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公 敵
關燈
小
中
大
上。
他坐得很舒服。
他予人的感覺也很舒服,他連穿着都讓人有舒适的感覺——隻借他一直沒有擡頭、而且好像也真的擡不起頭來。
江湖中人都盛傳他一早已折斷了頸骨。
——但折斷頸骨的他,不等于也沒有了傲骨和風骨。
他很少跟人動手,但江湖中人幾乎沒有誰不怕他,京師武林的歌謠有誦:“不怕金風細雨吹打,隻怕密雲不雨楊無邪皺眉:無畏六分半堂剝削,隻懼低首微笑狄飛驚擡頭。
”楊無邪和狄飛驚均是這京城二大勢力的智囊、軍師,可見聲名之隆、地位之高。
他極有傲骨,别看他一天到晚隻佝偻着背影:他生平隻服膺于雷損。
——就算是老謀深算的雷損,得勢當政時難免也造了不少殺戮。
本來要做大事就少不免要得罪人結仇,不結怨或仇的,多不能行大事。
可是狄飛驚依然小心翼翼,盡量避免多結仇家,甯結千人好,莫結一人仇——這就是他的原則。
一旦真的結仇,别人也能體諒到他的身不由己和情非得 不過、一旦和他結仇,他也不再需要任何人的“餘脊”,因為他必會用霹靂手段,将對方徹底鏟除。
聽說他是不擡頭還好,一旦擡首、就要殺人。
所以大家也一清二楚:“六分半堂”裡最受人尊重的人,當然就是狄飛驚;可是最惹不得、不好惹的人,隻怕也是這狄飛驚。
——雖然人們誰都沒見過他的出毛甚至連他會不會武功也極少人知曉。
但今晚卻有一個在場的人一定知道。
這人當然就是。
雷滾。
——原名雷念滾的雷滾! 他當然記得狄飛驚。
他當然知道狄飛驚的武功: 想當日.他就是對狄飛驚的武功掉以輕心,以緻刀一閃,他給狄飛驚大堂主一記匕首貫胸而過,差點兒就命喪苦水鋪,世上再也沒有雷念滾這個人了。
但他卻沒有死。
殺他的是狄飛驚,救他的也是狄飛驚。
狄飛驚當時囑樹大夫悉心救治了雷念滾,并且告訴了他幾句話: “男兒要成大功、立大業,背叛、暗算,不是個好方法。
要幹出不凡的事,就得要下非幾的苦功,沒有實力,再好的機會也得平白錯過。
殺你的是我,救你的也是我;要是你不能振作,退隐江湖吧,别半死不活的。
要是能夠再起風雲,就不辜負我救治你之意。
” 狄飛驚如是說。
這番話影響雷念滾極深: ——盡管他好像真的遠離了江湖仇殺、武林是非,變成一名倒糞的平庸人,可是,他始終不肯離開京城,他也始終沒放棄他的武功。
他已給擊倒。
但他沒有死。
——那都是因為狄飛驚。
而今狄飛驚來了:坐着他那舒适的藤椅,讓人扛了過來。
他認得他。
他記得他。
他也忘不了他。
一一這樣一個讓人看去舒舒服服的,甚至連死在他手裡也仿佛會死得特别舒舒服服的人! 不過,現在的狄飛驚,盡管仍坐得非常舒服,但心裡卻不可能會大舒服。
——不僅是因為關七的神奇再現。
因為還有另外一個人的出現: 楊無邪。
既生瑜,何生亮? ——問題是,誰才是“瑜”?誰才是“亮”? 大家都知道,周瑜雖然驚才羨豔,權大勢大,但到頭來依然鬥智鬥輸給諸葛亮。
大家也都曉得,狄飛驚是“六分半堂”的智囊,可是,“金風細雨樓”的軍師,卻正是“童叟無欺”楊無邪,這一點,不管蘇夢枕和雷損是不是仍在世時都一樣,都沒有改變。
因為有狄飛驚在,楊無邪并吞“六分半堂”的計劃,才無法全面奏效。
也因為有楊無邪這個人,狄飛驚發動反擊“金風細雨樓”的大汁,才不能得逞。
兩人天生是敵。
——但仿佛是一人兩面,天主相知:至少對對方盤算策略,洞若燭火。
是以“六分半堂”曆盡挫忻,依然站立;“金風細雨樓”也盡曆風霜,但依然不倒。
因為有楊無邪。
因為有狄飛驚。
——因為有這種人物,是以仍撐起做視同僚、獨霸一方的大局。
問題隻在:到頭來,誰勝誰負?誰才是諸葛?誰才是周郎? 現在問誰是最後的赢家,的确是誰也不知,隻不過,狄飛驚既然及時趕來了,這種場面,自也不能沒有楊無邪。
京城裡一旦出了大事。
一定少不了“六分半堂”的人,也更少不了“金風細雨樓”的人。
一一要是在十數年前,更少不了的是“迷天盟”的人。
可是,後來“七聖盟”沒落了。
顔鶴發、朱小腰先後斃命,鄧蒼生、任鬼神改而加入“六分半堂”,而今,在前朝功臣元老司馬溫公舊室屋頂之上乍現的卻正是身冊詭秘莫測的五、六聖主,以及一度失蹤瘋狂、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盟主關七——歲月流轉,時光飛逝,一番人事幾番新下來,“迷天盟”原是京師裡三大勢力之一,而今變為今晚出事、生事的勢力,反為“六分半堂”和“金鳳細雨樓”兩派勢力所監察、留意着。
“動亂”一生,“金風細雨樓”的楊無邪來了。
“六分半堂”的狄飛驚也來了。
狄飛驚是乘在滑竿上、坐在藤椅上出現了街角。
楊無邪則是騎在馬上。
葷辔的就是孫魚。
孫魚正為關七的出于而震愕,喊出了“三指彈天”。
——同時也喊出了楊無邪心中的震愕。
這震驚同時也在狄飛驚心裡發生。
不過他們都一樣,不表達于臉上,口中。
一一在這一點上,他們都是那樣的接近,如果不是敵我的對立,而簡直似是同一陣線、同一個人。
正如他們趕過來的方式,也選擇了最“舒服”的代步: 一個乘滑竿。
坐藤椅。
一個則騎在鋪着厚絨軟緞的馬馱上。
他們都懂得讓自己過得舒服,懂得養精蓄銳,這樣才能把最精最強的智慧和體能,用在要面對和應付的大事、困難上。
可是來的當然不止他們二人。
——既然“六分半堂”來了人,“金風細雨樓”也來了要人。
代表官方勢力不可能毫無動靜。
官府也有的是能人。
這個能人來得也很“舒服”。
他是給轎子擡着來的: 他自然、當然、必然就是—— ——“四大名捕”中的老大:無情。
無情來了! 來的是無情。
——由于鐵手、追命、冷血多有重任在身,給派出去外面辦案,所以留守京師大本營,幫助諸葛先生運籌帷幄的,多是身有殘疾不良于行的大師兄無情盛崖餘。
他雙腿雖廢、但反應從來不慢。
不但不慢,他的行動一向最快,而且他的輕功可以說是當今武林中最詭異的,他的暗器手法也是給武林中尊稱為“明器”,并以“以一人敵一門(蜀中唐門)”形容之。
更卓絕的是他的機智。
——身上的殘障使他更努力引發他過人的才智。
他一向就是一個不聽天由命的人。
他的看法一直都是: 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今他來了! 他是乘着轎子趕來的。
——擡轎的是四名青衣童子。
這一下子,乘滑竿的楊無邪、坐有藤椅上的狄飛驚、還有在轎中的無情,都遇在一起,在這驚變驚動的京華之夜裡。
這三人都一起會上了。
他們都是人間智者,同時也是名震八方、一時之傑,都因一個驚變,趕了過來,彙在一起。
甚至還不止他們三人。
還有一個人,是坐在華貴馬車裡趕來的。
趕車的兩個少年人,都俊,都秀,都俏。
——甚至比女人還嬌。
也驕。
坐在馬車裡的一個圓溜溜、肥嘟嘟的、右腕戴着密蠟經珠镯子、右手無名指戴着隻牛眼大翡翠戒指的大胖子。
這胖子親切溫和,常常笑意可掏,永遠笑面迎人。
他仿似彌陀佛,不但慈祥,而且慈悲,誰都不會生氣他,他也不會生任何人的氣。
但在這京城裡,乃至武林中、江湖上、黑白二道甚至朝廷軍兵,販夫走卒,天下間隻怕無人敢惹怒這個人。
這個胖子。
——這個笑嘻嘻、無所謂的人。
因為他姓朱: 他是朱月明。
——他既是刑部的“老總”,也是所有“用刑部隊”裡真正的“老大”。
他也來了! ——京城裡一旦有事,自然也少不了他! 有一段時候,他的地位幾乎遭他一手栽培出來的任勞任怨替代。
那主要是因為蔡京要以任氏雙刑“取而代之”。
蔡京見朱月明八面玲珑,已開始不信任這個面面俱圓、招招殺着的人。
朱月明在這時期便韬光養晦,放手放權,不動聲色,靜觀其變,直至蔡元長因趙佶相妒而罷官,他又複出執掌刑部大權。
而今,他也來了。
——當日蘇夢枕帶王小石、白愁飛直撲三合樓,跟狄飛驚作生死談判之時,朱月明帶同張烈心、張鐵樹也來過,刺探情報,京裡發生這些驚變、大事,豈可沒有他在! 他怎可不來!4.人命由我不由天
這時際,眉心有痣的楊無邪、雙腿俱廢的無情以及胖臉笑靥的朱月明,都一樣擡頭往中天月下、飛檐屋上仰望。
——在戚少商與孫青霞決戰時,他們已有所風聞,幾乎是同時趕到,然而這時戚孫已成同一陣線,他們聯手要對付的是一代狂魔:關七! 惟獨是一人仍沒有擡頭。
——狄飛驚。
是不是因為他的頸骨己折,所以才無法擡頭張望?還是他覺得人生在世,本就是低首的時間多幹擡頭,既然時候未到,時機尚未成熟,他又何必在此際舉首擡頭? 他顯然沒有擡頭舉目去看,但他在聽。
他在分辨。
他對溫公舊邸飛檐之上的一動一靜依然一清二楚。
他雖然沒有擡頭,但他心裡比誰都更加震動。
而且感謝更深: 當日京城三合樓一戰,給鐵鍊铐鐐着的關七,以一人對敵“金風細雨樓”總樓主蘇夢枕還有他新結義的兄弟白愁飛、王小石,更力戰“六分半堂”總堂主雷損,還跟自己對了一招,四五人力戰,均取之不下。
而今,王小石被迫離京,白愁飛與蘇夢枕互相身殁,雷損給蘇、王、白三人聯手消滅,今晚,曾經聯手對付這狂人戰神關木旦的五大高手,已煙消雲散,隻剩下自己一人,還在這裡。
他當然不無感慨: 看來,關七是更瘋更癫,也更無常、更無敵了! 但看去卻也更年輕了! ——對關七而言,年歲仿佛是活了回頭,心境亦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至于他自己,仍一天到晚垂着頭,處理各繁忙瑣碎、繁重吃力的事務,仍然一直得不到心裡最想得到的愛,他已疲乏了。
他已累了,心也老了。
——至少,他就感覺到自己的心境份外蒼老! 是以,這麼多人在這樣一個奇異的月夜裡乍見這武林傳說裡的神奇人物:關七,驚訝的驚訝,震動的震動,不敢置信的,不敢置信。
都以他的感慨最深。
本來是一群人的,忽然隻剩下了一個人,那種寂寞,你經曆過嗎? 一切的繁華,到底都要落空的:一切的暢聚)到頭來都要散的。
熱血,總會冷的,熱情,總會降溫,花開了要調,人活着會死,圓滿到了頂點就得要破碎,色就是空,空卻不一定就是魚。
聰明人肯勤奮努力,又有好運氣,便是有了莫大成就,卻又如何?到底,人生是寂寞如雪的。
所以,有些人不是不喜歡過得熱熱鬧鬧,而足不想讓自己習慣了熱鬧之後,忽然要自己一個人面對無盡的虛榮。
——因為繁華過後的荒蕪,那才是真正的大孤寂;熱鬧過後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大寂寞。
所以狄飛驚隻忙着做事,少與人交往,少作歡娛。
——有什麼值得開心的呢?到頭來,在一起的仍是得要散的,你真正想要得到的,一旦得到了其實不是那麼必須要得到的,一時用心又如何?到頭來很可能隻換來一輩子的傷心。
狄飛悚就是個傷心人。
雖然淮都不知道:他是給人傷透了心。
他是個自律的人。
他的生活很節制: 他是把眼前的事做好,份内的事做好: ——隻要把這些事做好,他就形同掌管了數萬人的性命與成敗,左右了京師武林的風起潮落,這就是他最值得自豪的地 沒有其他。
其他的人,包括在屋脊上的戚少商、孫青霞、詹别野,以及本在屋裡頭飛登屋檐一矮一高的蒙面人和驚濤書生吳其榮,還有剛剛趕到現場的朱月明、無情、楊無邪、孫魚,連同狄飛驚本人,都無盡訝異的目睹了那獨臂戰神關七,揚手彈出了“三指彈天”: 這招當年白愁飛名震京師的獨門指法! 三指才彈天,局面遂生變。
波的一聲,吳驚濤手裡的箫,一折為二。
那精悍的蒙面人,好似張口吃了一記拳頭,聲音忽然啞了。
那修長漢于卻在尖嘯中失了聲。
這一來,現場除了關七的呼号向天之際,一時間就沒有别的聲音? “人——命——由——我——桀桀桀桀……” 他咧咀笑。
唇紅至烈,就像咀裡含了口血。
鮮血——别人的,許或是他自己的! 他桀桀狂笑說了下去:“——豈不由天!” 看來,他不一定是已回複神智,但肯定是已恢複自信。
已不自負和狂妄。
然後,他俯視衆人,間:“剛才是誰在這幾動手的?” 他用手一指戚少商,咧開豔紅的咀,問: “你?” 然後又指孫青霞: “是你?” 再指向黑光上人,問: “還是你?” 前前後後,他一共同了三次,指了三指,向三個人。
但三人的反應和遭遇,都有極大的區别: 關七一指,隔空丈七,戚少商隻覺全身一熱。
他原也有提防。
他坐得很舒服。
他予人的感覺也很舒服,他連穿着都讓人有舒适的感覺——隻借他一直沒有擡頭、而且好像也真的擡不起頭來。
江湖中人都盛傳他一早已折斷了頸骨。
——但折斷頸骨的他,不等于也沒有了傲骨和風骨。
他很少跟人動手,但江湖中人幾乎沒有誰不怕他,京師武林的歌謠有誦:“不怕金風細雨吹打,隻怕密雲不雨楊無邪皺眉:無畏六分半堂剝削,隻懼低首微笑狄飛驚擡頭。
”楊無邪和狄飛驚均是這京城二大勢力的智囊、軍師,可見聲名之隆、地位之高。
他極有傲骨,别看他一天到晚隻佝偻着背影:他生平隻服膺于雷損。
——就算是老謀深算的雷損,得勢當政時難免也造了不少殺戮。
本來要做大事就少不免要得罪人結仇,不結怨或仇的,多不能行大事。
可是狄飛驚依然小心翼翼,盡量避免多結仇家,甯結千人好,莫結一人仇——這就是他的原則。
一旦真的結仇,别人也能體諒到他的身不由己和情非得 不過、一旦和他結仇,他也不再需要任何人的“餘脊”,因為他必會用霹靂手段,将對方徹底鏟除。
聽說他是不擡頭還好,一旦擡首、就要殺人。
所以大家也一清二楚:“六分半堂”裡最受人尊重的人,當然就是狄飛驚;可是最惹不得、不好惹的人,隻怕也是這狄飛驚。
——雖然人們誰都沒見過他的出毛甚至連他會不會武功也極少人知曉。
但今晚卻有一個在場的人一定知道。
這人當然就是。
雷滾。
——原名雷念滾的雷滾! 他當然記得狄飛驚。
他當然知道狄飛驚的武功: 想當日.他就是對狄飛驚的武功掉以輕心,以緻刀一閃,他給狄飛驚大堂主一記匕首貫胸而過,差點兒就命喪苦水鋪,世上再也沒有雷念滾這個人了。
但他卻沒有死。
殺他的是狄飛驚,救他的也是狄飛驚。
狄飛驚當時囑樹大夫悉心救治了雷念滾,并且告訴了他幾句話: “男兒要成大功、立大業,背叛、暗算,不是個好方法。
要幹出不凡的事,就得要下非幾的苦功,沒有實力,再好的機會也得平白錯過。
殺你的是我,救你的也是我;要是你不能振作,退隐江湖吧,别半死不活的。
要是能夠再起風雲,就不辜負我救治你之意。
” 狄飛驚如是說。
這番話影響雷念滾極深: ——盡管他好像真的遠離了江湖仇殺、武林是非,變成一名倒糞的平庸人,可是,他始終不肯離開京城,他也始終沒放棄他的武功。
他已給擊倒。
但他沒有死。
——那都是因為狄飛驚。
而今狄飛驚來了:坐着他那舒适的藤椅,讓人扛了過來。
他認得他。
他記得他。
他也忘不了他。
一一這樣一個讓人看去舒舒服服的,甚至連死在他手裡也仿佛會死得特别舒舒服服的人! 不過,現在的狄飛驚,盡管仍坐得非常舒服,但心裡卻不可能會大舒服。
——不僅是因為關七的神奇再現。
因為還有另外一個人的出現: 楊無邪。
既生瑜,何生亮? ——問題是,誰才是“瑜”?誰才是“亮”? 大家都知道,周瑜雖然驚才羨豔,權大勢大,但到頭來依然鬥智鬥輸給諸葛亮。
大家也都曉得,狄飛驚是“六分半堂”的智囊,可是,“金風細雨樓”的軍師,卻正是“童叟無欺”楊無邪,這一點,不管蘇夢枕和雷損是不是仍在世時都一樣,都沒有改變。
因為有狄飛驚在,楊無邪并吞“六分半堂”的計劃,才無法全面奏效。
也因為有楊無邪這個人,狄飛驚發動反擊“金風細雨樓”的大汁,才不能得逞。
兩人天生是敵。
——但仿佛是一人兩面,天主相知:至少對對方盤算策略,洞若燭火。
是以“六分半堂”曆盡挫忻,依然站立;“金風細雨樓”也盡曆風霜,但依然不倒。
因為有楊無邪。
因為有狄飛驚。
——因為有這種人物,是以仍撐起做視同僚、獨霸一方的大局。
問題隻在:到頭來,誰勝誰負?誰才是諸葛?誰才是周郎? 現在問誰是最後的赢家,的确是誰也不知,隻不過,狄飛驚既然及時趕來了,這種場面,自也不能沒有楊無邪。
京城裡一旦出了大事。
一定少不了“六分半堂”的人,也更少不了“金風細雨樓”的人。
一一要是在十數年前,更少不了的是“迷天盟”的人。
可是,後來“七聖盟”沒落了。
顔鶴發、朱小腰先後斃命,鄧蒼生、任鬼神改而加入“六分半堂”,而今,在前朝功臣元老司馬溫公舊室屋頂之上乍現的卻正是身冊詭秘莫測的五、六聖主,以及一度失蹤瘋狂、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盟主關七——歲月流轉,時光飛逝,一番人事幾番新下來,“迷天盟”原是京師裡三大勢力之一,而今變為今晚出事、生事的勢力,反為“六分半堂”和“金鳳細雨樓”兩派勢力所監察、留意着。
“動亂”一生,“金風細雨樓”的楊無邪來了。
“六分半堂”的狄飛驚也來了。
狄飛驚是乘在滑竿上、坐在藤椅上出現了街角。
楊無邪則是騎在馬上。
葷辔的就是孫魚。
孫魚正為關七的出于而震愕,喊出了“三指彈天”。
——同時也喊出了楊無邪心中的震愕。
這震驚同時也在狄飛驚心裡發生。
不過他們都一樣,不表達于臉上,口中。
一一在這一點上,他們都是那樣的接近,如果不是敵我的對立,而簡直似是同一陣線、同一個人。
正如他們趕過來的方式,也選擇了最“舒服”的代步: 一個乘滑竿。
坐藤椅。
一個則騎在鋪着厚絨軟緞的馬馱上。
他們都懂得讓自己過得舒服,懂得養精蓄銳,這樣才能把最精最強的智慧和體能,用在要面對和應付的大事、困難上。
可是來的當然不止他們二人。
——既然“六分半堂”來了人,“金風細雨樓”也來了要人。
代表官方勢力不可能毫無動靜。
官府也有的是能人。
這個能人來得也很“舒服”。
他是給轎子擡着來的: 他自然、當然、必然就是—— ——“四大名捕”中的老大:無情。
無情來了! 來的是無情。
——由于鐵手、追命、冷血多有重任在身,給派出去外面辦案,所以留守京師大本營,幫助諸葛先生運籌帷幄的,多是身有殘疾不良于行的大師兄無情盛崖餘。
他雙腿雖廢、但反應從來不慢。
不但不慢,他的行動一向最快,而且他的輕功可以說是當今武林中最詭異的,他的暗器手法也是給武林中尊稱為“明器”,并以“以一人敵一門(蜀中唐門)”形容之。
更卓絕的是他的機智。
——身上的殘障使他更努力引發他過人的才智。
他一向就是一個不聽天由命的人。
他的看法一直都是: 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今他來了! 他是乘着轎子趕來的。
——擡轎的是四名青衣童子。
這一下子,乘滑竿的楊無邪、坐有藤椅上的狄飛驚、還有在轎中的無情,都遇在一起,在這驚變驚動的京華之夜裡。
這三人都一起會上了。
他們都是人間智者,同時也是名震八方、一時之傑,都因一個驚變,趕了過來,彙在一起。
甚至還不止他們三人。
還有一個人,是坐在華貴馬車裡趕來的。
趕車的兩個少年人,都俊,都秀,都俏。
——甚至比女人還嬌。
也驕。
坐在馬車裡的一個圓溜溜、肥嘟嘟的、右腕戴着密蠟經珠镯子、右手無名指戴着隻牛眼大翡翠戒指的大胖子。
這胖子親切溫和,常常笑意可掏,永遠笑面迎人。
他仿似彌陀佛,不但慈祥,而且慈悲,誰都不會生氣他,他也不會生任何人的氣。
但在這京城裡,乃至武林中、江湖上、黑白二道甚至朝廷軍兵,販夫走卒,天下間隻怕無人敢惹怒這個人。
這個胖子。
——這個笑嘻嘻、無所謂的人。
因為他姓朱: 他是朱月明。
——他既是刑部的“老總”,也是所有“用刑部隊”裡真正的“老大”。
他也來了! ——京城裡一旦有事,自然也少不了他! 有一段時候,他的地位幾乎遭他一手栽培出來的任勞任怨替代。
那主要是因為蔡京要以任氏雙刑“取而代之”。
蔡京見朱月明八面玲珑,已開始不信任這個面面俱圓、招招殺着的人。
朱月明在這時期便韬光養晦,放手放權,不動聲色,靜觀其變,直至蔡元長因趙佶相妒而罷官,他又複出執掌刑部大權。
而今,他也來了。
——當日蘇夢枕帶王小石、白愁飛直撲三合樓,跟狄飛驚作生死談判之時,朱月明帶同張烈心、張鐵樹也來過,刺探情報,京裡發生這些驚變、大事,豈可沒有他在! 他怎可不來!
——在戚少商與孫青霞決戰時,他們已有所風聞,幾乎是同時趕到,然而這時戚孫已成同一陣線,他們聯手要對付的是一代狂魔:關七! 惟獨是一人仍沒有擡頭。
——狄飛驚。
是不是因為他的頸骨己折,所以才無法擡頭張望?還是他覺得人生在世,本就是低首的時間多幹擡頭,既然時候未到,時機尚未成熟,他又何必在此際舉首擡頭? 他顯然沒有擡頭舉目去看,但他在聽。
他在分辨。
他對溫公舊邸飛檐之上的一動一靜依然一清二楚。
他雖然沒有擡頭,但他心裡比誰都更加震動。
而且感謝更深: 當日京城三合樓一戰,給鐵鍊铐鐐着的關七,以一人對敵“金風細雨樓”總樓主蘇夢枕還有他新結義的兄弟白愁飛、王小石,更力戰“六分半堂”總堂主雷損,還跟自己對了一招,四五人力戰,均取之不下。
而今,王小石被迫離京,白愁飛與蘇夢枕互相身殁,雷損給蘇、王、白三人聯手消滅,今晚,曾經聯手對付這狂人戰神關木旦的五大高手,已煙消雲散,隻剩下自己一人,還在這裡。
他當然不無感慨: 看來,關七是更瘋更癫,也更無常、更無敵了! 但看去卻也更年輕了! ——對關七而言,年歲仿佛是活了回頭,心境亦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至于他自己,仍一天到晚垂着頭,處理各繁忙瑣碎、繁重吃力的事務,仍然一直得不到心裡最想得到的愛,他已疲乏了。
他已累了,心也老了。
——至少,他就感覺到自己的心境份外蒼老! 是以,這麼多人在這樣一個奇異的月夜裡乍見這武林傳說裡的神奇人物:關七,驚訝的驚訝,震動的震動,不敢置信的,不敢置信。
都以他的感慨最深。
本來是一群人的,忽然隻剩下了一個人,那種寂寞,你經曆過嗎? 一切的繁華,到底都要落空的:一切的暢聚)到頭來都要散的。
熱血,總會冷的,熱情,總會降溫,花開了要調,人活着會死,圓滿到了頂點就得要破碎,色就是空,空卻不一定就是魚。
聰明人肯勤奮努力,又有好運氣,便是有了莫大成就,卻又如何?到底,人生是寂寞如雪的。
所以,有些人不是不喜歡過得熱熱鬧鬧,而足不想讓自己習慣了熱鬧之後,忽然要自己一個人面對無盡的虛榮。
——因為繁華過後的荒蕪,那才是真正的大孤寂;熱鬧過後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大寂寞。
所以狄飛驚隻忙着做事,少與人交往,少作歡娛。
——有什麼值得開心的呢?到頭來,在一起的仍是得要散的,你真正想要得到的,一旦得到了其實不是那麼必須要得到的,一時用心又如何?到頭來很可能隻換來一輩子的傷心。
狄飛悚就是個傷心人。
雖然淮都不知道:他是給人傷透了心。
他是個自律的人。
他的生活很節制: 他是把眼前的事做好,份内的事做好: ——隻要把這些事做好,他就形同掌管了數萬人的性命與成敗,左右了京師武林的風起潮落,這就是他最值得自豪的地 沒有其他。
其他的人,包括在屋脊上的戚少商、孫青霞、詹别野,以及本在屋裡頭飛登屋檐一矮一高的蒙面人和驚濤書生吳其榮,還有剛剛趕到現場的朱月明、無情、楊無邪、孫魚,連同狄飛驚本人,都無盡訝異的目睹了那獨臂戰神關七,揚手彈出了“三指彈天”: 這招當年白愁飛名震京師的獨門指法! 三指才彈天,局面遂生變。
波的一聲,吳驚濤手裡的箫,一折為二。
那精悍的蒙面人,好似張口吃了一記拳頭,聲音忽然啞了。
那修長漢于卻在尖嘯中失了聲。
這一來,現場除了關七的呼号向天之際,一時間就沒有别的聲音? “人——命——由——我——桀桀桀桀……” 他咧咀笑。
唇紅至烈,就像咀裡含了口血。
鮮血——别人的,許或是他自己的! 他桀桀狂笑說了下去:“——豈不由天!” 看來,他不一定是已回複神智,但肯定是已恢複自信。
已不自負和狂妄。
然後,他俯視衆人,間:“剛才是誰在這幾動手的?” 他用手一指戚少商,咧開豔紅的咀,問: “你?” 然後又指孫青霞: “是你?” 再指向黑光上人,問: “還是你?” 前前後後,他一共同了三次,指了三指,向三個人。
但三人的反應和遭遇,都有極大的區别: 關七一指,隔空丈七,戚少商隻覺全身一熱。
他原也有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