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八

關燈
論。

    四萬頃之數。

    幾跨一府數州縣之地。

    目今廢地無有。

    田何從給。

    且 祖宗朝未有過數千頃者四萬頃之例。

    止自景潞二府。

    今所奏上其于四萬歲課。

    業如潞府矣。

    諸臣之奉命巳恭。

    而將事最稱矣。

    如是而猶取盈焉不止漢明帝曰吾子豈可與先帝子等正合當日之規豈子之愛可特加諸弟之上耶豈累朝之待子皆不必厚而皇上之待子獨當加異耶臣誠不願福王之初就藩。

    偏有此渝涯之分量也。

    至自行徵收。

    則又 祖制所嚴禁。

    臣查會典一則曰親王原有額設官攢。

    布按二司督同長史兩平收受。

    一則曰曰王府官員內使旗挍管莊人等幹預撥置、并擅自差人下府州縣催徵騷擾者、旗挍人等發邊衛充軍、官員內使監候奏請發落、若轉導及布按廵守縱容不舉、并府州縣聽從差人騷擾者俱參問。

    此非徒為愛小民也正所以愛王國而樽節之安全之不使其張威流毒小虧盛美也 皇上顧不念此。

    而反欲令自徵收。

    貽福王以大不安耶。

    萬一騷擾生患。

    此時而欲一一奏請。

    纔行禁戢。

    不巳晚耶。

    臣等一諍之不能。

    而終年諍乎。

    且逐事事而諍乎。

    凡此皆非土田事也典制所在。

     皇上當思垂法則傳久遠。

    臣終不願 皇上之初封子輒有此駭眾之施為也。

    伏祈 皇上早諭欽天監選定吉日、中外臣工、庶可灑然袚濯行事。

    更祈 皇上動思典制。

    寧加裁約。

    毋遇索取。

    寧愛福王以德義。

    毋過狥之姑息。

    使中外臣工。

    曉然知 皇上之于籌筴明而計國家遠也。

    豈不休哉。

    臣今不及時言倐忽秋冬萬務冗劇、期之將迫、事之不戒、臣何所逃罪 ○題為儲教萬不可廢疏 出閣萬不容緩、懇乞聖明俯賜允行、以弘治本、以定人心事、儀制清吏司案呈到部臣、嘗竊聞諸人言凡占家運者。

    占其子孫之賢否而巳子孫賢否。

    雖子孫所自為。

    而祖父之教實先之。

    故民家苟有擔石之儲。

    無不思為課讀之計者。

    若其家溫業厚。

    而漫然置子孫于不教。

    則旁觀者無不駭而異之。

    其所與共休戚之人。

    無不捫心而憂之苦口畢力。

    而規勸之矣。

    然則皇太子皇長孫之為 皇上繼體。

    為天下根本。

    雖其聖性高明。

    得之天縱然世未有不由學問而可成身成德者。

    今見皇太子不出閣巳有年、皇長孫之出閣且無期、諸士民遠聽者之駭而異之、大小臣工朝夕在廷者之捫心而憂之、苦口畢力而規勸之者、宜如何迫切也、臣敢不殷勤其說於 皇上之前乎、臣不暇引前代。

    即我朝祖子孫。

    聚慶一堂。

    無如 成祖文皇帝。

    當時太子講學。

    即令太孫讀文華殿。

    後選名臣楊榮輩為講讀。

    又念太孫生長深宮。

    不習艱難特製務本訓示之。

    每一書成。

    輒以賜太子。

    及太孫。

    勤勤誡諭。

    其貽謀燕翼。

    最為弘懿。

    夫以 皇上之聚慶直 聖祖同符。

    豈非千載一時哉。

    然 聖祖之於儲訓。

    若日不暇給。

    而 皇上之於儲訓顧漠不加省。

     聖祖當幹戈倥偬之際。

    銳意琢磨。

    而 皇上以承平宴安之心。

    坐虛歲月。

    夫有非常之福祉。

    而反不免積非常之叢挫。

    臣愚之捫心而憂之。

    苦口畢力而規勸之者。

    更不宜在諸臣後矣。

    臣前業具疏懇請、未蒙 皇上俞發、序屬新秋、學應伊始、及茲而亟定出閣之期、臣愚猶以為晚、臣又伏讀 仁宗皇帝之對侍臣曰朕自十餘歲親侍 皇祖側。

    見所製 祖訓。

    皆數更易而成。

    凡閒暇即召太孫及諸世子於前。

    分條逐事。

    委曲開諭。

    朕寤寐不忘。

    可見 祖宗家法。

    無不如是。

    而今顧尚缺如。

    夫令子孫有不學之名。

    義胡可訓。

    臣不能為 皇上解也。

    貽國家以不學之弊。

    漸胡可長。

    臣不忍為 皇上願也。

    古雲正其本萬事理、又雲一人元良、萬國以貞、夫一事舉而百事舉。

    一事廢而百事廢者。

    誠無如務學之為急。

     ○題為恭承恩詔謹條鈴束楚宗事【處置楚宗】 臣等竊惟當今最寃最憤、眾所共求什者、無如幽禁楚宗、群臣叩閽疏請、不啻數十章巳、昨邸報文書房傳示內閣聖諭、敷天之下、罔不懽若更生、所以蘇枯潤朽、培宗社之休、永永無極、臣等何幸躬逢其美、至楚宗什放一節、使十餘年橫被之災、四十餘人久沉之命、一旦出幽桱而光明、脫禽獸而人道、豈唯溥天下宗盟鹹加額頌戴、即 二祖列宗在天之靈、亦且是憑是依、嘉有此盛事也、臣等又何容贊嘆、但臣屬在署禮、宗藩約束、乃其職掌、 皇上憐憫諸宗、寃繫日久、既蕩之以弘仁、尤當輯之以大義、臣等何敢不累為條布以明聖澤、先是四十一年奉有聖旨會議楚宗事、中有英議等高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