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七回 孫逸仙造革命排滿興漢

關燈
,裕夫人道:“遵旨。

    ”自此,裕夫人常率二女進宮。

    太後谕菱姊妹道:“我不通洋文。

    聞你通數國言語,倘有外人人觐,你替我當翻譯,平日無事,與我管珠寶庫。

    ”德菱奏道:“臣女年少,恐不任其事。

    ”太後道:“不用過謙,看你很伶俐,諒不誤事。

    ”德菱姊妹隻得謝恩。

     過數日,忽報俄使夫人勃蘭康觐見。

    太後即令德菱往迎,自己帶李蓮英往仁壽堂受觐。

    德菱引俄使夫人到殿行禮,兩下寒喧,總是德菱代翻。

    又命德菱引俄使夫人去見皇後。

    溫慰畢,即賜午宴。

    宴後,俄使夫人謝太後宴,即行回歸。

    太後語德菱道:“你通法語,怎麼也通俄語呢?”德菱道:“俄使夫人講的亦多法語。

    ” 正論間,忽報榮中堂病殁了。

    ”太後大恸,次日太後臨朝,朝房内遞上榮中堂遺折。

    太後閱畢,谕王大臣道:“自庚子之亂,榮中堂尤為盡力,今病故,令人悼痛。

    ”于是賜銀治喪,令親王前往緻祭,賜谥文忠,令其子襲職。

     一日,忽宮裡來報,說日、俄将要開戰,把東三省作戰場了。

    太後焦灼道:“日俄交戰,我國地方又要糜爛了。

    ”此時日俄宣戰,正是光緒二十九年,太後焦灼什麼?皆因祖宗陵寝在此。

    遂召慶王大臣等商議道:“此次日俄交戰,不知可礙陵寝麼?”且電問各省大吏,征求同意。

    慶王遵旨,遂拍電各省。

     各省複電,一緻贊成。

    太後傳谕頒發,咨照日本欽使,遵照萬國公法,宣告中立。

    便令駐日楊欽使與日本交涉,凡交戰國無論勝敗,不得有礙中國陵寝及城池官署民人财産等情。

    戰後東省仍歸主權。

    日使照允,遂酌議中立章程及戰地規則,頒告中外。

    過數日,連報俄軍艦被日兵艦擊沉數艘,又報俄陸軍被日兵連敗幾仗。

    太後道:“俄大日小,反為日敗。

    ”德菱在旁答道:“交戰全在上下一心,方能取勝。

    日兵取勝,實由一心。

    ” 太後道:“日勝,遼東可以保全。

    ”言未已,忽外面遞來西報,由德菱譯出,太後看畢,甚為驚訝,乃是日韓訂約,韓政府由日本保護。

    太後道:“外國是不講公法的,照此看來,朝鮮是不能保了。

    ”忽慶王人宮禀報,說俄艦逃入上海,現日使照會我外交部,迫令俄艦退出,現正交涉。

    太後道:“俄艦逃入上海,壞我中立章程,饬外交部電南洋大臣,迫令俄艦出口。

    ”慶王遵旨照辦。

    至光緒三十年,日俄戰事已近一年,未有了局,俄國海陸軍屢被日兵所敗,日兵進陷旅順口,把中國奉天省城硬行占住。

    俄人不肯罷休,竟派波羅的海艦隊直搗日本京城。

    不料被日本設伏,殺得大敗,戰不可戰,逃不可逃,隻得歸降,成了俘虜。

    經美國總統調停,兩方息戰。

    俄人也因屢敗,調兵不及,日人又怕俄大,遷延時日,恐難讨好,兩下趁勢,聽美調停,将就了事。

    日使小村氏提出條件十一條,俄使承認七條,取消四條,日使允準,和議告成。

    中國土地如北滿洲、南滿洲,均為日俄人勢力範圍,至東三省,雖名為中國領土,實已歸日俄掌中。

    中國失地,冤莫能言。

     自日俄戰後,中國人土都說民氣未開,國勢不振,皆是被專制壓住,倘能立憲政體,自有效果。

    人民振刷精神,何患國勢不振。

    自是中國人士群起反對專制,于是把專制政體,改作立憲政體。

    慈禧太後心雖不願,也是無法,隻得召集王公大臣,會商計策:停科舉,立學堂,革除舊弊,采用新章。

    複派王大臣五人出洋,考察政治,于光緒三十一年七月啟行,百官扈送。

     正到正陽門東站,忽聽“嘩啦”一聲,飛來一個炸彈,炸褥滿地煙飛,五大臣雖未受傷,已吓得魂飛。

     明公,這顆炸彈從何而起?緣由康梁出走時,經英人保護,送至香港,又遊曆各國,召集同黨,立了一個保皇會。

    凡在外僑民,被他聯絡不少。

    此時單講一個大偉人,原來是廣東人,姓孫名文,字逸仙。

    少小時在教會堂肄業,把平等博愛道理時常講解。

    他閱洪、楊曆史,就把排滿興漢宗旨注入腦筋。

    及見康梁立保皇會,他想與自己宗旨不合,遂入廣州醫學校内習醫。

     學成後,遂在廣州借行醫為名,結識幾個同志,立個秘密會社。

     同志越聚越多,又改為“興中會”,自己做會長。

    曾冒險入京,會晤李鴻章,談些革命事體,李辭年老。

    複入廣州,湊集銀錢,向外國購辦槍械,指望約期舉事,不料事洩,粵督購捕甚急,他逃至外國。

    粵督又飛電各國公使,秘密訪拿。

    有了個同志史堅如,他想殺兩廣總督德壽,不意被德壽拿住正法。

    又有唐才常,想在漢口起事,占住兩湖,又被鄂督拿住正法。

    文聯絡廣州三合會首鄭弼臣,在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