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四十九

關燈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李雯舒章選輯 唐允諧尹季參閱 塗司馬北虜封貢始末疏一(疏) 塗宗濬 ◆疏 馭虜機宜疏 請嗣封爵以順夷情疏 ○馭虜機宜疏【北虜封貢】 臣惟中國馭夷、不外威惠兩端、智士籌邊、要在端倪莫測、河東虜酋受封以來四十年、中外乂安、不可謂非和戎之利乃撦酋故後、封事六年不成、去歲臣蒙 皇上任使、三月入境、五月間蔔酋聚麀、彼時十二部落、群聚虜營、倘無要挾之情。

    則取結請封。

    一月可辦。

    乃蔔酋虜婦大言于眾曰。

    今日成婚。

    不日中國自然差官請我封王。

    須當倍加我賞。

    方可允許。

    眾部且散。

    待後再約。

    臣知其謀。

    若為弗聞也者而置之一月之後。

    虜婦見計不行。

    方始差人報婚。

    此其妄意要挾。

    為謀之狡一矣。

    五路向來桀驁。

    虜婦蔔酋成婚之後。

    以為可以大眾挾素酋。

    亦可以大眾挾中國。

    乃差夷使一百二十餘人。

    投稟于臣。

    講求先年史車之叛。

    仗伊取還宣大。

    許賞金銀蟒衣虎豹水獺。

    十年未與。

    今當補給。

    其欲甚奢。

    其氛甚惡。

    臣雖折之。

    不敢再徼。

    然其妄意要挾。

    為謀之狡二矣。

    蔔酋聚麀。

    八月不言請封。

    去冬乃差夷使言于撫鎮。

    挾要得勝水泉加馬二千餘匹。

    金銀賞物。

    十倍于前。

    方始投結。

    鎮守密為臣言臣得設謀挫之。

    此其妄意要挾。

    為謀之狡三矣。

    夫王封至貴也。

    款市至富也蔔酋不汲汲求封。

    而反坐索高價。

    何也。

    葢知 中國安邊之計。

    急在一王封。

    而又知欵約所恃之人。

    全在一老婦。

    是以故意遲延。

    欲我差人往求。

    正墮其要挾之計。

    即捐二三萬金為媾。

    而款約尚不可知也。

    臣雖不才。

    豈敢慮之不深。

    輕墮其計。

    且以 皇上之聖。

    中國之強。

    不以此時申 國威而破虜膽。

    反以三鎮之安危。

    寄于垂老之虜婦。

    假如虜婦物故。

    款約不成。

    三鎮將無以自立乎。

    且安能保虜婦之終無他故。

    而虜盟之終于不寒也。

    故今日之計。

    要在以自強為主而不必急求虜王之封待虜酋之來求。

    此時□趙輩極論八款事久不成不知此乃兵機也故公力言之我則因而應之。

    則大權在我。

    足以制虜酋之命。

    而款約可堅也。

    何也。

    我所以措三鎮于磐石之安者。

    不必盡出一王封而我所以使虜酋不得不求封者。

    不必盡恃一虜婦也今虜酋報稱取結。

    似已有期。

    而臣終以為不必急求者。

    誠見夫我。

    急則虜緩我緩則虜急其機間不容髮。

    恐不知者或以欲速敗臣之謀也。

    要以秋盡為期。

    封事無有不結之局矣。

    夫撦酋物故。

    至今六年。

    封事不成。

    不得不待。

    豈以數月而不可待哉。

    臣報期雖寬。

    或結。

    局不至于秋盡亦不可知而臣不敢以速成自許者葢虜情變詐無常。

    前次撦酋之封。

     朝使臨邊。

    撦酋故意作難。

    不肯受 敕。

    自四月至七月。

    是時鄭襄□洛經畧之萬虜壓境要挾無厭。

    邊內亦聚兵將萬餘。

    環甲操兵。

    晝夜嚴防。

    糜費糧餉無筭。

    數月而後受封。

    今日之事。

    豈可容易。

    但當靜以俟之。

    不可期近功而先自撓也。

    漢趙充國之對宣帝雲。

    兵難隃度。

    馳至金城。

    圖上方畧。

    老成於邊事慎重如此。

    夫西羗易與耳。

    北虜之強。

    視西羗何止十倍。

    臣豈敢以易言之。

    故為 皇上陳其機宜如此。

    伏乞 敕下兵部議覆、行臣等遵行、則成封足以示重。

    而虜志亦不敢狎視矣 ○請嗣封爵以順夷情疏 臣看得嗣封事軆重大、計慮貴乎周詳、當即通行三鎮撫鎮兵備各道、從長酌議、蔔石兔既係嫡孫。

    即今請嗣。

    應否準從。

    各酋保結。

    可否憑信。

    嗣封之後。

    能否約束群夷。

    貢市機宜。

    有無克裨悠久。

    其蔔酋所遺龍虎將軍。

    應否與伊嫡子襲替。

    節封約法。

    作何申明。

    未盡事宜。

    作何議處。

    更革之始。

    先事未善者。

    作何改正、既封之後。

    後害將萌者。

    作何預防。

    并一應計處事宜查照撦力克襲封事例。

    明白回報。

    以憑具題。

    去後、續準廵撫大同右副都禦史汪可受咨扌?處山西布按二司兵備守廵冀北道按察使郭顯忠右參政韓策副使王述古僉事楊述程會呈職等議照北虜自俺荅解辮受封比屬國、四十年來、臣服如一、邊陲晏然、斯亦已事之明效巳、近雖撦酋物故、忠順繼亡、而貢市無擾、恭順有加、今蔔石兔既係虜王嫡孫、世及之典、爰有定序、既循往日請封之例、上乞 天朝錫爵之榮、卑辭款塞、備極恭懇、且又東西部落、同心保舉、願聽約束、永戴 天朝、今據各部酋襖兒都司吉能等率眾請 封前來、委應準從、呈乞早為具 題、以慰夷情、所遺龍虎將軍、應候蔔石兔生有嫡子襲替、以永堅順義之心、其封貢典禮、與夫市馬撫賞等項、業經三封成案具在、無容別議、合照先年定例、再一申飭、務期恪遵舊章、永堅誓盟、以勿負 朝廷爵賞之盛典可也、惟是夷狄犬羊、情形叵測、萬一請求無厭、勢必難從、卒有他虞、機難預料、似宜陳兵塞上、謹堠烽煙、預峙糗糈之儲、倍極兵將之選、礪刃秣馬以須、一以示赫濯之威、一以折驕悍之氣、要使操縱變化、我既得以制其進退之命、而機權莫測、彼自不得以逞要挾之技、庶 中國之體常尊、而黠虜之恭順世世無替等因到職、會同鎮守大同總兵官都督同知王威議照 國朝和戎事體。

    真有卓越千古者。

    無論 封賞名正。

    比於朝鮮等國無加隆。

    即督撫之所與虜王疋帛鬥粟。

    亦付以一紙曰賞單。

    較朝鮮移咨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