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五回 蒙古氏九十春群雄并起
關燈
小
中
大
金皇帝,尋滅。
台州黃岩民方國珍,世以販鹽為業,怨家陳氏訟其與海盜通,國珍戕殺陳氏,捕者至,國珍格殺捕者,遂與兄國璋、弟國瑛、國珉等六人入海,聚衆數千起義。
帝命浙江參政朵兒隻班讨之。
國珍知事危,焚舟将遁。
元兵忽自相驚潰,朵兒隻班反為國珍所擒。
國珍迫其上招降之狀,朝廷從之,授國珍兄弟以官。
國珍等不之官,納賂執政,使無讨己,以海為巢穴,據台溫、慶元、衢州之地(慶元今甯波府是也)。
叛服不常,勢益振,天下聞之,遂群起響應矣。
其後國珍據浙東二十餘年,元官為太尉,封衙國公。
明太祖讨降之,以善終。
見下回。
黃河決,脫脫集群臣廷議。
漕運使賈魯以為必塞北河,疏南河。
使複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
于是遣成遵等行視河,成遵力言其不可,且曰:“山東連歲荒歉,若聚衆二十萬于此地,恐為他日憂。
”脫脫曰:“汝謂民将反耶?”勿聽。
命賈魯以工部尚書充河防使,發河南北兵民十七萬治河,興工五閱月,諸埽堤成,河複故道。
先是河南北童謠雲:“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及賈魯治河,果于黃陵崗得石人一隻眼。
于是颍州人劉福通兵起,以紅巾為号,陷颍州。
栾城人韓山童、祖父以白蓮會燒香聚衆,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人民翕然信之。
福通等複詭言山童實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國主,欲同起兵。
事覺,福通遂反,山童就擒,其妻楊氏及子韓林兒逃之武安。
劉福通既破颍州,遂據朱臯,攻破羅山真陽,尋攻舞陽、葉縣等處,劉福通陷汝甯府及息州、光州,衆至十萬。
劉福通等迎韓林兒至,立為帝,号小明王。
建都毫州,國号宋,以為宋徽宗九世孫也。
改元龍鳳。
宋将毛貴破齊南路,元河南行省董抟霄與戰,死之。
抟霄被殺,無血,惟見白氣沖天。
是日,其弟昂霄守淮南,亦死。
宋劉福通破汴梁,迎其主韓林兒徙都之。
宋将關先生攻保定路,不克,遂逾太行,焚上黨,破遼、晉、冀、雲中、雁門、代郡,烽火數千裡,複掠大同,破上都,焚宮阙,大掠塞外諸郡而還。
時沈邱人察罕帖木兒,與羅山李思齊同起兵讨之,事聞,元并用之。
察罕善用兵,轉戰無敵,軍聲大振。
宋将李武、崔德破商州,攻武關,直趨長安,分掠同、華諸州。
元豫王大懼,禦史王思誠請求救于察罕。
察罕帖木兒得書,遂與李思齊提輕兵五千赴援,轉戰而前,殺獲無算,義軍潰散。
朝廷論功,遂以二人鎮陝西。
察罕帖木兒圖複汴梁,乃大發秦晉軍,諸路并進,攻拔汴梁。
劉福通奉宋主走安豐,察罕進兵複山東,宋将田豐、王土誠以城降。
察罕起兵圍益都城(益都,今青州府是也)。
田豐與王士誠陰謀刺察罕,察罕推誠待之不疑,田豐請察罕看營壘,察罕帖木兒行至豐營,遂為王士誠所刺。
田豐、王士誠走入益陽城,訃聞,帝震悼,封忠襄王。
使其子擴廓帖木兒,仍襲父職。
擴廓攻益都城愈急,遂克之。
取田豐、王士誠之心以祭父。
餘黨皆伏誅。
韓林兒稱帝十二年,為吳張士誠将呂珍所破。
珍入安豐,殺劉福通。
宋主韓林兒走滁州,歸于明,諸将欲奉之,劉基止之。
後三年卒。
關先生引兵欲複攻上都城,元孛羅帖木兒擊降之。
其與劉福通同時起兵者,又有蕲州羅田縣人徐真,一名壽輝。
壽輝為布賈,浴于鹽塘。
麻城人鄒普勝以彌勒佛教,鼓煽湖湘,過而見其有異光。
因與黃陂漁人倪文俊等共推為主,聚衆反,亦以紅巾為号。
陷蕲水及黃州、饒信等處。
以蕲水為都,國号天完,僭稱帝,改元治平。
陷漢陽、光國、武昌諸郡,安陸知府醜驢戰敗死之。
攻江州,總管李黼出戰,身先士卒,大呼陷陣,賊大敗。
既而諸路守賊皆遁。
黼無援,城陷,猶巷戰,罵賊而死。
壽輝兵遂陷南康路,分兵陷袁、瑞、嶽、房、歸等州。
時有沔陽漁人陳友諒,本姓謝,祖千一,贅于陳,遂從其姓,父普才。
友諒生而多力,優武藝,嘗為獄吏,不樂,往投壽輝,為倪文俊簿書掾,尋亦領兵為元帥。
倪文俊破沔陽、漢陽、襄陽、荊州、常德、衡州、澧州諸路,倪文俊建宮室于漢陽,迎其主壽輝都之。
壽輝本庸才,既居漢陽,權歸文俊。
文俊遂謀殺壽輝,不果,奔于黃州。
天完将陳友諒襲殺文俊,自稱平章事,居江州。
陳友諒陷安慶,元守将淮南行省餘阙死之。
友諒破龍興,龍興今江西南昌府是
台州黃岩民方國珍,世以販鹽為業,怨家陳氏訟其與海盜通,國珍戕殺陳氏,捕者至,國珍格殺捕者,遂與兄國璋、弟國瑛、國珉等六人入海,聚衆數千起義。
帝命浙江參政朵兒隻班讨之。
國珍知事危,焚舟将遁。
元兵忽自相驚潰,朵兒隻班反為國珍所擒。
國珍迫其上招降之狀,朝廷從之,授國珍兄弟以官。
國珍等不之官,納賂執政,使無讨己,以海為巢穴,據台溫、慶元、衢州之地(慶元今甯波府是也)。
叛服不常,勢益振,天下聞之,遂群起響應矣。
其後國珍據浙東二十餘年,元官為太尉,封衙國公。
明太祖讨降之,以善終。
見下回。
黃河決,脫脫集群臣廷議。
漕運使賈魯以為必塞北河,疏南河。
使複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
于是遣成遵等行視河,成遵力言其不可,且曰:“山東連歲荒歉,若聚衆二十萬于此地,恐為他日憂。
”脫脫曰:“汝謂民将反耶?”勿聽。
命賈魯以工部尚書充河防使,發河南北兵民十七萬治河,興工五閱月,諸埽堤成,河複故道。
先是河南北童謠雲:“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及賈魯治河,果于黃陵崗得石人一隻眼。
于是颍州人劉福通兵起,以紅巾為号,陷颍州。
栾城人韓山童、祖父以白蓮會燒香聚衆,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人民翕然信之。
福通等複詭言山童實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國主,欲同起兵。
事覺,福通遂反,山童就擒,其妻楊氏及子韓林兒逃之武安。
劉福通既破颍州,遂據朱臯,攻破羅山真陽,尋攻舞陽、葉縣等處,劉福通陷汝甯府及息州、光州,衆至十萬。
劉福通等迎韓林兒至,立為帝,号小明王。
建都毫州,國号宋,以為宋徽宗九世孫也。
改元龍鳳。
宋将毛貴破齊南路,元河南行省董抟霄與戰,死之。
抟霄被殺,無血,惟見白氣沖天。
是日,其弟昂霄守淮南,亦死。
宋劉福通破汴梁,迎其主韓林兒徙都之。
宋将關先生攻保定路,不克,遂逾太行,焚上黨,破遼、晉、冀、雲中、雁門、代郡,烽火數千裡,複掠大同,破上都,焚宮阙,大掠塞外諸郡而還。
時沈邱人察罕帖木兒,與羅山李思齊同起兵讨之,事聞,元并用之。
察罕善用兵,轉戰無敵,軍聲大振。
宋将李武、崔德破商州,攻武關,直趨長安,分掠同、華諸州。
元豫王大懼,禦史王思誠請求救于察罕。
察罕帖木兒得書,遂與李思齊提輕兵五千赴援,轉戰而前,殺獲無算,義軍潰散。
朝廷論功,遂以二人鎮陝西。
察罕帖木兒圖複汴梁,乃大發秦晉軍,諸路并進,攻拔汴梁。
劉福通奉宋主走安豐,察罕進兵複山東,宋将田豐、王土誠以城降。
察罕起兵圍益都城(益都,今青州府是也)。
田豐與王士誠陰謀刺察罕,察罕推誠待之不疑,田豐請察罕看營壘,察罕帖木兒行至豐營,遂為王士誠所刺。
田豐、王士誠走入益陽城,訃聞,帝震悼,封忠襄王。
使其子擴廓帖木兒,仍襲父職。
擴廓攻益都城愈急,遂克之。
取田豐、王士誠之心以祭父。
餘黨皆伏誅。
韓林兒稱帝十二年,為吳張士誠将呂珍所破。
珍入安豐,殺劉福通。
宋主韓林兒走滁州,歸于明,諸将欲奉之,劉基止之。
後三年卒。
關先生引兵欲複攻上都城,元孛羅帖木兒擊降之。
其與劉福通同時起兵者,又有蕲州羅田縣人徐真,一名壽輝。
壽輝為布賈,浴于鹽塘。
麻城人鄒普勝以彌勒佛教,鼓煽湖湘,過而見其有異光。
因與黃陂漁人倪文俊等共推為主,聚衆反,亦以紅巾為号。
陷蕲水及黃州、饒信等處。
以蕲水為都,國号天完,僭稱帝,改元治平。
陷漢陽、光國、武昌諸郡,安陸知府醜驢戰敗死之。
攻江州,總管李黼出戰,身先士卒,大呼陷陣,賊大敗。
既而諸路守賊皆遁。
黼無援,城陷,猶巷戰,罵賊而死。
壽輝兵遂陷南康路,分兵陷袁、瑞、嶽、房、歸等州。
時有沔陽漁人陳友諒,本姓謝,祖千一,贅于陳,遂從其姓,父普才。
友諒生而多力,優武藝,嘗為獄吏,不樂,往投壽輝,為倪文俊簿書掾,尋亦領兵為元帥。
倪文俊破沔陽、漢陽、襄陽、荊州、常德、衡州、澧州諸路,倪文俊建宮室于漢陽,迎其主壽輝都之。
壽輝本庸才,既居漢陽,權歸文俊。
文俊遂謀殺壽輝,不果,奔于黃州。
天完将陳友諒襲殺文俊,自稱平章事,居江州。
陳友諒陷安慶,元守将淮南行省餘阙死之。
友諒破龍興,龍興今江西南昌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