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天命六年七月至八年十月

關燈
千五百級。

    文龍僅以身免。

    乃班師○北蒙古五部落喀爾喀台吉古爾布什、莽果爾、率民六百戶。

    并驅畜産來歸。

    上禦殿。

    二台吉朝見畢。

    大宴之。

    各賜貂裘三。

    猞狸狲裘二。

    虎裘二。

    貉裘二。

    狐裘一。

    貂鑲朝衣五。

    鑲獺裘二。

    鑲青鼠裘三。

    蟒衣九。

    蟒緞六。

    緞三十五。

    布五百。

    金以兩計者十。

    銀以兩計者五百。

    雕鞍一。

    沙魚皮鞍七。

    玲珑撒袋一。

    撒袋兼弓矢者八。

    甲胄十。

    僮仆、牛、馬、房舍、田畝、及一切器具等物畢備。

    上以女妻台吉古爾布什、賜名青卓禮克圖。

    給以滿洲牛彔一。

    凡三百人。

    并蒙古牛彔一。

    授為總兵。

    又以族弟濟白裡杜濟獲女、妻台吉莽果爾。

    亦授為總兵 ○天命七年正月 天命七年。

    壬戌。

    春正月。

    丁酉朔○先是喀爾喀紮魯特部落貝勒巴克為我國所擒。

    其子鄂齊裡桑來質。

    乃釋巴克歸 ○甲寅。

    上率大軍征明。

    略廣甯城。

    命族弟铎弼、貝和齊、及額驸沙進蘇把海、統兵守遼陽。

    上率貝勒大臣、及衆兵啟行。

    乙卯。

    次遼河之東昌堡。

    丙辰。

    寅刻。

    大兵起營。

    辰刻。

    渡遼河。

    明防河兵、見我軍勢不可當。

    遂遁走。

    我軍前隊精銳。

    追擊二十裡外。

    至西平堡、乃止。

    申刻。

    大軍繼至。

    圍之。

    遂立營。

    丁巳。

    招其城守副将羅一貴降。

    不從。

    辰刻。

    布梯楯、攻其城。

    四面兵皆潰。

    午刻。

    克之。

    斬副将羅一貴。

    殲其兵萬人。

    尚未收軍。

    偵者馳告廣甯城兵至。

    我軍迎擊未及成列。

    明總兵劉渠、祁秉忠、李秉誠、副将劉徵、鮑承先、參将黑雲鶴、麻承宗、祖大壽、遊擊羅萬言、李茂春、張明先等、引兵三萬。

    乘機急戰。

    我兵不暇布陣。

    即飛馳突入。

    奮射沖擊。

    人自為戰。

    所向披靡。

    明兵力不能支。

    遂大敗。

    我軍乘勝追擊五十裡。

    斬殺無算。

    至平洋橋堡。

    明總兵劉渠、祁秉忠、及副将劉徵、參将黑雲鶴、遊擊李茂春、張明先、死焉。

    全軍盡沒。

    總兵李秉誠、副将鮑承先、參将祖大壽、遊擊羅萬言、遁去。

    會暮、上還軍。

    駐跸西平堡。

    明敗兵入廣甯城。

    經略熊廷弼、巡撫王化貞、知西平堡已失。

    援兵盡殪。

    大驚。

    遂與監軍道高出、通判萬有孚等、棄城。

    遁入山海關。

    巡道高邦佐、奔至杏山驿、自缢死。

    其廣甯守門遊擊孫得功、守備黃進、千總郎紹貞、陸國志等、遣七人來。

    請降。

    上給以印一。

    賜之白金。

    遣之還 ○戊午。

    明西興堡備禦朱世勳、遣中軍王志高請降。

    上給以印一。

    及白金賜之。

    遣還。

    是日、論諸将士功。

    以所俘獲分别賞赉。

    餘者均給衆軍 ○己未。

    上率貝勒大臣、統大軍赴廣甯。

    先是我國人石天柱、投明為千總。

    至是出迎。

    詢知守城官吏皆遁。

    惟秀才郭肇基、司城門。

    上給石天柱印一。

    并賜所乘鞍馬。

    及令旗而去。

    又正安堡千總來降。

    上以印賜之。

    庚申。

    鎮靜堡參将劉世勳來降。

    亦賜以令旗而歸。

    大軍行至廣甯城東三裡許之望昌岡。

    城中比戶焚香。

    紳士庶民、備乘輿。

    設鼓樂。

    執旗張蓋。

    俯伏迎谒。

    未刻。

    上入廣甯城駐跸。

    明遊擊羅萬言、潛逃入山。

    旋出降。

    平洋橋守堡闵雲龍、西興堡備禦朱世勳、錦州都司陳尚智、鐵塲守堡俞鴻漸、大淩河遊擊何世延、錦安守堡鄭登、右屯衛備禦黃宗魯、團山守堡崔盡忠、鎮甯守堡李詩、鎮遠守堡徐鎮靜、鎮安守堡鄭維翰、鎮靜堡參将劉世勳、守堡臧國祚、鎮邊守堡周元勳、大清堡遊擊閻印、大康守堡王國泰、鎮武堡都司金勵、劉式章、李維龍、王有功、及壯鎮堡、闾陽驿、十三山、小淩河、松山、杏山、牽馬嶺、戚家、正安、錦昌、中安、鎮彜、大靜、大甯、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勝、大鎮、大福、大興、盤山驿、凡四十餘城守禦官。

    各率其所屬百姓來降。

    上駐軍十日。

    從廣甯城、移大軍向山海關。

    明經略熊廷弼。

    盡焚沿途村堡廬舍而走。

    大軍至中左所。

    複回錦州駐營。

    大貝勒、四貝勒、引兵至義州。

    欲遷其戶口、護之而歸。

    城中閉門拒命。

    遂攻克之。

    斬三千級。

    上率貝勒大臣、統大軍還至廣甯。

    遣官具車駕、往迎後妃等於遼陽 ○天命七年二月 二月。

    丁卯朔○丁醜。

    後妃等自遼陽起行。

    庚申。

    至廣甯城。

    設筵宴。

    行慶賀禮 ○壬午。

    蒙古兀魯特部落明安、兀爾宰圖、鎖諾木、綽乙喇劄爾、達賴、密賽、拜音代、噶爾馬、昂坤、多爾濟、顧祿、綽爾齊、奇筆他爾、布彥代、伊林齊、特靈、石裡胡那克、凡十七貝勒。

    及喀爾喀各部落台吉。

    各率所屬軍民三千餘戶。

    并驅其畜産歸附。

    上禦殿。

    宴勞之。

    谕曰。

    我國習俗所尚。

    守忠信。

    奉法度。

    賢而善者、舉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