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李綱請造戰車,曰:“虜以鐵騎勝中國,其說有三,而非車不足以制之。
步兵不足以當其馳突,一也,用車則馳突可禦。
騎兵、馬弗如之,二也,用車則騎兵在後,度便乃出。
戰卒多怯,見敵辄潰,雖有長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車則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
則車可以制勝明矣。
靖康間,獻車制者甚衆,獨總制官張行中者可取。
其造車之法:用兩竿雙輪,推竿則輪轉;兩竿之間,以橫木筦之,設架以載巨弩;其上施皮籬以捍矢石,繪神獸之象,弩矢發于口中,而竅其目以望敵;其下施甲裙以衛人足;其前施槍刃兩重,重各四枚,上長而下短,長者以禦人也,短者以禦馬也;其兩旁以鐵為鈎索,止則聯屬以為營。
其出戰之法:則每車用步卒二十五人,四人推竿以運車,一人登車望敵以發弩矢,二十人執牌、弓弩、長槍、斬馬刀,列車兩旁。
重行,行五人;凡遇敵,則牌居前,弓弩次之,槍刀又次之;敵在百步内,則偃牌,弓弩間發以射之;既逼近,則弓弩退後,槍刀進前,槍以刺人,而刀以斬馬足;賊退,則車徙鼓噪,相聯以進,及險乃止,以騎兵出兩翼,追擊以取勝。
其布陣之法,則每軍二千五百人,以五分之一,凡五百人為将佐衛兵及辎重之屬,餘二千人為車八十乘,欲布方陣,則面各用車二十乘,車相聯,而步卒彌縫于其間,前者其車向敵,後者其車倒行,左右者其車順行,賊攻左右而掩後,則随所攻而向之,前後左右,其變可以無窮,而将佐衛兵及辎重之屬,皆處其中,方圓曲直,随地之便,行則鱗次以為陣。
止則鈎聯以為營,不必開溝塹,築營壘,最為簡便而完固。
” 〔評〕先臣餘子俊言:“大同宣撫地方,地多曠衍,車戰為宜。
器械幹糧,不煩馬馱,運有用之城,策不飼之馬。
”(邊批:二句盡車之利。
)因獻圖本,及兵部造試,所費不赀,而遲重難行,率歸于廢。
故有“鹧鸪車”之号,謂“行不得”也。
夫古人戰皆用車,何便于昔而不便于今?殆考之未精,制之未善,而當事者遂以一試棄之耳。
且如秦築長城,萬世為利;而今之築堡築垣者,皆雲沙浮易圮。
趙充國屯田,亦萬世為利;而今之開屯者,亦多築舍無成。
是皆無實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萬全故也!法曷故哉?嗚呼!苟無實心任事之人,即盡聖祖神宗之法制,皆題之曰“鹧鸪”可也! 譯注: 譯文 李綱建議朝廷建造戰車,說:“胡人以騎兵戰勝中國,原因有三個,而不論其中哪個原因,隻有利用戰車才能将胡人制服。
我軍的步兵抵擋不了騎兵奔馳突擊,這是原因之一,但是戰車速度很快,可以進攻也可以防守。
我軍騎兵的速度、馬上的戰技都不如胡人,這是戰敗的第二個原因,但是利用戰車,我軍騎兵就可以跟在車後,看時機方便再出擊。
我軍士兵多有畏懼心理,遇上敵兵,常常是不戰自潰,即使有好的戰技,也沒有辦法充分施展,這是戰敗的第三個原因,但是使用戰車,士兵就會有所憑恃,利用戰車可以約束隊伍,防止士兵臨陣脫逃。
這樣看來,戰車能克敵制勝的道理就非常清楚了。
靖康年間,呈獻戰車式樣圖的人有很多,但是隻有總制官張行中所呈的車圖最有價值。
他造車的方法:用兩根帶有雙輪
步兵不足以當其馳突,一也,用車則馳突可禦。
騎兵、馬弗如之,二也,用車則騎兵在後,度便乃出。
戰卒多怯,見敵辄潰,雖有長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車則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
則車可以制勝明矣。
靖康間,獻車制者甚衆,獨總制官張行中者可取。
其造車之法:用兩竿雙輪,推竿則輪轉;兩竿之間,以橫木筦之,設架以載巨弩;其上施皮籬以捍矢石,繪神獸之象,弩矢發于口中,而竅其目以望敵;其下施甲裙以衛人足;其前施槍刃兩重,重各四枚,上長而下短,長者以禦人也,短者以禦馬也;其兩旁以鐵為鈎索,止則聯屬以為營。
其出戰之法:則每車用步卒二十五人,四人推竿以運車,一人登車望敵以發弩矢,二十人執牌、弓弩、長槍、斬馬刀,列車兩旁。
重行,行五人;凡遇敵,則牌居前,弓弩次之,槍刀又次之;敵在百步内,則偃牌,弓弩間發以射之;既逼近,則弓弩退後,槍刀進前,槍以刺人,而刀以斬馬足;賊退,則車徙鼓噪,相聯以進,及險乃止,以騎兵出兩翼,追擊以取勝。
其布陣之法,則每軍二千五百人,以五分之一,凡五百人為将佐衛兵及辎重之屬,餘二千人為車八十乘,欲布方陣,則面各用車二十乘,車相聯,而步卒彌縫于其間,前者其車向敵,後者其車倒行,左右者其車順行,賊攻左右而掩後,則随所攻而向之,前後左右,其變可以無窮,而将佐衛兵及辎重之屬,皆處其中,方圓曲直,随地之便,行則鱗次以為陣。
止則鈎聯以為營,不必開溝塹,築營壘,最為簡便而完固。
” 〔評〕先臣餘子俊言:“大同宣撫地方,地多曠衍,車戰為宜。
器械幹糧,不煩馬馱,運有用之城,策不飼之馬。
”(邊批:二句盡車之利。
)因獻圖本,及兵部造試,所費不赀,而遲重難行,率歸于廢。
故有“鹧鸪車”之号,謂“行不得”也。
夫古人戰皆用車,何便于昔而不便于今?殆考之未精,制之未善,而當事者遂以一試棄之耳。
且如秦築長城,萬世為利;而今之築堡築垣者,皆雲沙浮易圮。
趙充國屯田,亦萬世為利;而今之開屯者,亦多築舍無成。
是皆無實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萬全故也!法曷故哉?嗚呼!苟無實心任事之人,即盡聖祖神宗之法制,皆題之曰“鹧鸪”可也! 譯注: 譯文 李綱建議朝廷建造戰車,說:“胡人以騎兵戰勝中國,原因有三個,而不論其中哪個原因,隻有利用戰車才能将胡人制服。
我軍的步兵抵擋不了騎兵奔馳突擊,這是原因之一,但是戰車速度很快,可以進攻也可以防守。
我軍騎兵的速度、馬上的戰技都不如胡人,這是戰敗的第二個原因,但是利用戰車,我軍騎兵就可以跟在車後,看時機方便再出擊。
我軍士兵多有畏懼心理,遇上敵兵,常常是不戰自潰,即使有好的戰技,也沒有辦法充分施展,這是戰敗的第三個原因,但是使用戰車,士兵就會有所憑恃,利用戰車可以約束隊伍,防止士兵臨陣脫逃。
這樣看來,戰車能克敵制勝的道理就非常清楚了。
靖康年間,呈獻戰車式樣圖的人有很多,但是隻有總制官張行中所呈的車圖最有價值。
他造車的方法:用兩根帶有雙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