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長驅而東矣。
鳳陽陵有聲如雷者數月;又陵上松柏生蟲大二寸許,食其葉立盡,遠望一片枯黃之色。
十二月,前大學士周延儒賜死,吏郡文選司郎中吳昌時伏誅。
延儒當中外交讧,竟無能為上畫一策。
其罷内監、撤廠衛,内臣恨之,乘間媒&8E91&;上俱不信。
迨延儒視師,諸珰盡發其蒙蔽狀,上始信之。
吳昌時事發,聖怒益不可回。
逮至,羁郊外僧寺,賜繩,勒令自盡;三日後,始許收殓。
李自成陷甘州。
先是,鳳翔、蘭州開門迎賊;賊渡河,莊浪、涼州二衛俱降,遂圍甘州。
乘夜雪登城,巡撫甘肅都禦史林日瑞、總兵郭天吉、同知藍台等并死之,殺居民四萬七千餘人。
大内有密室,劉誠意留秘記,鐍鍵甚固,誡非大變不啟。
是年秋,女直兵圍城;上啟視,室中惟一匮。
發之,得畫三疊:一畫文武百官數百,手執朝服,披發亂走。
上問内臣,答曰:『或恐官多法亂』。
一畫兵将倒戈棄甲,窮民襁負子女逃竄狀。
上又問内官,答曰:『想是軍民背叛』。
上色變。
展第三圖,一帝者像,酷肖聖容,跣足被發,懸梁作自經狀。
上不怿,亟命毀之。
十七年(甲申)正月朔,大風霾;占曰:「風從幹起,主暴兵城破」。
鳳陽地震。
李自成稱王于西安,僭國号曰「順」,改元「永昌」。
賊掠河東、河津、稷山、榮河、绛州,一路俱陷。
自成僞牒兵部約戰,言三月十日至。
兵部執牒者,則京師人,自涿州還,值逆旅客,予十金代投;以為詐,斬之。
上憂寇,臨朝而歎曰:『卿等能無分憂哉』!大學士李建泰進曰:『主憂如此,臣敢不竭力!臣晉人,頗知寇中事;臣願以家财佐軍,可資數月糧,願提兵西行』。
又曰:『進士石願單騎走陝北,連甘肅、甯夏之兵,外連羌部,召募忠勇,勸輸義饷,剿寇立功。
否,亦内守西河、扼吭延安,使賊不得東渡』。
上悅,曰:『卿若行,朕當仿古推毂』。
上欲用石,建泰曰:『候臣西行,酌而用之』。
癸醜夜,星入月中,占為「國破君亡」。
大學士李建泰出師,上臨軒授建泰節敕;上親賜卮酒曰:『先生之去,如朕親行』!建泰頓首起行,上目送之,良久返駕。
是日大風揚沙,建泰禦肩輿,不數武,杆折;識者憂之。
授進士淩駉職方司主事,随輔臣監軍;赦李政修罪,亦軍前效用。
進士程源私謂監軍淩駉曰:『此行兼程抵太原,收拾三晉,猶可濟也。
若三晉失守,無能為矣』!建泰道聞山西烽火急,因遲行。
行至廣宗,紳衿城守不納;攻三日破之,殺鄉紳王佐、笞知縣張弘基。
二月朔,上視朝,忽得僞封;啟之,其詞甚悖,末雲『限三月望日,至順天會同館暫繳』。
一時相顧失色;朝罷,遂不複言。
李自成陷蒲州及汾州。
懷慶不保,福世子出奔至衛輝,依潞王。
自成至太原,太原無重兵為守;山西巡撫蔡懋德遣牙将牛勇、朱孔訓出戰,孔訓、牛勇陷陣死,一軍皆殁。
蔡懋德知事必不支,策馬赴敵死;藩、臬、府、縣各官四十六員鹹死之。
賊至忻州,官民迎降;遂攻代州,總兵周遇吉出奇奮擊,連戰十餘日,殺賊萬餘。
賊合諸路賊進攻,遇吉兵少食盡,退守甯武關。
賊陷懷、抵固關,分趨真定、保定。
上至是,始聞山西全陷,命迹訪諸王。
遣内官監制各鎮;兵部言:『各處物力不繼而事權紛拿,反使督、撫借口』。
上不聽。
真定兵叛降賊,知府丘茂華聞警,先遣家人出城,總督徐标執茂華下獄。
标中軍伺标登城畫守禦,劫标城外,殺之;出茂華,茂華遂檄屬縣叛降賊。
诏征天下兵勤王,命府部大臣各條戰守事宜。
上候于文華殿,都察院左都禦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庶子李明睿各言南遷及東宮監撫南京。
上驟覽之,怒甚;曰:『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國家至此,無一忠臣義士為朝廷分憂,而謀乃若此!夫國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複多言』!大學士陳演乞休,許之。
始上憂秦寇,演謂無足慮;至是不自安,求去。
寇薄甯武關,傳檄五日不下,且屠;總兵周遇吉悉力拒守,戰三日,力盡死之;遂屠甯武。
賊犯大同,兵民皆欲降,命城守不應;總兵宋三樂自刎,巡撫衛景瑷、督理糧儲戶部郎中徐有聲、朱家仕俱死之,文學李若蔡合家九人自缢——先題曰「一門完節」。
李自成入大同六日,殺代府宗室殆盡,留僞将張天琳守之。
天琳殺戮兇暴;閱兩月,陽和軍民約鎮城軍民内應,殺天琳。
召兵部尚書張國維、庶吉士史可程、進士朱長治、陳川、諸生張于中左門;言三策,首請太子監國南京,擇耆臣輔之。
以張國維為募兵督饷兵部尚書,至浙江練兵催饷赴援京師。
宣府告急,召文武大臣科道于中極殿,問今日方略?奏對三十餘人,有言守門乏員,當考選科道;餘皆練兵加饷,習聞常語也。
命襄城伯李國祯提督城守,守西直門;各門勳臣一、卿亞二。
初議斂民兵,魏藻德曰:『民畏賊,如一人走,大事去矣』!上然之。
大學士範景文、左都禦史李邦華、少詹項煜請先奉太子撫軍江南,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大聲曰:『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将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景文等遂不敢言。
上複問戰守之策,衆臣默然。
上歎曰:『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遂拂袖起。
欽天監奏帝星下移。
诏封總兵吳三桂平西伯、左良玉甯南伯、唐通定西伯、黃得功靖南伯,給敕印。
前吳麟征有棄甯遠之議,今事勢危急,始從之;征吳三桂、王永吉率兵人衛。
又召唐通;通以八千人入衛,即同太監杜之秩守居庸。
賊犯保定,大學士李建泰已病,中軍郭中傑缒城降賊,兵潰。
賊入保定,建泰降;與李自成通譜,自認為侄。
禦史金毓峒守西門,賊執之,毓峒奮拳毆賊帥仆之,躍入井中死;妻王氏自經,子罂、婦陳氏皆投井死。
初七日,李自成宿陽和,遂長驅向宣府。
巡撫朱之馮懸賞勞軍守城,無一應者;三命之,鹹叩頭曰:『願中丞聽軍民納款』!之馮乃奪士卒刀自刎,鄉紳張羅彥自殺。
八日,大風霾,晝晦。
十二日,上召對,惟問兵饷;以舉朝無人,常泣下。
廷臣長策,惟閉門止出入,餘無一籌。
十四日壬寅,日色兩旬無光,是夜風色陰慘,沙塵刮天。
南京孝陵夜哭。
上下罪己诏,诏曰:『朕嗣守鴻緒十有七年,深念上帝陟降之威、祖宗付托之重,宵旦兢惕,罔敢怠荒。
乃者災害頻仍,流氛日熾;忘累世之豢養,肆廿載之兇殘。
赦之益驕,撫而辄叛;甚至有受其煽惑,頓忘敵忾者。
朕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懷保之。
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罪非朕躬,誰任其責!所以使民罹鋒镝、蹈水火,殣量以壑、骸積成丘者,皆朕之過也!使民輸刍挽粟,居送行&909C&;加賦多無藝之征,預征有稱貸之苦者,又朕之過也!使民室如懸磬,田率污萊;望煙火而無門,号冷風而絕命者,又朕之過也!使民日月告兇、旱潦洊至,師旅所處、疫厲為殃;上幹天地之和、下叢室家之怨者,又朕之過也!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鼠而議不清,武将驕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撫馭失道,誠感未孚。
中夜以思,局蹐無地!朕自今痛加創艾,深省夙愆:要在惜人才以培元氣,守舊制以息煩嚣;行不忍之政以收人心,蠲額外之科以養民力。
至于罪廢諸臣,有公忠正直、廉潔幹材尚堪用者,不拘文武,吏、兵二部确核推用。
草澤豪傑之士,有恢複一郡一邑者,分官世襲,功等開疆。
即陷沒脅從之流,能舍逆反正、率衆來歸,許赦罪立功;能擒斬闖、獻,仍予通侯之賞。
于戲!忠君愛國,人有同心;雪恥除兇,誰無公憤!尚懷祖宗之厚澤,助成底定之大功!思克厥愆,曆告朕意』。
起複太監曹化淳守城,又命收葬魏忠賢骸骨。
十五日,大風,日色益晦,正陽門外關神廟旗杆劈開。
賊自柳溝抵居庸關——柳溝天塹,百人可守,竟不設備;總兵唐通、太監杜之秩迎降。
撫臣何謙僞死,私遁;總兵馬岱自殺。
時京師以西諸郡縣望風瓦解,将吏或降或遁。
僞權将軍移檄至京師雲:『十八日,至幽州會同館暫繳』;京師大震。
十六日,賊陷昌平州,諸軍皆降;總兵李守鑅罵賊不屈,手格殺數人,拔刀自刎。
賊焚十二陵享殿。
賊騎過昌平,太監高起潛棄關走西山,賊分兵掠通州糧儲。
上方禦殿,召考選諸臣,間裕饷安人;滋陽知縣黃國琦對中旨,授給事中。
餘以次對;未及半,秘封入。
上覽之色變,即起入,諸臣立候;移刻,始知為昌平失守也。
賊自破中原,旋收秦、晉,久窺畿輔空虛,遣其黨辇金錢、氈罽飾為大賈,列肆于市;更遣奸黨挾赀充衙門掾史,專刺陰事,纖悉必知。
都中日遣撥馬探之,賊黨即指示告賊;賊掠之入營,厚賄結之。
撥馬多降賊,無一騎還者。
有數百騎至齊化門,迤平則而西;列卒诘之,曰:『陽和兵之勤王者』,實皆賊候騎也。
十七午時,有五、六十騎彎弓貫矢,大呼開門;守卒發炮,擊退之。
須臾,賊大至,環攻平則、彰義二門;城外三營皆潰降,火車巨炮、蒺藜鹿角,皆為賊有。
賊反炮攻城,轟聲震地。
諸臣方侍班,襄城伯李國祯匹馬馳阙下,汗浃沾衣,内侍呵止之;國祯曰:『此何時也,君臣求相見不可得』!上召入,因命内臣俱守城。
嘩曰:『諸文武何為?且言官止内操,我甲械俱無,奈何』!或曰:『我輩月食五十萬,效死固當』!乃請如己巳歲所派數,俱乘城,凡數千人。
上括中外庫金二十萬犒軍。
是日,細民有痛哭輸金者,或三百、或四百,各授錦衣衛千戶。
十八日,黃沙障天,忽而凄風苦雨;良久,冰雹雷電交至。
賊攻城,炮聲不絕,流矢雨集;仰語守兵曰:『亟開門,否且屠矣』!守者懼,空炮向外。
賊驅居民負木石填濠,急攻;我發萬人敵大炮,炮反後坐炸裂;守者驚散,盡傳城陷,阖城号哭奔竄。
賊駕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化三門,勢甚危急。
太常少卿吳麟征單騎馳入,欲見上;至午門,遇大學士魏藻德止之曰:『兵部調度,兵饷已足,公何事張皇邪?藻德且出閣,上方休,公安從入』!麟征流涕固請,得以非時見;藻德挽之出。
是日,封劉澤清東平伯。
時左谕德楊士聰、衛胤文入直,語閣臣:『左良玉、吳三桂俱封而遺劉澤清,且臨清地近,可虞也』!閣揭上,得封。
李自成對彰義門設坐,晉王、代王左右席地坐;太監杜勳侍其下,呼城上人『莫射!我杜勳也。
可缒一人下以語』!守者曰:『留一人下為質,請公上』!勳曰:『我杜勳無所畏,何質為』!提督太監王承恩缒之上,同入見大内,盛稱『賊勢重,皇上可自為計』!守陵太監申芝秀自昌平降賊,亦缒上入見;備述賊犯上不道語,請遜位。
上怒,内臣請留勳;勳曰:『有秦、晉二王為質;不反,則二王不兔矣』!乃縱之出,仍缒下叱之。
諸;勳語守珰王則堯、褚憲章輩曰:『吾黨富貴自在也』!初,聞勳殉難,贈司禮監太監,蔭錦衣衛指揮佥事,立祠;至是,方知勳固從賊為逆也。
勳出,攻益急。
上下诏親征,召驸馬都尉鞏永固,謀以家丁護太子南行;對曰:『臣等安敢私蓄家丁』!乃罷。
申刻,彰義門啟;蓋太監曹化淳獻城開門也。
是夕,上不能寝。
内城陷,一閹奔告;上曰:『大營兵安在?李國祯何往』?答曰:『大營兵散矣,皇上宜急走』!其人即出,呼之不應。
上即同内官監太監王之俊幸南宮,登萬歲山,望烽火燭天。
徘徊踰時,回幹清宮。
朱書谕内閣,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内外諸軍事,夾輔東宮;内臣持至閣。
因命進酒,連進數觥,歎曰:『苦我民爾』!以太子、永王、定王分送外戚周、田二氏;語皇後曰:『大事去矣』!各泣下。
宮人環泣,上麾去,令各為計。
皇後拊太子、二王恸甚,遣之出;後自經。
上召公主至——年十五,歎曰:『爾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揮刀;斷左臂,未殊死,手栗而止。
命袁貴妃自經,系絕;久之蘇,上拔劍刃其肩,又刃所禦妃嫔數人。
召王之俊,對飲。
少頃,易靴出中南門,手持三眼鎗;雜内豎數十人,皆騎而持斧。
出東華門,内監守城,疑有内變,矢石相向。
時成國公朱純臣守齊化門,因至其第,阍人辭焉;上太息而去。
走安定門,門堅不可啟,天且曙矣。
上禦前殿,鳴鐘集百官,無一至者;仍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
太監王之俊跪帝膝前,引帶扼脰同死。
上披發,禦藍衣,跣左足,右朱履;衣前書曰:『朕自登極十七年,上邀天罪,緻鹵薄城三次,逆賊直逼京師;是皆諸臣誤朕也。
朕無顔見祖宗于地下,将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可将文武盡皆殺死,勿壞陵寝,毋傷我百姓一人』!又書一行:「百官俱赴東宮行在」!猶謂閣臣已得朱谕也。
十九日昧爽,天忽雨,俄微雪;須臾,城陷。
賊先入東直門,殺守門禦史王章,守卒蟻墜。
兵部侍郎張伯鲸走匿民舍,賊騎塞巷,大呼民間速獻騾馬。
賊經象房,群象哀鳴,淚下如雨。
兵部侍郎王家彥自經于民舍。
賊千騎入正陽門,投矢令人持歸閉門,得免死;于是,俱門書「順民」。
上之出南宮也,使人詣懿安皇後所,勸後自裁;倉卒不得達。
宮人号泣出走,宮中大亂;懿安皇後青衣蒙頭,徒步走入成國公第。
午刻,李自成氈笠缥衣乘烏駁馬,牛金星宋企郊等五騎從之,從西長安門入;彎弓仰天大笑,手發一矢,中坊之南偏。
至承天門,顧盼自得,複彎弓指門榜,語諸賊曰:『我一矢中其中字,必一統』!射之不中,中「天」字下,自成愕然;牛金星趨而進曰:『中其下,當中分天下』。
自成喜,投弓而笑。
自成入宮,問帝所在,大索宮中不得;牛金星進曰:『此必匿民間,非重賞嚴誅不可得』。
乃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族。
自成登皇極殿,據黼座。
牛金星檄召百官,期二十一日俱集于朝,禁民間諱「自成」等字。
自成同劉宗敏等數十騎入大内,太監杜之秩、曹化淳等前導;自成責其背主,當斬。
秩等叩頭曰:『識天命,故至此』!自成叱去之。
内臣獻太子,自成留之西宮,封為宋王;太子不為屈。
二十三日,改殡先帝後。
同時殉節死者,則有大學士範景文、中允劉理順、新樂侯劉文炳、惠安伯張慶臻、宣城伯衛時春、驸馬都尉鞏永固、戶郡尚書倪元璐、左都禦史李邦華、左副都禦史施邦曜、刑部侍郎孟兆祥、子進士孟章明、右谕德馬世奇、簡讨汪偉、右庶子周鳳翔、大理少卿淩義渠、太常少卿吳麟征、太仆寺丞申佳胤、戶科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陳良谟、陳純德、吏部員外許直、兵部員外金铉。
李賊舁先帝後梓宮于東華門外,兵部郎中成德以雞酒哭奠梓宮前,歸即自殺。
襄城伯李國祯泥首去帻,奔赴号哭。
賊執國祯見自成,以頭觸柱,血流被面;自成以好語誘國祯使降,國祯曰:『有三事從我即降:一祖宗陵寝不可發,一葬先帝以天子禮,一太子、二王不害』。
自成悉諾之。
三日後,賊以天子禮葬先帝;國祯斬衰送至陵,掩圹後,遂自缢死之。
弘光元年,福王踐祚南都,上尊谥曰「烈皇帝」、廟号曰「思宗」。
石匮書曰:古來亡國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黩武亡者。
嗟我先帝,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乃竟以萑苻劇賊,遂至殒身!凡我士民,思及甲申三月之事,未有不痛心嘔血,思與我先帝同日死之之為愈也。
蓋我先帝惟務節省,布衣蔬食,下同監門。
遂以宮中内帑,視為千年必不可拔之基;祖宗所贻,不可分毫取用。
緻使九邊軍士數年無饷,體無完衣;其何以羁縻天下哉!臣嘗謂:中興之主與創業無異,捐金百萬,全不介懷;如我光宗皇帝,一月之内,發帑金三百餘萬。
神宗皇帝四十八年之郁積,正欲得一豁達大度之主以疏壅滞,以救敗亡;可惜吾光宗皇帝之受祚不長也!陶朱公之救中男,不遺長子而遺少子;亦正是此意也。
先帝起信邸,知民間疾苦,不肯輕用一錢。
故省織造、省燕會、省驿遞,使天下無所不節省;而又日貸之勳臣、日貸之戚畹、日貸之内珰,天下視之,真謂帑藏如洗矣。
而逆闖破城,内帑所出不知幾千百萬;而先帝何苦日事居積、日事節省、日事加派、日事借貸!京師一失,無不盡出以資盜糧,豈不重可惜哉!故為天下求一撥亂反正之主必如秦皇、漢武之倜傥輕财,方克有濟;使斤斤自守如漢之文帝、唐之德宗,又何足以拯溺救焚,再造斯世也哉!嗟乎!痛定思痛,不得不重為吾先帝一下輪台之悔也! 又曰: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驟于行法:以緻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耳目之前,覺有一番變革;向後思之,訖無一用:不亦枉卻此十七年之精勵哉!即如用人一節,黑白屢變,捷如弈棋:求之老成而不得,則用新進;求之科目而不得,則用薦舉;求之詞林而不得,則用外任;求之朝甯而不得,則用山林;求之薦紳而不得,則用婦寺;求之民俊而不得,則用宗室;求之資格而不得,則用特用;求之文科而不得,則用武舉:愈出愈奇,愈趨愈下。
薦舉,盛典也;倪文正,賢者也。
其所舉用者,當不啻如何鄭重;乃登之薦剡者,則一頑鈍不靈之内弟。
其他不肖之人,更可知已。
以先帝一片苦心,僅足為在廷諸臣行私示恩之地,真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矣!及至流賊臨城,先帝日日召對,諸臣林立。
言某事當做,則群應之;以某事當不做,毫無籌劃,但有伊阿!先帝見之,每日必哭泣而起,掩袂進宮。
有君如此,乃忍負之;在廷諸臣,亦可謂忍心害理之極矣!揆厥所由,隻因先帝用人太驟、殺人太驟:一言合,則欲加諸膝;一言不合,則欲堕諸淵。
以故侍從之臣,止有唯唯、否否,如鹦鹉學語,随聲附和已耳。
則是光帝立賢無方,天下之人無所不用;及至危急存亡之秋,并無一人為之分憂宣力。
從來孤立無助之主,又莫我先帝若矣!「諸臣誤朕」一語,傷心之言。
後人聞之,真如望帝化鵑,鮮血在口;千秋萬世,決不能幹也!嗚呼痛哉!嗚呼痛哉!
鳳陽陵有聲如雷者數月;又陵上松柏生蟲大二寸許,食其葉立盡,遠望一片枯黃之色。
十二月,前大學士周延儒賜死,吏郡文選司郎中吳昌時伏誅。
延儒當中外交讧,竟無能為上畫一策。
其罷内監、撤廠衛,内臣恨之,乘間媒&8E91&;上俱不信。
迨延儒視師,諸珰盡發其蒙蔽狀,上始信之。
吳昌時事發,聖怒益不可回。
逮至,羁郊外僧寺,賜繩,勒令自盡;三日後,始許收殓。
李自成陷甘州。
先是,鳳翔、蘭州開門迎賊;賊渡河,莊浪、涼州二衛俱降,遂圍甘州。
乘夜雪登城,巡撫甘肅都禦史林日瑞、總兵郭天吉、同知藍台等并死之,殺居民四萬七千餘人。
大内有密室,劉誠意留秘記,鐍鍵甚固,誡非大變不啟。
是年秋,女直兵圍城;上啟視,室中惟一匮。
發之,得畫三疊:一畫文武百官數百,手執朝服,披發亂走。
上問内臣,答曰:『或恐官多法亂』。
一畫兵将倒戈棄甲,窮民襁負子女逃竄狀。
上又問内官,答曰:『想是軍民背叛』。
上色變。
展第三圖,一帝者像,酷肖聖容,跣足被發,懸梁作自經狀。
上不怿,亟命毀之。
十七年(甲申)正月朔,大風霾;占曰:「風從幹起,主暴兵城破」。
鳳陽地震。
李自成稱王于西安,僭國号曰「順」,改元「永昌」。
賊掠河東、河津、稷山、榮河、绛州,一路俱陷。
自成僞牒兵部約戰,言三月十日至。
兵部執牒者,則京師人,自涿州還,值逆旅客,予十金代投;以為詐,斬之。
上憂寇,臨朝而歎曰:『卿等能無分憂哉』!大學士李建泰進曰:『主憂如此,臣敢不竭力!臣晉人,頗知寇中事;臣願以家财佐軍,可資數月糧,願提兵西行』。
又曰:『進士石願單騎走陝北,連甘肅、甯夏之兵,外連羌部,召募忠勇,勸輸義饷,剿寇立功。
否,亦内守西河、扼吭延安,使賊不得東渡』。
上悅,曰:『卿若行,朕當仿古推毂』。
上欲用石,建泰曰:『候臣西行,酌而用之』。
癸醜夜,星入月中,占為「國破君亡」。
大學士李建泰出師,上臨軒授建泰節敕;上親賜卮酒曰:『先生之去,如朕親行』!建泰頓首起行,上目送之,良久返駕。
是日大風揚沙,建泰禦肩輿,不數武,杆折;識者憂之。
授進士淩駉職方司主事,随輔臣監軍;赦李政修罪,亦軍前效用。
進士程源私謂監軍淩駉曰:『此行兼程抵太原,收拾三晉,猶可濟也。
若三晉失守,無能為矣』!建泰道聞山西烽火急,因遲行。
行至廣宗,紳衿城守不納;攻三日破之,殺鄉紳王佐、笞知縣張弘基。
二月朔,上視朝,忽得僞封;啟之,其詞甚悖,末雲『限三月望日,至順天會同館暫繳』。
一時相顧失色;朝罷,遂不複言。
李自成陷蒲州及汾州。
懷慶不保,福世子出奔至衛輝,依潞王。
自成至太原,太原無重兵為守;山西巡撫蔡懋德遣牙将牛勇、朱孔訓出戰,孔訓、牛勇陷陣死,一軍皆殁。
蔡懋德知事必不支,策馬赴敵死;藩、臬、府、縣各官四十六員鹹死之。
賊至忻州,官民迎降;遂攻代州,總兵周遇吉出奇奮擊,連戰十餘日,殺賊萬餘。
賊合諸路賊進攻,遇吉兵少食盡,退守甯武關。
賊陷懷、抵固關,分趨真定、保定。
上至是,始聞山西全陷,命迹訪諸王。
遣内官監制各鎮;兵部言:『各處物力不繼而事權紛拿,反使督、撫借口』。
上不聽。
真定兵叛降賊,知府丘茂華聞警,先遣家人出城,總督徐标執茂華下獄。
标中軍伺标登城畫守禦,劫标城外,殺之;出茂華,茂華遂檄屬縣叛降賊。
诏征天下兵勤王,命府部大臣各條戰守事宜。
上候于文華殿,都察院左都禦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庶子李明睿各言南遷及東宮監撫南京。
上驟覽之,怒甚;曰:『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國家至此,無一忠臣義士為朝廷分憂,而謀乃若此!夫國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複多言』!大學士陳演乞休,許之。
始上憂秦寇,演謂無足慮;至是不自安,求去。
寇薄甯武關,傳檄五日不下,且屠;總兵周遇吉悉力拒守,戰三日,力盡死之;遂屠甯武。
賊犯大同,兵民皆欲降,命城守不應;總兵宋三樂自刎,巡撫衛景瑷、督理糧儲戶部郎中徐有聲、朱家仕俱死之,文學李若蔡合家九人自缢——先題曰「一門完節」。
李自成入大同六日,殺代府宗室殆盡,留僞将張天琳守之。
天琳殺戮兇暴;閱兩月,陽和軍民約鎮城軍民内應,殺天琳。
召兵部尚書張國維、庶吉士史可程、進士朱長治、陳川、諸生張于中左門;言三策,首請太子監國南京,擇耆臣輔之。
以張國維為募兵督饷兵部尚書,至浙江練兵催饷赴援京師。
宣府告急,召文武大臣科道于中極殿,問今日方略?奏對三十餘人,有言守門乏員,當考選科道;餘皆練兵加饷,習聞常語也。
命襄城伯李國祯提督城守,守西直門;各門勳臣一、卿亞二。
初議斂民兵,魏藻德曰:『民畏賊,如一人走,大事去矣』!上然之。
大學士範景文、左都禦史李邦華、少詹項煜請先奉太子撫軍江南,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大聲曰:『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将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景文等遂不敢言。
上複問戰守之策,衆臣默然。
上歎曰:『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遂拂袖起。
欽天監奏帝星下移。
诏封總兵吳三桂平西伯、左良玉甯南伯、唐通定西伯、黃得功靖南伯,給敕印。
前吳麟征有棄甯遠之議,今事勢危急,始從之;征吳三桂、王永吉率兵人衛。
又召唐通;通以八千人入衛,即同太監杜之秩守居庸。
賊犯保定,大學士李建泰已病,中軍郭中傑缒城降賊,兵潰。
賊入保定,建泰降;與李自成通譜,自認為侄。
禦史金毓峒守西門,賊執之,毓峒奮拳毆賊帥仆之,躍入井中死;妻王氏自經,子罂、婦陳氏皆投井死。
初七日,李自成宿陽和,遂長驅向宣府。
巡撫朱之馮懸賞勞軍守城,無一應者;三命之,鹹叩頭曰:『願中丞聽軍民納款』!之馮乃奪士卒刀自刎,鄉紳張羅彥自殺。
八日,大風霾,晝晦。
十二日,上召對,惟問兵饷;以舉朝無人,常泣下。
廷臣長策,惟閉門止出入,餘無一籌。
十四日壬寅,日色兩旬無光,是夜風色陰慘,沙塵刮天。
南京孝陵夜哭。
上下罪己诏,诏曰:『朕嗣守鴻緒十有七年,深念上帝陟降之威、祖宗付托之重,宵旦兢惕,罔敢怠荒。
乃者災害頻仍,流氛日熾;忘累世之豢養,肆廿載之兇殘。
赦之益驕,撫而辄叛;甚至有受其煽惑,頓忘敵忾者。
朕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懷保之。
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罪非朕躬,誰任其責!所以使民罹鋒镝、蹈水火,殣量以壑、骸積成丘者,皆朕之過也!使民輸刍挽粟,居送行&909C&;加賦多無藝之征,預征有稱貸之苦者,又朕之過也!使民室如懸磬,田率污萊;望煙火而無門,号冷風而絕命者,又朕之過也!使民日月告兇、旱潦洊至,師旅所處、疫厲為殃;上幹天地之和、下叢室家之怨者,又朕之過也!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鼠而議不清,武将驕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撫馭失道,誠感未孚。
中夜以思,局蹐無地!朕自今痛加創艾,深省夙愆:要在惜人才以培元氣,守舊制以息煩嚣;行不忍之政以收人心,蠲額外之科以養民力。
至于罪廢諸臣,有公忠正直、廉潔幹材尚堪用者,不拘文武,吏、兵二部确核推用。
草澤豪傑之士,有恢複一郡一邑者,分官世襲,功等開疆。
即陷沒脅從之流,能舍逆反正、率衆來歸,許赦罪立功;能擒斬闖、獻,仍予通侯之賞。
于戲!忠君愛國,人有同心;雪恥除兇,誰無公憤!尚懷祖宗之厚澤,助成底定之大功!思克厥愆,曆告朕意』。
起複太監曹化淳守城,又命收葬魏忠賢骸骨。
十五日,大風,日色益晦,正陽門外關神廟旗杆劈開。
賊自柳溝抵居庸關——柳溝天塹,百人可守,竟不設備;總兵唐通、太監杜之秩迎降。
撫臣何謙僞死,私遁;總兵馬岱自殺。
時京師以西諸郡縣望風瓦解,将吏或降或遁。
僞權将軍移檄至京師雲:『十八日,至幽州會同館暫繳』;京師大震。
十六日,賊陷昌平州,諸軍皆降;總兵李守鑅罵賊不屈,手格殺數人,拔刀自刎。
賊焚十二陵享殿。
賊騎過昌平,太監高起潛棄關走西山,賊分兵掠通州糧儲。
上方禦殿,召考選諸臣,間裕饷安人;滋陽知縣黃國琦對中旨,授給事中。
餘以次對;未及半,秘封入。
上覽之色變,即起入,諸臣立候;移刻,始知為昌平失守也。
賊自破中原,旋收秦、晉,久窺畿輔空虛,遣其黨辇金錢、氈罽飾為大賈,列肆于市;更遣奸黨挾赀充衙門掾史,專刺陰事,纖悉必知。
都中日遣撥馬探之,賊黨即指示告賊;賊掠之入營,厚賄結之。
撥馬多降賊,無一騎還者。
有數百騎至齊化門,迤平則而西;列卒诘之,曰:『陽和兵之勤王者』,實皆賊候騎也。
十七午時,有五、六十騎彎弓貫矢,大呼開門;守卒發炮,擊退之。
須臾,賊大至,環攻平則、彰義二門;城外三營皆潰降,火車巨炮、蒺藜鹿角,皆為賊有。
賊反炮攻城,轟聲震地。
諸臣方侍班,襄城伯李國祯匹馬馳阙下,汗浃沾衣,内侍呵止之;國祯曰:『此何時也,君臣求相見不可得』!上召入,因命内臣俱守城。
嘩曰:『諸文武何為?且言官止内操,我甲械俱無,奈何』!或曰:『我輩月食五十萬,效死固當』!乃請如己巳歲所派數,俱乘城,凡數千人。
上括中外庫金二十萬犒軍。
是日,細民有痛哭輸金者,或三百、或四百,各授錦衣衛千戶。
十八日,黃沙障天,忽而凄風苦雨;良久,冰雹雷電交至。
賊攻城,炮聲不絕,流矢雨集;仰語守兵曰:『亟開門,否且屠矣』!守者懼,空炮向外。
賊驅居民負木石填濠,急攻;我發萬人敵大炮,炮反後坐炸裂;守者驚散,盡傳城陷,阖城号哭奔竄。
賊駕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化三門,勢甚危急。
太常少卿吳麟征單騎馳入,欲見上;至午門,遇大學士魏藻德止之曰:『兵部調度,兵饷已足,公何事張皇邪?藻德且出閣,上方休,公安從入』!麟征流涕固請,得以非時見;藻德挽之出。
是日,封劉澤清東平伯。
時左谕德楊士聰、衛胤文入直,語閣臣:『左良玉、吳三桂俱封而遺劉澤清,且臨清地近,可虞也』!閣揭上,得封。
李自成對彰義門設坐,晉王、代王左右席地坐;太監杜勳侍其下,呼城上人『莫射!我杜勳也。
可缒一人下以語』!守者曰:『留一人下為質,請公上』!勳曰:『我杜勳無所畏,何質為』!提督太監王承恩缒之上,同入見大内,盛稱『賊勢重,皇上可自為計』!守陵太監申芝秀自昌平降賊,亦缒上入見;備述賊犯上不道語,請遜位。
上怒,内臣請留勳;勳曰:『有秦、晉二王為質;不反,則二王不兔矣』!乃縱之出,仍缒下叱之。
諸;勳語守珰王則堯、褚憲章輩曰:『吾黨富貴自在也』!初,聞勳殉難,贈司禮監太監,蔭錦衣衛指揮佥事,立祠;至是,方知勳固從賊為逆也。
勳出,攻益急。
上下诏親征,召驸馬都尉鞏永固,謀以家丁護太子南行;對曰:『臣等安敢私蓄家丁』!乃罷。
申刻,彰義門啟;蓋太監曹化淳獻城開門也。
是夕,上不能寝。
内城陷,一閹奔告;上曰:『大營兵安在?李國祯何往』?答曰:『大營兵散矣,皇上宜急走』!其人即出,呼之不應。
上即同内官監太監王之俊幸南宮,登萬歲山,望烽火燭天。
徘徊踰時,回幹清宮。
朱書谕内閣,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内外諸軍事,夾輔東宮;内臣持至閣。
因命進酒,連進數觥,歎曰:『苦我民爾』!以太子、永王、定王分送外戚周、田二氏;語皇後曰:『大事去矣』!各泣下。
宮人環泣,上麾去,令各為計。
皇後拊太子、二王恸甚,遣之出;後自經。
上召公主至——年十五,歎曰:『爾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揮刀;斷左臂,未殊死,手栗而止。
命袁貴妃自經,系絕;久之蘇,上拔劍刃其肩,又刃所禦妃嫔數人。
召王之俊,對飲。
少頃,易靴出中南門,手持三眼鎗;雜内豎數十人,皆騎而持斧。
出東華門,内監守城,疑有内變,矢石相向。
時成國公朱純臣守齊化門,因至其第,阍人辭焉;上太息而去。
走安定門,門堅不可啟,天且曙矣。
上禦前殿,鳴鐘集百官,無一至者;仍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
太監王之俊跪帝膝前,引帶扼脰同死。
上披發,禦藍衣,跣左足,右朱履;衣前書曰:『朕自登極十七年,上邀天罪,緻鹵薄城三次,逆賊直逼京師;是皆諸臣誤朕也。
朕無顔見祖宗于地下,将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可将文武盡皆殺死,勿壞陵寝,毋傷我百姓一人』!又書一行:「百官俱赴東宮行在」!猶謂閣臣已得朱谕也。
十九日昧爽,天忽雨,俄微雪;須臾,城陷。
賊先入東直門,殺守門禦史王章,守卒蟻墜。
兵部侍郎張伯鲸走匿民舍,賊騎塞巷,大呼民間速獻騾馬。
賊經象房,群象哀鳴,淚下如雨。
兵部侍郎王家彥自經于民舍。
賊千騎入正陽門,投矢令人持歸閉門,得免死;于是,俱門書「順民」。
上之出南宮也,使人詣懿安皇後所,勸後自裁;倉卒不得達。
宮人号泣出走,宮中大亂;懿安皇後青衣蒙頭,徒步走入成國公第。
午刻,李自成氈笠缥衣乘烏駁馬,牛金星宋企郊等五騎從之,從西長安門入;彎弓仰天大笑,手發一矢,中坊之南偏。
至承天門,顧盼自得,複彎弓指門榜,語諸賊曰:『我一矢中其中字,必一統』!射之不中,中「天」字下,自成愕然;牛金星趨而進曰:『中其下,當中分天下』。
自成喜,投弓而笑。
自成入宮,問帝所在,大索宮中不得;牛金星進曰:『此必匿民間,非重賞嚴誅不可得』。
乃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族。
自成登皇極殿,據黼座。
牛金星檄召百官,期二十一日俱集于朝,禁民間諱「自成」等字。
自成同劉宗敏等數十騎入大内,太監杜之秩、曹化淳等前導;自成責其背主,當斬。
秩等叩頭曰:『識天命,故至此』!自成叱去之。
内臣獻太子,自成留之西宮,封為宋王;太子不為屈。
二十三日,改殡先帝後。
同時殉節死者,則有大學士範景文、中允劉理順、新樂侯劉文炳、惠安伯張慶臻、宣城伯衛時春、驸馬都尉鞏永固、戶郡尚書倪元璐、左都禦史李邦華、左副都禦史施邦曜、刑部侍郎孟兆祥、子進士孟章明、右谕德馬世奇、簡讨汪偉、右庶子周鳳翔、大理少卿淩義渠、太常少卿吳麟征、太仆寺丞申佳胤、戶科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陳良谟、陳純德、吏部員外許直、兵部員外金铉。
李賊舁先帝後梓宮于東華門外,兵部郎中成德以雞酒哭奠梓宮前,歸即自殺。
襄城伯李國祯泥首去帻,奔赴号哭。
賊執國祯見自成,以頭觸柱,血流被面;自成以好語誘國祯使降,國祯曰:『有三事從我即降:一祖宗陵寝不可發,一葬先帝以天子禮,一太子、二王不害』。
自成悉諾之。
三日後,賊以天子禮葬先帝;國祯斬衰送至陵,掩圹後,遂自缢死之。
弘光元年,福王踐祚南都,上尊谥曰「烈皇帝」、廟号曰「思宗」。
石匮書曰:古來亡國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黩武亡者。
嗟我先帝,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乃竟以萑苻劇賊,遂至殒身!凡我士民,思及甲申三月之事,未有不痛心嘔血,思與我先帝同日死之之為愈也。
蓋我先帝惟務節省,布衣蔬食,下同監門。
遂以宮中内帑,視為千年必不可拔之基;祖宗所贻,不可分毫取用。
緻使九邊軍士數年無饷,體無完衣;其何以羁縻天下哉!臣嘗謂:中興之主與創業無異,捐金百萬,全不介懷;如我光宗皇帝,一月之内,發帑金三百餘萬。
神宗皇帝四十八年之郁積,正欲得一豁達大度之主以疏壅滞,以救敗亡;可惜吾光宗皇帝之受祚不長也!陶朱公之救中男,不遺長子而遺少子;亦正是此意也。
先帝起信邸,知民間疾苦,不肯輕用一錢。
故省織造、省燕會、省驿遞,使天下無所不節省;而又日貸之勳臣、日貸之戚畹、日貸之内珰,天下視之,真謂帑藏如洗矣。
而逆闖破城,内帑所出不知幾千百萬;而先帝何苦日事居積、日事節省、日事加派、日事借貸!京師一失,無不盡出以資盜糧,豈不重可惜哉!故為天下求一撥亂反正之主必如秦皇、漢武之倜傥輕财,方克有濟;使斤斤自守如漢之文帝、唐之德宗,又何足以拯溺救焚,再造斯世也哉!嗟乎!痛定思痛,不得不重為吾先帝一下輪台之悔也! 又曰: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驟于行法:以緻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耳目之前,覺有一番變革;向後思之,訖無一用:不亦枉卻此十七年之精勵哉!即如用人一節,黑白屢變,捷如弈棋:求之老成而不得,則用新進;求之科目而不得,則用薦舉;求之詞林而不得,則用外任;求之朝甯而不得,則用山林;求之薦紳而不得,則用婦寺;求之民俊而不得,則用宗室;求之資格而不得,則用特用;求之文科而不得,則用武舉:愈出愈奇,愈趨愈下。
薦舉,盛典也;倪文正,賢者也。
其所舉用者,當不啻如何鄭重;乃登之薦剡者,則一頑鈍不靈之内弟。
其他不肖之人,更可知已。
以先帝一片苦心,僅足為在廷諸臣行私示恩之地,真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矣!及至流賊臨城,先帝日日召對,諸臣林立。
言某事當做,則群應之;以某事當不做,毫無籌劃,但有伊阿!先帝見之,每日必哭泣而起,掩袂進宮。
有君如此,乃忍負之;在廷諸臣,亦可謂忍心害理之極矣!揆厥所由,隻因先帝用人太驟、殺人太驟:一言合,則欲加諸膝;一言不合,則欲堕諸淵。
以故侍從之臣,止有唯唯、否否,如鹦鹉學語,随聲附和已耳。
則是光帝立賢無方,天下之人無所不用;及至危急存亡之秋,并無一人為之分憂宣力。
從來孤立無助之主,又莫我先帝若矣!「諸臣誤朕」一語,傷心之言。
後人聞之,真如望帝化鵑,鮮血在口;千秋萬世,決不能幹也!嗚呼痛哉!嗚呼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