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盛翼進鄰汝
唐允諧尹季參閱
郭文毅集(疏)
郭正域
◆疏
法祖停稅賦
改賞夷鈔疏
直陳楚藩行勘始末疏
○法祖停稅賦【止濫停稅】
稱述祖德以諷當時忠愛譪然尤得史臣之體
臣見近年以來、中外民心、愁苦怨嗟、大小臣工、法言巽語、未蒙 俞允、夫 皇上之天下、 祖宗艱難辛苦之天下也、 皇上之百姓、 祖宗休養生息之百姓也、 皇上猶未肯推巳之心以及天下、則未有以祖宗之事告 陛下者、臣忝為史官之長、習見 祖宗時故事、昔人有言、史以事諫。
臣不以 祖宗時事告 陛下。
臣溺其職矣。
臣不敢多引往事、我朝 列聖享國長久、無久 世宗、 陛下聰明英武、當法 世宗、臣謹按實錄寶訓、列其事蹟、唯 陛下覽觀、嘉靖初年禦史陳實言廣東珠池宜罷、禦史盧瓊言各處鎮臣、宜罷、疏入俱報聞、先是陝西鎮臣太監廖堂誣奏華州知州劉錦、禦史喻茂賢白其事、得 旨錦復職、夫珠池有利。
一言既罷。
鎮守有官。
一言報可。
劉錦一有司耳。
一言即復。
復劉錦。
所以安人心也。
此 世皇初政。
一日而天下改觀也。
嘉靖八年、三月禦史毛鳳韶疏言內臣外差太冗 上命如議、巳兵部上所當裁者、宣府監倉一、北路東路西路懷來守備各一、薊遼鎮臺頭營劉家口太平寨灤陽營鮎魚石營黃崕口峨嵋山守備各一寧夏遼東甘肅各一、浙江提督市舶一、得 旨盡革、夫鳳韶一言而所罷不下數十餘處、不下數十餘人、凡此皆 太祖之所無。
而景廟 武廟之所增。
今一言而盡革數百年之弊政。
真大聖人之作為也。
嘉靖九年五月鎮守雲南右少監劉福安赴任、請以家人十五人自隨、兵科都給事中張潤身以非例劾奏、 詔降福安三級家人皆下法司逮問、巳而詔革雲南鎮守官、夫福安所請者家人耳。
非投充之比也。
又十五名耳。
非數百人之多也世宗既罷其官。
又逮其人。
誠恐擾害地方。
小民窮苦。
無處控訴。
激成他變。
故重加懲創也。
嘉靖九年七月南京高昇進貢魚筍、朘索舟夫不遂、置筍不進、兵部言昇等騷擾抗 旨、詔下南京訊問、夫高昇進貢魚筍。
原係土供之物。
而需索舟夫、似可借口以嫁禍于地方。
世宗不罪有司之怠緩。
而罪昇之害民誠知進 禦品物。
經過州縣。
敢不奔命。
彼假言怠玩者。
故以此聳 上聽。
激 上怒耳。
驛逓之苦。
真不可不知。
供億之難。
真不可不念。
需索之端。
真不可輕開也。
嘉靖十三年四月南京織造太監李政奏請增官、下法司逮問、夫增官織造。
未與民事也。
輒從逮問。
況事幹小民。
日奪其命。
日傷其心。
豈可輕易增人也。
嘉靖十七年、武定侯郭勛欲復各巡鎮臣、併令開採 上曰各處鎮守內臣、不係 太祖定制既而都給事中朱隆禧等劾勛所言、黷貨殃民、 上是其言巳之夫郭勛小人。
但知言利取寵。
不顧國家大計。
所賴 世宗明聖。
不允其奏。
且 世宗初政。
傳播海內。
照耀天地光美世冊者。
無大于此舉。
而勛敢撓其美政。
誘以邪說。
若非 聖心獨斷。
則嘉靖數十年 聖政。
為小人一言壞盡矣。
嘉靖二十年六月緻仕通判趙儒士王政挍尉王文登等各言浙江觀海衛于潛開元松陽遂昌等縣銀塲可採、 上命錦衣衛千戶蕭鏜往勘、巡按禦史王紳以所屬銀塲僻在山峪溪谷小徑、恐流四集、刼掠村落、乞行封閉、巡撫雲南都禦史汪文盛、亦言唐弼等所奏大理開採俱妄、宜重懲之工部覆如其言、 上曰、各處銀塲、既有損無補、即如故封閉、其領 敕官回京、趙璧唐弼等俱下禦史按問夫蕭鏜採取之命巳下矣。
一聞人言而盡止。
趙璧唐弼之疏允矣。
一聞人言而盡治罪。
此等舉動。
如雷如霆。
上順天心。
下順民心。
凡此數條。
載于國史。
昭如日星。
臣再四捧誦。
反覆思惟 世宗舉天下鎮臣。
一朝撤盡 皇上奈何數年以此輩布滿天下。
世宗不難于盡革前朝之故政。
皇上何難于更新自巳之往事、人主至尊至貴、視此錢財、如糞如土、但當比隆前聖留名萬古、使天下謳歌鼓舞、祝延 聖壽、永保太平乃為貴耳、今內外官員。
稍有志氣者。
亦思砥礪名節。
傳名後世。
陛下貴為天子。
聰明過人萬萬而計不出此。
何也 陛下以此遺子孫。
臣稽之史冊。
揆之天道遺子孫以財。
不如遺子孫以安也 陛下勿以當今東西寧一。
四夷賓服。
東制日本。
西??烕楊酋。
為晏然無事也。
自古亂亡之禍。
不起于四夷。
而起于小民。
秦之強盛兼並六國。
卒之擾亂天下者。
非六國也。
乃陳勝吳廣
臣不以 祖宗時事告 陛下。
臣溺其職矣。
臣不敢多引往事、我朝 列聖享國長久、無久 世宗、 陛下聰明英武、當法 世宗、臣謹按實錄寶訓、列其事蹟、唯 陛下覽觀、嘉靖初年禦史陳實言廣東珠池宜罷、禦史盧瓊言各處鎮臣、宜罷、疏入俱報聞、先是陝西鎮臣太監廖堂誣奏華州知州劉錦、禦史喻茂賢白其事、得 旨錦復職、夫珠池有利。
一言既罷。
鎮守有官。
一言報可。
劉錦一有司耳。
一言即復。
復劉錦。
所以安人心也。
此 世皇初政。
一日而天下改觀也。
嘉靖八年、三月禦史毛鳳韶疏言內臣外差太冗 上命如議、巳兵部上所當裁者、宣府監倉一、北路東路西路懷來守備各一、薊遼鎮臺頭營劉家口太平寨灤陽營鮎魚石營黃崕口峨嵋山守備各一寧夏遼東甘肅各一、浙江提督市舶一、得 旨盡革、夫鳳韶一言而所罷不下數十餘處、不下數十餘人、凡此皆 太祖之所無。
而景廟 武廟之所增。
今一言而盡革數百年之弊政。
真大聖人之作為也。
嘉靖九年五月鎮守雲南右少監劉福安赴任、請以家人十五人自隨、兵科都給事中張潤身以非例劾奏、 詔降福安三級家人皆下法司逮問、巳而詔革雲南鎮守官、夫福安所請者家人耳。
非投充之比也。
又十五名耳。
非數百人之多也世宗既罷其官。
又逮其人。
誠恐擾害地方。
小民窮苦。
無處控訴。
激成他變。
故重加懲創也。
嘉靖九年七月南京高昇進貢魚筍、朘索舟夫不遂、置筍不進、兵部言昇等騷擾抗 旨、詔下南京訊問、夫高昇進貢魚筍。
原係土供之物。
而需索舟夫、似可借口以嫁禍于地方。
世宗不罪有司之怠緩。
而罪昇之害民誠知進 禦品物。
經過州縣。
敢不奔命。
彼假言怠玩者。
故以此聳 上聽。
激 上怒耳。
驛逓之苦。
真不可不知。
供億之難。
真不可不念。
需索之端。
真不可輕開也。
嘉靖十三年四月南京織造太監李政奏請增官、下法司逮問、夫增官織造。
未與民事也。
輒從逮問。
況事幹小民。
日奪其命。
日傷其心。
豈可輕易增人也。
嘉靖十七年、武定侯郭勛欲復各巡鎮臣、併令開採 上曰各處鎮守內臣、不係 太祖定制既而都給事中朱隆禧等劾勛所言、黷貨殃民、 上是其言巳之夫郭勛小人。
但知言利取寵。
不顧國家大計。
所賴 世宗明聖。
不允其奏。
且 世宗初政。
傳播海內。
照耀天地光美世冊者。
無大于此舉。
而勛敢撓其美政。
誘以邪說。
若非 聖心獨斷。
則嘉靖數十年 聖政。
為小人一言壞盡矣。
嘉靖二十年六月緻仕通判趙儒士王政挍尉王文登等各言浙江觀海衛于潛開元松陽遂昌等縣銀塲可採、 上命錦衣衛千戶蕭鏜往勘、巡按禦史王紳以所屬銀塲僻在山峪溪谷小徑、恐流四集、刼掠村落、乞行封閉、巡撫雲南都禦史汪文盛、亦言唐弼等所奏大理開採俱妄、宜重懲之工部覆如其言、 上曰、各處銀塲、既有損無補、即如故封閉、其領 敕官回京、趙璧唐弼等俱下禦史按問夫蕭鏜採取之命巳下矣。
一聞人言而盡止。
趙璧唐弼之疏允矣。
一聞人言而盡治罪。
此等舉動。
如雷如霆。
上順天心。
下順民心。
凡此數條。
載于國史。
昭如日星。
臣再四捧誦。
反覆思惟 世宗舉天下鎮臣。
一朝撤盡 皇上奈何數年以此輩布滿天下。
世宗不難于盡革前朝之故政。
皇上何難于更新自巳之往事、人主至尊至貴、視此錢財、如糞如土、但當比隆前聖留名萬古、使天下謳歌鼓舞、祝延 聖壽、永保太平乃為貴耳、今內外官員。
稍有志氣者。
亦思砥礪名節。
傳名後世。
陛下貴為天子。
聰明過人萬萬而計不出此。
何也 陛下以此遺子孫。
臣稽之史冊。
揆之天道遺子孫以財。
不如遺子孫以安也 陛下勿以當今東西寧一。
四夷賓服。
東制日本。
西??烕楊酋。
為晏然無事也。
自古亂亡之禍。
不起于四夷。
而起于小民。
秦之強盛兼並六國。
卒之擾亂天下者。
非六國也。
乃陳勝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