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左良玉列傳
甯南侯者,姓左氏,名良玉,字日崑山;遼東人也。
少起軍校,以斬級功,官遼東都司。
苦貧,常挾弓矢射生。
一日,道傍駝橐,馳馬劫取之,乃錦州軍裝也;坐法當斬。
适有丘磊者與同犯,願獨任之;良玉得免死。
既失官久之,無聊,乃走昌平軍門,求事中丞侯恂。
中丞常役使之,命以行酒。
冬至讌上陵朝官,良玉夜大醉,失四金卮。
旦日,谒中丞請罪。
中丞曰:『若七尺軀,豈任典客哉!吾向誤若,非若罪也』。
會大淩河圍急,诏下昌平軍赴救。
榆林人尤世威者為總兵官,入見中丞曰:『大淩河當天下勁兵處,圍不易解;世威當行。
今既以護陵不可。
公且遣将,誰當往者?中軍将王國靖,書生也;左右将軍,更不可任』。
中丞曰:『然則誰可』?世威曰:『獨左良玉可耳。
顧良玉方為走卒,奈何帥諸将』?中丞曰:『良玉誠任此,吾獨不能重良玉乎』?即夜遣世威前谕意。
漏下四鼓,中丞竟自詣良玉邸舍請焉。
良玉初聞世威往,以為捕之;繞床語曰:『得非丘磊事露耶』?走匿床下。
世威排闼呼曰:『左将軍,富貴至矣;速命酒飲我』!引出而谕以故,良玉失色戰慄。
移時乃定,跪世威前;世威且跪且掖起之,而中丞至,乃面與期。
诘旦,會轅門,大集諸将,以金三千兩送良玉行;賜之卮酒三、令箭一,曰:『三卮酒者,以三軍屬将軍也。
令箭如吾自行,諸将士勉聽左将軍命。
左将軍今已為副将軍,位諸将上;吾拜官疏,夜即發矣』!良玉既出,而以首叩轅門墀下曰:『此行倘不建功,當自刎其頭』!已而果連戰松山、杏山下,錄捷功第一,遂為總兵官。
良玉自起谪校至總兵,首尾僅歲餘,年三十二。
是時秦寇入豫,良玉當往剿,見中丞;中丞曰:『将軍建大功,殊不負我!欲有言以贈将軍,将軍奚字』?良玉曰:『無也』。
中丞笑曰:『豈有大将軍終身稱名者哉』!良玉拜以為請;中丞曰:『即崑山可矣』。
自此,乃号為「崑山将軍」。
良玉長身頳面,骁勇,善為左右射。
每戰,身先士卒。
既至豫,則向所苦賊帥一鬥榖、蠍子塊、滿天星等皆平。
最後戰懷慶,與督府意不合;乃歎曰:『吾即盡賊,安所見功乎』!遂陰縱之,而寇患始大。
熊文燦者,繼為督府,常受賊金而脫其圍,良玉尤輕之。
後楊嗣昌以閣部出視師,倚良玉不啻左右手,九調而九不至,嗣昌怏怏死。
丁啟睿代督師,則往來依違于其間,為良玉調遣文書,未始自出一令,時人謂之「左府幕客」。
然良玉立功最早,威名重一時,強兵勁馬皆在部下,流賊憚之,呼為「左爺爺」。
壬午,大出兵,與李自成戰朱仙鎮,三日夜而敗;良玉還軍襄陽。
初,良玉三過商丘,必令其下曰:『吾恩府主家在此,敢有擾及草木者斬』!入城谒侯中丞,拜伏如家人禮,不敢居于客位。
朝廷知之,乃以侯恂代丁啟睿督師;良玉大喜踴躍,遣其将金聲桓率兵五千迎督師。
督師既受命而朝廷中變,乃命督師拒河援汴,無赴良玉軍。
良玉欲率其軍三十萬觐督師于河北,督師知糧無所出,乃谕之曰:『将軍以兵三十萬稱盛,然止四萬在額受糧,實又未結度支。
今遠來就我固善,第散其衆則不可;若悉以來而自謀食,咫尺畿輔,将安求之』?卒不得與良玉軍會。
未幾,有媒孽之者,督師遂得罪,以呂大器代之。
良玉愠曰:『朝廷若早用侯公,良玉敢不盡死!今又罪侯公而以呂代,是疑我而欲圖之也』!自此意益離,遂往來江、楚為自監計,盡取諸鹽舡之在江者而掠其财;賊帥惠登相等皆附之,軍益
少起軍校,以斬級功,官遼東都司。
苦貧,常挾弓矢射生。
一日,道傍駝橐,馳馬劫取之,乃錦州軍裝也;坐法當斬。
适有丘磊者與同犯,願獨任之;良玉得免死。
既失官久之,無聊,乃走昌平軍門,求事中丞侯恂。
中丞常役使之,命以行酒。
冬至讌上陵朝官,良玉夜大醉,失四金卮。
旦日,谒中丞請罪。
中丞曰:『若七尺軀,豈任典客哉!吾向誤若,非若罪也』。
會大淩河圍急,诏下昌平軍赴救。
榆林人尤世威者為總兵官,入見中丞曰:『大淩河當天下勁兵處,圍不易解;世威當行。
今既以護陵不可。
公且遣将,誰當往者?中軍将王國靖,書生也;左右将軍,更不可任』。
中丞曰:『然則誰可』?世威曰:『獨左良玉可耳。
顧良玉方為走卒,奈何帥諸将』?中丞曰:『良玉誠任此,吾獨不能重良玉乎』?即夜遣世威前谕意。
漏下四鼓,中丞竟自詣良玉邸舍請焉。
良玉初聞世威往,以為捕之;繞床語曰:『得非丘磊事露耶』?走匿床下。
世威排闼呼曰:『左将軍,富貴至矣;速命酒飲我』!引出而谕以故,良玉失色戰慄。
移時乃定,跪世威前;世威且跪且掖起之,而中丞至,乃面與期。
诘旦,會轅門,大集諸将,以金三千兩送良玉行;賜之卮酒三、令箭一,曰:『三卮酒者,以三軍屬将軍也。
令箭如吾自行,諸将士勉聽左将軍命。
左将軍今已為副将軍,位諸将上;吾拜官疏,夜即發矣』!良玉既出,而以首叩轅門墀下曰:『此行倘不建功,當自刎其頭』!已而果連戰松山、杏山下,錄捷功第一,遂為總兵官。
良玉自起谪校至總兵,首尾僅歲餘,年三十二。
是時秦寇入豫,良玉當往剿,見中丞;中丞曰:『将軍建大功,殊不負我!欲有言以贈将軍,将軍奚字』?良玉曰:『無也』。
中丞笑曰:『豈有大将軍終身稱名者哉』!良玉拜以為請;中丞曰:『即崑山可矣』。
自此,乃号為「崑山将軍」。
良玉長身頳面,骁勇,善為左右射。
每戰,身先士卒。
既至豫,則向所苦賊帥一鬥榖、蠍子塊、滿天星等皆平。
最後戰懷慶,與督府意不合;乃歎曰:『吾即盡賊,安所見功乎』!遂陰縱之,而寇患始大。
熊文燦者,繼為督府,常受賊金而脫其圍,良玉尤輕之。
後楊嗣昌以閣部出視師,倚良玉不啻左右手,九調而九不至,嗣昌怏怏死。
丁啟睿代督師,則往來依違于其間,為良玉調遣文書,未始自出一令,時人謂之「左府幕客」。
然良玉立功最早,威名重一時,強兵勁馬皆在部下,流賊憚之,呼為「左爺爺」。
壬午,大出兵,與李自成戰朱仙鎮,三日夜而敗;良玉還軍襄陽。
初,良玉三過商丘,必令其下曰:『吾恩府主家在此,敢有擾及草木者斬』!入城谒侯中丞,拜伏如家人禮,不敢居于客位。
朝廷知之,乃以侯恂代丁啟睿督師;良玉大喜踴躍,遣其将金聲桓率兵五千迎督師。
督師既受命而朝廷中變,乃命督師拒河援汴,無赴良玉軍。
良玉欲率其軍三十萬觐督師于河北,督師知糧無所出,乃谕之曰:『将軍以兵三十萬稱盛,然止四萬在額受糧,實又未結度支。
今遠來就我固善,第散其衆則不可;若悉以來而自謀食,咫尺畿輔,将安求之』?卒不得與良玉軍會。
未幾,有媒孽之者,督師遂得罪,以呂大器代之。
良玉愠曰:『朝廷若早用侯公,良玉敢不盡死!今又罪侯公而以呂代,是疑我而欲圖之也』!自此意益離,遂往來江、楚為自監計,盡取諸鹽舡之在江者而掠其财;賊帥惠登相等皆附之,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