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十一

關燈
袁崇煥列傳 袁崇煥,廣西藤縣籍,東莞人。

    萬曆己未進士,為邵武縣令。

     天啟壬戌,升兵部職方司主事。

    時廣甯失陷,王化貞與熊廷弼逃歸,畫山海關為守;京師各官言及遼事,皆縮朒不敢任。

    崇煥獨攘臂請行,與閻鳴泰同出監軍山海。

    巡撫劉策議于山海關外掘壕塹,築備城關;左山右海,山麓硗确,不受鋤锸。

    崇煥創言守關當于關外守之,築城與掘壕俱不便,請罷。

    閣部孫承宗自請至關相度形勢,是崇煥言,掘壕議遂寝。

    朝議遂以孫承宗為經略,于關外恢複八城;崇煥移鎮甯遠。

     丙寅,北騎四十萬偪甯遠城,城中戍守數千人,兵勢單弱;城外有紅炮數門,無敢發者。

    崇煥事急,敕唐通判親自發炮。

    凡放紅大炮者,必于數百步外掘一土塹,火着線,即翻身下塹,可以免死;唐通判不曉其法,竟被震死。

    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并及黃龍幕,傷一裨王。

    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号哭奔去。

    捷聞,上大喜。

    拜崇煥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遼東;尋晉兵部右侍郎。

    遼東人謠曰:『苦了唐通判,好了袁崇煥』!丁卯,養病歸。

     崇祯踐祚,起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令地方官敦趨就道;遂于元年七月十四日至都。

    上禦平台,特宣崇煥并輔臣尚書、九卿等召對。

    上語崇煥曰:『女直跳梁十載,封疆淪陷,遼民塗炭。

    卿萬裡赴召,有何方略?具實奏聞』。

    崇煥對曰:『臣受皇上特達之知,注臣于萬裡之外。

    倘皇上假臣便宜,五年而東患可平、全遼可複,以報皇上』。

    上曰:『五年滅寇,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賞。

    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懸』!輔臣韓爌、劉鴻訓、李标、錢龍錫等奏曰:『崇煥肝膽識力,種種不凡,真奇男子也』!宗煥奏曰:『臣在外調度,所有奏聞,一憑閣臣處分;閣臣不可不着力主持』!上顧谕閣臣,閣臣奏曰:『敢不承命』!宗煥又奏曰:『邊事四十年蓄聚此局,原不易結;但皇上宵旰于上,正臣子枕戈待旦之秋。

    臣盡心竭力,約略五年。

    但五年之中,須事事核實:第一錢糧、第二器械,戶、工二部俱要悉心措置,以應臣手』。

    上顧谕兩部尚書,王家桢、張維樞奏曰:『敢不承命』!宗煥又奏曰:『臣承命在外,止以滅寇為事。

    五年之中,事變不一,還要吏、兵二部俱應臣手:所當用之人,選與臣用;所不當用之人,即與罷斥』。

    上顧谕兩部尚書,王永光、王在晉奏曰:『敢不承命』!宗煥又奏曰:『聖明在上,各部公忠,毫無不應臣手;但臣之力,制東事而有餘,調衆口而不足。

    一出君門,便成萬裡;忌功妒能,豈遂無人!即凜然于皇上之法度,不緻以權掣臣之肘,亦能以意亂臣之心』。

    上曰:『朕自主持,不必以浮言介意』,宗煥又奏曰:『有皇上主持,臣不孤立。

    諸臣果能實心任事,悉如臣請,臣若不能成功以複故土,何顔複見皇上!但臣學力疏淺,望皇上指示教訓』!上起立曰:『卿條對井井,不必謙讓』!閣臣奏曰:『此臣作法自别,向為縣令,不取一錢。

    天生此臣以為社稷,用佐皇上中興。

    乞皇上假以便宜,撤回王之臣、滿桂尚方劍,單賜崇煥,以一事權』。

    上然其言,傳谕兵部。

    上複呼崇煥近前,溫語谕之曰:『願卿早平外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