此談開,确實不容易。

    所以悉心寫作,經過好幾年,既沒有子幼那樣的南山之歌,也沒有敬通那樣的渭水之賦,沒有什麼可以獻出讓你指教,稍微酬謝你的褒獎和鼓勵。

    且才能不夠,事與願違,反躬自省,心情很沉重。

    殿下一體察微賤,不斷地關心我,讓我很感動。

    ” 劉孝綽被免職後,高祖多次讓仆射徐勉傳聖旨安慰他,每次朝宴便請劉孝綽參加。

    後來高祖寫《籍田詩》,又讓徐勉先告知劉孝綽。

    當時奉诏作詩者有幾十人,高祖認為劉孝綽的詩最工整,當日下令,起用他為西中郎湘東王咨議。

    後任太子仆,母親去世時離職。

    服喪期滿後,任安西湘東王咨議參軍,任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有人告他接受了他人行一賄的一束絹,降官為信威臨賀王長史。

    不久,升為秘書監,大同五年(539),死于任上,終年五十九歲。

     劉孝綽年輕時名氣很大,恃才自傲,任一性一,喜歡欺負人,看不起别人,有不合意者,便大力诋毀。

    領軍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當時權勢很大,而劉孝綽特别輕視他們。

    每次上朝集會時,與公卿并不言語,反而找一些小吏打聽一些小道消息,因而不受歡迎。

     劉孝綽文采過人,被學人所推崇,時人很喜歡他的文章,他每寫一篇文章,早晨寫完,晚上便傳遍各地,有些好事者都背誦傳抄他的文章,傳播到極遠的地方,文集幾十萬字,流傳在世。

     劉孝綽兄弟及兒子、侄兒、侄女,當時有七十人,都會寫文章,這是近世少見的,他的三個妹妹分别嫁給琅笽的王叔英、吳郡的張嵊、東海的徐悱,都很有才華與學問。

    徐悱的妻子,文風清秀挺拔。

    徐悱,是仆射徐勉的兒子,任晉安郡郡守,死後運回京城,他的妻子寫的祭文十分凄涼悲怆。

    徐勉本想自己寫哀文,看到這篇祭文後,便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