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天命九年正月至十年十一月

關燈
甲僅五十人。

    與戰。

    察哈爾不勝而回。

    遂不複侵。

    此非明驗耶。

    至兩軍野戰。

    譬如投骨之戲。

    或俯或仰。

    勝負難必。

    兵寡而欲出城野戰者。

    其人必怯。

    便於自走耳。

    慎勿從。

    必據城以待。

    伺其力攻不克而退。

    然後乘機出戰。

    以制勝者。

    始為大勇耳。

    汝若欲與之盟好。

    以幸無事。

    則汝科爾沁貝勒等。

    先曾與察哈爾土門劄薩克圖、稱和好矣。

    其至於今、察哈爾、喀爾喀、棄絕盟誓。

    數侵掠汝。

    豈汝等曾有罪耶。

    今雖再欲與和。

    以幸無事。

    彼既蓄意侵害矣。

    汝等即無罪。

    彼遂已乎。

    明、朝鮮、烏喇、輝發、葉赫、哈達、暨我滿洲國。

    若無城郭。

    蒙古豈令我等安居哉。

    惟恃有城郭故耳 ○初察哈爾車臣汗卒。

    孫林丹汗立。

    盡奪其叔祖貝勒代青所屬石納明安部落人民。

    代青率其六子紮爾布色冷、公格、石達荅、噶爾馬、兀爾占、及其眷屬。

    奔附科爾沁台吉奧巴。

    至是、代青子紮爾布、色冷、從科爾沁來谒。

    上賜蟒披領四、玲珑金帶二、刀二、猞狸狲裘二、貂皮百、青鼠皮千、海豹皮二、甲十二、及銀器緞帛諸物甚厚。

    遣之還○海州所屬甘泉舖之南、有張屯寨漢人謀叛密通明将毛文龍文龍遣兵三百。

    乘夜襲其寨。

    寨中之人、身無甲胄、與戰。

    斬四人。

    明兵敗走。

    時有防守海州戒沙、兀爾坤、聞礮聲。

    即率兵追及敗兵。

    斬其衆百七十人 ○壬辰。

    上谕諸臣曰。

    大臣身秉國政。

    當於國政之何以得。

    何以失。

    悉心籌畫。

    始克副倚任焉。

    今庶事各有專司。

    誰則肩荷乃職。

    殚力治理。

    誰則怠忽存心。

    罔修職業。

    若此者、宜稽察之。

    爾等執政大臣、誠自矢公忠。

    毋畏難。

    毋懈惰。

    詳為稽察。

    則所屬各員、皆則而傚之。

    不待誡谕。

    各勤乃事矣。

    若爾等心懷邪僻。

    躭逸樂。

    畏難而懈惰焉。

    則屬員傚尤。

    悠悠忽忽。

    雖誡谕。

    若罔聞矣。

    爾等知有公忠之人。

    雖仇、勿隐蔽焉。

    當直指其善。

    知有奸慝之人。

    雖親、勿愛護焉。

    當直陳其惡。

    蓋公忠之人。

    當國家締造時。

    身曆艱險。

    創立功名。

    輔成大業。

    固當身履榮顯。

    澤及子孫。

    奸慝之人。

    當經營國事之日。

    借端委謝。

    避害全軀。

    逮國運昇平。

    反欲先蒙其利。

    此宜預設防維。

    毋使遂其巧詐。

    夫國豈常憂患。

    必有安樂之時。

    惟能憂其憂者。

    乃能樂其樂也 ○癸巳。

    上因諸臣及國人中有嗜酒者。

    誡之曰。

    爾等曾聞古來飲酒之人。

    於飲酒之中。

    得何物。

    習何藝。

    有所裨益者乎。

    飲酒之人或與人鬥争。

    以刃傷人而抵罪者。

    或墜馬、傷手足、折項死者。

    或為鬼魅所魇死者。

    或縱飲無節死者。

    或颠仆道路、遺失衣冠者。

    或失懽於父母兄弟者。

    或因使酒、毀敗器具、消落家業。

    流於污下者。

    朕屢聞之矣。

    況此酒。

    饑者飲之、弗飽也。

    何不陳設餺飥、炊黍、而食之。

    同為黍所造耳。

    為酒則能傷人。

    若餺飥、若炊黍、則能緻飽焉。

    乃不食可飽之物。

    而嗜此傷生者、何為也。

    愚者飲之喪身。

    賢者飲之敗德。

    且獲罪於君。

    以及貝勒大臣。

    被譴罹刑。

    皆由於此。

    即一家之中。

    夫飲酒、取僧於婦。

    婦飲酒、見惡於夫。

    下及僮仆。

    亦不能堪而去之矣。

    飲酒亦何益哉。

    昔賢雲。

    藥之毒者、雖苦口、能郤病焉。

    酒之旨者、雖适口、能召疾焉。

    讒谄之言。

    雖悅耳、違於義焉。

    忠谏之言。

    雖逆耳、協於理焉。

    則酒固宜切戒也。

    遂書之。

    以頒於國中 ○天命十年十月 冬十月。

    丙子朔○初上命皇子阿拜、塔拜、巴布泰、率兵千人。

    征東海北路虎爾哈部。

    分二路進兵。

    俘其衆千五百人歸。

    己卯。

    将至。

    上出城迎之。

    大宴而還 ○天命十年十一月 十一月。

    丙午朔 ○庚戌。

    科爾沁台吉奧巴遣使五人至、告急。

    言察哈爾林丹汗、舉兵來侵。

    兵已逼。

    因請援。

    上聞之。

    召集各路軍士。

    乙卯。

    上親率諸貝勒大臣、統大軍往援。

    至開原城北、鎮北關、視軍。

    因先經射獵。

    馬羸甚。

    乃别選精騎五千。

    命三貝勒、四貝勒、及台吉阿巴泰濟爾哈朗、阿濟格、碩托、薩哈廉等。

    統之而往。

    上率大軍還。

    諸貝勒台吉、兵至農安塔地。

    察哈爾林丹汗、圍科爾沁奧巴城。

    已數日。

    攻之不克。

    聞我國援兵、至農安塔。

    林丹汗倉皇夜遁。

    遺駝馬無算。

    科爾沁圍解。

    諸貝勒聞之。

    乃還 大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實錄卷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