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宣光殿省母啟争端沃野鎮弄兵開禍亂
關燈
小
中
大
史費穆,引兵往讨,用埋伏計誘婆羅門,一鼓掩獲,送至洛陽,好容易瘦死獄中。
阿那瓌先求粟種,魏輸給萬石,繼複因年谷不登,突入魏境,表求赈給,魏令尚書右丞元孚,持節撫勞,反被阿那瓌拘留,引衆南侵,所過剽掠,直至平城附近。
聞魏遣尚書令李崇等大舉北征,始将元孚釋回,驅民北遁。
李崇追蹑三千裡,不及乃還。
這都由元爰貪賂縱奸,釀成戎禍,漸漸的尾大不掉,反為夷狄所制呢。
暗伏後文。
元爰為惡不悛,取民無度。
乃父京兆王繼性亦貪縱,專受賂遺。
平時請屬有司,無敢違慢,牧令守長,哪個肯毀家報效?當然是竭澤而漁,上供欲壑,于是朔方叛亂,相繼疊起。
又開生面。
先是魏都平城,曾在四鄰置設六鎮,一武川,二撫冥,三懷朔,四懷荒,五柔玄,六禦夷,皆在長城北面,用備藩衛,素來資給從厚。
至孝文南遷,漠然相待,将士漸有怨言。
尚書令李崇,出擊阿那瓌,長史魏蘭根語崇道:“從前沿邊置鎮,地廣人稀,所遣将士,或系強宗子弟,或系國家爪牙。
晚近以來,有司号為府戶,役同厮養。
厚内薄外,适足滋怨,怨久必亂,不可不防。
今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屬府戶,悉免為民,入官次叙,一準舊制,文武兼用,威愛并施,庶幾人心歸向,可無北顧憂了。
”此語若行,何緻生亂?崇頗以為然,依議奏聞。
權貴隻識金錢,曉得甚麼後慮,便将崇奏擱起不提。
懷荒鎮将于景,系故尚書令于忠弟,為元彧所忌,出就外鎮。
阿那瓌入寇時,鎮民求饷,景不肯給,激動衆怒,竟将于景殺死。
亂尚未了,那六鎮以外的沃野鎮,複有豪民破六韓拔陵,聚衆造反,攻殺鎮将,據境稱王。
遣黨徒衛可孤,圍武川鎮,又分兵攻懷朔鎮。
懷朔鎮将楊鈞,擢尖山人賀拔度拔為統軍。
度拔有三子,長名允,次名勝,幼名嶽,皆有材力,随父從軍,分任隊長。
據守經年,外援不至,楊鈞遣賀拔勝突圍而出,至臨淮王元彧處告急,且語彧道:“懷朔一陷,武川亦危,雖有良、平,張良、陳平皆漢人。
不能為計了。
”彧許為出師,并即表聞。
魏命彧都督北讨軍事,往征破六韓拔陵。
彧遣勝先歸,會武川失守,楊鈞棄城南遁,留勝父子居守,衛可孤乘隙攻入,勝父子巷戰力屈,俱為所擒。
及彧至五原,兩鎮早陷,破六韓拔陵,麾衆邀擊,盡銳沖突,彧不能抵敵,大敗退歸。
魏主聞耗,亟召群臣問計,吏部尚書元修義,請遣重臣督軍,出鎮恒朔,捍禦叛寇。
魏主欲任用李崇,崇已早還朝,時亦在列,便自陳衰老,請另擇賢才。
魏主不許,即加崇開府儀同三司,領北讨大都督事,所有撫軍将軍崔暹,及鎮軍将軍廣陽王元淵以下,淵或作深,系太武帝曾孫。
皆受崇節度,陸續北行。
是時西北一帶,寇盜蜂起,響應拔陵。
敕勒酋長胡琛,涼州幢帥于菩提,營州民就德輿等,群起為亂。
還有朔方汾州諸胡,亦乘時蜂起,騷擾邊境。
各州刺史,就近征剿,倏出倏沒,未得蕩平。
秦州刺史李彥,政刑殘虐,群下生怨,部将薛珍等突入殺彥,推黨人莫折大提為秦王。
南秦州民張長命韓祖香孫掩等,亦戕刺史崔遊,舉城應大提。
大提襲入高平,殺害鎮将赫連略及行台高元榮。
既而大提病死,子念生居然稱帝,自号天建元年。
魏命雍州刺史元志為征西都督,往讨念生。
念生弟天生,率衆下隴,志連戰連敗,退保岐州。
天生乘勝進逼,四面登城,志竟被殺,岐州陷沒。
說也奇怪,元志方戰殁岐州,李崇也敗退雲中。
崇本遣崔暹出北道,教他不得浪戰,但牽制拔陵兵力,自從東道進兵,直搗沃野。
暹違崇将令,竟轉鬥而前,被拔陵誘入伏中,殺得全軍覆沒,隻剩了一人一騎,狼狽走還。
拔陵得并力攻崇,崇抵擋不住,沒奈何退守雲中,與寇相持。
魏正遣尚書元修義為西道行台,規複岐州,偏又接得李崇敗報,宮廷相率驚惶。
廣陽王淵申崇前說,仍請改鎮為州。
魏主不省,惟召還崔暹,命系廷尉。
暹忙将良田美妓,獻納元爰,爰替他解免,竟得宥罪。
阿那瓌先求粟種,魏輸給萬石,繼複因年谷不登,突入魏境,表求赈給,魏令尚書右丞元孚,持節撫勞,反被阿那瓌拘留,引衆南侵,所過剽掠,直至平城附近。
聞魏遣尚書令李崇等大舉北征,始将元孚釋回,驅民北遁。
李崇追蹑三千裡,不及乃還。
這都由元爰貪賂縱奸,釀成戎禍,漸漸的尾大不掉,反為夷狄所制呢。
暗伏後文。
元爰為惡不悛,取民無度。
乃父京兆王繼性亦貪縱,專受賂遺。
平時請屬有司,無敢違慢,牧令守長,哪個肯毀家報效?當然是竭澤而漁,上供欲壑,于是朔方叛亂,相繼疊起。
又開生面。
先是魏都平城,曾在四鄰置設六鎮,一武川,二撫冥,三懷朔,四懷荒,五柔玄,六禦夷,皆在長城北面,用備藩衛,素來資給從厚。
至孝文南遷,漠然相待,将士漸有怨言。
尚書令李崇,出擊阿那瓌,長史魏蘭根語崇道:“從前沿邊置鎮,地廣人稀,所遣将士,或系強宗子弟,或系國家爪牙。
晚近以來,有司号為府戶,役同厮養。
厚内薄外,适足滋怨,怨久必亂,不可不防。
今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屬府戶,悉免為民,入官次叙,一準舊制,文武兼用,威愛并施,庶幾人心歸向,可無北顧憂了。
”此語若行,何緻生亂?崇頗以為然,依議奏聞。
權貴隻識金錢,曉得甚麼後慮,便将崇奏擱起不提。
懷荒鎮将于景,系故尚書令于忠弟,為元彧所忌,出就外鎮。
阿那瓌入寇時,鎮民求饷,景不肯給,激動衆怒,竟将于景殺死。
亂尚未了,那六鎮以外的沃野鎮,複有豪民破六韓拔陵,聚衆造反,攻殺鎮将,據境稱王。
遣黨徒衛可孤,圍武川鎮,又分兵攻懷朔鎮。
懷朔鎮将楊鈞,擢尖山人賀拔度拔為統軍。
度拔有三子,長名允,次名勝,幼名嶽,皆有材力,随父從軍,分任隊長。
據守經年,外援不至,楊鈞遣賀拔勝突圍而出,至臨淮王元彧處告急,且語彧道:“懷朔一陷,武川亦危,雖有良、平,張良、陳平皆漢人。
不能為計了。
”彧許為出師,并即表聞。
魏命彧都督北讨軍事,往征破六韓拔陵。
彧遣勝先歸,會武川失守,楊鈞棄城南遁,留勝父子居守,衛可孤乘隙攻入,勝父子巷戰力屈,俱為所擒。
及彧至五原,兩鎮早陷,破六韓拔陵,麾衆邀擊,盡銳沖突,彧不能抵敵,大敗退歸。
魏主聞耗,亟召群臣問計,吏部尚書元修義,請遣重臣督軍,出鎮恒朔,捍禦叛寇。
魏主欲任用李崇,崇已早還朝,時亦在列,便自陳衰老,請另擇賢才。
魏主不許,即加崇開府儀同三司,領北讨大都督事,所有撫軍将軍崔暹,及鎮軍将軍廣陽王元淵以下,淵或作深,系太武帝曾孫。
皆受崇節度,陸續北行。
是時西北一帶,寇盜蜂起,響應拔陵。
敕勒酋長胡琛,涼州幢帥于菩提,營州民就德輿等,群起為亂。
還有朔方汾州諸胡,亦乘時蜂起,騷擾邊境。
各州刺史,就近征剿,倏出倏沒,未得蕩平。
秦州刺史李彥,政刑殘虐,群下生怨,部将薛珍等突入殺彥,推黨人莫折大提為秦王。
南秦州民張長命韓祖香孫掩等,亦戕刺史崔遊,舉城應大提。
大提襲入高平,殺害鎮将赫連略及行台高元榮。
既而大提病死,子念生居然稱帝,自号天建元年。
魏命雍州刺史元志為征西都督,往讨念生。
念生弟天生,率衆下隴,志連戰連敗,退保岐州。
天生乘勝進逼,四面登城,志竟被殺,岐州陷沒。
說也奇怪,元志方戰殁岐州,李崇也敗退雲中。
崇本遣崔暹出北道,教他不得浪戰,但牽制拔陵兵力,自從東道進兵,直搗沃野。
暹違崇将令,竟轉鬥而前,被拔陵誘入伏中,殺得全軍覆沒,隻剩了一人一騎,狼狽走還。
拔陵得并力攻崇,崇抵擋不住,沒奈何退守雲中,與寇相持。
魏正遣尚書元修義為西道行台,規複岐州,偏又接得李崇敗報,宮廷相率驚惶。
廣陽王淵申崇前說,仍請改鎮為州。
魏主不省,惟召還崔暹,命系廷尉。
暹忙将良田美妓,獻納元爰,爰替他解免,竟得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