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壽亭侯持送雷雨中。
幼敏慧,年十三知名。
庚午,試南闱,已拟第一;知貢舉者争不可,竟落。
壬午,舉于鄉;明年,捷南宮。
蓋自曙為名士者三十年,困棘闱者九而始一遇。
甲申,曙家居聞變,與徐太史汧、顧同年鹹正草檄讨其鄉之從賊某者,義聲着三吳。
乙酉,就選南都,得南昌知縣,不果行。
六月,自浙歸吳,丁外艱,護髮蠡口,絕迹城市;當事心銜之。
而往從賊蒙讨者益恨不欲與曙俱生,倡言諸當事:『曙等必欲為忠臣,可畏』!丁亥六月,撫軍使人即曙伺虛實,曙呼偵者入,露髮示之曰:『吾頭可付,一莖髮不與也。
負髮者在,若可令某自來』!偵者如曙言告撫軍。
十三日,乘吳鴻、欽浩事,猝拘曙蠡口,并繫二子蕃、荪于郡城。
曙訣母曰:『兒今日以忠報吾君,以得為忠臣報吾母』。
顧蕃、荪:『吾以身诏矣』!佔絕命一詞,灑泣去。
比見撫軍,南向立。
左右聲曰「屈膝」;曙怒叱之:『屈誰膝!我世受國恩,起義複仇其分。
惜父死未葬、生母在堂,今死不足塞責』!語不擇音。
卒箠楚下,頭創血濡地,曙不為屈。
縛谳金陵,人見有衣冠長丈餘者随其後,異之;謂生時夢中之人翼之也。
清臬坐鞫曙為明兩榜,曙以義督之。
引谒内院,為極陳先皇帝恩眷種種語。
未卒,辄引獄候報。
時二子亦被繫,曙慮同死,書以決之;有雲:『我為忠臣,汝為孝子;當作吉祥善事觀,弗以為苦』!獄中倣文信國,亦自為年譜。
而從父劉晉允百艱難為奔走,幾不免。
久之,複與子書曰:『吾得死所矣!先帝自從社稷,吾死不愧為先帝臣。
先座師汪先生文烈從容殉節,同門孟章明從之、顧鹹建繼之。
吾死,不愧為汪夫子門人,孟、顧兩君子同年及友。
吾先世仲理公政以解首出方正學之門,後靖難兵起,不食七日,嘔血死。
吾死,不愧為先靖節裔。
吾祖母胡與從祖母,兄弟也;偕苦寡,邀恩得旌雙節。
吾死,不愧為兩節母孫。
吾得死所矣;死若不識,觀吾左膊創痕。
初,汝祖疾笃,吾刲寸肉以療,此不化耳』。
告刑者:『善語諸公,吾劉某今日死歡喜』!連呼二祖、列宗而盡。
二子得免死——為丁亥九月之十有九日。
·續孔教,處州衛世襲指揮。
甲申國變,即捐赀集義旅,守衛本州。
丙戌,北兵入括蒼,力不敵;乃散家資,與麾下士入山避之。
有言孔教姓名于當道者;孔教命僕自言于太守曰:『續孔教固不剃頭,剃則甯死』!太守遣人捕之,索其資。
孔教手數金予之曰:『家赀向已散盡;今所存者,赀身物也。
除予就死前支給外,悉以予若』。
入見太守,不少屈。
太守亦心敬之,勸令去髮;孔教不可。
乃解至省,冠服雍容,談笑自若。
人問之曰:『何惜髮乃爾』?曰:『餘欲往見先皇帝故爾』。
比至省,撫按亦勸之曰:『去髮即可得生』。
孔教堅不肯;曰:『江山已失,何惜一頭』!遂笑而受戮。
·沈履祥,字其旋,浙江慈谿人。
崇祯丁醜進士,授侯官知縣,憂去;補瓯甯。
乙酉,魯王監國,以禦史奉差台州運米,因留台。
明年六月,紹興失守,監國複至台入海,履祥不及扈駕。
清兵至台,台人皆奉令剃髮,履祥獨否。
遂與總戎李唐禧同被執。
欲降之,履祥不屈;口占一律,有「山河破碎遺今恨,家室飄零任去塵」之句。
收獄。
尋赴刑,索明冠帶,西向拜者再、南向拜者再,然後出,談笑不改色。
唐禧,松江金山衛指揮,欽命總理恢剿浙直總兵;亦以護髮死之。
·邝露,字湛若,廣東南海人。
少有才名,為諸生,縱放不羁,喜诙諧。
工書,嘗以五家書法。
應督學歲試,□劣棄去。
遊吳、越、燕、趙,睥睨一時。
為詩綿麗清和,婉而多風。
鶴然俦伍之中,緩熊清言,有晉代風流;故一時少年争慕效之。
永曆初,以薦,授中書舍人;不屑也。
清初下廣,護髮還鄉裡。
庚寅冬,清複入廣,露幅巾缟衣,抱其所愛綠绮古琴步。
遇兵中途,褫其衣巾盡,乃赤身仍抱琴立,甚雨中不去。
兵以刃睨之,露曰:『此何物,乃以相戲』!兵以為瘋,釋之。
剃髮令下,曰:『豈有此理』!走入官衙,懸樹死——時年四十有七也。
·蔡孺法,浙德清諸生也。
乙酉至九月,諸義敗,無不奉令剃髮;有不奉令,鄉之人群妒發之。
故非深山密林,無漏者;又強無賴,每指為奇貨,索金錢。
孺法獨抗不如制,群以其素剛幹畏之。
舉兵二百餘舟,走應陳萬良德清城下。
戰不利,徐懋功死之,萬良脫,孺法亦亡去。
清當事蹟縛其父與弟,索孺法。
孺法出,髮猶在頂;争曰:『獨孺法受江東命,事不遂,當死。
父、弟常苦诤我』!因活父、弟而孺法死。
石匮書曰:餘嘗讀「文文山集」,有剃髮詩雲:『回看鬓少原非我,隻要心存尚是人』;則文山亦曾剃髮。
諸君子之死護髡頭至以身殉,非謂此髮不剃,為勝過文山;第恐文山之髮一落、文山之心與髮俱落,故不若留發殺身,反得保全。
此魯男子之所以善學柳下惠也。
嗚呼,難哉!
幼敏慧,年十三知名。
庚午,試南闱,已拟第一;知貢舉者争不可,竟落。
壬午,舉于鄉;明年,捷南宮。
蓋自曙為名士者三十年,困棘闱者九而始一遇。
甲申,曙家居聞變,與徐太史汧、顧同年鹹正草檄讨其鄉之從賊某者,義聲着三吳。
乙酉,就選南都,得南昌知縣,不果行。
六月,自浙歸吳,丁外艱,護髮蠡口,絕迹城市;當事心銜之。
而往從賊蒙讨者益恨不欲與曙俱生,倡言諸當事:『曙等必欲為忠臣,可畏』!丁亥六月,撫軍使人即曙伺虛實,曙呼偵者入,露髮示之曰:『吾頭可付,一莖髮不與也。
負髮者在,若可令某自來』!偵者如曙言告撫軍。
十三日,乘吳鴻、欽浩事,猝拘曙蠡口,并繫二子蕃、荪于郡城。
曙訣母曰:『兒今日以忠報吾君,以得為忠臣報吾母』。
顧蕃、荪:『吾以身诏矣』!佔絕命一詞,灑泣去。
比見撫軍,南向立。
左右聲曰「屈膝」;曙怒叱之:『屈誰膝!我世受國恩,起義複仇其分。
惜父死未葬、生母在堂,今死不足塞責』!語不擇音。
卒箠楚下,頭創血濡地,曙不為屈。
縛谳金陵,人見有衣冠長丈餘者随其後,異之;謂生時夢中之人翼之也。
清臬坐鞫曙為明兩榜,曙以義督之。
引谒内院,為極陳先皇帝恩眷種種語。
未卒,辄引獄候報。
時二子亦被繫,曙慮同死,書以決之;有雲:『我為忠臣,汝為孝子;當作吉祥善事觀,弗以為苦』!獄中倣文信國,亦自為年譜。
而從父劉晉允百艱難為奔走,幾不免。
久之,複與子書曰:『吾得死所矣!先帝自從社稷,吾死不愧為先帝臣。
先座師汪先生文烈從容殉節,同門孟章明從之、顧鹹建繼之。
吾死,不愧為汪夫子門人,孟、顧兩君子同年及友。
吾先世仲理公政以解首出方正學之門,後靖難兵起,不食七日,嘔血死。
吾死,不愧為先靖節裔。
吾祖母胡與從祖母,兄弟也;偕苦寡,邀恩得旌雙節。
吾死,不愧為兩節母孫。
吾得死所矣;死若不識,觀吾左膊創痕。
初,汝祖疾笃,吾刲寸肉以療,此不化耳』。
告刑者:『善語諸公,吾劉某今日死歡喜』!連呼二祖、列宗而盡。
二子得免死——為丁亥九月之十有九日。
·續孔教,處州衛世襲指揮。
甲申國變,即捐赀集義旅,守衛本州。
丙戌,北兵入括蒼,力不敵;乃散家資,與麾下士入山避之。
有言孔教姓名于當道者;孔教命僕自言于太守曰:『續孔教固不剃頭,剃則甯死』!太守遣人捕之,索其資。
孔教手數金予之曰:『家赀向已散盡;今所存者,赀身物也。
除予就死前支給外,悉以予若』。
入見太守,不少屈。
太守亦心敬之,勸令去髮;孔教不可。
乃解至省,冠服雍容,談笑自若。
人問之曰:『何惜髮乃爾』?曰:『餘欲往見先皇帝故爾』。
比至省,撫按亦勸之曰:『去髮即可得生』。
孔教堅不肯;曰:『江山已失,何惜一頭』!遂笑而受戮。
·沈履祥,字其旋,浙江慈谿人。
崇祯丁醜進士,授侯官知縣,憂去;補瓯甯。
乙酉,魯王監國,以禦史奉差台州運米,因留台。
明年六月,紹興失守,監國複至台入海,履祥不及扈駕。
清兵至台,台人皆奉令剃髮,履祥獨否。
遂與總戎李唐禧同被執。
欲降之,履祥不屈;口占一律,有「山河破碎遺今恨,家室飄零任去塵」之句。
收獄。
尋赴刑,索明冠帶,西向拜者再、南向拜者再,然後出,談笑不改色。
唐禧,松江金山衛指揮,欽命總理恢剿浙直總兵;亦以護髮死之。
·邝露,字湛若,廣東南海人。
少有才名,為諸生,縱放不羁,喜诙諧。
工書,嘗以五家書法。
應督學歲試,□劣棄去。
遊吳、越、燕、趙,睥睨一時。
為詩綿麗清和,婉而多風。
鶴然俦伍之中,緩熊清言,有晉代風流;故一時少年争慕效之。
永曆初,以薦,授中書舍人;不屑也。
清初下廣,護髮還鄉裡。
庚寅冬,清複入廣,露幅巾缟衣,抱其所愛綠绮古琴步。
遇兵中途,褫其衣巾盡,乃赤身仍抱琴立,甚雨中不去。
兵以刃睨之,露曰:『此何物,乃以相戲』!兵以為瘋,釋之。
剃髮令下,曰:『豈有此理』!走入官衙,懸樹死——時年四十有七也。
·蔡孺法,浙德清諸生也。
乙酉至九月,諸義敗,無不奉令剃髮;有不奉令,鄉之人群妒發之。
故非深山密林,無漏者;又強無賴,每指為奇貨,索金錢。
孺法獨抗不如制,群以其素剛幹畏之。
舉兵二百餘舟,走應陳萬良德清城下。
戰不利,徐懋功死之,萬良脫,孺法亦亡去。
清當事蹟縛其父與弟,索孺法。
孺法出,髮猶在頂;争曰:『獨孺法受江東命,事不遂,當死。
父、弟常苦诤我』!因活父、弟而孺法死。
石匮書曰:餘嘗讀「文文山集」,有剃髮詩雲:『回看鬓少原非我,隻要心存尚是人』;則文山亦曾剃髮。
諸君子之死護髡頭至以身殉,非謂此髮不剃,為勝過文山;第恐文山之髮一落、文山之心與髮俱落,故不若留發殺身,反得保全。
此魯男子之所以善學柳下惠也。
嗚呼,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