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曾於湘中採訪使筵上唱:「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
贈君多綵擷,此物最相思。
」又:「清風朗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鴈來時數附書。
」此詞皆王右丞所製,至今梨園唱焉。
歌闋,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慘然。
龜年唱罷,忽悶絕仆地;以左耳微暖,妻子未忍殯殮,經四日乃蘇,曰:「我遇二妃,令教侍女蘭苕唱祓禊畢,放還。
」且言主人即復長安,而有中興之主也。
謂龜年:「有何憂乎?」後李校書羣玉,既解天祿之任,而歸涔陽。
經湘中,乘舟題二妃廟詩二首,曰:「小孤洲北浦雲邊,二女明粧共儼然。
野廟向江空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東風近暮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鵑。
猶似含嚬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又:「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女兒茜裙新。
輕舟小檝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
」後又題曰:「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滴血啼松風。
不知精爽落何處,疑是行雲秋色中。
」李君自以第三篇春空便到秋色,踟蹰欲改之。
乃有二女郎見曰:「兒是娥皇、女英也。
二年後,當與郎君為雲雨之遊。
」李君乃悉具所陳,俄而影滅,遂掌其神塑而去。
重涉湖嶺,至于潯陽。
潯陽太守段成式郎中,素為詩酒之交,具述此事。
段公因戲之曰:「不知足下是虞舜之辟陽侯也!」羣玉題詩後二年,乃逝於洪井,段乃為詩,哭李四校書也:「酒裏詩中三十年,縱橫唐突世喧喧。
明時不作禰衡死,傲盡公卿歸九泉。
」又曰:「曾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
老無男女累,誰哭到泉臺?」 譚生刺 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於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
行客感其華麗,競為詩題於墓樹,櫛比鱗臻。
有舉子譚銖者,吳門秀逸之士也,因書絕句以貽後之來者。
覩其題處,經遊之者稍息筆矣。
詩曰:「武丘山下塚纍纍,松柏蕭條盡可悲。
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獨題詩。
」 弘農忿 東川處士柳全節,習百家之言,衣華陽鶴氅,或呼為「柳尊師」,又曰「柳百經」也。
有子棠,應進士舉,才思優贍,見者奇之。
龐嚴舍人睠眄諸歌姬,方戲於堦,問:「牆頭何人也?」曰:「柳秀才也。
」遽命姬者飾粧,召柳秀才對觀之。
龐公曰:「恐牆上遠見,不得分明。
」因請細而觀矚。
棠深恥之,不辭而去。
時裴諫議休相公,因封事出漢州,即棠舊知也。
聞棠來,且喜;及再謁,則藍衫木簡而已。
裴公問其故,對曰:「名場孤寒,虛擲光景。
欲求鬥粟之養,以成子道焉。
」有宴,召馮戡、胡據、柳棠三舉士。
裴公於棠名下注曰:「此柳秀才,已於鹽鐵求事,不用屈私。
」令棠見之,蓋惜其舉子也。
柳棠之欲罷舉者,為龐門之有失矣,乃棄藍袍而歸舊服。
非時請見司諫,司諫謂曰:「酌然子年方少,篇翰如流,不可驥垂長坂,蘭謝深林。
況今急士之秋,必能首送。
」兼與薦書。
開成二年,上第。
後歸東川,歷旬,但於狹斜舊遊之處,不謁府主楊尚書汝士。
楊公謂諸賓曰:「每見報,前柳棠秀才,多於妓家飲酒,或三更至暮,竟未相訪。
社日必相召焉。
」及召棠至,已在醉鄉矣。
斟三器酒内一巨魚盃,棠不即飲。
楊公乃誚曰:「文章謾道能吞鳯,盃酒何曾解喫魚。
今日梓州張社會,應須遭這老尚書。
」棠荅曰:「未向燕臺逢厚禮,幸因社會接餘歡。
一魚喫了終無恨,鯤化成鵬也不難。
」初,棠與馮戡爭先,棠所頡頏;及第後,戡與詩曰:「桃花浪裏成龍去,竹葉山頭退鷁飛。
」棠、戡為友甚善焉。
柳每於東川席上,狂縱日甚,幹忤楊公,詩曰:「莫言名位未相儔,風月何曾阻獻酬?前輩不須輕後輩,靖安今日在衡州。
」靖安,李宗閔尚書,與楊公中外昆弟,況有朗陵之分。
東川益怒,為書讓其座主高鍇侍郎曰:「柳棠者,兇悖嚚竪,識者惡之。
狡過仲容,才非犬子。
且膺門之貴,豈宜有此生乎?」小宗伯曰:「某濫司文柄,以副懸旄,夙夜兢惶,恐招訕謗。
是以搜求俊彥,冀輔聰明,不敢蔽才,與棠及第。
」東川又書曰:「昔周公撻伯禽,以戒成王也;昌邑殺王式,式,昌邑之師也。
而怨霍光乎?豈不由師傅之情爾?興亡之道,孔子先推德行,然後文學焉。
吾師垂訓,千古不易。
前書雲『不敢蔽才』,何必一柳棠矣!若以篇章取之,寧失於何植、王滌也?」高公又復書曰:「唐堯之聖也,不緻丹朱之賢;宣尼之明也,不免仲由之害。
如其可化,安有墜典?伊祁九子,盡可等於黃唐;門人三千,悉能繼於顏閔。
若棠者,自求瑕玷,難以磨滅。
其所忤黷尊威,亦予謬舉之過也。
」棠聞二公交讓,不任憂惕,又不敢遠申卑謝,遂之劍州王使君。
使君者,善畫松竹狗兔,以十五侯而四郡守。
棠至,聯夕而飲。
王君辭曰:「某以衰朽,恐乖去就。
小男忝趨文場,不知許容侍座否?老夫暫歸憩歇焉。
」王氏之子洎醉,輕易之甚。
棠呵之曰:「公稱舉人,與棠分有前後。
畫師之子,安得無禮於先輩乎?」王氏乃自去其道服,空戴黃葛巾,謂棠曰:「我大似賢尊,尊師幸不喧酗耳!」棠轉益怒,叱咤而散。
柳生雖登科第,始參越嶲軍事,而夭喪。
且渤海高公,三牓一百二十人,多平人得路。
若柳棠者,誠累恩門舉主。
昇平裴公曰:「人不易知乎?」 賢君鑒 唐宣宗十二年,前進士陳玩等三人,應博學宏詞選。
所司考定名第,及詩、賦、論進呈訖,上於延英殿,詔中書舍人李潘等對。
上曰:「凡考試之中,重用字如何?」中書對曰:「賦即偏枯叢雜,論即褒貶是非,詩即緣題落韻。
隻如《白雲起封中》詩雲『封中白雲起』是也。
其間重用文字,乃是庶幾,亦非常有例也。
」又曰:「孰詩重用字?」對曰:「錢起《湘靈鼓瑟詩》有二「不」字。
詩曰:『善撫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逸韻諧金石,清音發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上鑒錢公此年宏詞詩,曰:「且一種重用文字,此詩似不及起。
起則今之協律之字也。
合於匏革宮商,即變鄭衛文奏。
惟謝朓雲:『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遊。
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
』此若比《鼓瑟》一篇,摛藻妍華,無以加。
其前進宏詞詩重字者,登科更待明年,考校起詩,便付吏選。
」 澧陽讌 故荊州杜司空悰,自忠武軍節度使出澧陽。
宏詞李宣古者李生,會昌三年王起侍郎下上第。
數陪遊宴,每謔戲於其座。
或以鉛粉傅其面,或以輕綃為其衣。
侮慢既深,杜公不能容忍。
使臥宣古於泥中,欲辱之檟楚也。
長林公主聞之,不待穿履,奔出而救之,曰:「尚書不念諸子學,又擬陪李秀才硯席。
豈有飲筵,而舉人細過?待士如此,異時那得平陽之譽乎?」遂遣人扶起李秀才,於東院以香水沐浴,更以新衣,卻赴中座。
貴主傳旨京兆公,請為詩,冀彌縫也。
李生得韻書之,不勞思忖也。
詩曰:得「高」字。
「紅燈初上月輪高,照見堂前萬朵桃。
觱栗調清銀字管,琵琶聲亮紫檀槽。
能歌姹女顏如玉,解飲蕭郎眼似刀。
爭奈夜深抛耍令,舞來按去使人勞。
」杜公賞詩,貺物十箱,希無愧於一醉也。
後二子裔休、孺休,皆以進士登科,人謂之曰:「非其母賢,不成其子。
」時澧州宴席,酒糾崔雲娘者,形貌瘦瘠,而戲調罰於眾賓,兼恃歌聲,自以為郢人之妙也。
李生乃當筵一詠,遂至鉗口。
又杜牧侍郎,罷宣城幕,經陜圻,有錄事肥而且巨,而讋其言,牧為詩以挫焉。
復州陸巖夢《桂州筵上贈胡子女》一詩,至今懽狎之所,辭吟之篇,無不低顏變色也。
《贈崔雲娘》,李宣古:「何事最堪悲?雲娘隻首奇。
瘦拳抛令急,長嘴出歌遲。
隻怕肩侵鬢,唯愁骨透皮。
不須當戶立,頭上有鍾馗。
」《贈肥錄事》,杜紫微:「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
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裩。
瓦官寺裏逢行跡,華嶽山前見掌痕。
不須啼哭愁難嫁,待與將書報樂坤。
」陸君《贈胡子女》:「自道風流不可攀,那堪蹙頞更頹顏。
眼睛深卻湘江水,鼻孔高於華嶽山。
舞態固難居掌上,歌聲應不遶梁間。
孟陽死後欲千載,猶有佳人覓往還。
」 白馬吟 平曾以憑人傲物,多犯諱忌,竟沒於縣曹,知己嘆其運蹇也。
薛平僕射出鎮浙西,投城主,禮稍薄,曾留詩以諷之曰:「梯山航海幾崎嶇,來謁金陵薛大夫。
髭髮緊時趨劍戟,衣冠儼處拜冰壺。
誠知兩軸非珠玉,深媿三縑卹旅途。
今日楚江風正好,不須迴首望勾吳。
」薛聞之,曾將出境,遣吏追還,縻留數日。
又獻《縶白馬詩》曰:「白馬披鬃練一團,今朝被絆欲行難。
雪中放去空尋跡,月下牽來隻見鞍。
向北長鳴天外遠,臨風斜控耳邊寒。
自知毛骨還應異,更請孫陽仔細看。
」河東公覩詩曰:「若不留絆行軒,那
贈君多綵擷,此物最相思。
」又:「清風朗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鴈來時數附書。
」此詞皆王右丞所製,至今梨園唱焉。
歌闋,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慘然。
龜年唱罷,忽悶絕仆地;以左耳微暖,妻子未忍殯殮,經四日乃蘇,曰:「我遇二妃,令教侍女蘭苕唱祓禊畢,放還。
」且言主人即復長安,而有中興之主也。
謂龜年:「有何憂乎?」後李校書羣玉,既解天祿之任,而歸涔陽。
經湘中,乘舟題二妃廟詩二首,曰:「小孤洲北浦雲邊,二女明粧共儼然。
野廟向江空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東風近暮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鵑。
猶似含嚬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又:「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女兒茜裙新。
輕舟小檝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
」後又題曰:「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滴血啼松風。
不知精爽落何處,疑是行雲秋色中。
」李君自以第三篇春空便到秋色,踟蹰欲改之。
乃有二女郎見曰:「兒是娥皇、女英也。
二年後,當與郎君為雲雨之遊。
」李君乃悉具所陳,俄而影滅,遂掌其神塑而去。
重涉湖嶺,至于潯陽。
潯陽太守段成式郎中,素為詩酒之交,具述此事。
段公因戲之曰:「不知足下是虞舜之辟陽侯也!」羣玉題詩後二年,乃逝於洪井,段乃為詩,哭李四校書也:「酒裏詩中三十年,縱橫唐突世喧喧。
明時不作禰衡死,傲盡公卿歸九泉。
」又曰:「曾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
老無男女累,誰哭到泉臺?」 譚生刺 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於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
行客感其華麗,競為詩題於墓樹,櫛比鱗臻。
有舉子譚銖者,吳門秀逸之士也,因書絕句以貽後之來者。
覩其題處,經遊之者稍息筆矣。
詩曰:「武丘山下塚纍纍,松柏蕭條盡可悲。
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獨題詩。
」 弘農忿 東川處士柳全節,習百家之言,衣華陽鶴氅,或呼為「柳尊師」,又曰「柳百經」也。
有子棠,應進士舉,才思優贍,見者奇之。
龐嚴舍人睠眄諸歌姬,方戲於堦,問:「牆頭何人也?」曰:「柳秀才也。
」遽命姬者飾粧,召柳秀才對觀之。
龐公曰:「恐牆上遠見,不得分明。
」因請細而觀矚。
棠深恥之,不辭而去。
時裴諫議休相公,因封事出漢州,即棠舊知也。
聞棠來,且喜;及再謁,則藍衫木簡而已。
裴公問其故,對曰:「名場孤寒,虛擲光景。
欲求鬥粟之養,以成子道焉。
」有宴,召馮戡、胡據、柳棠三舉士。
裴公於棠名下注曰:「此柳秀才,已於鹽鐵求事,不用屈私。
」令棠見之,蓋惜其舉子也。
柳棠之欲罷舉者,為龐門之有失矣,乃棄藍袍而歸舊服。
非時請見司諫,司諫謂曰:「酌然子年方少,篇翰如流,不可驥垂長坂,蘭謝深林。
況今急士之秋,必能首送。
」兼與薦書。
開成二年,上第。
後歸東川,歷旬,但於狹斜舊遊之處,不謁府主楊尚書汝士。
楊公謂諸賓曰:「每見報,前柳棠秀才,多於妓家飲酒,或三更至暮,竟未相訪。
社日必相召焉。
」及召棠至,已在醉鄉矣。
斟三器酒内一巨魚盃,棠不即飲。
楊公乃誚曰:「文章謾道能吞鳯,盃酒何曾解喫魚。
今日梓州張社會,應須遭這老尚書。
」棠荅曰:「未向燕臺逢厚禮,幸因社會接餘歡。
一魚喫了終無恨,鯤化成鵬也不難。
」初,棠與馮戡爭先,棠所頡頏;及第後,戡與詩曰:「桃花浪裏成龍去,竹葉山頭退鷁飛。
」棠、戡為友甚善焉。
柳每於東川席上,狂縱日甚,幹忤楊公,詩曰:「莫言名位未相儔,風月何曾阻獻酬?前輩不須輕後輩,靖安今日在衡州。
」靖安,李宗閔尚書,與楊公中外昆弟,況有朗陵之分。
東川益怒,為書讓其座主高鍇侍郎曰:「柳棠者,兇悖嚚竪,識者惡之。
狡過仲容,才非犬子。
且膺門之貴,豈宜有此生乎?」小宗伯曰:「某濫司文柄,以副懸旄,夙夜兢惶,恐招訕謗。
是以搜求俊彥,冀輔聰明,不敢蔽才,與棠及第。
」東川又書曰:「昔周公撻伯禽,以戒成王也;昌邑殺王式,式,昌邑之師也。
而怨霍光乎?豈不由師傅之情爾?興亡之道,孔子先推德行,然後文學焉。
吾師垂訓,千古不易。
前書雲『不敢蔽才』,何必一柳棠矣!若以篇章取之,寧失於何植、王滌也?」高公又復書曰:「唐堯之聖也,不緻丹朱之賢;宣尼之明也,不免仲由之害。
如其可化,安有墜典?伊祁九子,盡可等於黃唐;門人三千,悉能繼於顏閔。
若棠者,自求瑕玷,難以磨滅。
其所忤黷尊威,亦予謬舉之過也。
」棠聞二公交讓,不任憂惕,又不敢遠申卑謝,遂之劍州王使君。
使君者,善畫松竹狗兔,以十五侯而四郡守。
棠至,聯夕而飲。
王君辭曰:「某以衰朽,恐乖去就。
小男忝趨文場,不知許容侍座否?老夫暫歸憩歇焉。
」王氏之子洎醉,輕易之甚。
棠呵之曰:「公稱舉人,與棠分有前後。
畫師之子,安得無禮於先輩乎?」王氏乃自去其道服,空戴黃葛巾,謂棠曰:「我大似賢尊,尊師幸不喧酗耳!」棠轉益怒,叱咤而散。
柳生雖登科第,始參越嶲軍事,而夭喪。
且渤海高公,三牓一百二十人,多平人得路。
若柳棠者,誠累恩門舉主。
昇平裴公曰:「人不易知乎?」 賢君鑒 唐宣宗十二年,前進士陳玩等三人,應博學宏詞選。
所司考定名第,及詩、賦、論進呈訖,上於延英殿,詔中書舍人李潘等對。
上曰:「凡考試之中,重用字如何?」中書對曰:「賦即偏枯叢雜,論即褒貶是非,詩即緣題落韻。
隻如《白雲起封中》詩雲『封中白雲起』是也。
其間重用文字,乃是庶幾,亦非常有例也。
」又曰:「孰詩重用字?」對曰:「錢起《湘靈鼓瑟詩》有二「不」字。
詩曰:『善撫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逸韻諧金石,清音發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上鑒錢公此年宏詞詩,曰:「且一種重用文字,此詩似不及起。
起則今之協律之字也。
合於匏革宮商,即變鄭衛文奏。
惟謝朓雲:『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遊。
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
』此若比《鼓瑟》一篇,摛藻妍華,無以加。
其前進宏詞詩重字者,登科更待明年,考校起詩,便付吏選。
」 澧陽讌 故荊州杜司空悰,自忠武軍節度使出澧陽。
宏詞李宣古者李生,會昌三年王起侍郎下上第。
數陪遊宴,每謔戲於其座。
或以鉛粉傅其面,或以輕綃為其衣。
侮慢既深,杜公不能容忍。
使臥宣古於泥中,欲辱之檟楚也。
長林公主聞之,不待穿履,奔出而救之,曰:「尚書不念諸子學,又擬陪李秀才硯席。
豈有飲筵,而舉人細過?待士如此,異時那得平陽之譽乎?」遂遣人扶起李秀才,於東院以香水沐浴,更以新衣,卻赴中座。
貴主傳旨京兆公,請為詩,冀彌縫也。
李生得韻書之,不勞思忖也。
詩曰:得「高」字。
「紅燈初上月輪高,照見堂前萬朵桃。
觱栗調清銀字管,琵琶聲亮紫檀槽。
能歌姹女顏如玉,解飲蕭郎眼似刀。
爭奈夜深抛耍令,舞來按去使人勞。
」杜公賞詩,貺物十箱,希無愧於一醉也。
後二子裔休、孺休,皆以進士登科,人謂之曰:「非其母賢,不成其子。
」時澧州宴席,酒糾崔雲娘者,形貌瘦瘠,而戲調罰於眾賓,兼恃歌聲,自以為郢人之妙也。
李生乃當筵一詠,遂至鉗口。
又杜牧侍郎,罷宣城幕,經陜圻,有錄事肥而且巨,而讋其言,牧為詩以挫焉。
復州陸巖夢《桂州筵上贈胡子女》一詩,至今懽狎之所,辭吟之篇,無不低顏變色也。
《贈崔雲娘》,李宣古:「何事最堪悲?雲娘隻首奇。
瘦拳抛令急,長嘴出歌遲。
隻怕肩侵鬢,唯愁骨透皮。
不須當戶立,頭上有鍾馗。
」《贈肥錄事》,杜紫微:「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
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裩。
瓦官寺裏逢行跡,華嶽山前見掌痕。
不須啼哭愁難嫁,待與將書報樂坤。
」陸君《贈胡子女》:「自道風流不可攀,那堪蹙頞更頹顏。
眼睛深卻湘江水,鼻孔高於華嶽山。
舞態固難居掌上,歌聲應不遶梁間。
孟陽死後欲千載,猶有佳人覓往還。
」 白馬吟 平曾以憑人傲物,多犯諱忌,竟沒於縣曹,知己嘆其運蹇也。
薛平僕射出鎮浙西,投城主,禮稍薄,曾留詩以諷之曰:「梯山航海幾崎嶇,來謁金陵薛大夫。
髭髮緊時趨劍戟,衣冠儼處拜冰壺。
誠知兩軸非珠玉,深媿三縑卹旅途。
今日楚江風正好,不須迴首望勾吳。
」薛聞之,曾將出境,遣吏追還,縻留數日。
又獻《縶白馬詩》曰:「白馬披鬃練一團,今朝被絆欲行難。
雪中放去空尋跡,月下牽來隻見鞍。
向北長鳴天外遠,臨風斜控耳邊寒。
自知毛骨還應異,更請孫陽仔細看。
」河東公覩詩曰:「若不留絆行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