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諒山踴躍鏖兵 學士他皇夜遁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慈禧後銳意振作,把軍機大臣全數斥退,另換了一班新人物。
又下特旨:“軍機處遇有緊要事件,着會同醇親王奕譞商辦,欽此。
” 不意國子監祭酒宗室盛昱、左庶子錫鈞、禦史趙爾巽,見了此旨,以為又得着了好題目,搖筆弄墨,做成極鋒芒的文字,先後上書,奏請收回成命。
慈禧後皺眉道:“這一班人的心地,怎麼這麼的不明白?若不明谕宣示,怕他們要把醇邸誤認做朝鮮的大院君了。
” 随命軍機拟道: 垂簾以來,揆度時勢,不能不用親藩,進營機務,此不得已之深衷,當為在廷諸臣所共諒。
此次谕令醇親王奕譞與諸軍機大臣會商,本為軍機處辦理要政而言,并非尋常諸事。
慨令與聞,奕譞已一再堅辭,當經曲加獎勵,并谕俟皇帝親政,再降谕旨。
始暫時奉命,軍機政事,樞臣亦不能诿禦也。
欽此。
明谕宣布後,衆廷臣自然再沒有話講了。
此時海氛日惡,警報頻傳。
這日,又接着福建軍報,法國兵艦八艘,窺伺廈門,随饬沿海邊防,力籌宇禦。
又命川督丁寶桢,去問前湖南提督鮑超,并察其能否出膺重任。
命李鴻章促召在籍提督劉銘傳,火速來京。
又下特旨,命通政司通政使吳大澄會辦北洋事宜;内閣學士陳寶琛會辦南洋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會辦海疆事宜。
均準專折奏事,調兵派将。
電掣雷轟,不意舉朝敵忾之中,卻出了一個力主和議顧全大局的大“忠臣”。
你道是誰?原來就是中興名臣合肥相國李伯爺。
李伯爺老成持重,深慮釁端一開,一時難于收拾,恰好孽關稅司美國人德璀毛遂自薦,自顧居間議和。
李伯爺就把德璀琳好意,奏聞朝廷。
慈禧後原不是好大喜功的霸主,準如所請,命李伯爺妥籌辦理。
随又降旨道:李鴻章屢被參劾,畏葸因循,不能振作,朝廷格外優容,未加譴責。
兩年來法,越構釁任事,諸臣一再延誤,挽救已遲。
若李鴻章再如前在上海之遷延觀望,坐失事機,自問當得何罪?此次務當竭誠籌辦。
如辦理不善,不特該大臣罪無可寬,即前此總理衙門王大臣,亦一并治罪。
欽此。
李伯爺接到這種恩威并濟的旨意,怎不恐惶悚懼?于是與法國總兵福祿諾開議和款,縱橫捭阖,用盡了心機,使盡了權術,,才議成五條草約。
一是中國南界毗連北圻,法國約明,無論遇何機會,并有他人侵犯,均應保護;二是中國南界,既經法國與以實據,不虞侵占,中國約明将北圻防營撤回邊界,并于法越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均置不理;三是法國不向中國索償兵費,中國亦應許以毗連北圻之邊界,法越貨物,聽其運銷;四法國将來與越改約,決不插入傷中國體面語,并将以前與越所立約關礙東京者,全行銷廢;五是兩全權簽押,三個月後,另訂細款。
看官們目光如電,總也不庸說話的逐條诠解。
越南是中國屬邦,現在變了法國保護國,還說不傷中國體面,這句話騙誰也不信。
不意草約到京,竟會奉旨允準,批令鴻章畫押的。
當時言路各官,風起雲湧,參劾鴻章,竟把他比做秦桧、賈似道。
虧得鴻章識量寬宏,毫不介意,這種無稽之談,不過置之一笑罷了。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草約雖然議定,福祿諾臨去時光,卻又生發一樁事情來,聲言派隊巡察越境,驅逐劉團。
李鴻章含糊答應了,并沒有奏明。
偏偏法使認真,行文總理衙門,诘問簡明條約,法文與漢文為甚不符?于是朝旨責鴻章辦理含混,著令竭力籌備自贖。
一面傷外境各軍,嚴行防備,如果法軍前來撲犯,即當與之接仗。
李伯爺力主和議,苦心維持,殺連既開,一個兒哪裡維持得住? 這日,接着諒山軍報,知道法将托名查邊,率兵直闖諒山,行抵觀音橋,桂軍止住他,法将不理,兩軍開槍轟擊,戰了半日,把法軍殺了個大敚主戰諸臣得着此信,勇氣頓增十倍。
恰好川督丁寶桢奏稱鮑超病愈,于是下旨諒山防營進規北甯。
一面命鮑超帶勁旅五營,赴滇助防。
并令提督黃少春,率五營赴南關外助戰。
一面照會法使,責其先行開炮,應認償款,并令告知法外部,赴速調回法兵。
彼時法國專使巴德,逗留在上海,複文到京,仍請開儀。
于是改派曾國荃為全漢大臣,陳寶琛為會辦,邵友濂、劉麟祥随同辦理,赴滬續開和議。
曾國荃到了上海,開了十多次議會,議去議來,不得要領。
法将孤拔統率兵輪,趁這當兒,竟攻撲起基隆來。
警報到京,朝廷始一意主張,即着曾國荃、陳寶琛回江甯辦防。
一面命岑毓英饬劉永福先行進兵,迅圖規複北圻,岑毓英、潘鼎新統率關内各軍,陸續進發,特賞劉永福記名提督,唐景崧五品卿銜。
一面降旨宣告法人罪狀,其辭道:越南為我封貢之國,二百餘年,載在典冊,中外堿知。
法人狡焉,思逞先據南圻各省,旋又進據河内,戮其人民,利其土地,奪其賦稅。
越南暗懦苟安,私與立約,并未奏聞,挽回無及,越亦有罪也。
是以姑與包函,不加诘問。
光緒八年冬間,法使寶海在天津與李鴻章議約三條,至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商妥籌,法人又撤使翻覆。
我存寬大,彼益驕貪。
越之山西、北甯等省,為我軍駐紮之地,清查越匪,保護屬藩,與法國絕不相涉。
本年二月間,法兵竟來撲犯。
當經降旨宣示,正拟派員進取,力為
又下特旨:“軍機處遇有緊要事件,着會同醇親王奕譞商辦,欽此。
” 不意國子監祭酒宗室盛昱、左庶子錫鈞、禦史趙爾巽,見了此旨,以為又得着了好題目,搖筆弄墨,做成極鋒芒的文字,先後上書,奏請收回成命。
慈禧後皺眉道:“這一班人的心地,怎麼這麼的不明白?若不明谕宣示,怕他們要把醇邸誤認做朝鮮的大院君了。
” 随命軍機拟道: 垂簾以來,揆度時勢,不能不用親藩,進營機務,此不得已之深衷,當為在廷諸臣所共諒。
此次谕令醇親王奕譞與諸軍機大臣會商,本為軍機處辦理要政而言,并非尋常諸事。
慨令與聞,奕譞已一再堅辭,當經曲加獎勵,并谕俟皇帝親政,再降谕旨。
始暫時奉命,軍機政事,樞臣亦不能诿禦也。
欽此。
明谕宣布後,衆廷臣自然再沒有話講了。
此時海氛日惡,警報頻傳。
這日,又接着福建軍報,法國兵艦八艘,窺伺廈門,随饬沿海邊防,力籌宇禦。
又命川督丁寶桢,去問前湖南提督鮑超,并察其能否出膺重任。
命李鴻章促召在籍提督劉銘傳,火速來京。
又下特旨,命通政司通政使吳大澄會辦北洋事宜;内閣學士陳寶琛會辦南洋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會辦海疆事宜。
均準專折奏事,調兵派将。
電掣雷轟,不意舉朝敵忾之中,卻出了一個力主和議顧全大局的大“忠臣”。
你道是誰?原來就是中興名臣合肥相國李伯爺。
李伯爺老成持重,深慮釁端一開,一時難于收拾,恰好孽關稅司美國人德璀毛遂自薦,自顧居間議和。
李伯爺就把德璀琳好意,奏聞朝廷。
慈禧後原不是好大喜功的霸主,準如所請,命李伯爺妥籌辦理。
随又降旨道:李鴻章屢被參劾,畏葸因循,不能振作,朝廷格外優容,未加譴責。
兩年來法,越構釁任事,諸臣一再延誤,挽救已遲。
若李鴻章再如前在上海之遷延觀望,坐失事機,自問當得何罪?此次務當竭誠籌辦。
如辦理不善,不特該大臣罪無可寬,即前此總理衙門王大臣,亦一并治罪。
欽此。
李伯爺接到這種恩威并濟的旨意,怎不恐惶悚懼?于是與法國總兵福祿諾開議和款,縱橫捭阖,用盡了心機,使盡了權術,,才議成五條草約。
一是中國南界毗連北圻,法國約明,無論遇何機會,并有他人侵犯,均應保護;二是中國南界,既經法國與以實據,不虞侵占,中國約明将北圻防營撤回邊界,并于法越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均置不理;三是法國不向中國索償兵費,中國亦應許以毗連北圻之邊界,法越貨物,聽其運銷;四法國将來與越改約,決不插入傷中國體面語,并将以前與越所立約關礙東京者,全行銷廢;五是兩全權簽押,三個月後,另訂細款。
看官們目光如電,總也不庸說話的逐條诠解。
越南是中國屬邦,現在變了法國保護國,還說不傷中國體面,這句話騙誰也不信。
不意草約到京,竟會奉旨允準,批令鴻章畫押的。
當時言路各官,風起雲湧,參劾鴻章,竟把他比做秦桧、賈似道。
虧得鴻章識量寬宏,毫不介意,這種無稽之談,不過置之一笑罷了。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草約雖然議定,福祿諾臨去時光,卻又生發一樁事情來,聲言派隊巡察越境,驅逐劉團。
李鴻章含糊答應了,并沒有奏明。
偏偏法使認真,行文總理衙門,诘問簡明條約,法文與漢文為甚不符?于是朝旨責鴻章辦理含混,著令竭力籌備自贖。
一面傷外境各軍,嚴行防備,如果法軍前來撲犯,即當與之接仗。
李伯爺力主和議,苦心維持,殺連既開,一個兒哪裡維持得住? 這日,接着諒山軍報,知道法将托名查邊,率兵直闖諒山,行抵觀音橋,桂軍止住他,法将不理,兩軍開槍轟擊,戰了半日,把法軍殺了個大敚主戰諸臣得着此信,勇氣頓增十倍。
恰好川督丁寶桢奏稱鮑超病愈,于是下旨諒山防營進規北甯。
一面命鮑超帶勁旅五營,赴滇助防。
并令提督黃少春,率五營赴南關外助戰。
一面照會法使,責其先行開炮,應認償款,并令告知法外部,赴速調回法兵。
彼時法國專使巴德,逗留在上海,複文到京,仍請開儀。
于是改派曾國荃為全漢大臣,陳寶琛為會辦,邵友濂、劉麟祥随同辦理,赴滬續開和議。
曾國荃到了上海,開了十多次議會,議去議來,不得要領。
法将孤拔統率兵輪,趁這當兒,竟攻撲起基隆來。
警報到京,朝廷始一意主張,即着曾國荃、陳寶琛回江甯辦防。
一面命岑毓英饬劉永福先行進兵,迅圖規複北圻,岑毓英、潘鼎新統率關内各軍,陸續進發,特賞劉永福記名提督,唐景崧五品卿銜。
一面降旨宣告法人罪狀,其辭道:越南為我封貢之國,二百餘年,載在典冊,中外堿知。
法人狡焉,思逞先據南圻各省,旋又進據河内,戮其人民,利其土地,奪其賦稅。
越南暗懦苟安,私與立約,并未奏聞,挽回無及,越亦有罪也。
是以姑與包函,不加诘問。
光緒八年冬間,法使寶海在天津與李鴻章議約三條,至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商妥籌,法人又撤使翻覆。
我存寬大,彼益驕貪。
越之山西、北甯等省,為我軍駐紮之地,清查越匪,保護屬藩,與法國絕不相涉。
本年二月間,法兵竟來撲犯。
當經降旨宣示,正拟派員進取,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