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七 【宋紀一百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之未強,則緣諸邊近年築城太多,遂分兵力。
國家之兵,聚則不少,散則不多。
若能散能聚,可守可戰,使江、淮表裡皆有可恃之勢,則戎馬侵突,足以禦之矣。
”帝問蒙古議和事,範曰:“為羁縻之策則可。
宣和海上之盟,其初堅如金石,緣倚之太重,備之不至,迄以取禍,此近事之可鑒者。
”帝曰:“和豈可侍耶!”丁卯,诏:“趙葵措置沿邊備禦,緩急調遣,并聽便宜。
” 戊辰,禮部郎中洪咨夔請召用崔與之、真德秀、魏了翁,帝然之,命咨夔與王遂并拜禦史。
咨夔謂遂曰:“朝無台谏久矣,要當極本原而先論之。
”乃上疏曰:“臣曆考往古治亂之原,權歸人主,政出中書,天下未有不治。
權不歸人主,則廉級一夷,綱常且不立,奚政之問?政不出中書,則腹心無寄,必轉而他屬,奚權之攬?此八政馭群臣所以獨歸之王,而诏之者必天官冢宰也。
陛下親政以來,威福一操一一柄一,收還掌握,揚庭出令,震撼海宇,天下始知有吾君;元首既明,股肱不容于自惰,撤副封,罷先行,坐政事堂以治事,天下始知有朝廷;此其大權大政亦略舉矣。
然中書之弊端,其大者有四:一曰自用,二曰自專,三曰自私,四曰自固。
願陛下于從容論道之頃,宣示臣言,俾大臣克初志而加定力,懲往轍而圖方來,以仰稱勵一精一更始之意。
”帝嘉納。
己巳,趙葵入見,帝問曰:“金與蒙古交争,和議如何??葵對曰:“今邊事未強,軍政未備,且與之和。
一年無警,當作兩年預備;若根本既壯,彼或背盟,足可禦敵。
臣至淮東,當修車馬,備器械,為野戰之計,固城壁壕隍,為強邊之圖,更欲為陛下經理屯田。
”帝曰:“卿規模甚遠,其殚意為朕展布。
” 蔡州攻圍益急,金盡藉民丁防守,民丁不足,複括婦人壯健者假男子衣冠運木石,金主親出撫谕之。
金人自東門出戰,孟珙遮其歸路,得降人,言蔡城中饑,珙曰:“已窘矣,當并力守之,以防突圍。
”珙與塔齊爾約,南、北軍毋相犯。
塔齊爾遣張柔帥一精一兵五千薄城,金人鈎二卒以去。
柔中流矢如蝟,珙麾先鋒救之,挾柔以出。
十二月,珙進一逼一柴潭,立栅潭上,命諸将奪柴潭樓。
金人來争,諸軍魚貫而上,遂拔柴潭樓。
蔡州恃潭為固,外即汝水,潭高于汝五六丈,城上金字号樓,伏巨一弩一。
相傳其下有龍,人不敢近,将士疑畏,珙召麾下飲,再行,謂曰:“柴潭樓非天造地設,伏一弩一能射遠而不可射近。
彼所恃此水耳,決而注之,涸可立待。
”遂鑿堤,潭果決入汝。
珙命實以薪葦,蒙古亦決練水,于是兩軍皆濟。
己卯,攻外城,破之,進一逼一土門。
金人驅其老稚熬為油,号人油砲,人不堪其楚,珙遣道士說止之。
金帥富珠哩中洛索帥一精一銳五百,夜出西門,人荷束藁,沃油其上,将燒兩軍寨及砲具。
蒙古兵先覺之,伏于隐處,挽強一弩一百馀,火發,矢亦發,金兵卻走,傷者甚衆,洛索僅以身免。
兩軍合攻西城,克之,因堕其城。
先是完顔仲德命築寨浚壕為備,及西城堕,兩軍皆未能入,但于城上立栅自蔽。
仲德摘三百一精一銳,日夕戰禦。
金主謂侍臣曰:“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所恨。
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古荒一婬一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為此介介耳!”又曰:“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執,或為俘獻,或辱于階庭,或閉之空谷。
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觀之,朕志決矣!”以禦一用器皿賞戰士。
已而微服率兵夜出東城,謀遁去,及栅,遇敵兵,戰而還。
殺廄馬以犒将士,然其勢不可為矣。
庚辰,樞密使薛極罷。
極與胡榘、聶子述、趙汝述并附史彌遠,最為親信用事,人謂之“四木”。
至是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一撫使。
戊申,洪咨夔言提舉洞霄宮袁韶,仇視善類,谄附史彌遠;诏罷祠祿。
又劾趙善湘、鄭損、陳晐納賂彌遠,怙勢肆一奸一,失江淮、荊襄、蜀漢人心,罪狀顯著;诏善湘有讨李全功,特寝免,晐與祠,損落職與祠。
是歲,蒙古敕修孔子廟及渾天儀。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蒙古太宗六年) 春,正月,庚子朔,诏求直言。
太府卿吳潛應诏陳九事,忤執政意,罷,奉千秋鴻禧祠。
秘書郎董重珍上五事,且曰:“隐蔽君德,昔咎故相,故臣得以專诋權臣;昭明君德,今在陛下,故臣得以責難君父。
請召真德秀、魏了翁用之。
”帝謂之曰:“人主之職無他,惟辨君子、小人。
”重珍對曰:“君子指小人為小人,小人亦指君子為小人。
人主當一精一擇人望,處之要津,正論日聞,則必知君子姓名,小人情狀矣。
”诏兼崇政殿說書。
重珍戒家事勿以白,務積一精一神以寤上意。
每草奏,齋心盛服,有密啟,則手書削稿,帝稱其忠實。
诏舉堪為将帥者。
以曾從龍為沿江制置使。
丙午,诏趙範兼淮西制置副使,任防禦。
以不擅嗣濮王。
孟珙同蒙古兵圍蔡州,會飲,歌吹聲相接,城中饑窘,歎息而已。
先是辛醜,黑氣壓城上,日無光,出降者言:“城中絕糧已三月,鞍靴敗鼓皆糜煮,且聽以老弱互食,諸軍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
又往往斬敗軍全隊,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衆。
”珙乃令諸軍銜枚,分運雲梯布城下。
金自被圍以來,将帥戰沒甚衆,戊申,以近侍分守四城。
蒙古兵鑿西城為五門以入,督軍鏖戰,及暮及退,聲言來日複集。
是夕,金主集百官,傳位于東面元帥承麟。
承麟,世祖之後拜甡之弟也,拜泣不敢受。
金主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已哉!以朕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
卿平日趫捷有将略,萬一得免,祚嗣不絕,此朕志也。
”承麟乃起受玺。
己酉,即位。
時孟珙之師向南門,至金字樓,列雲梯,令諸将聞鼓則進。
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衆競入,大戰城上。
烏庫哩鎬及其将帥二百人皆降。
時百官稱賀,禮畢,亟出捍敵,而南城已立宋幟。
俄頃,四面鼓噪夾攻,聲震天地。
南面守者棄門走。
孟珙招江海、塔齊爾之師以入,完顔仲德帥一精一兵一千巷戰,不能禦。
金主自經于幽蘭軒。
仲德聞之,謂将士曰:“吾君已崩,何以戰為!吾不能死于亂兵之手,吾赴汝水從吾君矣,諸君其善為計!”言訖,赴水死。
将士皆曰:“相公殉國,吾輩獨不能耶?”于是參政富珠哩小洛索、烏淩阿呼圖、總帥元志、元帥裕珊爾、赫舍哩柏壽、烏庫哩和勒端及軍士五百馀人皆從死焉。
仲德狀貌不逾常人,平生喜怒未嘗妄發,聞人過,常護諱之,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家素貧,敝衣粝食,終其身晏如也。
雅好賓客及薦舉人才,人有寸長,必極口稱道。
其掌軍務,賞罰明信,号令嚴整,故所至軍民鹹樂為用,危急死生之際,無一人有異志者。
南遷以後,将相文武忠亮,始終無瑕者,仲德一人而已。
承麟退保子城,聞金全殂,率群臣入哭,因謂衆曰:“先帝在位十年,勤儉寬仁,圖複舊業,有志未就,可哀也已!宜谥曰哀。
”奠未畢,城破,諸将禁兵共舉火焚之,奉禦完顔绛山收其骨,将瘗之汝水上。
江海入宮,執參政張天綱以歸,孟珙問金主所在,天綱以實告曰:“城危時,即取寶玉置小室,環以草,号泣自經,曰:‘死便火我。
’”煙焰未絕,珙乃與塔齊爾分金主骨及寶玉、法物。
承麟亦為亂兵所殺。
金亡。
先是金有都提控畢資倫者,為邊将所獲,囚于鎮江土獄,脅誘百端,終不肯降,至此已十四年矣。
及聞金主自經,
國家之兵,聚則不少,散則不多。
若能散能聚,可守可戰,使江、淮表裡皆有可恃之勢,則戎馬侵突,足以禦之矣。
”帝問蒙古議和事,範曰:“為羁縻之策則可。
宣和海上之盟,其初堅如金石,緣倚之太重,備之不至,迄以取禍,此近事之可鑒者。
”帝曰:“和豈可侍耶!”丁卯,诏:“趙葵措置沿邊備禦,緩急調遣,并聽便宜。
” 戊辰,禮部郎中洪咨夔請召用崔與之、真德秀、魏了翁,帝然之,命咨夔與王遂并拜禦史。
咨夔謂遂曰:“朝無台谏久矣,要當極本原而先論之。
”乃上疏曰:“臣曆考往古治亂之原,權歸人主,政出中書,天下未有不治。
權不歸人主,則廉級一夷,綱常且不立,奚政之問?政不出中書,則腹心無寄,必轉而他屬,奚權之攬?此八政馭群臣所以獨歸之王,而诏之者必天官冢宰也。
陛下親政以來,威福一操一一柄一,收還掌握,揚庭出令,震撼海宇,天下始知有吾君;元首既明,股肱不容于自惰,撤副封,罷先行,坐政事堂以治事,天下始知有朝廷;此其大權大政亦略舉矣。
然中書之弊端,其大者有四:一曰自用,二曰自專,三曰自私,四曰自固。
願陛下于從容論道之頃,宣示臣言,俾大臣克初志而加定力,懲往轍而圖方來,以仰稱勵一精一更始之意。
”帝嘉納。
己巳,趙葵入見,帝問曰:“金與蒙古交争,和議如何??葵對曰:“今邊事未強,軍政未備,且與之和。
一年無警,當作兩年預備;若根本既壯,彼或背盟,足可禦敵。
臣至淮東,當修車馬,備器械,為野戰之計,固城壁壕隍,為強邊之圖,更欲為陛下經理屯田。
”帝曰:“卿規模甚遠,其殚意為朕展布。
” 蔡州攻圍益急,金盡藉民丁防守,民丁不足,複括婦人壯健者假男子衣冠運木石,金主親出撫谕之。
金人自東門出戰,孟珙遮其歸路,得降人,言蔡城中饑,珙曰:“已窘矣,當并力守之,以防突圍。
”珙與塔齊爾約,南、北軍毋相犯。
塔齊爾遣張柔帥一精一兵五千薄城,金人鈎二卒以去。
柔中流矢如蝟,珙麾先鋒救之,挾柔以出。
十二月,珙進一逼一柴潭,立栅潭上,命諸将奪柴潭樓。
金人來争,諸軍魚貫而上,遂拔柴潭樓。
蔡州恃潭為固,外即汝水,潭高于汝五六丈,城上金字号樓,伏巨一弩一。
相傳其下有龍,人不敢近,将士疑畏,珙召麾下飲,再行,謂曰:“柴潭樓非天造地設,伏一弩一能射遠而不可射近。
彼所恃此水耳,決而注之,涸可立待。
”遂鑿堤,潭果決入汝。
珙命實以薪葦,蒙古亦決練水,于是兩軍皆濟。
己卯,攻外城,破之,進一逼一土門。
金人驅其老稚熬為油,号人油砲,人不堪其楚,珙遣道士說止之。
金帥富珠哩中洛索帥一精一銳五百,夜出西門,人荷束藁,沃油其上,将燒兩軍寨及砲具。
蒙古兵先覺之,伏于隐處,挽強一弩一百馀,火發,矢亦發,金兵卻走,傷者甚衆,洛索僅以身免。
兩軍合攻西城,克之,因堕其城。
先是完顔仲德命築寨浚壕為備,及西城堕,兩軍皆未能入,但于城上立栅自蔽。
仲德摘三百一精一銳,日夕戰禦。
金主謂侍臣曰:“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所恨。
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古荒一婬一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為此介介耳!”又曰:“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執,或為俘獻,或辱于階庭,或閉之空谷。
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觀之,朕志決矣!”以禦一用器皿賞戰士。
已而微服率兵夜出東城,謀遁去,及栅,遇敵兵,戰而還。
殺廄馬以犒将士,然其勢不可為矣。
庚辰,樞密使薛極罷。
極與胡榘、聶子述、趙汝述并附史彌遠,最為親信用事,人謂之“四木”。
至是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一撫使。
戊申,洪咨夔言提舉洞霄宮袁韶,仇視善類,谄附史彌遠;诏罷祠祿。
又劾趙善湘、鄭損、陳晐納賂彌遠,怙勢肆一奸一,失江淮、荊襄、蜀漢人心,罪狀顯著;诏善湘有讨李全功,特寝免,晐與祠,損落職與祠。
是歲,蒙古敕修孔子廟及渾天儀。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蒙古太宗六年) 春,正月,庚子朔,诏求直言。
太府卿吳潛應诏陳九事,忤執政意,罷,奉千秋鴻禧祠。
秘書郎董重珍上五事,且曰:“隐蔽君德,昔咎故相,故臣得以專诋權臣;昭明君德,今在陛下,故臣得以責難君父。
請召真德秀、魏了翁用之。
”帝謂之曰:“人主之職無他,惟辨君子、小人。
”重珍對曰:“君子指小人為小人,小人亦指君子為小人。
人主當一精一擇人望,處之要津,正論日聞,則必知君子姓名,小人情狀矣。
”诏兼崇政殿說書。
重珍戒家事勿以白,務積一精一神以寤上意。
每草奏,齋心盛服,有密啟,則手書削稿,帝稱其忠實。
诏舉堪為将帥者。
以曾從龍為沿江制置使。
丙午,诏趙範兼淮西制置副使,任防禦。
以不擅嗣濮王。
孟珙同蒙古兵圍蔡州,會飲,歌吹聲相接,城中饑窘,歎息而已。
先是辛醜,黑氣壓城上,日無光,出降者言:“城中絕糧已三月,鞍靴敗鼓皆糜煮,且聽以老弱互食,諸軍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
又往往斬敗軍全隊,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衆。
”珙乃令諸軍銜枚,分運雲梯布城下。
金自被圍以來,将帥戰沒甚衆,戊申,以近侍分守四城。
蒙古兵鑿西城為五門以入,督軍鏖戰,及暮及退,聲言來日複集。
是夕,金主集百官,傳位于東面元帥承麟。
承麟,世祖之後拜甡之弟也,拜泣不敢受。
金主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已哉!以朕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
卿平日趫捷有将略,萬一得免,祚嗣不絕,此朕志也。
”承麟乃起受玺。
己酉,即位。
時孟珙之師向南門,至金字樓,列雲梯,令諸将聞鼓則進。
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衆競入,大戰城上。
烏庫哩鎬及其将帥二百人皆降。
時百官稱賀,禮畢,亟出捍敵,而南城已立宋幟。
俄頃,四面鼓噪夾攻,聲震天地。
南面守者棄門走。
孟珙招江海、塔齊爾之師以入,完顔仲德帥一精一兵一千巷戰,不能禦。
金主自經于幽蘭軒。
仲德聞之,謂将士曰:“吾君已崩,何以戰為!吾不能死于亂兵之手,吾赴汝水從吾君矣,諸君其善為計!”言訖,赴水死。
将士皆曰:“相公殉國,吾輩獨不能耶?”于是參政富珠哩小洛索、烏淩阿呼圖、總帥元志、元帥裕珊爾、赫舍哩柏壽、烏庫哩和勒端及軍士五百馀人皆從死焉。
仲德狀貌不逾常人,平生喜怒未嘗妄發,聞人過,常護諱之,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家素貧,敝衣粝食,終其身晏如也。
雅好賓客及薦舉人才,人有寸長,必極口稱道。
其掌軍務,賞罰明信,号令嚴整,故所至軍民鹹樂為用,危急死生之際,無一人有異志者。
南遷以後,将相文武忠亮,始終無瑕者,仲德一人而已。
承麟退保子城,聞金全殂,率群臣入哭,因謂衆曰:“先帝在位十年,勤儉寬仁,圖複舊業,有志未就,可哀也已!宜谥曰哀。
”奠未畢,城破,諸将禁兵共舉火焚之,奉禦完顔绛山收其骨,将瘗之汝水上。
江海入宮,執參政張天綱以歸,孟珙問金主所在,天綱以實告曰:“城危時,即取寶玉置小室,環以草,号泣自經,曰:‘死便火我。
’”煙焰未絕,珙乃與塔齊爾分金主骨及寶玉、法物。
承麟亦為亂兵所殺。
金亡。
先是金有都提控畢資倫者,為邊将所獲,囚于鎮江土獄,脅誘百端,終不肯降,至此已十四年矣。
及聞金主自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