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幹娘義兒邀寵
關燈
小
中
大
宗聖量包容,不遽加罪,諷刺語。
隻改忬為右副都禦史,調撫大同,另命徐州兵備副使李天寵代任。
忬一去浙,浙複不甯,天寵力不能制,奏請改簡重臣,乃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前文俱追朔前事,至此方說到張經。
為右都禦史,兼兵部侍郎,總督江南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
經嘗總督兩廣,頗有威惠,為狼土兵所敬服,朝議欲征狼土兵剿倭,因有是命。
并且擢俞大猷、湯克寬為總兵,歸經節制,指日平寇。
經頗慷慨自負,矜氣使才,這也是緻死之由。
且以狼土兵夙聽指揮,必得死力,遂飛檄往調,命各省統兵官,就汛駐守,不得擅動。
看官!你想就地的将校,本是不少,偏要至遠地去調狼土兵,這種命令,能使衆将心服麼?于是彼此觀望,不複效力。
那時汪直正導引倭寇,由北而南,仍回掠蘇、松,馳入浙境,犯乍浦、海甯,陷崇德,轉掠塘西、新市、橫塘、雙林、烏鎮、菱湖等處,距省會僅數十裡。
李天寵居守省城,束手無策,但募人缒城,自毀附郭民居,算是防寇的妙法。
張經時駐嘉興,亦不聞發兵往援,幸副使阮鹗,佥事王詢,協守省城,無懈可擊,才将寇兵卻退。
是時通政司趙文華,已升授工部侍郎,上陳備倭七事,第一條乃請遣官望祭海神,第一策,便不足道,餘六事,不問可知。
然亦無非因帝信齋醮,乃有此瞎說耳。
世宗覽着,即召問嚴嵩。
嵩與文華結為父子,哪有不竭力撺掇的道理,并說文華頗娴兵事,不妨令他往祀,乘便督察軍情。
世宗照準,遂命文華南下。
文華得了這個美差,自然沿途索賄,恃寵橫行,到了江南,禱祭已畢,便與張經晤談軍務,經自命為督軍元帥,瞧文華不起,文華又自恃為欽差大臣,瞧張經不起,兩人止談數語,已是意氣不投,互相冰炭。
可巧廣西田州土官婦瓦氏,引狼土兵數千,到了蘇州,經尚按兵不動。
巡按禦史胡宗憲,谄事文華,彼此聯同一氣,促經發兵,經絕不答複。
及再四催促,方複言永順、保靖兩處人馬,尚未到齊,俟到齊後,出發未遲。
原來張經恐文華輕淺,漏洩師期,所以模糊答複。
文華忿甚,遂上疏劾經,隻說經才足平寇,但因身為閩人,與海寇多屬同鄉,所以徇情不發,養寇失機雲雲。
筆上有刀。
疏方拜發,經已調齊永順、保靖各兵,分道并進,适倭寇自柘林犯嘉興,與參将盧镗相遇,镗此時已授參将。
镗本率狼土兵,作為沖鋒,兩下交戰,水陸夾攻,把寇衆殺敗石塘灣,寇衆北走平望,又碰着總兵俞大猷,強将手下無弱兵,寇衆勉強對仗,不到半個時辰,已殺傷了一半;轉奔王江泾,又是兩路兵殺到。
一路是永順兵,由宣慰使彭冀南統帶,一路是保靖兵,由宣慰使彭荩臣統帶,兩路生力軍,似虎似狼,前後互擊,直令寇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拚着命敵了一陣,該死的統入鬼門關,還有一時不該死的,竄回柘林。
四路得勝的大兵,一齊追殺,到了柘林賊砦,四面縱火,亂燒亂斫,寇衆知是厲害,先已備好小舟,等到火勢一發,大家都逃入舟中,飛槳遁去。
這次戰勝,斬首二千級,焚溺無數,自出師防海以來,好算是第一次戰功。
不沒張經功績,以見下文之冤死。
張經大喜,立刻拜表告捷。
這時候的明廷中,早接到文華劾奏,世宗正要派官逮經,不意捷報馳來,乃是張經所發,接連又是文華的捷奏,内稱狼兵初至,經不許戰,由臣與胡宗憲督師,出戰海上,方有此捷。
彼此所報異辭,惹得世宗也動疑起來,隻好又召嚴相問明。
偏又問這老賊。
稱為嚴相,是從世宗心中勘出。
看官!試想仇人遇着對頭,義兒碰着乾爺,直也變曲,曲也變直,還要問他甚麼?當下遣使逮經,并李天寵、湯克寬等,一并拿問。
到了京師,随你如何分辯,總說他冒功誣奏,盡拟處死。
嚴嵩又把那楊繼盛等,附入疏尾,共有一百餘人。
心同蛇蠍。
當奉禦筆勾掉九名,于是張經、李天寵、湯克寬及楊繼盛等九名,盡死西市。
繳足楊繼盛死案。
經既被逮,改任周珫,天寵遺缺,就委了胡宗憲。
未幾,周珫複罷,以南京戶部侍郎楊宜為總督,楊宜恐蹈經轍,凡事必咨商文華,文華威焰愈盛。
惟狼土兵隻服張經,不服文華、楊宜等人,遂不受約束,騷擾民間,倭寇探悉内情,又入集柘林,分衆犯浙東,轉趨浙西,直達安徽,從甯國、太平,折入南京,出秣林關,劫溧陽、宜興,抵無錫,趨浒墅,轉鬥數千裡,殺傷四千人。
應天巡撫曹邦輔,亟督兵出剿,與寇相遇,佥事董邦政,怒馬突陣,連斬賊首十餘級。
邦輔麾軍齊上,賊大敗飛奔,被官軍追至楊家橋,攔入絕地,會集各部兵,四面圍住,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所有柘林遣來的寇黨,殺得一個不留。
文華聞寇衆被圍,兼程趨赴,欲攘奪邦輔功勞,及行至楊家橋,寇已盡殲,邦輔已馳表告捷,歸功邦政。
不勞費心。
文
隻改忬為右副都禦史,調撫大同,另命徐州兵備副使李天寵代任。
忬一去浙,浙複不甯,天寵力不能制,奏請改簡重臣,乃命南京兵部
為右都禦史,兼兵部侍郎,總督江南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
經嘗總督兩廣,頗有威惠,為狼土兵所敬服,朝議欲征狼土兵剿倭,因有是命。
并且擢俞大猷、湯克寬為總兵,歸經節制,指日平寇。
經頗慷慨自負,矜氣使才,這也是緻死之由。
且以狼土兵夙聽指揮,必得死力,遂飛檄往調,命各省統兵官,就汛駐守,不得擅動。
看官!你想就地的将校,本是不少,偏要至遠地去調狼土兵,這種命令,能使衆将心服麼?于是彼此觀望,不複效力。
那時汪直正導引倭寇,由北而南,仍回掠蘇、松,馳入浙境,犯乍浦、海甯,陷崇德,轉掠塘西、新市、橫塘、雙林、烏鎮、菱湖等處,距省會僅數十裡。
李天寵居守省城,束手無策,但募人缒城,自毀附郭民居,算是防寇的妙法。
張經時駐嘉興,亦不聞發兵往援,幸副使阮鹗,佥事王詢,協守省城,無懈可擊,才将寇兵卻退。
是時通政司趙文華,已升授工部侍郎,上陳備倭七事,第一條乃請遣官望祭海神,第一策,便不足道,餘六事,不問可知。
然亦無非因帝信齋醮,乃有此瞎說耳。
世宗覽着,即召問嚴嵩。
嵩與文華結為父子,哪有不竭力撺掇的道理,并說文華頗娴兵事,不妨令他往祀,乘便督察軍情。
世宗照準,遂命文華南下。
文華得了這個美差,自然沿途索賄,恃寵橫行,到了江南,禱祭已畢,便與張經晤談軍務,經自命為督軍元帥,瞧文華不起,文華又自恃為欽差大臣,瞧張經不起,兩人止談數語,已是意氣不投,互相冰炭。
可巧廣西田州土官婦瓦氏,引狼土兵數千,到了蘇州,經尚按兵不動。
巡按禦史胡宗憲,谄事文華,彼此聯同一氣,促經發兵,經絕不答複。
及再四催促,方複言永順、保靖兩處人馬,尚未到齊,俟到齊後,出發未遲。
原來張經恐文華輕淺,漏洩師期,所以模糊答複。
文華忿甚,遂上疏劾經,隻說經才足平寇,但因身為閩人,與海寇多屬同鄉,所以徇情不發,養寇失機雲雲。
筆上有刀。
疏方拜發,經已調齊永順、保靖各兵,分道并進,适倭寇自柘林犯嘉興,與參将盧镗相遇,镗此時已授參将。
镗本率狼土兵,作為沖鋒,兩下交戰,水陸夾攻,把寇衆殺敗石塘灣,寇衆北走平望,又碰着總兵俞大猷,強将手下無弱兵,寇衆勉強對仗,不到半個時辰,已殺傷了一半;轉奔王江泾,又是兩路兵殺到。
一路是永順兵,由宣慰使彭冀南統帶,一路是保靖兵,由宣慰使彭荩臣統帶,兩路生力軍,似虎似狼,前後互擊,直令寇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拚着命敵了一陣,該死的統入鬼門關,還有一時不該死的,竄回柘林。
四路得勝的大兵,一齊追殺,到了柘林賊砦,四面縱火,亂燒亂斫,寇衆知是厲害,先已備好小舟,等到火勢一發,大家都逃入舟中,飛槳遁去。
這次戰勝,斬首二千級,焚溺無數,自出師防海以來,好算是第一次戰功。
不沒張經功績,以見下文之冤死。
張經大喜,立刻拜表告捷。
這時候的明廷中,早接到文華劾奏,世宗正要派官逮經,不意捷報馳來,乃是張經所發,接連又是文華的捷奏,内稱狼兵初至,經不許戰,由臣與胡宗憲督師,出戰海上,方有此捷。
彼此所報異辭,惹得世宗也動疑起來,隻好又召嚴相問明。
偏又問這老賊。
稱為嚴相,是從世宗心中勘出。
看官!試想仇人遇着對頭,義兒碰着乾爺,直也變曲,曲也變直,還要問他甚麼?當下遣使逮經,并李天寵、湯克寬等,一并拿問。
到了京師,随你如何分辯,總說他冒功誣奏,盡拟處死。
嚴嵩又把那楊繼盛等,附入疏尾,共有一百餘人。
心同蛇蠍。
當奉禦筆勾掉九名,于是張經、李天寵、湯克寬及楊繼盛等九名,盡死西市。
繳足楊繼盛死案。
經既被逮,改任周珫,天寵遺缺,就委了胡宗憲。
未幾,周珫複罷,以南京戶部侍郎楊宜為總督,楊宜恐蹈經轍,凡事必咨商文華,文華威焰愈盛。
惟狼土兵隻服張經,不服文華、楊宜等人,遂不受約束,騷擾民間,倭寇探悉内情,又入集柘林,分衆犯浙東,轉趨浙西,直達安徽,從甯國、太平,折入南京,出秣林關,劫溧陽、宜興,抵無錫,趨浒墅,轉鬥數千裡,殺傷四千人。
應天巡撫曹邦輔,亟督兵出剿,與寇相遇,佥事董邦政,怒馬突陣,連斬賊首十餘級。
邦輔麾軍齊上,賊大敗飛奔,被官軍追至楊家橋,攔入絕地,會集各部兵,四面圍住,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所有柘林遣來的寇黨,殺得一個不留。
文華聞寇衆被圍,兼程趨赴,欲攘奪邦輔功勞,及行至楊家橋,寇已盡殲,邦輔已馳表告捷,歸功邦政。
不勞費心。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