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學校考六

關燈
○幸學養老 按:古者天子之視學,多為養老設也,雖東漢之時猶然。

    自漢以後,養老之禮浸廢,而人主之幸學者,或以講經,或以釋奠,蓋自為一事矣。

    故今以二事合為一門雲。

     有虞氏深衣而養老,(凡養老之服,皆其時王所與群臣燕之服也。

    有虞氏質,深衣而己。

    孔颍達雲:"人君養老有四種:一是養三老、五更;二是子孫為國死難,而王養死者父祖;三是養緻仕之老;四是引戶校年,養庶人之老。

    四代皆然。

    ")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而用燕禮(庠,養也。

    上庠,右學,大學也,在西郊。

    下庠,左學,小學也,在國中王宮之中也)。

    其禮尚矣。

    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憲,法也,養之為法其德行,曰五帝則有斯也)。

    有善則記之,為惇史(惇史,史孝厚者也)。

     夏氏燕衣而養老(改虞制而尚黑衣裳),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而用飨禮(東序,東膠也,亦大學,在國王宮之東。

    西序在西北)。

    殷人缟衣而養老(殷尚白而缟衣裳),養國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而用食禮(食音似。

    下同)。

     周制,元衣而養老(元衣,素裳),養國老於東膠(膠之言糾也),養庶老於虞庠虞庠。

    在國之西郊(皆學名也。

    異者,四代相變耳。

    或上西,或上東,或貴在國,或貴在郊。

    周之小學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謂之虞庠雲。

    其所謂立鄉學亦如之)。

    兼用虞燕、夏飨、殷食之禮(兼用之,備陰陽也。

    凡飲養陽氣,凡食養陰氣;陽用春、夏,陰用秋、冬)。

    夏官羅氏,仲春羅春鳥,獻鸠以養國老。

    《月令》:仲秋,天子"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

    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九十使人受。

    凡三王養老,皆引年。

    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诏之於東序。

    凡大合樂,必遂養老。

     外饔,邦飨耆老、孤子,則掌其割烹之事。

    酒正,飨耆老、孤子,皆共其酒,無酌數。

    凡有秩酒者,以書契授之(有秩酒謂老臣。

    《王制》九十曰有秩)。

    遺人,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門關出入皆有稅,所稅得者,國用之外,留之以養老孤)。

    司門,以其财養死政之老與其孤(财即門關之委積。

    死政之老,乃死國政事者之父母也)。

    槁人,若飨耆老、孤子、士、庶子,共其食。

    《禮運》:三公在朝,三老在學。

    《内則》:凡養老,五帝憲(憲,法也,養之為法其德行),三王有乞言(又從之求善言可施行也)。

    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

    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後乞言,亦微其禮,皆有惇史(惇史,史孝厚者也。

    微其禮者,依違之言,求而不切也。

    )《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幹,所以教諸侯之弟也(三老、五更,互言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冕而總幹,親在舞位也。

    周名大學曰東膠)。

    《祭義》:貴老為其近於親也。

    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後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而尚齒,周人而尚齒(貴,謂燕賜有加於諸臣也。

    尚,謂有事尊之於其黨也),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

    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

    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君問則席,為之布席於堂上而與之言。

    就之,就其家也)。

    天子巡守,諸侯待於境,天子先見百年者。

    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

    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壹命齒於鄉裡,再命齒於父族,三命而不齒。

    族有七十者,弗敢先(此謂鄉射、飲酒時也。

    齒者,謂以年次立若坐也。

    三命,列國之卿也。

    不複齒,席之於賓東。

    不敢先族之七十者,謂既一人舉觯乃入也,雖非族亦然,承齒於族,故言族爾)。

    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後及爵者(謂緻仕在家者,其入朝,君先與之為禮,而後乃揖其所謂卿大夫)。

    《中庸》:燕毛所以序齒也(燕,謂既祭而燕也,燕以髪色為坐。

    祭時尊之也,至燕親之也。

    齒亦年也)。

     《禮書》曰:"天子之於老也,其所養也三:國老也,庶老也,死政者之老也。

    歲養之也三:仲春也,季春也,仲秋也。

    《周禮》羅氏羅春鳥獻鸠以養國老在仲春,《月令》養衰老授幾杖在仲秋,《文王世子》曰'凡大合樂,必遂養老',鄭氏雲:'大合樂,謂春入學釋菜、合舞,秋頒學合聲。

    於是時也,天子則眎學焉,遂養老。

    '此養老於仲春、仲秋者也。

    《月令》:季春之末,'擇吉日,大合樂,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

    大合樂亦必養老,此又養老於季春者也。

    若夫簡不帥教,出征受成以訊馘告,凡天子入學莫不養老,此又不在歲養之數也。

    夫貴胄謂之國子,則貴而老者謂之國老;賤者謂之庶人,則賤而老者謂之庶老。

    國子與庶人之俊者同其學,所以一道德;國老與庶老異其學,所以别分義。

    故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

    而又有死政者之老焉。

    故羅氏獻鸠以養之者,國老也;司徒以保息養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