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二回 西北邊遼金夏不住相争

關燈
郡,兩河山東數千裡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牛馬羊畜,皆席卷而去,廬屋焚蕩,城郭丘墟,惟大名、真定、青郓以南未下。

    金求和于蒙古,蒙古主欲得其公主,金主珣以廢主永濟之女及童男女五百,馬三千,金銀缯帛萬兩萬匹與之。

    既成婚,蒙古主乃出居庸關北還。

    金主珣徙都汴,蒙古主聞之,怒曰:“既和面遷,是疑心未釋也。

    ”複圖南侵。

    蒙古将木華黎攻金北京、遼西州郡,皆下之。

    金主遣兵救燕,與蒙古兵遇于霸州,大潰,蒙古遂入中都,吏民死者甚衆,宮室為亂兵所焚,火月餘不熄,金祖宗神禦及諸妃嫔皆淪沒焉。

    蒙古将木華黎取金河北、山東,将趨汴,至解州,病卒。

    蒙古取陝西等地,遂入三關。

     金宣宗珣嗣位十一年殂,子哀宗守緒立。

    金人盡棄河北、山東、關陝等地,惟并力守河南,保潼關,自洛陽至邳州,東西二千餘裡,立四行省,帥精兵二十萬以守之。

    蒙古人金陵西太昌原。

    金平章政事完顔合達,以忠孝軍提控,完顔陳和尚為前鋒,陳和尚環甲上馬,以四百騎大敗蒙古八千之衆,士氣百倍,金自有蒙古之難,二十年間,始有此捷,由是陳和尚之名震國中。

    金以為定遠大将軍,世襲謀克。

    金人既勝而驕,蒙古主怒,與其弟拖雷帥衆入陝西,破砦栅六十餘所。

    遂取鳳翔,陷鳳州,破武休關,圍興元,軍民散走,死者數十萬,破饒風關,由金州而東趨汴京,至禹山,金兵與戰,蒙古兵少卻。

    明日,蒙古兵忽不見,入光化北岸棗林中,晝作食,夜宿馬上,四日林外不聞音響。

    金兵謂蒙古已退,皆解散。

    蒙古忽至,金兵大敗。

    蒙古入均州,完顔陳和尚趨避隐處,殺掠稍定,方出,自言曰:“我金國大将,欲見白事。

    ”蒙古兵士以數騎夾之,詣太弟帳前,問其姓名,曰:“我忠孝軍總領完顔陳和尚也,太昌原衛州倒回谷之勝者,皆我也。

    我死亂軍中,人謂我負我國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

    ”蒙古兵欲其降,砍足胫折之,劃口脗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屈,遂殺之。

    蒙古将士有義之者,以馬乳汁酹地而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 金之精銳既盡,蒙古遂圍汴。

    金汴京糧盡援絕,勢益危急,金主決意東行,入宮與後妃别,大恸而出。

    金主歸德,遣人迎後妃于汴,諸軍怨憤,後妃不得出。

    蒙古速不台攻汴日急,内外不通,米一升至銀二兩,人相食,貴家宅第皆以撤以爨。

    西面元帥崔立,性淫狡,因民洶洶,殺左右二相顔奴申及習捏阿不,勒兵入宮,集百官議所立。

    崔立曰:“衛紹王太子從恪,其妹公主,現在北兵中為後,可立。

    ”乃以太後命,召從恪為梁王監國,崔立自為太師都元帥,送款于蒙古速不台。

    速不台喜,飲之酒,崔立以父事之。

    還城,悉燒樓橹。

    又托以軍前索随駕官吏内眷家屬,聚軍民子女于省中,親閱之,日淫數人,猶以為不足,乃禁民間嫁娶,有以一女之故,緻死摹人者。

    諸王妃嫔,亦被其淫。

    時入後宮淫妃嫔,又與妻同見太後、皇後。

     兩宮賜予,不可勝計。

    立因諷太後歸降。

    立遂以梁王從恪、荊王守純、太後王氏、後徒單氐及諸妃嫔,凡車三十七輛,宗室男女五百餘人,赴青城。

    速不台殺二王及族屬,送後妃等于和林,在道艱楚萬狀,尤甚于宋徽、欽之時焉。

    則紀載有金夫不躬之說,事或然也。

    速不台入汴城,時立在城外,兵先入其家,取其妻妾寶玉以出,立歸,大恸而已。

    後崔立為蒙古汴京都尉李伯淵所殺。

     蒙古遣王擑使宋,議同伐金,宋遣使報謝。

    蒙古許俟成功後,以河南地歸宋。

    金主聞蔡州城堅池深,兵衆糧廣,遂決計幸蔡州。

    時久雨,朝士扈從者,徒行泥水中,掇青棗為糧,足胫盡腫。

    從者二三百人,馬五十匹,至亳州,避雨雙溝寺中,蓬蒿滿目,無一人迹。

    金主歎息曰:“生靈盡矣!”為之一恸。

     及入蔡,以完顔忽斜虎為尚書右丞,總領省院事。

    忽斜虎有文武才,選括士馬,繕治兵甲,兵威稍振。

    時蒙古兵去蔡差遠,金主亦安之。

    而宋孟珙為将,大敗金兵于馬磴山,蒙古都元帥塔察兒使王擑至襄陽,約攻蔡州,宋甲次于息州之南,降者日衆。

    金息州刺史請益兵,金主以參知政事抹拈兀典帥忠孝軍五百往。

    将行,金主谕之曰:“北方兵強馬壯,智勇兼備,我實難與之敵。

    至于宋人,何足道哉!朕得甲士三千,縱橫江淮間,有餘力矣。

    ”金主使完顔阿虎帶乞糧于宋,将行,渝之曰:“宋人負朕深矣,彼自為謀亦淺,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

    若與我連和,所以為我者,亦為彼也。

    卿其以此意曉之。

    ” 阿虎帶至宋,宋朝不許。

    蒙古塔察兒圍金蔡州,日耀兵城下,旗幟蔽天,城中駭懼。

    宋史嵩之命孟珙、江海帥師二萬,運米三十萬石赴蒙古之約,塔刺兒大喜,與珙結為兄弟,酌馬乳汁飲之。

    蒙古既得宋助,益修攻具,斲木聲聞于城中,城中益懼。

    金忽斜虎日以國家恩澤,君臣大義,撫循其民,忠誠昭著,軍民感奮。

    宋師及蒙古以攻具薄,城金盡,籍民丁防守-,民丁不足,複括婦人壯健者,假男子衣冠守城。

    宋孟珙進逼柴潭樓,金人恃潭為固,外即汝河,潭高于河五六丈,相傳下有龍,人不敢近,而城樓伏巨弩,将士疑畏。

    珙召麾下飲酒,酒再行,謂-曰:“柴潭樓非天造地設,伏弩能射遠,不能射近,彼所恃者此水耳,決而注之,涸可立待。

    ”遂鑿深,潭果決入汝水。

    珙命實以薪葦,蒙古亦決練江,兩軍皆濟,魚貫而上,攻其外城,破之,進逼上門,遂攻西城,克之。

    忽斜虎竭力捍禦,金主謂侍臣曰:“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所恨。

    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