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丁撫台智斬安太監 慈安後妙選窈窕娘
關燈
小
中
大
,香淚如珠。
忙問慈安後:“此事還好彌補嗎?” 慈安後道:“祖宗制度,内監原不得出京的。
現在且交給王大臣公議,如果王大臣等不說什麼,我總可以通融。
” 慈禧後沒法,隻得把原折發交下去。
一時恭親王、醇郡王先後複奏,都說祖宗制度,内監私出都門,即死毋赦。
宜着丁寶桢嚴密拿捕,捕得即就地正法。
慈禧後道:“安某此行,實奉我命。
我欲特旨思赦,如何?” 醇郡王道:“祖制既有明文,安某自無生理,恩赦安某,即是蔑棄祖宗成法,奴才不敢領旨。
” 恭親王道:“有安某,即無祖制,以安某與祖制比較,哪一樣重,那一樣輕,太後聖明,豈有不知?” 慈安後道:“那也沒有燕子的事,終不然為了一個太監,連祖宗制度都不顧了。
” 随命軍機拟旨:安得海矯旨出都,僭拟無度,招搖扇惑,屬實罪有應得。
着丁寶桢嚴密擒捕,捕得即行正法。
欽此。
迅雷不及掩耳,弄得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慈禧後,除了回宮暗泣,竟沒有别的法子。
原來丁寶桢上年入都陛見,穆宗微行過訪,密訴安得海蠱惑聖慈各種罪案,不勝郁郁。
寶桢大為感動,一時忠憤填胸,慷慨自任,願竭愚忠,攘除奸佞。
穆宗喜道:“卿真是社稷功臣,天地祖宗,定然佑卿早成此舉。
” 丁寶桢回到東撫原任,展轉籌思,苦無善策,拊髀扼腕,不勝慨然。
一日,接見屬員,問起近事,才知安太監奉命出都,将次抵境,在直隸地方,騷擾異常。
寶桢怦然心動,暗付:“天賜機緣,千年難遇,我可再不能錯過了。
” 密劄沿邊州縣:“安太監抵境,立即報我知道,如違參辦不貸。
” 密劄去後,不過三日,德州文縣到來,報說安太監已經抵境,責令地方供張。
寶桢得報,立即飛章,奏請拿捕正法。
一面劄饬東昌府程繩武追襲安得海。
程繩武不敢怠慢,頂笠履屏,率領弁衆,在炎天烈日裡格馬追逐,驅馳了三天,帽影鞭絲,車塵馬足,前後相映,繩武終是膽怯,不敢下手。
寶桢聞知,歎道:“程守豎儒,幾敗我事!” 檄調總兵王正起舊騎追襲,傳語道:“無論如何,務須把安太監擒住解省,是禍是福,我自擔當。
” 王總兵聽到此話,頓時雄心糾糾,殺氣騰騰,統率本部人馬,飛也似趕将來。
晝夜兼程,步馬并進,趕到泰安。
望見花簇簇一隊人馬,天馬似的行走,立派軍探飛馬探視。
霎時回報,前面确是安太監。
王總兵立傳将令,大小三軍,趕速追上,衆兵齊發一聲喊,電掣雷轟,風馳雨驟,一瞬間早巳迫到。
王總兵下令合圍。
這一個令不打緊,左旋右轉,兩面包抄,早把安太監困在核心,圍得鐵桶相似。
安太監愕然問故,王總兵道:“某奉載部法大令,特來拿你,知趣的快快跟我走!” 手下将校,連聲接喝,千人一緻,萬衆一聲,宛似嶽撼山搖,江翻海倒。
這一股聽威,滿望把安得海吓下馬來,誰料安得海沒事人似的,冷笑道:“窮兇極惡做什麼!别說你這無名小卒,丁寶桢來,也不在咱老子心上!咱老子奉的是皇太後懿旨,問你們要死要活?咱老子在都中,眼裡有誰?當今皇帝,在咱老子跟前,也不敢大氣兒呵一呵!丁寶桢這小厮,多大的前程!” 一邊說,一邊揮着鷹毛扇,意态很是閑适。
衆兵弁面面相觑,都道:“雞子跟石子碰,總沒有便宜的,咱們何苦沒眼色!” 王總兵道:“咱們奉令而來,就有什麼,自會有人頂受,你們放膽辦事是了!” 衆人還不敢動手。
王總兵發怒道:“國有國法,軍有軍令,誰要違拘,我就治誰!” 随喝:“把這一幹人拿下了!” 此時王總兵眉現殺氣,眼露兇光,衆人無不凜然。
隻得咋着膽把安得海拖下馬,并他從人一起扣住,連同馬匹行李,都押赴省裡來。
安得海一路上大言不慚,聲稱:“這會子盡你們作威作福,皇太後旨意一到,包管一個個死與我看!” 衆人聽了,不覺都有點子發毛。
安得海沒有解到,太原城中早已無人不知,沒個不曉,兩司道府,寫了這一件事,先後上院谏阻,都說奏折雖上,旨意未下,不知上頭主何意見,還是謹慎點子的好。
丁寶桢微笑不答。
過上兩天,巡捕官送進王總兵手本,丁寶桢傳出渝去
忙問慈安後:“此事還好彌補嗎?” 慈安後道:“祖宗制度,内監原不得出京的。
現在且交給王大臣公議,如果王大臣等不說什麼,我總可以通融。
” 慈禧後沒法,隻得把原折發交下去。
一時恭親王、醇郡王先後複奏,都說祖宗制度,内監私出都門,即死毋赦。
宜着丁寶桢嚴密拿捕,捕得即就地正法。
慈禧後道:“安某此行,實奉我命。
我欲特旨思赦,如何?” 醇郡王道:“祖制既有明文,安某自無生理,恩赦安某,即是蔑棄祖宗成法,奴才不敢領旨。
” 恭親王道:“有安某,即無祖制,以安某與祖制比較,哪一樣重,那一樣輕,太後聖明,豈有不知?” 慈安後道:“那也沒有燕子的事,終不然為了一個太監,連祖宗制度都不顧了。
” 随命軍機拟旨:安得海矯旨出都,僭拟無度,招搖扇惑,屬實罪有應得。
着丁寶桢嚴密擒捕,捕得即行正法。
欽此。
迅雷不及掩耳,弄得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慈禧後,除了回宮暗泣,竟沒有别的法子。
原來丁寶桢上年入都陛見,穆宗微行過訪,密訴安得海蠱惑聖慈各種罪案,不勝郁郁。
寶桢大為感動,一時忠憤填胸,慷慨自任,願竭愚忠,攘除奸佞。
穆宗喜道:“卿真是社稷功臣,天地祖宗,定然佑卿早成此舉。
” 丁寶桢回到東撫原任,展轉籌思,苦無善策,拊髀扼腕,不勝慨然。
一日,接見屬員,問起近事,才知安太監奉命出都,将次抵境,在直隸地方,騷擾異常。
寶桢怦然心動,暗付:“天賜機緣,千年難遇,我可再不能錯過了。
” 密劄沿邊州縣:“安太監抵境,立即報我知道,如違參辦不貸。
” 密劄去後,不過三日,德州文縣到來,報說安太監已經抵境,責令地方供張。
寶桢得報,立即飛章,奏請拿捕正法。
一面劄饬東昌府程繩武追襲安得海。
程繩武不敢怠慢,頂笠履屏,率領弁衆,在炎天烈日裡格馬追逐,驅馳了三天,帽影鞭絲,車塵馬足,前後相映,繩武終是膽怯,不敢下手。
寶桢聞知,歎道:“程守豎儒,幾敗我事!” 檄調總兵王正起舊騎追襲,傳語道:“無論如何,務須把安太監擒住解省,是禍是福,我自擔當。
” 王總兵聽到此話,頓時雄心糾糾,殺氣騰騰,統率本部人馬,飛也似趕将來。
晝夜兼程,步馬并進,趕到泰安。
望見花簇簇一隊人馬,天馬似的行走,立派軍探飛馬探視。
霎時回報,前面确是安太監。
王總兵立傳将令,大小三軍,趕速追上,衆兵齊發一聲喊,電掣雷轟,風馳雨驟,一瞬間早巳迫到。
王總兵下令合圍。
這一個令不打緊,左旋右轉,兩面包抄,早把安太監困在核心,圍得鐵桶相似。
安太監愕然問故,王總兵道:“某奉載部法大令,特來拿你,知趣的快快跟我走!” 手下将校,連聲接喝,千人一緻,萬衆一聲,宛似嶽撼山搖,江翻海倒。
這一股聽威,滿望把安得海吓下馬來,誰料安得海沒事人似的,冷笑道:“窮兇極惡做什麼!别說你這無名小卒,丁寶桢來,也不在咱老子心上!咱老子奉的是皇太後懿旨,問你們要死要活?咱老子在都中,眼裡有誰?當今皇帝,在咱老子跟前,也不敢大氣兒呵一呵!丁寶桢這小厮,多大的前程!” 一邊說,一邊揮着鷹毛扇,意态很是閑适。
衆兵弁面面相觑,都道:“雞子跟石子碰,總沒有便宜的,咱們何苦沒眼色!” 王總兵道:“咱們奉令而來,就有什麼,自會有人頂受,你們放膽辦事是了!” 衆人還不敢動手。
王總兵發怒道:“國有國法,軍有軍令,誰要違拘,我就治誰!” 随喝:“把這一幹人拿下了!” 此時王總兵眉現殺氣,眼露兇光,衆人無不凜然。
隻得咋着膽把安得海拖下馬,并他從人一起扣住,連同馬匹行李,都押赴省裡來。
安得海一路上大言不慚,聲稱:“這會子盡你們作威作福,皇太後旨意一到,包管一個個死與我看!” 衆人聽了,不覺都有點子發毛。
安得海沒有解到,太原城中早已無人不知,沒個不曉,兩司道府,寫了這一件事,先後上院谏阻,都說奏折雖上,旨意未下,不知上頭主何意見,還是謹慎點子的好。
丁寶桢微笑不答。
過上兩天,巡捕官送進王總兵手本,丁寶桢傳出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