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北靈州西和漳縣。
皆所謂產鹽處也。
曬有場。
煎有竈貯有倉。
課有額。
行有方。
當其時。
歲召商開中入粟實塞下。
塞下粟無騰價焉。
則邊利也。
令商自為辦。
而國不聞輸將之費。
士飽馬騰扞圉疆固則國利也。
葢洪永間鹽一引。
所輸銀八分耳。
粟二鬥五升耳。
至輕也。
所司關給無留行。
此事不可卒復矣商人旦輸粟夕受鹽券交於左筐盈於右至便也食祿之家。
禁不得牟商利。
一切諸給悉絕之。
諸私鬻阻亂者論死。
至嚴也。
竈丁給鹵地。
給草蕩額鹽一引。
給米一石凖以錢鈔。
復其雜役。
至厚也利□盛行官鹽壅塞葢在無以收餘鹽也有餘鹽則官自出鈔收之下以資竈戶上以攬利柄至周也葢 國家鹺政。
操縱有權。
調度有法。
公平正大。
嚴密精詳。
商利而民亦利。
國足而邊亦足稱美善巳乃常股存積之設也。
自正統中始也。
常股七分以為常存積既行則常□必困矣而存積三分以待塞下之急倍償開中越次放支是居貨罔利則非體也乃輸之不粟而銀也。
不之塞下而之鹺司也自司農葉淇始也取目前之近利忘久遠之大計。
遂至邊儲資於內帑商跡絕於塞垣。
卒然有警。
倉皇召中。
類多觀望。
即有至者。
所入甚寡。
坐令儲蓄外空。
則非計也。
乃私竇之開也。
自弘正間始也或勳戚恩潭。
或權倖請求。
皆予以餘鹽。
容其夾帶。
而復有各年未盡。
名曰零鹽。
有掣餘積堆。
名曰所鹽。
一以供權要之報中。
侵商利。
虧國課。
則非法也。
乃商之困也。
自守支始也。
次同貫魚纍同積薪。
有數十年老死不得給。
至令兄弟妻子代支者。
則非便也。
乃竈丁之困也。
自總催始也。
場蕩歸其并兼鹽課為其乾沒。
竈丁不過總催家一傭而巳。
分業蕩然。
丐貸為生。
欲無逃亡。
不可得也。
乃額鹽之滯也。
自課重始也彼一引所輸銀至七錢五分重矣。
而且有配支。
有賣窩。
有科罰。
有勸借。
費貸不貲。
是以鹽價湧貴。
而人競趨私鹽。
欲正課無滯不可得也。
乃私鹽之行也。
自不行鈔法始也鈔法廢則縣官何術以收餘鹽餘鹽積而無所售則竈丁困乃曰挾餘鹽者絞貨私鹽者絞將能行乎行之而必。
即竈丁枵腹以斃。
不然。
即為變。
行之而不必欲餘鹽之利。
不為奸人橐中裝。
不可得也。
今江淮間鹽徒高檣大舶。
千百為聚行則烏飛。
止則狼踞。
輒殺傷官兵。
近方見告矣以今四方綱維不弛。
徼察有加焉。
猶尚如是有如一方有警。
如此曹者。
乘變而橫擊。
其何以弭之。
故鹽政之不修。
愚恐其患。
不獨邊計。
且移之社稷也。
嗟乎。
利弊之懸、洞若觀火、 祖宗之法、顜若畫一藉令在事者深攷而善提衡之何有於區區鹽政哉。
愚謹攷其始末詳其變遷以俟司國計者鏡焉 ◆說 宣府鎮總圖說 大同鎮總圖說 城垣主意 ○宣府鎮總圖說【宣府圖說】
公集雲代某人筆大同圖說亦係代作
宣鎮本秦漢上谷郡、其在 國初與遼為唇齒設開平衛置八驛自太寧予虜。
興和旋廢後。
以開平單弱無援。
徙衛獨石。
而宣遼聲援絕矣。
若論形勢。
紫荊控其南。
長城枕其北。
居庸左峙。
雲中右屏。
內拱 陵京。
外制胡虜西北一重鎮也其五路險隘景帝初議者欲棄獨石不守于忠肅力持故得不廢則獨石鎖鑰全鎮最急而青泉馬營等處或虜大舉所繇入稱要害雲中路葛峪青邊諸地。
與西路張家口西陽河一帶為最衝。
而東路四海冶周四溝諸險次之。
曩西路之扃不嚴。
則洪蔚急。
北路之藩不固。
則延永急從金家莊以寇龍門。
則沙城麻峪急從大白陽以寇趙州。
則雞陽新城急。
繇海子口入西海冶。
則南而黃花。
西而永寧。
不得安枕臥也。
自欵貢以來。
虜不闌入。
而宣鎮幸息肩。
今按行沿邊若幹裡。
高墉崇堡列城聯臺分兵建將。
既飭且完。
北門之勢於今為壯矣。
乃過計者。
謂史車二屬夷。
散處內地。
人能漢語。
孰我蹊徑。
邇者潛媚大種。
獻女結驩。
撫賞厚薄。
易生恩怨。
為肘腋之虞俺荅欵貢之初□臣擁護史車二夷甚力被心德我撫而用之當得其力不知各夷內附世作藩籬巳二百餘年苐豊其糧餼時其撫賞間察其一二材智者優卹之朝得。
其心夕資其力固甚易也或又謂上谷邊外。
鹹為黠虜部落。
哈酋咆哮尤難駕馭顧夷性貪惏。
可□以餌。
彼嗜漢財物。
因欵市羈之。
其縧縼在乎我耳。
所慮者備久而懈。
豺狼之心易生。
撫久而驕。
谿壑之欲難饜宣兵素號敢戰。
然熙恬不用。
玩愒日月。
將校無校閱之勤伍鮮鬪擊之志。
能無銷鑠鈍敝。
一朝行不能受甲乎。
聞弘治中。
宣鎮積粟茭至六七年。
少不下三四年。
以今之積不逮遠甚。
廼有謂鎮鉅京師僅三百餘裡。
即有急穵運可行是直一時之權非為宣府計長久者夫惟撫而毋懈其所以守。
守而毋忘其所以戰。
訓練以待發。
儲峙以待饟。
宣鎮無憂而 陵京之背長鞏固矣。
譚者又謂開平之轉運難繼。
則當徙三衛以易大寧。
大寧之巢穴不除。
則當通宣遼以為絕塞。
嗟乎此兩筴者。
姑蓄以竢時可也。
○大同鎮總圖說【大同圖說】
大同本秦漢雲中郡、 國初設大同府封代王焉、平坡峻坂。
用武之地。
雲中為太原屏蔽自五代以來為重地北遏三胡。
西藩三晉而南為三關扞葢自昔華夷互爭疆場所必守者也長城久圯。
障塞滅絕。
虜騎奄入。
直至城下。
往時左右兩衛之堡未增。
內外五堡之規未拓。
新平坪遠淪於沙漠威遠井坪孤懸無援藺石渠答湮沒。
而木柴僵落之界。
悉棄置不飭。
虜廼乘間數侵軼。
而中國不得安。
今按行沿邊六百裡。
設險為防。
墻臺城堡。
棊置星列。
將士畫地而守之自欵貢以後市場為制虜要務全鎮三市場而督撫專論其二。
法制周備。
武衛精嚴。
葢亦稱金湯巳而議者猶以為未可輟慮良亦有說虜在套中而平虜西連老營堡。
與邊關近虜一出套即涉大同之境至逼也蠲恤頻繁告災種接。
居者有轉徙之憂。
戍者有疏畧之虞。
詩不雲乎。
綢繆牖戶。
綢繆雲者豈一補苴一杜塞之為巳足哉。
夫惟規近豫遠經始圖終窒於將萌。
葺於未敝相時擇宜。
不餘力而讓便。
則西北永無慮憂。
而東南畿甸。
庶其奠枕乎。
若夫士卒憍驁如往日脫巾呌呼。
此風未必盡殄。
昔恭襄許公論以正紀綱明法令為第一義。
是亦在事者所當留心也。
○城垣主意【城垣】
南工部設主政一人、專筦內外城垣三歲而代歲費有至萬四千金者、少有萬計問之胥吏曰經費也每歲春秋雨閱城、司空與司馬內外守備給事中禦史期日分道而行冗費無謂日中會食食罷而散戊戌秋告竣、餘攝事陪閱、匠作隨行、餘所至輒詰之、間抶其不勉者故事秋閱後率輟工、涉冬及春閱壞度費為之估計估定然後修、是時嘉善陳君攝城垣、餘謂之曰天未寒工何為輟。
惟是繁鉅者以待來年若尺寸之罅隙。
數甓數瓦之費。
一手一足之力。
宜及今修補。
而令匠作曰。
吾尚欲閱也。
仲冬餘再與陳君閱內城則來年即不修可矣即欲完美不過一二百金足矣。
閱外城繇內馬道行、城亦可觀、及至一門。
餘步出城視之。
則敝甚瓦甓俱無始知所修止一面閱之所見而所不見者未嘗修也豈有以一面之城而不壞者葢緣諸公閱時。
惟輿皂所導不夾城而行內行則俱內而遺外外行則俱外而遺內官作胥吏。
掩飾乾沒利其工料以潤私家為日巳久故歲修歲壞。
迄無了期。
國家無名之費如此等類者不可勝計也葢餘竊笑工部之修城有似饔飧饔未巳也曰夕且復飧。
飧未巳也。
曰旦且復饔古人論讀書。
當與作別計餘謂城垣亦然夫城垣亦人家樊牆之鉅者耳。
人家樊牆遠者百年近者數十年。
未聞歲歲修者凡作事必先立意工部以歲修為令甲以萬金為經費立意舛矣沿襲因循。
莫知其非也餘意欲無時不修欲一修不復修夫一官三年。
專且久矣。
何物城垣。
獨不底績乎餘視內城堅完無庸修。
不宜動輒稱內外二城飾虗聲以滋費也。
外城十四門。
有易完有難完。
當先從其易者。
併集工作完一門。
復修一門。
約三四歲皆完可無修。
即修而費少矣而餘欲主政虎外城非典禮白事毋旅揖、時時乘筍輿往來廵行以工作畚鍤自隨工無間歇。
隆冬而後止。
百凡器械瓦甓灰泥之類。
無不經心經目。
三年不離城垣之下三年之後。
委官可罷。
匠作可散。
窯可撒營繕之帑可緘矣。
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六十終
皆所謂產鹽處也。
曬有場。
煎有竈貯有倉。
課有額。
行有方。
當其時。
歲召商開中入粟實塞下。
塞下粟無騰價焉。
則邊利也。
令商自為辦。
而國不聞輸將之費。
士飽馬騰扞圉疆固則國利也。
葢洪永間鹽一引。
所輸銀八分耳。
粟二鬥五升耳。
至輕也。
所司關給無留行。
此事不可卒復矣商人旦輸粟夕受鹽券交於左筐盈於右至便也食祿之家。
禁不得牟商利。
一切諸給悉絕之。
諸私鬻阻亂者論死。
至嚴也。
竈丁給鹵地。
給草蕩額鹽一引。
給米一石凖以錢鈔。
復其雜役。
至厚也利□盛行官鹽壅塞葢在無以收餘鹽也有餘鹽則官自出鈔收之下以資竈戶上以攬利柄至周也葢 國家鹺政。
操縱有權。
調度有法。
公平正大。
嚴密精詳。
商利而民亦利。
國足而邊亦足稱美善巳乃常股存積之設也。
自正統中始也。
常股七分以為常存積既行則常□必困矣而存積三分以待塞下之急倍償開中越次放支是居貨罔利則非體也乃輸之不粟而銀也。
不之塞下而之鹺司也自司農葉淇始也取目前之近利忘久遠之大計。
遂至邊儲資於內帑商跡絕於塞垣。
卒然有警。
倉皇召中。
類多觀望。
即有至者。
所入甚寡。
坐令儲蓄外空。
則非計也。
乃私竇之開也。
自弘正間始也或勳戚恩潭。
或權倖請求。
皆予以餘鹽。
容其夾帶。
而復有各年未盡。
名曰零鹽。
有掣餘積堆。
名曰所鹽。
一以供權要之報中。
侵商利。
虧國課。
則非法也。
乃商之困也。
自守支始也。
次同貫魚纍同積薪。
有數十年老死不得給。
至令兄弟妻子代支者。
則非便也。
乃竈丁之困也。
自總催始也。
場蕩歸其并兼鹽課為其乾沒。
竈丁不過總催家一傭而巳。
分業蕩然。
丐貸為生。
欲無逃亡。
不可得也。
乃額鹽之滯也。
自課重始也彼一引所輸銀至七錢五分重矣。
而且有配支。
有賣窩。
有科罰。
有勸借。
費貸不貲。
是以鹽價湧貴。
而人競趨私鹽。
欲正課無滯不可得也。
乃私鹽之行也。
自不行鈔法始也鈔法廢則縣官何術以收餘鹽餘鹽積而無所售則竈丁困乃曰挾餘鹽者絞貨私鹽者絞將能行乎行之而必。
即竈丁枵腹以斃。
不然。
即為變。
行之而不必欲餘鹽之利。
不為奸人橐中裝。
不可得也。
今江淮間鹽徒高檣大舶。
千百為聚行則烏飛。
止則狼踞。
輒殺傷官兵。
近方見告矣以今四方綱維不弛。
徼察有加焉。
猶尚如是有如一方有警。
如此曹者。
乘變而橫擊。
其何以弭之。
故鹽政之不修。
愚恐其患。
不獨邊計。
且移之社稷也。
嗟乎。
利弊之懸、洞若觀火、 祖宗之法、顜若畫一藉令在事者深攷而善提衡之何有於區區鹽政哉。
愚謹攷其始末詳其變遷以俟司國計者鏡焉 ◆說 宣府鎮總圖說 大同鎮總圖說 城垣主意 ○宣府鎮總圖說
興和旋廢後。
以開平單弱無援。
徙衛獨石。
而宣遼聲援絕矣。
若論形勢。
紫荊控其南。
長城枕其北。
居庸左峙。
雲中右屏。
內拱 陵京。
外制胡虜西北一重鎮也其五路險隘景帝初議者欲棄獨石不守于忠肅力持故得不廢則獨石鎖鑰全鎮最急而青泉馬營等處或虜大舉所繇入稱要害雲中路葛峪青邊諸地。
與西路張家口西陽河一帶為最衝。
而東路四海冶周四溝諸險次之。
曩西路之扃不嚴。
則洪蔚急。
北路之藩不固。
則延永急從金家莊以寇龍門。
則沙城麻峪急從大白陽以寇趙州。
則雞陽新城急。
繇海子口入西海冶。
則南而黃花。
西而永寧。
不得安枕臥也。
自欵貢以來。
虜不闌入。
而宣鎮幸息肩。
今按行沿邊若幹裡。
高墉崇堡列城聯臺分兵建將。
既飭且完。
北門之勢於今為壯矣。
乃過計者。
謂史車二屬夷。
散處內地。
人能漢語。
孰我蹊徑。
邇者潛媚大種。
獻女結驩。
撫賞厚薄。
易生恩怨。
為肘腋之虞俺荅欵貢之初□臣擁護史車二夷甚力被心德我撫而用之當得其力不知各夷內附世作藩籬巳二百餘年苐豊其糧餼時其撫賞間察其一二材智者優卹之朝得。
其心夕資其力固甚易也或又謂上谷邊外。
鹹為黠虜部落。
哈酋咆哮尤難駕馭顧夷性貪惏。
可□以餌。
彼嗜漢財物。
因欵市羈之。
其縧縼在乎我耳。
所慮者備久而懈。
豺狼之心易生。
撫久而驕。
谿壑之欲難饜宣兵素號敢戰。
然熙恬不用。
玩愒日月。
將校無校閱之勤伍鮮鬪擊之志。
能無銷鑠鈍敝。
一朝行不能受甲乎。
聞弘治中。
宣鎮積粟茭至六七年。
少不下三四年。
以今之積不逮遠甚。
廼有謂鎮鉅京師僅三百餘裡。
即有急穵運可行是直一時之權非為宣府計長久者夫惟撫而毋懈其所以守。
守而毋忘其所以戰。
訓練以待發。
儲峙以待饟。
宣鎮無憂而 陵京之背長鞏固矣。
譚者又謂開平之轉運難繼。
則當徙三衛以易大寧。
大寧之巢穴不除。
則當通宣遼以為絕塞。
嗟乎此兩筴者。
姑蓄以竢時可也。
○大同鎮總圖說
用武之地。
雲中為太原屏蔽自五代以來為重地北遏三胡。
西藩三晉而南為三關扞葢自昔華夷互爭疆場所必守者也長城久圯。
障塞滅絕。
虜騎奄入。
直至城下。
往時左右兩衛之堡未增。
內外五堡之規未拓。
新平坪遠淪於沙漠威遠井坪孤懸無援藺石渠答湮沒。
而木柴僵落之界。
悉棄置不飭。
虜廼乘間數侵軼。
而中國不得安。
今按行沿邊六百裡。
設險為防。
墻臺城堡。
棊置星列。
將士畫地而守之自欵貢以後市場為制虜要務全鎮三市場而督撫專論其二。
法制周備。
武衛精嚴。
葢亦稱金湯巳而議者猶以為未可輟慮良亦有說虜在套中而平虜西連老營堡。
與邊關近虜一出套即涉大同之境至逼也蠲恤頻繁告災種接。
居者有轉徙之憂。
戍者有疏畧之虞。
詩不雲乎。
綢繆牖戶。
綢繆雲者豈一補苴一杜塞之為巳足哉。
夫惟規近豫遠經始圖終窒於將萌。
葺於未敝相時擇宜。
不餘力而讓便。
則西北永無慮憂。
而東南畿甸。
庶其奠枕乎。
若夫士卒憍驁如往日脫巾呌呼。
此風未必盡殄。
昔恭襄許公論以正紀綱明法令為第一義。
是亦在事者所當留心也。
○城垣主意
惟是繁鉅者以待來年若尺寸之罅隙。
數甓數瓦之費。
一手一足之力。
宜及今修補。
而令匠作曰。
吾尚欲閱也。
仲冬餘再與陳君閱內城則來年即不修可矣即欲完美不過一二百金足矣。
閱外城繇內馬道行、城亦可觀、及至一門。
餘步出城視之。
則敝甚瓦甓俱無始知所修止一面閱之所見而所不見者未嘗修也豈有以一面之城而不壞者葢緣諸公閱時。
惟輿皂所導不夾城而行內行則俱內而遺外外行則俱外而遺內官作胥吏。
掩飾乾沒利其工料以潤私家為日巳久故歲修歲壞。
迄無了期。
國家無名之費如此等類者不可勝計也葢餘竊笑工部之修城有似饔飧饔未巳也曰夕且復飧。
飧未巳也。
曰旦且復饔古人論讀書。
當與作別計餘謂城垣亦然夫城垣亦人家樊牆之鉅者耳。
人家樊牆遠者百年近者數十年。
未聞歲歲修者凡作事必先立意工部以歲修為令甲以萬金為經費立意舛矣沿襲因循。
莫知其非也餘意欲無時不修欲一修不復修夫一官三年。
專且久矣。
何物城垣。
獨不底績乎餘視內城堅完無庸修。
不宜動輒稱內外二城飾虗聲以滋費也。
外城十四門。
有易完有難完。
當先從其易者。
併集工作完一門。
復修一門。
約三四歲皆完可無修。
即修而費少矣而餘欲主政虎外城非典禮白事毋旅揖、時時乘筍輿往來廵行以工作畚鍤自隨工無間歇。
隆冬而後止。
百凡器械瓦甓灰泥之類。
無不經心經目。
三年不離城垣之下三年之後。
委官可罷。
匠作可散。
窯可撒營繕之帑可緘矣。
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六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