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二回 西北邊遼金夏不住相争

關燈
二十四年殂,子道宗洪基立。

    洪基嗣位四十六年殂。

     太子浚早卒,浚之子天祚帝延禧立,好畋獵淫酗,怠于政事。

    遼屬國生女真完顔阿骨打以兵叛遼。

     女真之先,古肅慎氏地,世居混同江之東,長白山、鴨綠江之源,姓拏,又号完顔氏,唐太宗時,始聞于中國。

    其系籍于遼者,号熟女貞;在北者号生女真,亦素服于遼。

    生女真舊無官屬,至烏古乃始有官屬,其部内舊無鐵,鄰國有以甲冑鐵器往鬻者,必厚價酬之。

    得鐵既多,因以修弓矢,備器械,兵勢稍振。

    烏古乃死,子劾裡缽嗣,嚴重多智,基業始大。

    其官之尊者,皆曰勃極烈。

    其民無傜役,壯者即為兵,自五十百皆有長,伍長擊柝,什長執旗,百長挾鼓,千人将則旗幟金鼓悉備。

    伍長戰死,四人皆斬;什長戰死,伍長皆斬。

    百長以上亦然。

    一軍退,則誅一軍之長。

    凡部長曰勃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

    猛安猶千夫長,謀克猶百夫長也。

    劾裡缽生十一子,長曰烏雅束,次日阿骨打。

    劾裡缽疾笃,呼弟盈哥謂之曰:“烏雅束柔善,若辦集契丹事,阿骨打能之。

    ”劾裡缽死,弟頗刺淑嗣;頗刺淑死,弟盈哥嗣;盈哥死,兄子烏雅束嗣;烏雅束死,弟阿骨打嗣立,自稱都勃極烈。

    時遼主好獵淫酗,怠于政事,每歲遣人市名鷹海東青于海上,道出生女真,使者貪縱,征無厭,女真怨苦之。

    女真部阿疏叛奔遼。

    阿骨打索之不得,遂逆命。

    遼遣軍伐之,阿骨打曰:“先發者制人。

    ”遂與侄黏沒喝,弟阇母及宗室銀術可婁室等起兵擊遼,傳梃而誓,勇氣百倍,遼軍大奔。

    遼以司空蕭嗣先帥師伐女真。

    阿骨打帥衆來禦,未至混同江,夜就枕,若有扶其首三。

    阿骨打卧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行,黎明至混同江,與遼兵遇,會大風起,塵埃蔽天,阿骨打乘風追擊,遼兵大潰,将士皆死,獲免者十七人。

    自是士無鬥志,遇敵辄潰。

    遼人嘗言:“女真兵滿萬,則不可敵。

    ”至是始滿萬矣。

    女真完顔阿骨打稱皇帝,更名旻,國号金,是為金太祖。

     遼使請和千金,金人不許,遼主起空國之兵,用百萬之師,下诏親征女真。

    金主攻遼黃龍府,次混同江,無舟以渡。

    金主使一人前導,乘赭白馬徑涉,曰:“視吾鞭所指而行。

    ”諸軍随之,水及馬腹。

    既濟,使舟人測其渡處,深無涯渙。

    遂克黃龍府,遼師至混同江。

    金主聞遼主親征,乃聚衆以刀厘面,大哭曰:“始與汝等起兵,蓋苦契丹殘忍,欲自立國。

    今天祚親至,恐不能當,不若殺我一族,汝等迎降,或有生理。

    然遼人怨已切骨,天祚之氣方驕,縱降亦必無生理。

    奈何!奈何!”諸軍羅拜曰:“事已至此,唯命是從。

    ”金主曰:“然則惟有人人死戰耳!”遂帥衆迎敵。

    金主曰:“彼衆我寡,兵不可分,視其中軍最堅,主必在焉,敗其中軍,可以得志。

    ”使左右翼合而攻之。

    遼主遁,遼兵大潰,枕屍相屬百餘裡,所獲器械、寶物、馬牛不可勝計。

    遼東京及東京州縣,與南路擊遼女真,皆降于金。

    金約宋共攻遼。

    金人取遼上京、中京及西京。

    金主命谷神始制女真文字。

    遼主為金黏沒喝斜也所迫,輕騎走夾山,命令不通。

    時遼秦晉國王耶律淳與參知政事李處溫守燕京,處溫與都統蕭幹等謀奉淳為主,諸大臣耶律大石左企弓等及番漢百官、諸軍父老數萬人勸進,拜舞山呼,上尊号曰天錫黃帝。

    軍旅之事,悉委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者,太祖八世孫,通遼漢文字,善騎射,舉進士,為翰林學士承旨。

    遼謂翰林為林牙,故稱大石林牙。

    遼耶律淳死,蕭幹等立淳妻蕭氏為皇太後,遂立秦王定為帝。

    李處溫欲為亂,蕭後殺之。

     金主阿骨打襲遼主延禧于石辇驿,以其子斡離不為前鋒,所将不過千人,遼兵圍之數重。

    遼主謂金兵少,必敗,遂與妃嫔登高阜觀戰。

    斡離不以鐵騎馳赴之。

    遼主大驚,遁去,遼兵遂大敗。

    金主分三道攻燕,遼人以勁兵守居庸關,金兵至關,崖石自崩,戍卒多壓死,遼人不戰而潰,金兵庫關而南,遂入燕京。

    遼将相皆降,耶律大石走,為金所獲,蕭後出奔天德,于是遼五京皆沒于金。

    遼主奔西部族,蕭後來見,遼主殺之,追廢淳為庶人。

    金使斡離不銀術可婁室等分道襲遼主。

    遼主奔應州,其子秦王定、紀王甯及妃嫔從臣皆被執。

    遼主西走雲中。

    金太祖在位八年殂,弟吳乞買立,更名晟,是為金太宗。

    耶律大石自金歸遼,金主既敗,奔夏,會黨項亦遣人請臨其地,遼主從之。

    至應州東,為金将婁室等所獲以歸,金廢為海濱王,尋殺之,以萬馬踐其屍。

    遼主天祚帝延禧嗣位三十五年而被執,遼亡。

    自後梁太祖丁卯稱帝起,至徽宗乙巳,凡八主,共三百有十年。

     初,遼主之與金人戰也,耶律大石以谏不從,遂率衆走北庭都護府,自立為王。

    會西鄙七州十八部,谕以興複事,得精兵萬餘,置官吏,具器械。

    又遺書回鹘。

    回鹘王畢勒哥迎至邸,送至境外,兵行萬裡,歸者數國。

    至尋思千,西域諸國舉兵十萬拒戰。

    大石進擊,大敗之,僵屍數十裡,回回國王來降。

    又西行至起兒漫,群臣共冊大石為天佑皇帝,改元延慶,是為西遼。

    西遼王大石引兵東還,行二十餘日,得善地,遂建都城,号虎思幹耳朵。

    金主聞耶律大石在和州之域,遣兵攻之,不克而還。

    德宗大石立十二年而殂,子仁宗夷列幼,遺命其後蕭氏權國事,号感天皇後,稱制七年殂。

    夷列始親政,又十三年而殂,子幼,遺命其妹普速完權國,号承天皇後。

    承天後制十四年,與其夫蕭朵魯不之弟補古隻沙裡通,出朵魯不為東平王而殺之,朵魯不之父斡裡刺以兵問罪,殺普速完及補古隻沙裡,迎夷列次子直魯古之立,改元天禧,立三十四年。

    因出獵,乃蠻國天屈出律伏兵八千擒之,而據其位,尊直魯古為太上皇,以善