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誅元爰再逞牝威拒葛榮輕罹賊網

關燈
至為醜奴所乘,殺傷至二萬人。

    寶夤入城自保,延伯再戰再敗,中矢而亡。

    賊勢益盛,魏廷大震。

     時北道都督李崇病殁,廣陽王淵進兵五原,賀拔度拔父子,正襲殺拔陵将衛可孤,西拒鐵勒。

    度拔戰死,子勝等奔至五原,投入廣陽王淵麾下。

    淵愛他骁勇,引為親将,适破六韓拔陵,糾衆大至,把五原城四面圍住。

    勝募健卒二百人,開東門出戰,斬賊百餘人,賊漸引卻。

    淵乃拔軍赴朔州。

    即懷朔鎮。

    參軍于謹,能通諸番言語,招降西鐵勒部酋長乜列河,并結合蠕蠕主阿那珪,大破拔陵,收降叛衆二十萬。

    拔陵窮蹙,奔還沃野,阿那瓌出兵進擊,連戰皆捷,擒斬拔陵,獻捷魏廷。

    拔陵了。

    魏主遣中書舍人馮隽,前往宣勞,犒賞從優。

    阿那瓌送歸馮使,遂自稱頭兵可汗,蟠踞塞外,擁衆稱雄。

    這且待後再表。

     且說沃野告平,魏已去一亂首,隻有莫折念生、胡琛兩路,尚未撲滅,不能不分頭征剿,靜俟澄清。

    哪知二寇未殲,複又生出二寇,遂緻亂禍益熾,勢等燎原。

    看官聽說!一路是柔玄鎮亂民社洛周,起反上谷,改元真王;一路是五原降戶鮮于修禮,起反定州,改元魯興。

    警報與雪片相似,傳達魏廷,魏命幽州刺史常景,為行台征虜将軍,與幽州都督元譚,往讨洛周。

    揚州刺史長孫稚,為骠騎将軍,都督北讨軍事,與都督河間王琛,往讨鮮于修禮。

    兩兩寫來,有條不紊。

    彼此戰争數月,元譚軍潰,用别将李琚相代,琚複戰死,更換了一個于榮。

    榮頗善戰,軍務始有起色。

    河間王琛與長孫稚未協,稚兵至滹沱河,被修禮伏兵邀擊,傷亡甚多。

    琛觀望不救,稚大敗南奔,兩人互相奏讦,俱坐罪除名。

    改用廣陽王淵為大都督,以章武王元融,及将軍裴衍為副,出擊修禮。

    淵為太武帝曾孫,與城陽王元徽,系是從祖兄弟。

    徽妻于氏,與淵相奸,徽不能防閑于氏,惟恨淵甚深。

    淵既出征,徽上白胡太後,謂淵心不可測,恐有異圖。

    胡太後乃密敕章武王融,令他潛加防備,融卻持密敕示淵。

    淵乃上表讦徽,論徽過惡,說他讒害功臣,并及己身,請調徽出外,然後得免牽掣,方可效死擊賊。

    胡太後擱置不理。

    徽時為尚書令,與鄭俨等朋比為奸,外似柔謹,内實忌克,賞罰任情,魏政益亂。

    淵聞朝廷不用己言,越加疑懼,事無大小,不敢自決,因此沿途逗撓。

    會賊将元洪業,殺斃鮮于修禮,向淵請降。

    鮮于修禮了。

    淵正拟遣将招撫,偏修禮部下葛榮,替主複仇,刺死洪業,自為賊帥。

    旋且僭稱皇帝,立國号齊,居然下诏改元,稱為廣安元年,率衆趨瀛州。

    魏廷促淵進讨,淵遣章武王融,前往擊榮,兵敗戰死。

    淵外畏賊勢,内慮讒言,越弄得進退徬徨,自悲歧路。

    你要奸通人妻,應該受此折磨。

    城陽王徽,樂得下阱投石,囑令侍中元晏,劾淵盤桓不進,坐圖不軌。

    參軍于謹,實主淵謀,胡太後因诏牓省門,懸賞緝謹。

    謹既有所聞,乘使語淵道:“今女主臨朝,信用讒佞,殿下迹被嫌疑。

    若無人代為表明,恐遭奇禍!謹願束身歸罪,甯可誣謹,不可誣殿下!”淵乃與謹泣别,謹星夜入都,自投牓下。

    有司以聞,胡太後立即召入,厲聲責謹。

    謹從容奏對,為淵辯誣,且備陳按兵情由,說得胡太後亦為動容,不由的怒氣潛消,釋謹不問。

     徽計不得逞,又緻書定州刺史楊津,囑使圖淵。

    淵因葛榮勢盛,退保定州,津遣都督毛谧等,夜襲淵舍,淵隻率左右數人,倉皇走脫。

    行至博陵郡界,正值葛榮遊騎,把他截住,劫往見榮。

    賊黨欲奉淵為主,榮已自稱天子,勢不兩立,便将淵殺死了事。

    城陽王徽,即誣淵降賊,拘淵妻孥。

    莫非欲污辱淵妻麼?還是廣陽府佐宋遊道,替淵訴理,具報淵遇害實情,乃赦淵家屬,不複論罪。

    即授楊津為北道都督,使拒葛榮。

    并因朔方擾亂,特授博陵郡公爾朱榮為安北将軍,都督恒、朔二州軍事。

    榮過肆州,刺史尉慶賓閉城不納,惹動榮怒,引衆登城,執慶賓還秀容,擅署從叔羽生為刺史。

    嗣是兵威漸盛,魏不能制。

    小子有詩歎道: 一麾出督便稱雄,枭桀何曾肯效忠? 試看肆州輕易吏,咆哮已自藐皇風。

     賀拔勝兄弟,也投奔爾朱榮。

    榮得勝大喜,署為軍将。

    欲知後事如何,待至下回再叙。

     ------------------------------- 元爰可誅,而牝後不宜再出,胡氏之重複臨朝,魏之亂亡也必矣。

    高陽王雍等,卑鄙無能,原不足道,元順剛直敢言,何不力請胡後,歸政魏主,乃徒谏畢飾,斥幸臣,不揣其本而齊其末,讵得謂之社稷臣乎?元略奔梁,蕭綜奔魏,當時南北二朝,喜納亡人,幾成習慣,略之逃亡也有名,綜之叛亡也亦未始無名,但為梁主計,則綜實亂賊,似難曲恕。

    彼既削綜籍,旋即賜複,朝令暮改,憧憧往來,無非由内省多疚耳!淫弟逆女猶可恕,于綜果何尤耶?魏既召還元略,賜爵東平,而略仍不能匡救時艱,猶之一高陽王雍也。

    盜賊于外,嬖幸蟠于内,庸臣旅進旅退,毫無幹濟。

    廣陽王淵,雖遭讒罹禍,飲刃賊巢,然常則思淫,變則思避,天下有如是之取巧乎?甚緻死也,誰曰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