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李雯舒章選輯
張安茂子羙參閱
塗司馬北虜封貢始末疏二(疏)
塗宗濬
◆疏
速補衝邊將領伐狡謀疏
機宜採擇疏
夷酋求貢疏
料理馭虜疏
大計紓國伐謀疏
○速補衝邊將領伐狡謀疏【北虜封貢】
自丁未四月間虜王撦力克物故以後、虜情反覆變幻、王封六年不成、今春五路台吉。
五路為順義雄部紏合七十三台吉。
大集夷兵。
以與素酋為難。
素酋與忠順。
亦大修戰具。
以與五路為敵。
此誠封疆危急之秋。
應之稍不當機。
則呼吸之間。
安危之埶。
□有所定也。
臣蒙 聖恩用臣總督、臣行至鎮川地方。
素囊者忠順孫也挾忠順不訂婚蔔石兔素酋特差夷使入邊。
迎臣百裡之遙。
訴其搆難之情。
臣見素酋來意頗誠。
面對夷使。
諭以銷兵之法。
夷使速歸具報臣言。
于是忠順把漢素酋頫首聽命。
復來報臣。
臣又傳諭五路。
禁其聚兵。
第循夷俗。
先與成婚。
後議封事。
五路亦聽臣言半減兵馬。
五月十一日蔔酋忠順巳成婚訖。
此則虜爭既平。
邊難亦解。
似可坐待乞 封。
與之題 請。
無復大慮矣。
但蔔酋忠順成婚之後。
五路要挾得志。
復生枝節。
又挾忠順。
移撦酋骨櫬于歸化城。
又挾素酋分其闆升、大半與蔔石兔忠順。
皆不能從。
五路聲言復聚大兵。
與之為難。
拂袖竟歸。
忠順懼禍。
又復差人追留。
賄以名馬銀幣。
方始暫止。
忠順素酋。
岌岌乎。
恐其復生他端。
封事亦不能自主矣。
夫忠順羣虜之主也。
五路跋扈自恣。
忠順不能約束。
眾酋大集。
惟五路之言為聽。
則五路之黨益強而忠順之勢反孤近日五路。
遂生狡心。
將以挾忠順之勢挾中國矣。
本月初九日故差夷使一百二十餘人。
持稟投臣。
挾以難從之事。
先講宣府藉伊之力。
擒回史車二酋。
先年所許金幣蟒獺。
十年未與。
今當補給。
次則欲增額外之馬。
次則欲徼非常之恩。
中軍官戴延春先傳稟帖、臣一覽之、知其來意、葢欲借此以為兵端、且大言曰、此番封事。
在我主張。
非有厚酬。
數年亦不能成。
聞者無不失色。
臣咲曰。
狡酋伎倆。
要在今日再逞。
然非臣敵也。
姑羈夷使。
不與速見。
授意中軍戴延春及撫夷官馮大梁陳倫與之反覆講讋。
銷其雄心。
久之夷使不敢復言。
然夷使雖不敢言。
五路狡情。
終不自巳。
除隨機應變。
臣不敢言。
所急需者。
在沿邊將領耳。
大同副總兵計輔今巳陞任、臣前會咨兵部計輔之缺、應以北東路參將張萬邦推補張萬邦之缺、應以固原參將李梁材推補、近日新河口松酋部落賊夷因乘久雨邊墻傾圯、入邊盜馬、亦以新任守史學光未到、故有此失、見今羈留本酋守口夷人、追馬議罰、不為難了、惟是上西路張家口。
乃五路地方。
臣巳咨請兵部推補陳倫尚未題 請、亦不可緩、若夫平虜備禦賀世賢、乃總兵王威所用領兵官、平日解衣推食、恩義甚厚、每一臨陣、恃為先鋒、情同父子、先因王威暫歸聽用、禦史熊廷弼留領家丁五百名、在遼應援、賀世賢屢立戰功、亦既報塞矣、近日王威起用大同總兵而封事未定、五路狂逞之時、大將領兵官。
非素習戰。
何以威敵。
此時宣大較重。
賀世賢宜還大同。
仍以守備領兵難以更留遼東。
相應題 請、伏乞 皇上軫念邊防緊急、 勑下兵部如前所擬、將應推者速為推補、賀世賢即調大同領兵庶用人得宜、而臣亦可從中指縱矣、 ○機宜採擇疏【北虜封貢】
自俺荅受封以來、四十餘年、中外宴安、可謂和戎之利、但內備久弛、虜志益驕、妄意 中國所恃全在王封。
而講封所挾。
全在加賞。
故去年五月蔔石兔聚麀之後。
三月不言請封。
密與虜婦商謀。
我既成婚。
中國必來請我封王。
彼時方好講加賞物。
臣知其謀。
絕口不言封王事也。
蔔酋虜婦見計不行。
乃差夷使來言。
往歲娘子成婚。
便有差官請我封王。
今成婚三月。
何故不差官來。
臣應之曰。
爾求 中國封王。
當差夷使求我。
豈有 中國請爾封王之理。
蔔酋虜婦。
見計不行。
九月間乃始差人講封。
然蔔酋來書大言曰。
我心中想的兩國大事、明白說與爾知道、我要秦王名目、秦王印信 勑書、賞賜大水口與我市馬一千、水泉營市馬一千、陽和月馬三十五匹、大同月馬三十匹、水泉營月馬三十五匹、每年添 欽賞三十分、好人撫賞一百分、每月月賞金五十兩銀二百兩、我說的依了我、即與我題 請、方逓保結等情、先見中軍官戴延春、戴延春問計於臣、臣令中軍官斥之曰、總督未到、爾五年不得成婚。
今既成婚。
未報 中國之恩。
乃敢大言要挾。
蔔石兔十分不知事體。
此稟我不敢投總督。
亦不許進見。
拒之三日。
臣方令中軍官戴延春親騐新製火器。
虜使竊視之。
見號令一傳。
三千火器。
一時放打。
震天駭地。
人馬辟易。
虜使始嚙指破膽私竊相謂曰娘子預備貢馬在外進貢。
裏邊幹這營生。
卻怎麼了
五路為順義雄部紏合七十三台吉。
大集夷兵。
以與素酋為難。
素酋與忠順。
亦大修戰具。
以與五路為敵。
此誠封疆危急之秋。
應之稍不當機。
則呼吸之間。
安危之埶。
□有所定也。
臣蒙 聖恩用臣總督、臣行至鎮川地方。
素囊者忠順孫也挾忠順不訂婚蔔石兔素酋特差夷使入邊。
迎臣百裡之遙。
訴其搆難之情。
臣見素酋來意頗誠。
面對夷使。
諭以銷兵之法。
夷使速歸具報臣言。
于是忠順把漢素酋頫首聽命。
復來報臣。
臣又傳諭五路。
禁其聚兵。
第循夷俗。
先與成婚。
後議封事。
五路亦聽臣言半減兵馬。
五月十一日蔔酋忠順巳成婚訖。
此則虜爭既平。
邊難亦解。
似可坐待乞 封。
與之題 請。
無復大慮矣。
但蔔酋忠順成婚之後。
五路要挾得志。
復生枝節。
又挾忠順。
移撦酋骨櫬于歸化城。
又挾素酋分其闆升、大半與蔔石兔忠順。
皆不能從。
五路聲言復聚大兵。
與之為難。
拂袖竟歸。
忠順懼禍。
又復差人追留。
賄以名馬銀幣。
方始暫止。
忠順素酋。
岌岌乎。
恐其復生他端。
封事亦不能自主矣。
夫忠順羣虜之主也。
五路跋扈自恣。
忠順不能約束。
眾酋大集。
惟五路之言為聽。
則五路之黨益強而忠順之勢反孤近日五路。
遂生狡心。
將以挾忠順之勢挾中國矣。
本月初九日故差夷使一百二十餘人。
持稟投臣。
挾以難從之事。
先講宣府藉伊之力。
擒回史車二酋。
先年所許金幣蟒獺。
十年未與。
今當補給。
次則欲增額外之馬。
次則欲徼非常之恩。
中軍官戴延春先傳稟帖、臣一覽之、知其來意、葢欲借此以為兵端、且大言曰、此番封事。
在我主張。
非有厚酬。
數年亦不能成。
聞者無不失色。
臣咲曰。
狡酋伎倆。
要在今日再逞。
然非臣敵也。
姑羈夷使。
不與速見。
授意中軍戴延春及撫夷官馮大梁陳倫與之反覆講讋。
銷其雄心。
久之夷使不敢復言。
然夷使雖不敢言。
五路狡情。
終不自巳。
除隨機應變。
臣不敢言。
所急需者。
在沿邊將領耳。
大同副總兵計輔今巳陞任、臣前會咨兵部計輔之缺、應以北東路參將張萬邦推補張萬邦之缺、應以固原參將李梁材推補、近日新河口松酋部落賊夷因乘久雨邊墻傾圯、入邊盜馬、亦以新任守史學光未到、故有此失、見今羈留本酋守口夷人、追馬議罰、不為難了、惟是上西路張家口。
乃五路地方。
臣巳咨請兵部推補陳倫尚未題 請、亦不可緩、若夫平虜備禦賀世賢、乃總兵王威所用領兵官、平日解衣推食、恩義甚厚、每一臨陣、恃為先鋒、情同父子、先因王威暫歸聽用、禦史熊廷弼留領家丁五百名、在遼應援、賀世賢屢立戰功、亦既報塞矣、近日王威起用大同總兵而封事未定、五路狂逞之時、大將領兵官。
非素習戰。
何以威敵。
此時宣大較重。
賀世賢宜還大同。
仍以守備領兵難以更留遼東。
相應題 請、伏乞 皇上軫念邊防緊急、 勑下兵部如前所擬、將應推者速為推補、賀世賢即調大同領兵庶用人得宜、而臣亦可從中指縱矣、 ○機宜採擇疏
而講封所挾。
全在加賞。
故去年五月蔔石兔聚麀之後。
三月不言請封。
密與虜婦商謀。
我既成婚。
中國必來請我封王。
彼時方好講加賞物。
臣知其謀。
絕口不言封王事也。
蔔酋虜婦見計不行。
乃差夷使來言。
往歲娘子成婚。
便有差官請我封王。
今成婚三月。
何故不差官來。
臣應之曰。
爾求 中國封王。
當差夷使求我。
豈有 中國請爾封王之理。
蔔酋虜婦。
見計不行。
九月間乃始差人講封。
然蔔酋來書大言曰。
我心中想的兩國大事、明白說與爾知道、我要秦王名目、秦王印信 勑書、賞賜大水口與我市馬一千、水泉營市馬一千、陽和月馬三十五匹、大同月馬三十匹、水泉營月馬三十五匹、每年添 欽賞三十分、好人撫賞一百分、每月月賞金五十兩銀二百兩、我說的依了我、即與我題 請、方逓保結等情、先見中軍官戴延春、戴延春問計於臣、臣令中軍官斥之曰、總督未到、爾五年不得成婚。
今既成婚。
未報 中國之恩。
乃敢大言要挾。
蔔石兔十分不知事體。
此稟我不敢投總督。
亦不許進見。
拒之三日。
臣方令中軍官戴延春親騐新製火器。
虜使竊視之。
見號令一傳。
三千火器。
一時放打。
震天駭地。
人馬辟易。
虜使始嚙指破膽私竊相謂曰娘子預備貢馬在外進貢。
裏邊幹這營生。
卻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