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築淮堰梁皇失計害清河胡後被幽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胡太後引入皇叔,自薦枕席。
這位皇叔為誰?就是清河王怿。
怿為孝文諸子中,最美豐儀,胡太後看上了他,授以重位,事必與商。
且嘗至怿第夜宴,目逗眉挑,已非一日。
怿卻不願盜嫂,虛與周旋,未嘗沾染。
偏胡太後欲火上炎,忍耐不住。
一夕召入寝宮,托名議事,怿隻好奉诏進去,哪知她與怿相見,開口叙談,便是床頭兵法。
怿始知中計,但已無法脫身,不得不通變達權,将順了事。
嗣是出入宮闱,幾成慣習,漸漸的穢聲騰播,贻謗都中。
隻因怿素有才望,好賢下士,輔政後亦多所裨益,所以毀不掩譽,一時尚能免害。
但日長時久,總不免為人所乘,翩翩佳公子,恐跳不出後來一着呢。
色上有刀。
小子因胡後聽政時,有梁、魏争奪淮堰一事,不得不将魏廷内政,暫從緩表,且将淮堰事叙明。
梁天監十二年,魏壽陽城為水所渰,漂沒廬舍。
鎮帥李崇,勒兵泊城上,天雨不止,水漲未已,城垣僅露二版。
将佐皆勸崇棄去壽陽,往保北山,崇喟然道:“我忝守藩嶽,德薄緻災,淮南萬裡,系諸我身,我一動足,百姓瓦解,此城恐非我有了!但士民無辜,不忍令他同死,可結筏随高,各使自脫,決與此城俱沒,幸勿多言!”治中裴絢,率城南民數千家,泛舟南走,避水高原。
因水勢疊漲,還道崇必北歸,乃自稱豫州刺史,送款梁将馬仙湬,情願投誠。
崇聞絢叛,未測虛實,特遣僚吏韓方興單舸召絢,絢且驚且悔,轉思勢成騎虎,已是難下,乃遣方興返報道:“适因大水迷漫,為衆所推,不得已便宜從事。
今民非公民,吏非公吏,願公早行,無犯将士!”崇得報始憤,即遣從弟李神等,率領舟師讨絢。
絢戰敗竄匿,被村民執住,械送壽陽。
絢至中途,對湖長歎道:“我有何面目再見李公!”因投水自盡。
馬仙湬調兵救絢,不及而還。
壽陽水勢漸退,居民複安。
為這一番水溢,遂由梁降将王足,獻策梁廷,請堰淮水以灌壽陽。
王足降梁見四十回。
梁主衍,稱為良策,便遣材官将軍祖暅,水工陳承伯等,相地築堰,大發淮、揚兵民,充當工役。
命太子右衛率康絢,權督淮上各軍,看護堰作。
這次築堰,為梁廷特别巨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培土,合脊中流,役夫需二十萬衆,兵士不足,取派人民,每二十戶令出五丁,并力合作,自天監十三年仲冬為始,直至次年孟夏,草草告成。
不料一宵風雨,水勢暴漲,澎湃奔騰,竟将辛苦築成的堤堰,沖散幾盡。
當時輿論紛纭,早有人謂淮岸聚沙,地質未固,恐難成功,梁主不以為然,決拟興作,及經此一潰,仍然不肯中阻,再接再厲。
實是多事。
或謂蛟龍為祟,能乘風雨破堰,唯性最畏鐵,可用鐵冶入水中,免緻沖損,于是采運東西冶鐵,得數千萬斤,沉諸水濱,仍不能合。
蛟龍畏鐵,不知出自何典?乃改用他法,伐樹為井槀,填以巨石,上加厚土,沿淮百裡内,木石無論巨細,悉數取至。
兵民朝夕負擔,肩上皆穿,更且夏日薰蒸,蠅蚋攢集,釀成一股疫氣,不堪觸鼻。
可憐充當巨役的苦工,疊受驅迫,無法求免,沒奈何拚去性命,與天時相搏戰。
究竟人不勝天,死亡相踵。
好容易到了秋天,暑氣已退,乘流增築,尚堪耐勞,奈轉眼間又是寒冬,淮、泗盡凍,朔風凜冽,勞役諸人,手足俱僵。
天公也故意肆虐,雨雪連宵,比往年更增冷度,浮山堰中的兵民,十死七八,真可謂一大巨劫了。
為誰緻之?孰令聽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那淮堰尚未竣工,魏已複起楊大眼為平南将軍,督諸軍屯荊山,來争淮堰。
梁主衍意圖先發,亟派左遊擊将軍趙祖悅,襲據魏境西硖石,進逼壽陽。
魏假定州刺史崔亮旌節,命充鎮南将軍,出攻硖石。
又起蕭寶夤為鎮東将軍,進次淮堰。
梁将趙祖悅聞崔亮到來,出城迎擊,為亮所敗,退歸拒守。
亮竟率兵圍城,并約壽陽鎮帥李崇,水陸并進。
崇屢次愆約,遂緻亮圍攻硖石,隔年未下。
魏胡太後聞崔亮無功,料知諸将不一,特簡吏部尚書李平,任鎮軍大将軍,兼尚書右仆射,率步騎二千,馳抵壽陽,别為行台,節度諸軍,準令軍法從事。
平至壽陽,督谕李崇,令即調發水陸各軍,助
這位皇叔為誰?就是清河王怿。
怿為孝文諸子中,最美豐儀,胡太後看上了他,授以重位,事必與商。
且嘗至怿第夜宴,目逗眉挑,已非一日。
怿卻不願盜嫂,虛與周旋,未嘗沾染。
偏胡太後欲火上炎,忍耐不住。
一夕召入寝宮,托名議事,怿隻好奉诏進去,哪知她與怿相見,開口叙談,便是床頭兵法。
怿始知中計,但已無法脫身,不得不通變達權,将順了事。
嗣是出入宮闱,幾成慣習,漸漸的穢聲騰播,贻謗都中。
隻因怿素有才望,好賢下士,輔政後亦多所裨益,所以毀不掩譽,一時尚能免害。
但日長時久,總不免為人所乘,翩翩佳公子,恐跳不出後來一着呢。
色上有刀。
小子因胡後聽政時,有梁、魏争奪淮堰一事,不得不将魏廷内政,暫從緩表,且将淮堰事叙明。
梁天監十二年,魏壽陽城為水所渰,漂沒廬舍。
鎮帥李崇,勒兵泊城上,天雨不止,水漲未已,城垣僅露二版。
将佐皆勸崇棄去壽陽,往保北山,崇喟然道:“我忝守藩嶽,德薄緻災,淮南萬裡,系諸我身,我一動足,百姓瓦解,此城恐非我有了!但士民無辜,不忍令他同死,可結筏随高,各使自脫,決與此城俱沒,幸勿多言!”治中裴絢,率城南民數千家,泛舟南走,避水高原。
因水勢疊漲,還道崇必北歸,乃自稱豫州刺史,送款梁将馬仙湬,情願投誠。
崇聞絢叛,未測虛實,特遣僚吏韓方興單舸召絢,絢且驚且悔,轉思勢成騎虎,已是難下,乃遣方興返報道:“适因大水迷漫,為衆所推,不得已便宜從事。
今民非公民,吏非公吏,願公早行,無犯将士!”崇得報始憤,即遣從弟李神等,率領舟師讨絢。
絢戰敗竄匿,被村民執住,械送壽陽。
絢至中途,對湖長歎道:“我有何面目再見李公!”因投水自盡。
馬仙湬調兵救絢,不及而還。
壽陽水勢漸退,居民複安。
為這一番水溢,遂由梁降将王足,獻策梁廷,請堰淮水以灌壽陽。
王足降梁見四十回。
梁主衍,稱為良策,便遣材官将軍祖暅,水工陳承伯等,相地築堰,大發淮、揚兵民,充當工役。
命太子右衛率康絢,權督淮上各軍,看護堰作。
這次築堰,為梁廷特别巨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培土,合脊中流,役夫需二十萬衆,兵士不足,取派人民,每二十戶令出五丁,并力合作,自天監十三年仲冬為始,直至次年孟夏,草草告成。
不料一宵風雨,水勢暴漲,澎湃奔騰,竟将辛苦築成的堤堰,沖散幾盡。
當時輿論紛纭,早有人謂淮岸聚沙,地質未固,恐難成功,梁主不以為然,決拟興作,及經此一潰,仍然不肯中阻,再接再厲。
實是多事。
或謂蛟龍為祟,能乘風雨破堰,唯性最畏鐵,可用鐵冶入水中,免緻沖損,于是采運東西冶鐵,得數千萬斤,沉諸水濱,仍不能合。
蛟龍畏鐵,不知出自何典?乃改用他法,伐樹為井槀,填以巨石,上加厚土,沿淮百裡内,木石無論巨細,悉數取至。
兵民朝夕負擔,肩上皆穿,更且夏日薰蒸,蠅蚋攢集,釀成一股疫氣,不堪觸鼻。
可憐充當巨役的苦工,疊受驅迫,無法求免,沒奈何拚去性命,與天時相搏戰。
究竟人不勝天,死亡相踵。
好容易到了秋天,暑氣已退,乘流增築,尚堪耐勞,奈轉眼間又是寒冬,淮、泗盡凍,朔風凜冽,勞役諸人,手足俱僵。
天公也故意肆虐,雨雪連宵,比往年更增冷度,浮山堰中的兵民,十死七八,真可謂一大巨劫了。
為誰緻之?孰令聽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那淮堰尚未竣工,魏已複起楊大眼為平南将軍,督諸軍屯荊山,來争淮堰。
梁主衍意圖先發,亟派左遊擊将軍趙祖悅,襲據魏境西硖石,進逼壽陽。
魏假定州刺史崔亮旌節,命充鎮南将軍,出攻硖石。
又起蕭寶夤為鎮東将軍,進次淮堰。
梁将趙祖悅聞崔亮到來,出城迎擊,為亮所敗,退歸拒守。
亮竟率兵圍城,并約壽陽鎮帥李崇,水陸并進。
崇屢次愆約,遂緻亮圍攻硖石,隔年未下。
魏胡太後聞崔亮無功,料知諸将不一,特簡吏部尚書李平,任鎮軍大将軍,兼尚書右仆射,率步騎二千,馳抵壽陽,别為行台,節度諸軍,準令軍法從事。
平至壽陽,督谕李崇,令即調發水陸各軍,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