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愛纏綿 采藥上名山 驚搖落 攜女遊城市

關燈
你說的也是實話。

    七十年後,我教下自有人來尋你,隻要你心口相應,除已有設備外,不再另外同他為難就是了。

    '其實,長眉真人何嘗不能破她潭中法術同那護持靈藥的兩樣厲害東西,隻因時機未到,樂得利用她偏狹的心理,讓她去代為保護。

    并使門下弟子,知道天生靈物,得之非易。

     "自從長眉真人同她辦交涉以後,不知有多少異派中人到福仙潭去,尋求那兩樣靈藥,有的知難而退,有的簡直就葬身霧眼之内。

    後來也就無人敢去問津了。

    近年來,大老妖紅花婆閱曆也深了,道術也精進了,氣也平了,前些年又得了一部道書,越加深參造化,隻苦于昔日誓言,不得脫身,巴不得有這麼兩個去破她的封鎖,鏟除毒石,收服神鳄,她好早日飛升。

    所以現在去取這樣靈藥,正是絕好的機會。

    今日我見金蟬竟能飛身到曉月賊秃妖雲毒霧之中将朱文救回,很覺希奇,當時因為急于破寺,未及細問。

    适才靈雲對我說起他在九華日夕受芝仙精液敵洗的原故,他同朱文俱是好幾世的童身,由他同朱文前往桂花山求藥,借此多帶些回來,制成丹藥,以備異日峨眉鬥劍之用,豈非絕妙?" 追雲叟道:"适才頑石大師幾次要自行兵解,都被我攔住。

    我本想到桂花山的烏風草,可以祛毒生肌,隻苦于無有适當的人前去。

    想不到金蟬一念之仁,得此大功,免卻異日許多道友的災難,真是妙極!我看事不宜遲,慈雲寺既破,我等就此分别回山。

    由我将頑石大師帶往衡山調養,等候金蟬将靈藥取回,再行敷用。

    金蟬到底年幼,如今異派仇人大多,就由靈雲護送他同朱文前往雲南桂花山,去見紅花姥姥,求取靈藥便了。

    " 這時朱文服用朱梅丹藥之後,漸漸醒轉。

    她的痛苦與頑石大師不同,隻覺着左半身麻木,右半身通體火熱,十分難過。

    見二老在旁,便要下床行禮。

    朱梅連忙止住,又把前事與她說了一遍。

    追雲叟也把桂花山取藥之事告訴頑石大師,勸她暫時寬心忍耐。

    頑石大師傷處腫痛,難以動轉,事到如今,也隻好暫忍痛苦。

    衆人議定之後,天已微明,便為風火道人吳元智舉行火葬。

     衆劍仙在吳元智的靈前,見他的弟子七星手施林抱着吳元智屍首哀哀痛哭,俱各傷感萬分。

    火葬之後,七星手施林眼含痛淚,走将過來,朝着衆位劍仙跪下,說道:"各位老師在上,先師苦修百十年,今日遭此劫數,門下隻有弟子與徐祥鵝二人。

    可憐弟子資質驽鈍,功行未就,不能承繼先師道統。

    先師若在,當可朝夕相從,努力上進。

    如今先師已死,弟子如同失途之馬,無所依歸。

    還望諸位老師念在先師薄面,收歸門下,使弟子得以專心學業,異日手刃仇人,與先師報仇雪恨。

    "說罷,放聲大哭。

    衆劍仙眷念舊好,也都十分滄凄。

    追雲叟道:"人死不能複生,這也是劫數使然。

    你的事,适才我已有安排。

    祥鵝日後自有機緣成就他,不妨就着他在山中守墓。

    你快快起來聽我吩咐,不必這般悲痛。

    "施林聞言,含淚起來。

    追雲叟又道:"我見你為人正直,向道之心頗堅,早就期許。

    你将你師父靈骨背回山去,速與他尋一塊淨土安葬。

    然後就到衡山尋我,在我山中,與周淳他們一同修煉便了。

    "施林聞言,哀喜交集,便上前朝追雲叟拜了八拜,又向各位前輩及同門道友施禮已畢,自将他師父骨灰背回山去安葬。

    不提。

     靈雲姊弟因朱文身受重傷,不便禦劍飛行,隻得沿路雇用車轎前去。

    便由玉清大師命張琪兄妹回家取來應用行李川資。

    靈雲也是男子裝扮。

    打點齊備後,追雲叟與朱梅又對三人分别囑咐相機進行之策。

    天光大亮後,靈雲等三人先到了張琪兄妹家中,見過張母,便由張家用了一乘轎子,兩匹川馬,送他三人上道。

    不提。

     追雲叟等靈雲三人走後,衆劍仙正在分别告辭,互約後會之期,忽然一道金光穿窗而入。

    追去叟接劍一看,原來是乾坤正氣妙一真人從東海來的飛劍傳書。

    大意說是雲、貴、川、湘一帶,如今出了好些邪教。

    那五台、華山兩派的餘孽,失了統馭,漸漸明目張膽,到處胡為;有的更獻身異族,想利用胡兒的勢力,與峨眉派為難。

    請本派各位道友不必回山,仔細尋訪根行深厚的青年男女,以免被異派中人物色了去,助纣為虐。

    同時計算年頭,正是小一輩門人建立外功之期,請二老、苦行頭陀将他們分作幾方面出發等語。

    追雲叟看完來書,便同衆劍仙商量了一陣。

    除二老、苦行頭陀要回山一行和頑石大師要随追雲叟回山養病外,當下前輩劍仙各人俱向自己預定目的地進發。

    小兄弟或三人一組,或兩人一組,由二老指派地點,分别化裝前往,行道救人。

    以後每隔一年,指定一個時期,到峨眉聚首一次,報告各人自己功過。

    如果教祖不在洞中,便由駐洞的值年師伯師叔糾察賞罰。

     派定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