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二十二

關燈
在部,士無譁者。

    乃當甯營營苦不富強,而礦砂、楮币之說日聒于禦,元璐數争之未得也;柄臣又以是困之。

    元璐歎曰:『若使傳說化為膠鬲、夷吾化為孔桑,則吾甯就東海老耳』!西人湯若望挾伎巧,亦以開採進,元璐面折之;而大珰陰為内主。

    乃上疏曰:『古稱鑄山埒于煮海,原其利害,實相逕庭。

    其說有六:海挹注而已,山須發鑿勞費:一也。

    民多山居,百年墳墓、千家闾井,或望其氣,钁鋤及之:二也。

    形勢所在,動傷地脈:三也。

    自萬曆中年礦使為禍,海内惋痛;今複驿騷,群心易搖:四也。

    臣觀「萬曆會計錄」,據其所得,子母出入,常不償失;當時進奉,總屬民脂,非由地寶:五也。

    有礦卒必有礦賊,此輩一聚,不可複散,即與寇通:六也』。

    時遣中使從浙直收買桑穰,元璐告輔臣蔣德璟曰:『此事吾不能獨力,願公分任之』!乃先疏曰:『凡民間自取桑穰,皆因剪落餘條,于桑無害。

    今欽限迫急,朝使威嚴,所司望風,勢必就桑取皮,先蠶毀葉;此何等時,複堪騷動』!上猶豫;德璟疏亦入,乃辍不行。

    而噂■〈口沓〉者日益進,謂詞臣不任錢榖,勸上撤大司農還講幄。

    上曰:『倪尚書好官,肯任事。

    但時勢甚艱,未能速劾;即撤,誰代之者』?諸臣結舌。

    上一日品諸臣至計臣,笑曰:『計臣卻好,有心思做文字。

    且公忠體國,無如計臣者』。

    而諸臣排之不已,以楮币爌砂為太祖、神宗時盛事,鼓舞不倦,行之在人;捨此,則計臣坐窮矣。

    上沈思久之,乃诏『計臣元璐,着以原官照舊專任講職』。

    元璐笑曰:『是吾志也』!甲申二月,上禦經筵,元璐因陳生财大道。

    上疑諷己,辄诘曰:『今邊饷匮绌,生衆為疾,作何理會』?元璐徐曰:『皇上聖明,不妨經權互用。

    臣儒生,止知因民之情,藏富于國耳』。

    上不怿,元璐不引謝。

    翌日,上謂輔臣曰:『從來經筵,有問難而無诘責;昨日偶爾,是朕之過也』!元璐在經筵久,上方留意啟沃。

    每當元璐直講,必前席傾聽;常于講中直箴延儒、體仁之失,上怒,以手麾書,仰面倚幾坐。

    元璐益抒詞朗切,上乃稍前就案,卒霁容受焉。

     三月,賊犯阙急,勸上出東宮,循康王故事;不聽。

    又請以六十金募一士,得五百敢死,可破圍,召勤王師;亦以為無及。

    是日聞賊踰城,乃束帶向阙北謝天子、南謝太夫人;四拜畢,索酒入齋,與關神對酌三觥。

    出就廳事,南面受缳;題案雲:『南都尚可為!死,吾分也;慎勿棺衾,以志吾痛』!遂缢死。

    頃之,賊至,問公安在,則陳屍于堂矣;各稱「忠臣」,歎息而去。

     弘光元年,旌公忠第一,贈光祿大夫、太保、吏部尚書,謚「文正」;予祭六壇,有司造葬;建祠京師,曰「旌忠」 黃道周曰:『嗚呼,以天子十七載之知,不能使一詞臣進于咫尺;以五日三召之勤,不能從講幄緻其功:卒抱日星與虞淵同隕。

    嗚呼,豈非天乎!吏稱陸宣公為相,其所聽信,迺不如其為學士時。

    崔與之避位,智于文天祥;葉夢鼎之棄官,賢于謝枋得:是皆不然。

    天下之治亂、主臣之離合,皆有物焉司之。

    至于安身立命,或席藁以為胙封、或晨夕以為終古,七尺之根,麗于兩極,何可奪也!公當日相亦歾、不相亦歾,顧不以相歾者,使天下悽怆,思所以闆蕩之故。

    且使先帝在天顧念曰:「吾舊講官也!是多謗者,吾迺今知人」。

     石匮書曰:倪太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迺當死賊猖狂之際,卒不能出一策焉,下先帝于輪台之難。

    此臣之所以痛心疾首,重惜吾先帝,并惜吾太史也!蓋君死社稷,而臣死君;千古得死之正,無過此兩人,應無遺議。

    但論死于不能死之人,則死為泰山;論死于能死之人,則死又為鴻毛矣。

    嗚呼,若吾太吏者,豈可以一死卸其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