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蕭寶夤稱尊叛命爾朱榮抗表興師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爾朱榮在肆州,得了賀拔勝兄弟,不禁大喜,撫勝背道:“卿兄弟肯來從我,天下便容易平靖了。
”遂署為軍将,行止進退,随時與議。
勝等亦樂為效力。
看官閱榮詞色,已可知他拔扈飛揚,名為魏廷禦亂,實是後來一大厲階。
那魏廷正亂勢紛紛,隻憂兵将不足,想靠榮做北方長城,眼前事且不暇顧,怎能顧到日後呢! 古人有言:外甯必有内憂,這魏國是内憂交迫,外亦未甯,正是内外搖動的時候,梁豫州刺史夏侯亶,趁着淮水盛漲,攻魏壽陽。
魏揚州刺史李憲,待援不至,隻好舉城降梁。
亶令将軍陳慶之入城安民,收降男女七萬五千人,複稱壽陽為豫州,改合肥為南豫州,二州俱歸亶管轄。
嗣複由梁将湛僧智,及司州刺史夏侯夔,會師武陽關,圍魏廣陵。
魏嘗稱廣陵為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保守不住,外城被陷。
魏将陳顯伯,率兵赴援,又為僧智所破。
慶和無法可施,不得已投降梁軍,顯伯夜遁。
梁軍追擊至十裡外,斬獲萬計。
僧智受命鎮廣陵,夏侯夔鎮安陽。
已而梁主複遣将軍陳慶之,與領軍曹仲宗等,攻魏渦陽,尋陽太守韋放,亦引軍往會。
途次與魏将元昭等相遇,不及列營,部下皆有懼色。
元昭麾下,步騎共五萬人,分隊夾進,聲勢銳甚。
放系睿子,夙受家傳,至此仍不慌不忙,免胄下馬,自坐胡床,誓衆迎戰。
于是士卒皆奮,踴躍直前,一當十,十當百,竟得殺退魏兵。
不略韋放,仍為韋睿生色。
乃徐徐收軍,趨晤慶之。
慶之不肯落後,也率麾下二百騎,馳往奮擊,斫死魏兵前隊百餘人,因勒騎還營,與諸軍并進。
元昭分設十三壘,抵禦梁軍,兩下相持,互有殺傷。
差不多過了一年,仲宗因欲班師,慶之獨杖節軍門,誓死不退,遂簡選銳卒,銜枚夜出,直搗魏營,魏人積勞緻倦,倉猝不能抵敵,潰去四壘。
慶之俘馘多名,陳列渦陽城下,指示守将王緯,緯乃乞降。
魏兵尚有九壘,又由慶之移示俘馘,鼓噪進攻,吓得魏兵四散奔逃。
元昭亦顧命要緊,棄壘遁去。
慶之上前追蹑,殺斃無數,渦陽為屍血所積,幾乎膠淺不流。
自宋季被魏南侵,淮北為魏所據,齊末又由魏兵渡淮,陷入淮南,至此梁乘魏亂,攻克兩淮城鎮。
魏人失地頗多,無力與争,已是懊怅得很。
叙入南北交涉,是按時銷納文字。
再加那北方亂事,日急一日,真個是寇氛遍地,烽火連天。
杜洛周寇掠薊南,轉趨範陽,屢為行台常景所破。
景所恃唯一于榮,榮忽病殁,景遂失勢。
幽州民甘心從亂,竟開門迎納洛周,景被擄去,幽州當然陷沒了。
葛榮守瀛州南趨,進逼殷州。
殷州由定、相二州分出,領有四郡,刺史崔楷,甫經到任,城内無備,由楷召集兵民,谕以忠義,與賊黨徒手相搏。
連戰半旬,終因力竭城崩,被賊殺入,楷不屈遇害。
榮複轉圍冀州,刺史元孚,督厲将士,晝夜拒守,自春及冬,糧儲告罄,外無救兵,尚且據城死戰。
及城已被陷,孚與兄涢俱為所擒,兄弟各自引咎,願為國死。
都督潘紹等,亦向榮叩請,願代死以活使君,榮歎為忠臣義士,統皆赦免。
強盜發善心。
連叙崔楷元孚,意在教忠。
但殷、冀二州,俱為賊有,還有西道行台大都督蕭寶夤,出兵累年,糜饷添兵,不知凡幾,始終沒有成效。
特提蕭寶夤,為本回前半截主腦。
莫折念生,與胡琛不和,兩賊自相攻殺。
念生屢挫,乃輸款寶夤。
寶夤使行台左丞崔士和,往收秦州。
不意念生複反,擒殺士和,秦州再陷。
寶夤出師泾陽,親讨念生,一場交戰;全軍敗績,退屯逍遙園東。
汧城岐州,相繼降賊,豳州刺史畢祖晖,又複戰沒。
西道都督北海王元颢,亦被殺敗,關中大擾。
雍州刺史楊椿,急忙募兵拒守,得士卒七千餘人,登陴力禦,才獲保全。
魏加椿為侍中,領行台統帥,節制關西諸将。
念生遣弟天生,大舉攻雍州,蕭寶夤令部将羊侃,往助楊椿。
侃隐身塹中,伺天生近城,一箭射去,應弦而斃。
椿乘勢殺出,賊衆大潰,斬首數千級,雍州解嚴。
念生方進據潼關,聞天生已死,乃棄關西去。
魏主因寶夤敗退,褫奪官爵,免為庶人。
一面下诏西征,整備兵馬。
既得潼關捷音,複說将北讨葛榮。
诏書中很是誇張,仿佛有銮跸親臨,滅此朝食的氣象,其實統是紙上談兵,唯日在銷金帳中,與潘嫔等練習肉戰,有甚麼行軍思想。
那胡太後亦縱情行樂,宮闱裡面,通宵狎亵,笑語時聞,任他警報頻來,且管目前肉欲,毫不加憂。
死在目前,樂得縱歡。
一切軍事,都委城陽王徽及二三嬖臣,随便處置。
可奈賊勢未靖,宿将漸凋,雍州行台楊椿,又複上書報病,請人相代。
魏廷無将可遣,隻得複任蕭寶夤,都督淮泾等四州軍事,兼領雍州刺史。
椿交卸還鄉,因子顯将适洛陽,特囑昱轉奏兩宮,謂寶夤非不勝任,但恐有異志,須慎選心膂為輔,方可戢彼野心。
昱奉命至洛,面啟魏主母子,兩宮已是晨昏颠倒,神志迷離,哪裡肯如言施行。
會聞葛榮進圍信都,乃命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北讨大都督,率兵赴援。
子邕方發,又接相州急報,刺史樂安王元鑒,文成帝孫。
據邺叛魏,通款葛榮。
因再命舍人李神軌,出會子邕,并召同将軍裴衍
”遂署為軍将,行止進退,随時與議。
勝等亦樂為效力。
看官閱榮詞色,已可知他拔扈飛揚,名為魏廷禦亂,實是後來一大厲階。
那魏廷正亂勢紛紛,隻憂兵将不足,想靠榮做北方長城,眼前事且不暇顧,怎能顧到日後呢! 古人有言:外甯必有内憂,這魏國是内憂交迫,外亦未甯,正是内外搖動的時候,梁豫州刺史夏侯亶,趁着淮水盛漲,攻魏壽陽。
魏揚州刺史李憲,待援不至,隻好舉城降梁。
亶令将軍陳慶之入城安民,收降男女七萬五千人,複稱壽陽為豫州,改合肥為南豫州,二州俱歸亶管轄。
嗣複由梁将湛僧智,及司州刺史夏侯夔,會師武陽關,圍魏廣陵。
魏嘗稱廣陵為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保守不住,外城被陷。
魏将陳顯伯,率兵赴援,又為僧智所破。
慶和無法可施,不得已投降梁軍,顯伯夜遁。
梁軍追擊至十裡外,斬獲萬計。
僧智受命鎮廣陵,夏侯夔鎮安陽。
已而梁主複遣将軍陳慶之,與領軍曹仲宗等,攻魏渦陽,尋陽太守韋放,亦引軍往會。
途次與魏将元昭等相遇,不及列營,部下皆有懼色。
元昭麾下,步騎共五萬人,分隊夾進,聲勢銳甚。
放系睿子,夙受家傳,至此仍不慌不忙,免胄下馬,自坐胡床,誓衆迎戰。
于是士卒皆奮,踴躍直前,一當十,十當百,竟得殺退魏兵。
不略韋放,仍為韋睿生色。
乃徐徐收軍,趨晤慶之。
慶之不肯落後,也率麾下二百騎,馳往奮擊,斫死魏兵前隊百餘人,因勒騎還營,與諸軍并進。
元昭分設十三壘,抵禦梁軍,兩下相持,互有殺傷。
差不多過了一年,仲宗因欲班師,慶之獨杖節軍門,誓死不退,遂簡選銳卒,銜枚夜出,直搗魏營,魏人積勞緻倦,倉猝不能抵敵,潰去四壘。
慶之俘馘多名,陳列渦陽城下,指示守将王緯,緯乃乞降。
魏兵尚有九壘,又由慶之移示俘馘,鼓噪進攻,吓得魏兵四散奔逃。
元昭亦顧命要緊,棄壘遁去。
慶之上前追蹑,殺斃無數,渦陽為屍血所積,幾乎膠淺不流。
自宋季被魏南侵,淮北為魏所據,齊末又由魏兵渡淮,陷入淮南,至此梁乘魏亂,攻克兩淮城鎮。
魏人失地頗多,無力與争,已是懊怅得很。
叙入南北交涉,是按時銷納文字。
再加那北方亂事,日急一日,真個是寇氛遍地,烽火連天。
杜洛周寇掠薊南,轉趨範陽,屢為行台常景所破。
景所恃唯一于榮,榮忽病殁,景遂失勢。
幽州民甘心從亂,竟開門迎納洛周,景被擄去,幽州當然陷沒了。
葛榮守瀛州南趨,進逼殷州。
殷州由定、相二州分出,領有四郡,刺史崔楷,甫經到任,城内無備,由楷召集兵民,谕以忠義,與賊黨徒手相搏。
連戰半旬,終因力竭城崩,被賊殺入,楷不屈遇害。
榮複轉圍冀州,刺史元孚,督厲将士,晝夜拒守,自春及冬,糧儲告罄,外無救兵,尚且據城死戰。
及城已被陷,孚與兄涢俱為所擒,兄弟各自引咎,願為國死。
都督潘紹等,亦向榮叩請,願代死以活使君,榮歎為忠臣義士,統皆赦免。
強盜發善心。
連叙崔楷元孚,意在教忠。
但殷、冀二州,俱為賊有,還有西道行台大都督蕭寶夤,出兵累年,糜饷添兵,不知凡幾,始終沒有成效。
特提蕭寶夤,為本回前半截主腦。
莫折念生,與胡琛不和,兩賊自相攻殺。
念生屢挫,乃輸款寶夤。
寶夤使行台左丞崔士和,往收秦州。
不意念生複反,擒殺士和,秦州再陷。
寶夤出師泾陽,親讨念生,一場交戰;全軍敗績,退屯逍遙園東。
汧城岐州,相繼降賊,豳州刺史畢祖晖,又複戰沒。
西道都督北海王元颢,亦被殺敗,關中大擾。
雍州刺史楊椿,急忙募兵拒守,得士卒七千餘人,登陴力禦,才獲保全。
魏加椿為侍中,領行台統帥,節制關西諸将。
念生遣弟天生,大舉攻雍州,蕭寶夤令部将羊侃,往助楊椿。
侃隐身塹中,伺天生近城,一箭射去,應弦而斃。
椿乘勢殺出,賊衆大潰,斬首數千級,雍州解嚴。
念生方進據潼關,聞天生已死,乃棄關西去。
魏主因寶夤敗退,褫奪官爵,免為庶人。
一面下诏西征,整備兵馬。
既得潼關捷音,複說将北讨葛榮。
诏書中很是誇張,仿佛有銮跸親臨,滅此朝食的氣象,其實統是紙上談兵,唯日在銷金帳中,與潘嫔等練習肉戰,有甚麼行軍思想。
那胡太後亦縱情行樂,宮闱裡面,通宵狎亵,笑語時聞,任他警報頻來,且管目前肉欲,毫不加憂。
死在目前,樂得縱歡。
一切軍事,都委城陽王徽及二三嬖臣,随便處置。
可奈賊勢未靖,宿将漸凋,雍州行台楊椿,又複上書報病,請人相代。
魏廷無将可遣,隻得複任蕭寶夤,都督淮泾等四州軍事,兼領雍州刺史。
椿交卸還鄉,因子顯将适洛陽,特囑昱轉奏兩宮,謂寶夤非不勝任,但恐有異志,須慎選心膂為輔,方可戢彼野心。
昱奉命至洛,面啟魏主母子,兩宮已是晨昏颠倒,神志迷離,哪裡肯如言施行。
會聞葛榮進圍信都,乃命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北讨大都督,率兵赴援。
子邕方發,又接相州急報,刺史樂安王元鑒,文成帝孫。
據邺叛魏,通款葛榮。
因再命舍人李神軌,出會子邕,并召同将軍裴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