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辟陽侯受椎斃命淮南王謀反被囚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淮南王劉長,系高祖第五子,乃是趙姬所出。
趙姬本在趙王張敖宮中,高祖自東垣過趙,當是讨韓王信時候。
張敖遂撥趙姬奉侍。
高祖生性漁色,見了嬌滴滴的美人,怎肯放過?當即令她侍寝,一宵雨露,便種胚胎。
高祖不過随地行樂,管甚麼有子無子,歡娛了一兩日,便将趙姬撇下,徑自回都。
薄幸人往往如此。
趙姬仍留居趙宮,張敖聞她得幸高祖,已有身孕,不敢再使宮中居住,特為另築一舍,俾得休養。
既而貫高等反謀發覺,事連張敖,一并逮治,見前文。
張氏家眷,亦拘系河内獄中,連趙姬都被系住。
趙姬時将分娩,對着河内獄官,具陳高祖召幸事,獄官不禁伸舌,急忙報知郡守,郡守據實奏聞,那知事隔多日,毫無複音。
趙姬有弟趙兼,卻與審食其有些相識,因即措資入都,尋至辟陽侯第中,叩門求谒。
審食其還算有情,召他入見,問明來意,趙兼一一詳告,并懇食其代為疏通。
食其卻也承認,入白呂後,呂後是個母夜叉,最恨高祖納入姬妾,怎肯替趙姬幫忙?反将食其搶白數語,食其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說。
趙兼待了數日不得确報,再向食其處問明。
食其謝絕不見,累得趙兼白跑一趟,隻得回到河内。
趙姬已生下一男,在獄中受盡痛苦,眼巴巴的望着皇恩大赦,偏由乃弟走将進來,滿面愁慘,語多支吾。
趙姬始知絕望,且悔且恨,哭了一日,竟自尋死。
待至獄吏得知,已經氣絕,無從施救。
一夕歡娛,落了這般結果,真是張敖害她。
隻把遺下的嬰孩,雇了一個乳媪,好生保護,靜候朝中消息。
可巧張敖遇赦,全家脫囚,趙姬所生的血塊兒,複由郡守特派吏目,偕了乳媪,同送入都。
高祖前時怨恨張敖,無暇顧及趙姬,此時聞趙姬自盡,隻有遺孩送到,也不禁記念舊情,感歎多時。
遲了遲了。
當下命将遺孩抱入,見他狀貌魁梧,與己相似,越生了許多憐惜,取名為長,遂即交與呂後,囑令撫養,并饬河内郡守,把趙姬遺棺,發往原籍真定,妥為埋葬。
屍骨早寒,曉得甚麼?呂後雖不願撫長,但因高祖鄭重叮囑,也不便意外虐待。
好在長母已亡,不必生妒,一切撫養手續,自有乳媪等掌管,毋庸勞心,因此聽他居住,随便看管。
好容易過了數年,長已有五六歲了,生性聰明,善承呂後意旨,呂後喜他敏慧,居然視若己生,長因得無恙。
及出為淮南王,才知生母趙姬,冤死獄中,母舅趙兼,留居真定,因即着人往迎母舅。
到了淮南,兩下談及趙姬故事,更添出一重怨恨,無非為了審食其不肯關說,以緻趙姬身亡。
長記在心中,嘗欲往殺食其,隻苦無從下手,未便遽行。
及文帝即位,食其失勢,遂于文帝三年,借了入朝的名目,徑詣長安。
文帝素來孝友,聞得劉長來朝,很表歡迎,接見以後,留他盤桓數日。
長年已逾冠,膂力方剛,兩手能扛巨鼎,膽大敢為,平日在淮南時,嘗有不奉朝命,獨斷獨行等事,文帝隻此一弟,格外寬容。
此次見文帝留與盤桓,正合長意。
一日長與文帝同車,往獵上苑,在途交談,往往不顧名分,但稱文帝為大兄。
文帝仍不與較,待遇如常。
長越覺心喜,自思入京朝觐,不過具文,本意是來殺審食其,借報母仇。
況主上待我甚厚,就使把食其殺死,當也不緻加我大罪,此時不再下手,更待何時!乃暗中懷着鐵椎,帶領從人,乘車去訪審食其。
食其聞淮南王來訪,怎敢怠慢?慌忙整肅衣冠,出門相迎。
見長一躍下車,趨至面前,總道他前來行禮,趕先作揖。
才經俯首,不防腦袋上面,突遭椎擊,痛徹心腑,霎時間頭旋目暈,跌倒地上。
長即令從人趨近,枭了食其首級,上車自去。
食其家内,非無門役,但變生倉猝,如何救護?且因長是皇帝親弟,氣焰逼人,怎好擅出擒拿,所以長安然走脫,至宮門前下車,直入阙下,求見文帝。
文帝當然出見,長跪伏殿階,肉袒謝罪,轉令文帝吃了一驚,忙問他為着何事?長答說道:“臣母前居趙國,與貫高謀反情事,毫無幹涉。
辟陽侯明知臣母冤枉,且嘗為呂後所寵,獨不肯入白呂後,懇為代陳,便是一罪,趙王如意,母子無辜,枉遭毒害,辟陽侯未嘗力争,便是二罪,高後封諸呂為王,欲危劉氏,辟陽侯又默不一言,便是三罪,辟陽侯受國厚恩,不知為公,專事營私,身負三罪,未正明刑,臣謹為天下誅賊,上除國蠹,下報母仇!惟事前未曾請命,擅誅罪臣,臣亦不能無罪,故伏阙自陳,願受明罰。
”強詞亦足奪理。
文帝本不悅審食其,一旦聞他殺死,倒也快心,且長為母報仇,迹雖專擅,情尚可原,因此叫長退去,不複議罪。
長已得逞志,便即辭行,文帝準他回國,他就備好歸裝,昂然出都去了。
中郎将袁盎,入宮進谏道:“淮南王擅殺食其,陛下乃置諸不問,竟令歸國,恐此後愈生驕縱,不可複制。
臣聞尾大不掉,必滋後患,願陛下須加裁抑,大則奪國,小則削地,方可防患未萌,幸勿再延!”文帝不言可否,盎隻好退出。
過了數日,文帝非但不治淮南王,反追究審食其私黨,竟饬吏往拿朱建。
建得了此信,便欲自殺,諸子勸阻道:“生死尚未可知,何必自盡!”建慨然道:“我死當可無事,免得汝等罹禍了!”遂拔劍自刭。
吏人回報文帝,文帝道:“我并不欲殺建,何必如此!
趙姬本在趙王張敖宮中,高祖自東垣過趙,當是讨韓王信時候。
張敖遂撥趙姬奉侍。
高祖生性漁色,見了嬌滴滴的美人,怎肯放過?當即令她侍寝,一宵雨露,便種胚胎。
高祖不過随地行樂,管甚麼有子無子,歡娛了一兩日,便将趙姬撇下,徑自回都。
薄幸人往往如此。
趙姬仍留居趙宮,張敖聞她得幸高祖,已有身孕,不敢再使宮中居住,特為另築一舍,俾得休養。
既而貫高等反謀發覺,事連張敖,一并逮治,見前文。
張氏家眷,亦拘系河内獄中,連趙姬都被系住。
趙姬時将分娩,對着河内獄官,具陳高祖召幸事,獄官不禁伸舌,急忙報知郡守,郡守據實奏聞,那知事隔多日,毫無複音。
趙姬有弟趙兼,卻與審食其有些相識,因即措資入都,尋至辟陽侯第中,叩門求谒。
審食其還算有情,召他入見,問明來意,趙兼一一詳告,并懇食其代為疏通。
食其卻也承認,入白呂後,呂後是個母夜叉,最恨高祖納入姬妾,怎肯替趙姬幫忙?反将食其搶白數語,食其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說。
趙兼待了數日不得确報,再向食其處問明。
食其謝絕不見,累得趙兼白跑一趟,隻得回到河内。
趙姬已生下一男,在獄中受盡痛苦,眼巴巴的望着皇恩大赦,偏由乃弟走将進來,滿面愁慘,語多支吾。
趙姬始知絕望,且悔且恨,哭了一日,竟自尋死。
待至獄吏得知,已經氣絕,無從施救。
一夕歡娛,落了這般結果,真是張敖害她。
隻把遺下的嬰孩,雇了一個乳媪,好生保護,靜候朝中消息。
可巧張敖遇赦,全家脫囚,趙姬所生的血塊兒,複由郡守特派吏目,偕了乳媪,同送入都。
高祖前時怨恨張敖,無暇顧及趙姬,此時聞趙姬自盡,隻有遺孩送到,也不禁記念舊情,感歎多時。
遲了遲了。
當下命将遺孩抱入,見他狀貌魁梧,與己相似,越生了許多憐惜,取名為長,遂即交與呂後,囑令撫養,并饬河内郡守,把趙姬遺棺,發往原籍真定,妥為埋葬。
屍骨早寒,曉得甚麼?呂後雖不願撫長,但因高祖鄭重叮囑,也不便意外虐待。
好在長母已亡,不必生妒,一切撫養手續,自有乳媪等掌管,毋庸勞心,因此聽他居住,随便看管。
好容易過了數年,長已有五六歲了,生性聰明,善承呂後意旨,呂後喜他敏慧,居然視若己生,長因得無恙。
及出為淮南王,才知生母趙姬,冤死獄中,母舅趙兼,留居真定,因即着人往迎母舅。
到了淮南,兩下談及趙姬故事,更添出一重怨恨,無非為了審食其不肯關說,以緻趙姬身亡。
長記在心中,嘗欲往殺食其,隻苦無從下手,未便遽行。
及文帝即位,食其失勢,遂于文帝三年,借了入朝的名目,徑詣長安。
文帝素來孝友,聞得劉長來朝,很表歡迎,接見以後,留他盤桓數日。
長年已逾冠,膂力方剛,兩手能扛巨鼎,膽大敢為,平日在淮南時,嘗有不奉朝命,獨斷獨行等事,文帝隻此一弟,格外寬容。
此次見文帝留與盤桓,正合長意。
一日長與文帝同車,往獵上苑,在途交談,往往不顧名分,但稱文帝為大兄。
文帝仍不與較,待遇如常。
長越覺心喜,自思入京朝觐,不過具文,本意是來殺審食其,借報母仇。
況主上待我甚厚,就使把食其殺死,當也不緻加我大罪,此時不再下手,更待何時!乃暗中懷着鐵椎,帶領從人,乘車去訪審食其。
食其聞淮南王來訪,怎敢怠慢?慌忙整肅衣冠,出門相迎。
見長一躍下車,趨至面前,總道他前來行禮,趕先作揖。
才經俯首,不防腦袋上面,突遭椎擊,痛徹心腑,霎時間頭旋目暈,跌倒地上。
長即令從人趨近,枭了食其首級,上車自去。
食其家内,非無門役,但變生倉猝,如何救護?且因長是皇帝親弟,氣焰逼人,怎好擅出擒拿,所以長安然走脫,至宮門前下車,直入阙下,求見文帝。
文帝當然出見,長跪伏殿階,肉袒謝罪,轉令文帝吃了一驚,忙問他為着何事?長答說道:“臣母前居趙國,與貫高謀反情事,毫無幹涉。
辟陽侯明知臣母冤枉,且嘗為呂後所寵,獨不肯入白呂後,懇為代陳,便是一罪,趙王如意,母子無辜,枉遭毒害,辟陽侯未嘗力争,便是二罪,高後封諸呂為王,欲危劉氏,辟陽侯又默不一言,便是三罪,辟陽侯受國厚恩,不知為公,專事營私,身負三罪,未正明刑,臣謹為天下誅賊,上除國蠹,下報母仇!惟事前未曾請命,擅誅罪臣,臣亦不能無罪,故伏阙自陳,願受明罰。
”強詞亦足奪理。
文帝本不悅審食其,一旦聞他殺死,倒也快心,且長為母報仇,迹雖專擅,情尚可原,因此叫長退去,不複議罪。
長已得逞志,便即辭行,文帝準他回國,他就備好歸裝,昂然出都去了。
中郎将袁盎,入宮進谏道:“淮南王擅殺食其,陛下乃置諸不問,竟令歸國,恐此後愈生驕縱,不可複制。
臣聞尾大不掉,必滋後患,願陛下須加裁抑,大則奪國,小則削地,方可防患未萌,幸勿再延!”文帝不言可否,盎隻好退出。
過了數日,文帝非但不治淮南王,反追究審食其私黨,竟饬吏往拿朱建。
建得了此信,便欲自殺,諸子勸阻道:“生死尚未可知,何必自盡!”建慨然道:“我死當可無事,免得汝等罹禍了!”遂拔劍自刭。
吏人回報文帝,文帝道:“我并不欲殺建,何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