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子,兵譟于汝州,降賊李際遇陰通賊。
癸醜,賊率精騎大至,傳庭問計于諸将,高傑請戰;白廣恩曰:『我師困,宜駐;分據要害,步步為營,以薄賊易耳』。
傳庭恐賊遁,曰:『将軍何怯,獨不如高将軍耶』!廣恩不怿,引所部八千人去。
賊前鋒名「三堵牆」——一紅、一白、一黑,各七千二百人,來薄官軍。
接戰,陷賊伏中;賊乘之,官軍大敗,陷淖泥死者數千人。
高傑立嶺上,望曰:『不可支矣』!麾衆退,諸軍遂西走。
賊驅大隊疾追,一日馳走四百裡至于孟津;官軍死亡四萬餘人,盡喪其軍資、器仗。
傳庭與傑收散亡數千騎,渡垣曲,走河北。
初,賊驅難民誘官兵,斬獲皆良民也。
傳庭不知其詐,奏『賊中有逃歸者,言賊聞臣名,皆驚潰。
臣誓肅清楚、豫,不以一賊遺君父』。
上信之,因召對群臣,出傳庭疏示衆。
兵部侍郎張鳳翔獨言:『賊素狡多詐,示弱不可信。
且傳庭所統皆良将勁兵,不如為陛下留此家當』。
上目懾之。
群臣窺上意,争請命傳庭進剿。
未幾,果覆師;乃削傳庭職,充為軍官,扼守潼關,衆尚四萬。
十月,賊一隻虎陷阌鄉;趨至潼關,獲督師大纛。
賊以纛绐守關者,乘間突入,潼關陷;傳庭奔華陰。
李自成間道緣崖出潼關後夾攻,官軍大潰。
賊既入關西行,一隻虎複陷華陰,傳庭及白廣恩退屯渭南;賊合衆十萬陷渭南,傳庭沒于陣中,失所在。
·楊文嶽,四川人。
萬曆己未進士,官至河南總督。
闖賊圍汝甯,監軍孔貞會以川兵屯城東,文嶽以保定兵屯城西。
賊兵進攻,相拒一晝夜,川兵潰,保定兵不支;次早,四面環攻,戴闆扉以障矢石;雲梯如牆而立,鼓百道并登,執文嶽及分巡佥事王世琮于城頭。
文嶽、世琮厲聲罵賊,賊怒,縛文嶽、世琮,以大砲擊之,洞胸糜骨以死——世琮初授河南推官,屢卻賊,射矢貫耳不動,号「王鐵耳」。
賊屠士民數萬,燔燒邸舍無遺。
同時死難者,則有歸德府推官王世琰。
·宋一鶴,宛平人;為湖廣巡撫、都禦史。
一鶴貪懦巧谄,以楊嗣昌父名鶴,投揭自署其名曰「一鳥」。
流賊圍承天,知府開門迎賊;一鶴守下城,巷戰死之。
锺祥知縣蕭漢,有賢聲。
賊戒其部曰:『殺賢令者,死無赦』!乃幽之寺中,戒諸僧曰:『令若死,屠爾寺』!僧謹視之。
漢曰:『吾盡吾道,不礙汝法』!遂自經死之。
湖廣陷,一時死難者,則有襄陽兵備副使張克儉、黃州副使樊維城、襄陽府推官郦曰廣、随州知州徐世淳。
城破,賊入城,世淳埋印署後,勒馬巷戰;矢貫于頤、刀屬于頰,眼鼻橫斷,堕馬,右手握印箱、左手掣佩刀;賊铍刀交下,陷胸穴股以死。
·馮師孔,河南原武人。
萬曆丙辰進士。
崇祯癸未,以副都禦史巡撫陝西。
十月,賊陷臨潼;關中人心,所在瓦解。
師孔聞報,急入西安保守。
賊至城下,師孔督兵出戰,不利;人勸之曰:『盍去諸』!師孔曰:『地方官死地方,禮也』!登陴抗守,被執不屈,死之。
西安陷,一時司道死難者:布政使趙建極,萬曆己未進士,永甯人;按察使黃綱,天啟壬戌進士,光州人;督糧道蔺剛中,崇祯辛未進士,陵縣人;冀甯道毛文炳,崇祯戊辰進士,鄭州人;冀北道朱家仕,崇祯戊辰進士,臨洮人;巡甯道畢拱辰,萬曆丙辰進士,掖縣人;甯武道王胤懋,崇祯辛未進士,霸羁州人;商雒道黃世清;慶陽兵備道段複興;慶陽知府董琬;甘肅兵備道林日瑞,萬曆丙辰進士,銅山人;總兵郭天吉;同知藍台;太原知府孫康周,安丘人;太原同知李之清,廬陵人;中路同知吳镕;通判朱如寶,四川人;蒲城宗室知縣朱一統,平定州人;安邑舉人知縣房之屏,大興人;中□知縣華堞,渭南進士;知縣楊暄,高平人。
·徐标,山東濟甯人。
天啟乙醜進士,以佥都禦史巡撫保定。
流寇猖獗,上召保定巡撫徐标入對;标奏:『臣自江淮來,數千裡見城陷處,固蕩然一空;即有完城,僅餘四壁。
蓬蒿滿路,雞犬無聲,曾未遇一耕者。
土地人民,如今有幾!皇上亦何以緻治乎』!上欷歔泣下。
标又上言「屯田」及「車戰」諸策,上善之;遂令之任。
甲申正月,賊至真定;知府丘茂華先遣家人出城,标執茂華下獄。
标麾下中軍伺标登城畫守禦,劫标城外,殺之;出茂華。
茂華檄屬縣叛以待賊。
标居常以忠孝自砺,彙古今忠孝廉節,刻成一書進呈;賜留覽,有敕獎谕。
·劉熙祚,字仲緝,常州武進人。
天啟四年舉人;谒選,除興甯知縣。
興甯俗刁悍,民有茹「斷腸草」恐吓人。
得所欲,乃服解藥;否者死:而為所誣者,家立破。
熙祚嚴為之禁,犯者死勿問;而又令民得輸草以代贖锾,冀絕其種。
或曰:『草可盡乎』?熙祚曰:『不然;但使吾在事,而草不為毒。
繼吾者,同心行之勿懈,此風可絕矣』。
興學校、诘姦盜,境内乂安。
擢湖廣道監察禦史,巡按湖南;至永州,會部院莊祖誨催饷四集,賊乘之。
部院先行,委熙祚殿後。
賊望見偏裨跪白
癸醜,賊率精騎大至,傳庭問計于諸将,高傑請戰;白廣恩曰:『我師困,宜駐;分據要害,步步為營,以薄賊易耳』。
傳庭恐賊遁,曰:『将軍何怯,獨不如高将軍耶』!廣恩不怿,引所部八千人去。
賊前鋒名「三堵牆」——一紅、一白、一黑,各七千二百人,來薄官軍。
接戰,陷賊伏中;賊乘之,官軍大敗,陷淖泥死者數千人。
高傑立嶺上,望曰:『不可支矣』!麾衆退,諸軍遂西走。
賊驅大隊疾追,一日馳走四百裡至于孟津;官軍死亡四萬餘人,盡喪其軍資、器仗。
傳庭與傑收散亡數千騎,渡垣曲,走河北。
初,賊驅難民誘官兵,斬獲皆良民也。
傳庭不知其詐,奏『賊中有逃歸者,言賊聞臣名,皆驚潰。
臣誓肅清楚、豫,不以一賊遺君父』。
上信之,因召對群臣,出傳庭疏示衆。
兵部侍郎張鳳翔獨言:『賊素狡多詐,示弱不可信。
且傳庭所統皆良将勁兵,不如為陛下留此家當』。
上目懾之。
群臣窺上意,争請命傳庭進剿。
未幾,果覆師;乃削傳庭職,充為軍官,扼守潼關,衆尚四萬。
十月,賊一隻虎陷阌鄉;趨至潼關,獲督師大纛。
賊以纛绐守關者,乘間突入,潼關陷;傳庭奔華陰。
李自成間道緣崖出潼關後夾攻,官軍大潰。
賊既入關西行,一隻虎複陷華陰,傳庭及白廣恩退屯渭南;賊合衆十萬陷渭南,傳庭沒于陣中,失所在。
·楊文嶽,四川人。
萬曆己未進士,官至河南總督。
闖賊圍汝甯,監軍孔貞會以川兵屯城東,文嶽以保定兵屯城西。
賊兵進攻,相拒一晝夜,川兵潰,保定兵不支;次早,四面環攻,戴闆扉以障矢石;雲梯如牆而立,鼓百道并登,執文嶽及分巡佥事王世琮于城頭。
文嶽、世琮厲聲罵賊,賊怒,縛文嶽、世琮,以大砲擊之,洞胸糜骨以死——世琮初授河南推官,屢卻賊,射矢貫耳不動,号「王鐵耳」。
賊屠士民數萬,燔燒邸舍無遺。
同時死難者,則有歸德府推官王世琰。
·宋一鶴,宛平人;為湖廣巡撫、都禦史。
一鶴貪懦巧谄,以楊嗣昌父名鶴,投揭自署其名曰「一鳥」。
流賊圍承天,知府開門迎賊;一鶴守下城,巷戰死之。
锺祥知縣蕭漢,有賢聲。
賊戒其部曰:『殺賢令者,死無赦』!乃幽之寺中,戒諸僧曰:『令若死,屠爾寺』!僧謹視之。
漢曰:『吾盡吾道,不礙汝法』!遂自經死之。
湖廣陷,一時死難者,則有襄陽兵備副使張克儉、黃州副使樊維城、襄陽府推官郦曰廣、随州知州徐世淳。
城破,賊入城,世淳埋印署後,勒馬巷戰;矢貫于頤、刀屬于頰,眼鼻橫斷,堕馬,右手握印箱、左手掣佩刀;賊铍刀交下,陷胸穴股以死。
·馮師孔,河南原武人。
萬曆丙辰進士。
崇祯癸未,以副都禦史巡撫陝西。
十月,賊陷臨潼;關中人心,所在瓦解。
師孔聞報,急入西安保守。
賊至城下,師孔督兵出戰,不利;人勸之曰:『盍去諸』!師孔曰:『地方官死地方,禮也』!登陴抗守,被執不屈,死之。
西安陷,一時司道死難者:布政使趙建極,萬曆己未進士,永甯人;按察使黃綱,天啟壬戌進士,光州人;督糧道蔺剛中,崇祯辛未進士,陵縣人;冀甯道毛文炳,崇祯戊辰進士,鄭州人;冀北道朱家仕,崇祯戊辰進士,臨洮人;巡甯道畢拱辰,萬曆丙辰進士,掖縣人;甯武道王胤懋,崇祯辛未進士,霸羁州人;商雒道黃世清;慶陽兵備道段複興;慶陽知府董琬;甘肅兵備道林日瑞,萬曆丙辰進士,銅山人;總兵郭天吉;同知藍台;太原知府孫康周,安丘人;太原同知李之清,廬陵人;中路同知吳镕;通判朱如寶,四川人;蒲城宗室知縣朱一統,平定州人;安邑舉人知縣房之屏,大興人;中□知縣華堞,渭南進士;知縣楊暄,高平人。
·徐标,山東濟甯人。
天啟乙醜進士,以佥都禦史巡撫保定。
流寇猖獗,上召保定巡撫徐标入對;标奏:『臣自江淮來,數千裡見城陷處,固蕩然一空;即有完城,僅餘四壁。
蓬蒿滿路,雞犬無聲,曾未遇一耕者。
土地人民,如今有幾!皇上亦何以緻治乎』!上欷歔泣下。
标又上言「屯田」及「車戰」諸策,上善之;遂令之任。
甲申正月,賊至真定;知府丘茂華先遣家人出城,标執茂華下獄。
标麾下中軍伺标登城畫守禦,劫标城外,殺之;出茂華。
茂華檄屬縣叛以待賊。
标居常以忠孝自砺,彙古今忠孝廉節,刻成一書進呈;賜留覽,有敕獎谕。
·劉熙祚,字仲緝,常州武進人。
天啟四年舉人;谒選,除興甯知縣。
興甯俗刁悍,民有茹「斷腸草」恐吓人。
得所欲,乃服解藥;否者死:而為所誣者,家立破。
熙祚嚴為之禁,犯者死勿問;而又令民得輸草以代贖锾,冀絕其種。
或曰:『草可盡乎』?熙祚曰:『不然;但使吾在事,而草不為毒。
繼吾者,同心行之勿懈,此風可絕矣』。
興學校、诘姦盜,境内乂安。
擢湖廣道監察禦史,巡按湖南;至永州,會部院莊祖誨催饷四集,賊乘之。
部院先行,委熙祚殿後。
賊望見偏裨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