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己亥歲至辛亥歲(萬曆二十七年至三十九年)
關燈
小
中
大
○丙午年十二月
丙午。
冬十二月。
乙未朔○台吉恩格德爾、又率蒙古國五部落喀爾喀諸貝勒之使、進駝馬來朝。
尊上為神武皇帝。
自此蒙古各部落。
每歲來朝。
絡繹不絕 ○丁未年正月 丁未。
春正月。
乙醜朔○東海瓦爾喀部、蜚悠城長策穆特黑來朝。
告上曰。
吾等因地方遙阻。
附烏喇。
烏喇貝勒布占泰、遇吾等虐甚。
乞移家來附。
上命弟貝勒舒爾哈齊、長子洪巴圖魯貝勒褚英、次子貝勒代善、一等大臣費英東、侍衛扈爾漢、率兵三千。
至蜚悠城徙之。
時夜陰晦。
軍中大纛之上有光。
衆以為異。
扪視無有。
複樹之、光如初。
貝勒舒爾哈齊曰。
吾自幼從上征讨。
所曆之地多矣。
未見此異。
其非吉兆耶。
欲還兵。
貝勒褚英、代善、曰。
或吉或兇、兆已定。
吾等何所見而遽還。
且何以報皇父命耶。
遂決意前進。
至蜚悠城、盡收環城屯寨。
凡五百戶。
令扈爾漢、率兵三百。
護之先行。
時烏喇貝勒布占泰、發兵萬人。
邀諸路。
扈爾漢見之。
令五百戶結寨山巅。
以兵百人衛之。
使人馳告後隊衆貝勒。
是夕、烏喇兵萬人。
我國扈爾漢兵、僅二百人。
各據山一面。
結營相持。
翼日、烏喇以萬人、攻我兵二百人。
我國大将楊古利迎擊。
争先奮力。
斬烏喇兵七人。
我兵止傷一人。
烏喇兵退。
渡河登山。
畏懼不敢前。
兩軍相向駐營。
至未時、我國後隊三貝勒兵悉至。
見烏喇兵衆。
貝勒褚英、代善策馬而前。
谕衆曰。
皇父每有征伐。
無不摧堅陷敵。
今雖未親履行間。
而我等奉命來此。
爾衆何憂。
昔布占泰來侵我國。
我國擒而縛之。
皇父宥其死。
複豢養之。
俾歸主其國。
為時未久。
人猶是人。
曾從吾手而釋。
非有天幸得脫也。
今豈不能再縛之耶。
彼兵雖多。
我國荷天眷。
仗天威。
皇父威名夙着。
破敵兵必也。
衆軍士皆奮、願效死。
遂渡河。
貝勒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
分二路。
緣山奮擊。
烏喇兵大敗。
代善追及烏喇統兵貝勒博克多。
從馬上、左手攫其胄而斬之。
時天氣晴明。
忽陰晦。
大雪寒冽。
被傷敵兵、棄甲逃者、僵仆甚衆。
是役也。
陣斬博克多父子。
生擒貝勒常住父子、及貝勒胡裡布。
斬三千級。
獲馬五千匹。
甲三千副雲。
初我軍與烏喇接戰時。
貝勒舒爾哈齊、率五百人止山下。
及二貝勒破敵追擊。
始驅兵前進。
适有大山間之。
遶山行。
未能多所斬獲。
迨班師。
上賜弟貝勒舒爾哈齊、号達爾漢巴圖魯。
以長子洪巴圖魯褚英、遇大敵。
率先擊敗其衆。
賜号阿爾哈圖土門。
以次子代善、陣斬博克多。
又與兄并進克敵。
賜号古英巴圖魯。
上初命大臣常書、侍衛納齊布、護從兩貝勒。
常書等不随兩貝勒前進。
反率兵百人、與舒爾哈齊同止山下。
無所斬獲。
遂論死。
舒爾哈齊請曰。
誅二臣、與我死無異。
上乃宥其死。
罰常書金。
奪納齊布所屬之人 ○丁未年五月 夏五月。
癸亥朔○上命幼弟貝勒巴雅喇、巴圖魯額亦都、紮爾固齊費英東、侍衛扈爾漢、率兵千人。
往征東海渥集部。
取赫席黑、俄漠和蘇魯、佛讷赫托克索三路。
俘二千人而還 ○丁未年九月 秋九月。
辛卯朔 ○丙申。
彗星見於東方。
指輝發國。
八夜方滅。
先是、彗出西方逾月。
其時輝發貝勒拜音達裡族衆、叛附葉赫貝勒納林布祿。
其部下又欲叛。
拜音達裡聞之。
以其臣七人之子來質、乞援兵。
上許焉。
發兵千人助之。
葉赫納林布祿、構拜音達裡曰。
爾若歸爾質子、吾即反爾叛族。
拜音達裡信其言、乃曰。
吾其中立於滿洲葉赫二國之間乎。
遂取回所質七臣之子。
以己子與納林布祿為質。
而納林布祿竟不歸其叛族。
拜音達裡、遣其臣告上曰。
吾前者誤為納林布祿所诳。
今欲倚賴上恩、乞以女賜我為婚。
上允之。
後拜音達裡、背約不娶。
上遣使謂曰。
汝昔助葉赫、二次來侵。
我宥爾罪。
複許爾婚。
今背約不娶、何也。
拜音達裡绐曰。
俟吾葉赫質子歸。
乃娶爾女。
與爾合謀。
因築城自固、凡三層。
及所質葉赫之子既歸。
上複遣使謂曰。
爾質子歸、今将何如。
拜音達裡、以堅城足恃。
遂負約。
上即
冬十二月。
乙未朔○台吉恩格德爾、又率蒙古國五部落喀爾喀諸貝勒之使、進駝馬來朝。
尊上為神武皇帝。
自此蒙古各部落。
每歲來朝。
絡繹不絕 ○丁未年正月 丁未。
春正月。
乙醜朔○東海瓦爾喀部、蜚悠城長策穆特黑來朝。
告上曰。
吾等因地方遙阻。
附烏喇。
烏喇貝勒布占泰、遇吾等虐甚。
乞移家來附。
上命弟貝勒舒爾哈齊、長子洪巴圖魯貝勒褚英、次子貝勒代善、一等大臣費英東、侍衛扈爾漢、率兵三千。
至蜚悠城徙之。
時夜陰晦。
軍中大纛之上有光。
衆以為異。
扪視無有。
複樹之、光如初。
貝勒舒爾哈齊曰。
吾自幼從上征讨。
所曆之地多矣。
未見此異。
其非吉兆耶。
欲還兵。
貝勒褚英、代善、曰。
或吉或兇、兆已定。
吾等何所見而遽還。
且何以報皇父命耶。
遂決意前進。
至蜚悠城、盡收環城屯寨。
凡五百戶。
令扈爾漢、率兵三百。
護之先行。
時烏喇貝勒布占泰、發兵萬人。
邀諸路。
扈爾漢見之。
令五百戶結寨山巅。
以兵百人衛之。
使人馳告後隊衆貝勒。
是夕、烏喇兵萬人。
我國扈爾漢兵、僅二百人。
各據山一面。
結營相持。
翼日、烏喇以萬人、攻我兵二百人。
我國大将楊古利迎擊。
争先奮力。
斬烏喇兵七人。
我兵止傷一人。
烏喇兵退。
渡河登山。
畏懼不敢前。
兩軍相向駐營。
至未時、我國後隊三貝勒兵悉至。
見烏喇兵衆。
貝勒褚英、代善策馬而前。
谕衆曰。
皇父每有征伐。
無不摧堅陷敵。
今雖未親履行間。
而我等奉命來此。
爾衆何憂。
昔布占泰來侵我國。
我國擒而縛之。
皇父宥其死。
複豢養之。
俾歸主其國。
為時未久。
人猶是人。
曾從吾手而釋。
非有天幸得脫也。
今豈不能再縛之耶。
彼兵雖多。
我國荷天眷。
仗天威。
皇父威名夙着。
破敵兵必也。
衆軍士皆奮、願效死。
遂渡河。
貝勒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
分二路。
緣山奮擊。
烏喇兵大敗。
代善追及烏喇統兵貝勒博克多。
從馬上、左手攫其胄而斬之。
時天氣晴明。
忽陰晦。
大雪寒冽。
被傷敵兵、棄甲逃者、僵仆甚衆。
是役也。
陣斬博克多父子。
生擒貝勒常住父子、及貝勒胡裡布。
斬三千級。
獲馬五千匹。
甲三千副雲。
初我軍與烏喇接戰時。
貝勒舒爾哈齊、率五百人止山下。
及二貝勒破敵追擊。
始驅兵前進。
适有大山間之。
遶山行。
未能多所斬獲。
迨班師。
上賜弟貝勒舒爾哈齊、号達爾漢巴圖魯。
以長子洪巴圖魯褚英、遇大敵。
率先擊敗其衆。
賜号阿爾哈圖土門。
以次子代善、陣斬博克多。
又與兄并進克敵。
賜号古英巴圖魯。
上初命大臣常書、侍衛納齊布、護從兩貝勒。
常書等不随兩貝勒前進。
反率兵百人、與舒爾哈齊同止山下。
無所斬獲。
遂論死。
舒爾哈齊請曰。
誅二臣、與我死無異。
上乃宥其死。
罰常書金。
奪納齊布所屬之人 ○丁未年五月 夏五月。
癸亥朔○上命幼弟貝勒巴雅喇、巴圖魯額亦都、紮爾固齊費英東、侍衛扈爾漢、率兵千人。
往征東海渥集部。
取赫席黑、俄漠和蘇魯、佛讷赫托克索三路。
俘二千人而還 ○丁未年九月 秋九月。
辛卯朔 ○丙申。
彗星見於東方。
指輝發國。
八夜方滅。
先是、彗出西方逾月。
其時輝發貝勒拜音達裡族衆、叛附葉赫貝勒納林布祿。
其部下又欲叛。
拜音達裡聞之。
以其臣七人之子來質、乞援兵。
上許焉。
發兵千人助之。
葉赫納林布祿、構拜音達裡曰。
爾若歸爾質子、吾即反爾叛族。
拜音達裡信其言、乃曰。
吾其中立於滿洲葉赫二國之間乎。
遂取回所質七臣之子。
以己子與納林布祿為質。
而納林布祿竟不歸其叛族。
拜音達裡、遣其臣告上曰。
吾前者誤為納林布祿所诳。
今欲倚賴上恩、乞以女賜我為婚。
上允之。
後拜音達裡、背約不娶。
上遣使謂曰。
汝昔助葉赫、二次來侵。
我宥爾罪。
複許爾婚。
今背約不娶、何也。
拜音達裡绐曰。
俟吾葉赫質子歸。
乃娶爾女。
與爾合謀。
因築城自固、凡三層。
及所質葉赫之子既歸。
上複遣使謂曰。
爾質子歸、今将何如。
拜音達裡、以堅城足恃。
遂負約。
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