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充華産子嗣統承基母後臨朝窮奢極欲
關燈
小
中
大
星。
清河王怿懲彭城覆轍,常有戒心。
一夕與高肇等侍宴禁中,酒酣語肇道:“天子兄弟,尚有幾人,公何故翦滅殆盡?從前王莽頭秃,借渭陽勢力,遂篡漢室,今君身曲,恐終成亂階,不可不慎!”肇不禁驚愕,掃興趨出。
會天遇大旱,肇擅錄囚徒,宥死頗多。
怿複入白魏主道:“臣聞名器不可以假人,昔李氏旅泰山,孔子引為深戒,這無非為天尊地卑,君臣有别,事貴防微,不應加渎呢!今欲減膳錄囚,應歸陛下所為,司徒究是人臣,奈何擅敢僭越,下陵上替,禍且不遠了!”魏主恪向他微笑,不發一言。
已是會意。
越年,魏恒、肆二州,地震山鳴,人民壓死甚衆。
魏主憂心天變,益防高氏。
又越年冬季,梁涪人李苗,及校尉淳于誕奔魏,上書魏阙,請即取蜀。
魏主乃即命高肇為大将軍,率步騎十萬,攻益州。
侍中遊肇進谏道:“今國家連年水旱,不宜勞役。
蜀地險隘,鎮戍無隙,怎可輕信浮言,遽動大衆! 事不慎始,恐後悔轉無及了。
”魏主又默然不應。
倏忽間已是歲闌,度過殘冬,便是魏延昌四年正月。
高肇西去,尚無捷音,那魏主恪卻生成重疾,醫藥無靈,才經三日,便已歸天。
侍中領軍将軍于忠,侍中中書監崔光,詹事王顯,庶子侯剛,即至東宮迎太子诩,趨入内殿,夤夜嗣位。
王顯系高氏心腹,謂翌日登基,也不為遲。
崔光道:“天位不可暫曠,何可待至明日?”顯又道:“太子即位,亦須奏達中宮。
”光又道:“皇帝駕崩,太子繼立,這乃是國家常典,何須中宮命令!”進請太子入立東序,由于忠扶住太子,西向舉哀。
哭至十餘聲,便令止哭。
光攝太尉,奉冊進玺绶,太子跪受冊玺,被服衮冕,禦太極殿,即皇帝位。
光等與夜直群臣,伏殿朝賀,稽首呼萬歲。
翌日大赦天下,征還西讨東防諸軍,尊谥先帝恪為宣武皇帝,廟号世宗。
皇後高氏為皇太後,胡貴嫔為皇太妃。
于忠與門下省侍中等官,會議國事,大略以嗣主沖幼,未能親政,宜使高陽王雍裁決庶事。
又因任城王澄,為肇所忌,久居閑散,此時肇西出未歸,正好起用老成,使總國事。
當下奏白太後,請即教授。
王顯意欲弄權,不願二王秉政,獨矯太後命,令高肇錄尚書事,自與肇兄子猛,同為侍中。
于忠等先發制人,即乘顯入殿,喝令拿下,責他侍療無效,傳旨削職。
顯臨執呼冤,被直閤将軍用刀環擊傷腋下,牽送右衛府,一宿即死。
遂下诏令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柏堂,任城王澄錄尚書事。
百官總已聽命二王,中外卻也悅服。
高肇西至函谷關,所乘戎車,忽然折軸,已是隐懷疑慮。
至此接到嗣主哀書,且召令入朝,益恐内廷有變,于己不利,急得朝夕哭泣,神槁形枯。
賊膽心虛。
匆匆東歸,途次由家人相迎,亦不與見,即星夜跑至阙下,格外小心,已是無及。
滿身穿着衰服,入臨太極殿,恸哭盡哀。
高陽王雍,與領軍于忠密議,拟即誅死高肇,斷絕後患。
當下令衛士邢豹等,潛伏中書省中,俟肇哭畢,由于忠引他入省,托名議事。
甫經入門,忠忽大呼道:“衛士何在?”邢豹等應聲突出,把肇執住。
肇欲開口鳴冤,偏被豹用手叉喉,不令出聲。
兩手又為衛士所縛,不得動彈。
才過片時,喉噎氣塞,再由豹用力一扼,但見他目出舌伸,立即斃命。
威焰到何處去了?當有一道敕書,數肇過惡,說他畏罪自盡。
此外親黨悉無所問,但褫肇官爵,葬用士禮。
到了黃昏,從廁門出屍,送歸肇家。
肇既伏誅,高太後當然不安,再加這位胡太妃乘勢報怨,竟與于忠等商議,勒令高太後為尼,徙居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得入宮。
這叫做打落水狗。
嗣是于忠内結宮闱,外總宿衛,又為門下省領袖,專攬朝政,權傾一時。
尚書裴植,仆射郭祚,恨忠專橫,密白高陽王,勸令黜忠。
雍尚未發,忠已先聞,即令有司誣構二人,證成罪狀,矯诏賜他自盡。
甚至欲殺高陽王,還是侍中崔光,從旁力阻,乃出雍歸第,不令執政。
尋且尊胡太妃為皇太後,居崇訓宮,進于忠為尚書令,崔光為車騎大将軍,劉騰為太仆,侯剛為侍中。
這四人都有功胡氏,所以加官進爵,同日酬勳。
太後父胡國珍得封安定公,兼職侍中,還有太後妹胡氏,适江陽王繼子爰為妻。
江陽王繼,系道武帝珪曾孫,襲封江陽王,宣武時為青州刺史,取良家女為奴婢,坐罪奪爵。
胡太後為妹加恩,複繼本封,進位太保,授爰為通直散騎侍郎,爰妻為新平君,拜女侍中。
于忠、崔光等,且奏請太後臨政,太後當即允議,垂簾稱制。
她本是個聰明伶俐的女钗裙,喜讀書,善屬文,内外政事,均親自裁決,随手批答。
又素娴騎射,發矢能中針孔,有此種種技藝,故指揮如意,遊刃有餘。
哲婦傾城。
聽政經旬,即引門下侍官,入問于忠聲望。
群臣揣摩迎合,料太後不慊于忠,因俱言未能稱職。
太後颔首,遂出忠為征北大将軍,領冀州刺史。
忠既外出,雍乃上表自劾,謂“臣初入柏堂,每見于忠專恣,欲加裁抑,忠反欲矯诏殺臣,幸由同僚堅拒,始得免死。
自思忝官屍祿,辜負恩私,願返私門,伏聽
清河王怿懲彭城覆轍,常有戒心。
一夕與高肇等侍宴禁中,酒酣語肇道:“天子兄弟,尚有幾人,公何故翦滅殆盡?從前王莽頭秃,借渭陽勢力,遂篡漢室,今君身曲,恐終成亂階,不可不慎!”肇不禁驚愕,掃興趨出。
會天遇大旱,肇擅錄囚徒,宥死頗多。
怿複入白魏主道:“臣聞名器不可以假人,昔李氏旅泰山,孔子引為深戒,這無非為天尊地卑,君臣有别,事貴防微,不應加渎呢!今欲減膳錄囚,應歸陛下所為,司徒究是人臣,奈何擅敢僭越,下陵上替,禍且不遠了!”魏主恪向他微笑,不發一言。
已是會意。
越年,魏恒、肆二州,地震山鳴,人民壓死甚衆。
魏主憂心天變,益防高氏。
又越年冬季,梁涪人李苗,及校尉淳于誕奔魏,上書魏阙,請即取蜀。
魏主乃即命高肇為大将軍,率步騎十萬,攻益州。
侍中遊肇進谏道:“今國家連年水旱,不宜勞役。
蜀地險隘,鎮戍無隙,怎可輕信浮言,遽動大衆! 事不慎始,恐後悔轉無及了。
”魏主又默然不應。
倏忽間已是歲闌,度過殘冬,便是魏延昌四年正月。
高肇西去,尚無捷音,那魏主恪卻生成重疾,醫藥無靈,才經三日,便已歸天。
侍中領軍将軍于忠,侍中中書監崔光,詹事王顯,庶子侯剛,即至東宮迎太子诩,趨入内殿,夤夜嗣位。
王顯系高氏心腹,謂翌日登基,也不為遲。
崔光道:“天位不可暫曠,何可待至明日?”顯又道:“太子即位,亦須奏達中宮。
”光又道:“皇帝駕崩,太子繼立,這乃是國家常典,何須中宮命令!”進請太子入立東序,由于忠扶住太子,西向舉哀。
哭至十餘聲,便令止哭。
光攝太尉,奉冊進玺绶,太子跪受冊玺,被服衮冕,禦太極殿,即皇帝位。
光等與夜直群臣,伏殿朝賀,稽首呼萬歲。
翌日大赦天下,征還西讨東防諸軍,尊谥先帝恪為宣武皇帝,廟号世宗。
皇後高氏為皇太後,胡貴嫔為皇太妃。
于忠與門下省侍中等官,會議國事,大略以嗣主沖幼,未能親政,宜使高陽王雍裁決庶事。
又因任城王澄,為肇所忌,久居閑散,此時肇西出未歸,正好起用老成,使總國事。
當下奏白太後,請即教授。
王顯意欲弄權,不願二王秉政,獨矯太後命,令高肇錄尚書事,自與肇兄子猛,同為侍中。
于忠等先發制人,即乘顯入殿,喝令拿下,責他侍療無效,傳旨削職。
顯臨執呼冤,被直閤将軍用刀環擊傷腋下,牽送右衛府,一宿即死。
遂下诏令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柏堂,任城王澄錄尚書事。
百官總已聽命二王,中外卻也悅服。
高肇西至函谷關,所乘戎車,忽然折軸,已是隐懷疑慮。
至此接到嗣主哀書,且召令入朝,益恐内廷有變,于己不利,急得朝夕哭泣,神槁形枯。
賊膽心虛。
匆匆東歸,途次由家人相迎,亦不與見,即星夜跑至阙下,格外小心,已是無及。
滿身穿着衰服,入臨太極殿,恸哭盡哀。
高陽王雍,與領軍于忠密議,拟即誅死高肇,斷絕後患。
當下令衛士邢豹等,潛伏中書省中,俟肇哭畢,由于忠引他入省,托名議事。
甫經入門,忠忽大呼道:“衛士何在?”邢豹等應聲突出,把肇執住。
肇欲開口鳴冤,偏被豹用手叉喉,不令出聲。
兩手又為衛士所縛,不得動彈。
才過片時,喉噎氣塞,再由豹用力一扼,但見他目出舌伸,立即斃命。
威焰到何處去了?當有一道敕書,數肇過惡,說他畏罪自盡。
此外親黨悉無所問,但褫肇官爵,葬用士禮。
到了黃昏,從廁門出屍,送歸肇家。
肇既伏誅,高太後當然不安,再加這位胡太妃乘勢報怨,竟與于忠等商議,勒令高太後為尼,徙居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得入宮。
這叫做打落水狗。
嗣是于忠内結宮闱,外總宿衛,又為門下省領袖,專攬朝政,權傾一時。
尚書裴植,仆射郭祚,恨忠專橫,密白高陽王,勸令黜忠。
雍尚未發,忠已先聞,即令有司誣構二人,證成罪狀,矯诏賜他自盡。
甚至欲殺高陽王,還是侍中崔光,從旁力阻,乃出雍歸第,不令執政。
尋且尊胡太妃為皇太後,居崇訓宮,進于忠為尚書令,崔光為車騎大将軍,劉騰為太仆,侯剛為侍中。
這四人都有功胡氏,所以加官進爵,同日酬勳。
太後父胡國珍得封安定公,兼職侍中,還有太後妹胡氏,适江陽王繼子爰為妻。
江陽王繼,系道武帝珪曾孫,襲封江陽王,宣武時為青州刺史,取良家女為奴婢,坐罪奪爵。
胡太後為妹加恩,複繼本封,進位太保,授爰為通直散騎侍郎,爰妻為新平君,拜女侍中。
于忠、崔光等,且奏請太後臨政,太後當即允議,垂簾稱制。
她本是個聰明伶俐的女钗裙,喜讀書,善屬文,内外政事,均親自裁決,随手批答。
又素娴騎射,發矢能中針孔,有此種種技藝,故指揮如意,遊刃有餘。
哲婦傾城。
聽政經旬,即引門下侍官,入問于忠聲望。
群臣揣摩迎合,料太後不慊于忠,因俱言未能稱職。
太後颔首,遂出忠為征北大将軍,領冀州刺史。
忠既外出,雍乃上表自劾,謂“臣初入柏堂,每見于忠專恣,欲加裁抑,忠反欲矯诏殺臣,幸由同僚堅拒,始得免死。
自思忝官屍祿,辜負恩私,願返私門,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