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幹娘義兒邀寵
關燈
小
中
大
華憤甚,乃選集浙兵,得四千人,與胡宗憲一同督領,拟進剿柘林老巢,一面約邦輔會剿。
江南兵分三道,浙兵分四道,東西并進。
到了松江,聞柘林賊已進據陶家港,遂進營磚橋,賊悉銳沖浙兵,浙兵驚潰,文華等不能禁遏,隻好退走。
一出手,便獻醜。
江南兵也陷賊伏中,死了二百多人。
文華隻诿罪邦輔,及佥事邦政,奏言兩人愆約後期,以緻小挫等情。
世宗又要下旨逮問。
給事中孫濬、夏栻等,力言邦輔實心任事,前此楊家橋一役,盡殲流賊,功績顯然,此次愆期,定有别故。
文華遽請罪斥,殊屬非是。
世宗乃申饬文華秉公視師。
文華料賊未易平,乃萌歸志,會川兵破賊周浦,總兵俞大猷,複破賊海洋,文華遂上言水陸成功,請即還朝,有旨準奏。
及文華到了京師,又奏稱餘倭無幾,楊宜、曹邦輔等,不足平賊,隻有胡宗憲可以勝任,于是楊宜免職,邦輔谪戍,獨進宗憲為兵部侍郎,總督東南軍務。
已而東南敗報,相繼入京,世宗頗疑文華妄言,屢诘嚴嵩,嵩曲為解免。
文華未免驚惶,又想了一法,推在吏部尚書李默身上,隻說他與張經同鄉,密圖報複,所遣東南将吏,多不得人,以緻敗衄。
世宗将信未信,會李默發策試士,試題中有“漢武征四夷,海内虛耗,唐憲複淮蔡,晚節不終”等語。
文華又得了間隙,即将策題封入,劾奏李默讪謗朝廷。
這奏上去,當即降旨,将李默奪職,下獄拷訊,坐罪論死。
又屈死了一個。
先是文華自浙返京,攜回珍寶,先往嚴府請安,見了嚴嵩及世蕃,當将上等奇珍,奉獻數色,嚴嵩自然喜歡,文華又入内室,叩見嵩妻歐陽氏,複獻上精圓的珍珠,翡翠的寶玉,且口口聲聲,呼歐陽氏為母親,說了無數感激的話兒。
婦人家最愛珍飾,又喜奉承,瞧着這義子文華,比世蕃要好數倍,正是愛上加愛,喜上加喜。
方在慰問的時候,嚴嵩适自外入内,文華忙搶步迎接,步急身動,腰間的佩帶,兩邊飄舞,也似歡迎一般。
至嵩入就座,與文華續談數語,歐陽氏忽插口道:“相公年邁,所以遇事善忘。
”嵩驚問何故?歐陽氏微笑,指着文華的腰帶道:“似郎君為國效勞,奔走南北,乃仍服着這項腰帶,難道相公不能替他更新麼?”這句話,明明是暗諷嚴嵩,叫他為文華保舉,升任尚書的意思。
統是珠玉之力。
嵩以手拈須道:“老夫正在此籌畫哩,夫人何必着忙。
”文華急下拜道:“難得義父母如此厚恩,為兒設法升官,這正所謂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呢。
”叫你多送點珍寶,便好報德。
嵩随口說道:“這沒有甚麼難處。
”歐陽氏複親自離座,去扶文華,文華此時,非常快活,接連磕了幾個響頭,方才起來。
這段描摹,惟妙惟肖。
當即由嵩賜宴,加一賜字妙。
兩老上座,文華坐左,世蕃坐右,歡飲至晚,方才告别。
不到數日,即有李默一案發生,默與嵩本不相協,天然如此,不然,文華何敢劾奏。
文華把他劾去,嵩亦暗中得意,乃入白世宗,極稱文華的忠誠。
世宗遂擢文華為工部尚書,并加封太子少保。
文華喜出望外,忙去叩謝嚴嵩。
嵩語文華道:“我窺上頭的意見,還是有些疑你,不過看我的顔面,加你官爵,你須想個法子,再邀主眷,方好保住這爵位呢。
”文華複叩頭道:“還仗義父賜教。
”嵩撚着須道:“依我看來,不如再出視師。
”文華道:“聞得兵部議定,已遣侍郎沈良才出去,如何是好?”嵩笑道:“朝旨尚可改移,部議算作什麼!據此兩語,可見嚴氏勢力。
你自去奏請視師,我再替你關說數語,保管易沈為趙了。
”文華大喜,叩别回寓,即忙拜本自薦。
嵩又為言良才不勝重任,不如仍遣文華,江南人民,感念文華德惠,現尚引領遙望呢。
不是江南人感德,卻是分宜人感饋呢。
世宗乃命文華兼右副都禦史,提督浙閩軍務,再下江南,沈良才仍回原職,自不必說。
小子有詩歎道: 黜陟權由奸相操,居然賊子得榮褒。
試看獻媚低頭日,走狗甯堪服戰袍。
文華再出視師,果能平倭與否,且至下回叙明。
---------------- 倭寇與海盜聯絡,屢犯江浙,自當以禦擊為先。
朱绔、王忬,皆專阃材,足以辦賊,乃先後去職,忬且飲恨自盡。
至張經繼任,雖傲然自大,不無可訾,然王江泾一役,斬馘至二千級,當時推為第一勝仗,要不得謂非經之功。
趙文華何人?乃敢冒功誣奏乎?是回于張經功過,釐然并舉,而功足掩過之意,即在言外。
文華既誣死張經,複诿罪曹邦輔,回朝以後,複陷害李默,種種鬼蜮,仿佛一嚴嵩小影。
嵩為義父,文華為義兒,臭味相投,無怪其然。
故文華所為之事,嵩必曲護之,至叙入嵩妻歐陽氏一段,描摹盡緻,尤見得龌龊小人,善于獻媚,後世之夤緣内室,借此博官者,無在非文華也。
試展此回讀之,曾亦自覺汗顔否乎?鑄奸留影,為後人戒,知作者之寓意深矣。
江南兵分三道,浙兵分四道,東西并進。
到了松江,聞柘林賊已進據陶家港,遂進營磚橋,賊悉銳沖浙兵,浙兵驚潰,文華等不能禁遏,隻好退走。
一出手,便獻醜。
江南兵也陷賊伏中,死了二百多人。
文華隻诿罪邦輔,及佥事邦政,奏言兩人愆約後期,以緻小挫等情。
世宗又要下旨逮問。
給事中孫濬、夏栻等,力言邦輔實心任事,前此楊家橋一役,盡殲流賊,功績顯然,此次愆期,定有别故。
文華遽請罪斥,殊屬非是。
世宗乃申饬文華秉公視師。
文華料賊未易平,乃萌歸志,會川兵破賊周浦,總兵俞大猷,複破賊海洋,文華遂上言水陸成功,請即還朝,有旨準奏。
及文華到了京師,又奏稱餘倭無幾,楊宜、曹邦輔等,不足平賊,隻有胡宗憲可以勝任,于是楊宜免職,邦輔谪戍,獨進宗憲為兵部侍郎,總督東南軍務。
已而東南敗報,相繼入京,世宗頗疑文華妄言,屢诘嚴嵩,嵩曲為解免。
文華未免驚惶,又想了一法,推在吏部尚書李默身上,隻說他與張經同鄉,密圖報複,所遣東南将吏,多不得人,以緻敗衄。
世宗将信未信,會李默發策試士,試題中有“漢武征四夷,海内虛耗,唐憲複淮蔡,晚節不終”等語。
文華又得了間隙,即将策題封入,劾奏李默讪謗朝廷。
這奏上去,當即降旨,将李默奪職,下獄拷訊,坐罪論死。
又屈死了一個。
先是文華自浙返京,攜回珍寶,先往嚴府請安,見了嚴嵩及世蕃,當将上等奇珍,奉獻數色,嚴嵩自然喜歡,文華又入内室,叩見嵩妻歐陽氏,複獻上精圓的珍珠,翡翠的寶玉,且口口聲聲,呼歐陽氏為母親,說了無數感激的話兒。
婦人家最愛珍飾,又喜奉承,瞧着這義子文華,比世蕃要好數倍,正是愛上加愛,喜上加喜。
方在慰問的時候,嚴嵩适自外入内,文華忙搶步迎接,步急身動,腰間的佩帶,兩邊飄舞,也似歡迎一般。
至嵩入就座,與文華續談數語,歐陽氏忽插口道:“相公年邁,所以遇事善忘。
”嵩驚問何故?歐陽氏微笑,指着文華的腰帶道:“似郎君為國效勞,奔走南北,乃仍服着這項腰帶,難道相公不能替他更新麼?”這句話,明明是暗諷嚴嵩,叫他為文華保舉,升任尚書的意思。
統是珠玉之力。
嵩以手拈須道:“老夫正在此籌畫哩,夫人何必着忙。
”文華急下拜道:“難得義父母如此厚恩,為兒設法升官,這正所謂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呢。
”叫你多送點珍寶,便好報德。
嵩随口說道:“這沒有甚麼難處。
”歐陽氏複親自離座,去扶文華,文華此時,非常快活,接連磕了幾個響頭,方才起來。
這段描摹,惟妙惟肖。
當即由嵩賜宴,加一賜字妙。
兩老上座,文華坐左,世蕃坐右,歡飲至晚,方才告别。
不到數日,即有李默一案發生,默與嵩本不相協,天然如此,不然,文華何敢劾奏。
文華把他劾去,嵩亦暗中得意,乃入白世宗,極稱文華的忠誠。
世宗遂擢文華為工部尚書,并加封太子少保。
文華喜出望外,忙去叩謝嚴嵩。
嵩語文華道:“我窺上頭的意見,還是有些疑你,不過看我的顔面,加你官爵,你須想個法子,再邀主眷,方好保住這爵位呢。
”文華複叩頭道:“還仗義父賜教。
”嵩撚着須道:“依我看來,不如再出視師。
”文華道:“聞得兵部議定,已遣侍郎沈良才出去,如何是好?”嵩笑道:“朝旨尚可改移,部議算作什麼!據此兩語,可見嚴氏勢力。
你自去奏請視師,我再替你關說數語,保管易沈為趙了。
”文華大喜,叩别回寓,即忙拜本自薦。
嵩又為言良才不勝重任,不如仍遣文華,江南人民,感念文華德惠,現尚引領遙望呢。
不是江南人感德,卻是分宜人感饋呢。
世宗乃命文華兼右副都禦史,提督浙閩軍務,再下江南,沈良才仍回原職,自不必說。
小子有詩歎道: 黜陟權由奸相操,居然賊子得榮褒。
試看獻媚低頭日,走狗甯堪服戰袍。
文華再出視師,果能平倭與否,且至下回叙明。
---------------- 倭寇與海盜聯絡,屢犯江浙,自當以禦擊為先。
朱绔、王忬,皆專阃材,足以辦賊,乃先後去職,忬且飲恨自盡。
至張經繼任,雖傲然自大,不無可訾,然王江泾一役,斬馘至二千級,當時推為第一勝仗,要不得謂非經之功。
趙文華何人?乃敢冒功誣奏乎?是回于張經功過,釐然并舉,而功足掩過之意,即在言外。
文華既誣死張經,複诿罪曹邦輔,回朝以後,複陷害李默,種種鬼蜮,仿佛一嚴嵩小影。
嵩為義父,文華為義兒,臭味相投,無怪其然。
故文華所為之事,嵩必曲護之,至叙入嵩妻歐陽氏一段,描摹盡緻,尤見得龌龊小人,善于獻媚,後世之夤緣内室,借此博官者,無在非文華也。
試展此回讀之,曾亦自覺汗顔否乎?鑄奸留影,為後人戒,知作者之寓意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